周而复致孔凡章札

来源 :中国书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pm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周而复(1914~2004年),原名周祖式,祖籍安徽旌德,生于南京。早年毕业于上海光华大学英国文学系。20世纪30年代即参加左翼文化活动。参与创办《文学丛报》,在“左联”小说委员会出版的《小说家》担任编委。参与发表“中国诗歌工作者协会宣言”,呼吁团结抗战。同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夜行集》。郭沫若作序云:“这是在重重的压抑之下压得快要断气的悲抑气息。这儿也活画了一张忧郁而悲愤的时代相。”1938年赴延安,在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任文学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1949年5月后,历任华东局统战部秘书长、上海市委统战部第一副部长、上海市政府交际处处长、人事局副局长、上海市政协党组书记等职。1978年任文化部副部长,1983年任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曾任中国作协顾问、名誉委员,中国书协副主席、顾问,国际笔会中国中心常务理事等。
  作为新文学家的周而复在其创作生涯中发表、出版小说、散文、诗歌、戏剧、报告文学、杂文和文艺评论等,共计一千二百万字左右。长篇小说《上海的早晨》和《长城万里图》是他的代表作。其新诗作品,除了早年新诗集《夜行集》,晚年还有《伟人周恩来》长诗四卷出版。由于时代的影响,周而复幼时所受的教育当然少不了唐诗宋词。虽然他不常作诗词,但以笔者见及而知,和很多不知平仄的新文学作家不一样,周而复还是具备一定的诗词写作功力的。虽然我们不知道周而复与孔凡章交往的始末,但对于旧体诗词的素养与爱好无疑是他们文字往来的基础。
  孔凡章(1914~1999年),字礼南,四川成都人。1927年入上海正风中学读书,1934年考入西北公路局工作,任兰州油料总库主任。抗战胜利后,到上海创办震旦物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任总经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曾任四川省体委围棋队主教练,为围棋事业培育了一批优秀人材。女儿孔祥明在其教导下终成一代国手。退休后定居北京,1987年被聘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馆中诗词组组长、《诗书画》丛刊编辑。先生著有诗集《回舟集》一至四集行世,存诗词近二千首。逝世后门下弟子搜集其未刊诗文遗稿,附友朋纪念诗文,编为《回舟后集》出版。其诗取材广阔,内容丰富,密切反映时代,抒发爱国情怀。艺术上宗法历代大家而自成机杼,各体皆工。尤擅七言歌行与七律,高华典雅,俊逸清新,格调多姿,风神独具。词则出入两宋,豪婉兼容,造诣精深。诗词成就皆远越群伦,在当代诗坛享有很高声誉。
  中唐诗人白居易、元稹在汉乐府及初唐古体诗的基础上,创制出七言长篇歌行,后人名为长庆体。诗中多采用声韵和谐的律化句式,平仄韵交错而行,顿挫铿锵。多用清华绮丽的词藻,宛转铺叙,风调悠扬,在叙事中含有浓厚的抒情色彩。到了清初,吴伟业(别号梅村)对此诗体又有更新的发展创造,特别是用精工的对仗句式,并融化大量的事典,使诗中的情境愈趋含蓄深厚,号称“梅村体”。孔凡章先生笃好“梅村体”,用力极深。在艺术上继承了“梅村体”典雅风华的特色,复多新创。一是大量代用传统典故与词藻,以写今人今事,并表现当代情感。能化腐为新,清丽畅达,不生僻,不晦涩。同时还吸收、提炼当代语汇,成为诗化的雅言。二是诗中运用作七言律诗的技法,大量的对使句极为精巧工整,突过前人。三是诗作的体制较前人更为宏伟,多首诗都在千言以上。
  如果说诗词在现当今的艺术生活中属于旧文学,则孔凡章先生则是解放后旧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而周而复先生则是现当代新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之一。
  这封信写于1992年3月30日,根据信札的内容可知,先是孔凡章先生自陕西旅游回来之后,将自己的《回舟续集》寄给了周而复,里面还附有孔先生陕西之游的诗稿。当然,其中肯定还有一封短札讲述自己的行程及近况。因而,周而复在称颂孔凡章诗作的同时,也简要回复了自己近期的近况—二月出席了上海中国书法家协会成立30周年纪念大会。周而复是中国书法家协会的第一届、第二届的副主席,第三届的顾问。1992年正是他担任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期间,参加上海书协的活动,顺便访亲探友,使这位对上海有深厚感情的《上海的早晨》的作者非常兴奋。“旧雨新知,促膝长谈,亦人生一大乐事也。”孔凡章先生曾经在上海学习、工作过,这也应该唤醒起他很多的回忆。
  周而复真诚地邀请孔凡章去家中畅叙,并告知电话联系方式。据笔者所知孔凡章先生并没有真正去周府拜访过,二人的过从也并不是很密切。一个是新文学家,一个是旧文学家。由于文化环境的原因,孔凡章这个旧文学家的社会声望还无法和周而复这个新文学家相比,但从信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新文学家对旧文学家的尊重,这其实也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敬重。
  周而复先生酷嗜书法,用功极深,兼以天姿超逸,故其书法骨力内蕴,清健绝俗。郭沫若曾评其字云:“逼近‘二王’。”但书名为其平生从事社会活动、文学创作之名所掩。1980年全国第一届书法篆刻展览会上,周而复先生第一次展出了书法作品《琵琶行》长卷。这件作品1988年由许德珩、李可染题签《周而复书琵琶行》,中国画报出版公司出版。赵朴初先生和启功先生分别题咏。赵朴初诗云:“欧书端严可南面,气清骨重胎羲献。白公长歌千载传,琵琶行胜长生殿。君以欧书书白诗,开卷乍似移船见。心听莺语与流泉,慢睹轻拢而慢捻。诗乎书乎消息通,今古相看两不厌。”启功次韵题云:“周书下笔开生面,不数江东羲与献。神清骨秀柳当风,实大声洪雷绕殿。初疑笔阵出明贤,吴下华亭非所见。不须扢转腕重回,范我驰驱辔轻捻。拙题五降不容弹,饶舌丰干应取厌。”二老题咏,一时珠璧交辉,可见对周而复书法艺术的推许。赵朴初“君以欧书书白诗”尤能道出周的书法渊源—取法于唐代书家欧阳询。“气清骨重”、“神清骨秀”则见出二人对周书法在风格上的推许是因为一个“清”字,这正是历代评论家所看重的文人气、书卷气。周而复先生的文字修养及才气在其书法中有这着自然而然的外溢,书法因之而脱俗超迈。从这件信手挥洒的信札中,我们可以充分感受到周而复先生的这种超迈气质。周而复先生在1992年这年正式退休,而从信札中可以看出其平生豪逸之兴不减。
  孔凡章先生诗词之余也擅长书法,晚年日以临《张猛龙碑》为课,而章草凝重雅秀,最为可喜。在欣赏这封周而复致孔凡章的信札时,孔凡章致周而复的那件信札却不知落在何处,延津剑合,可有其时?对此,我们不能不在茫茫的期待中有所感叹。
   责任编辑:王铁军
其他文献
张葆冬,1958年生于兰州。1982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美术系。曾任兰州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现为集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福建省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艺委会秘书
<正>~~
期刊
点击理由蒋瑾琦从事书法、篆刻艺术逾三十个春秋。他的书法初学"二王",下涉宋、元、明诸碑帖,对历代青铜器、摩崖刻石、魏晋造像均有涉猎。创作时用心灵去体味、领悟传统艺术博
期刊
期刊
在刚刚落幕的2010年嘉德春拍中,一件署款"缪佚"的仿米家山水《云山烟霭图》引起笔者的关注。此图纵75厘米、横27厘米,水墨绢本。画面右上角款署"至正元年三月十一日,海虞缪佚",下
赖昌平,1964年生于浙江遂昌,祖籍福建,现居北京。曾就读于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首届书法研究生班、中国国家画院程大利山水画研完课题班。
福建诏安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福建美术家协会会员。在全国书画大赛中多次获奖,并多次在中国美术馆、人民大会堂及香港、马来西亚、日本等地举办个展、联展。多幅作品被人民画报社、北京画院、英国牛津大学等机构收藏。多家报刊杂志对其艺术成就有专题报道。2004年至今就读于中国画研究院龙瑞工作室。出版有《1997林浩湖水墨画选》、《林浩湖国画作品精选》、《林浩湖复古遐想》(3册)、《龙卷风
书法,是中华文化中最悠久、最玄奥、最深邃的那一部分,许多时候,要理解这门艺术,除专业的知识与技法外,还需要诸多书法以外元素的辅助,如文化、思想、观念,甚至社会、政治与
吴悦石先生以全面的国学索养和精湛的绘画技艺,已然成为传统文人画在当代的重镇。在传统文化式微的艺术生态下,先生卓尔出群的艺术风格和创作实绩显然成为一面飘扬的旗帜,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