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秦岭北缘断裂带土壤气定点监测与初步结果分析

来源 :地震工程学报 | 被引量 : 11次 | 上传用户:bj200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前人对西秦岭北缘断裂带上历史地震及古地震复发周期和离逝时间等的综合研究,得出该断裂存在发生强震的较大潜在风险,因此加强对该断裂现今构造活动的定点监测和地震预测预报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据此,根据断裂逸出气体测项剖面浓度分布(变化)特征,在西秦岭北缘断裂带(天水段)上新建3个断层土壤气连续观测站,开展断层气(H_2、CO_2、R_n、CH_4)浓度观测,分析断裂带不同段深部气体特征的空间差异及其随时间的变化特征,监测甘东南地区应力调整与地震活动。初步观测资料分析表明:在正常情况下其背景值比较稳定,且同
其他文献
针对工业机器人末端因其弱刚性在负载作用下产生较大力致变形问题,首先构建ABB IRB1410六自由度工业机器人正运动学模型、末端柔度与力致变形模型,再应用工业机器人加工运动过程中基于多位移传感器的关节刚度辨识方法,以法向刚度性能指标作为优化目标建立机器人姿态优化模型,设计模型求解方法优化机器人姿态,并通过重力负载实验获取机器人关节刚度值以及验证该方法在优化机器人姿态、提高其末端刚度性能方面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该优化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机器人刚度性能指标和控制机器人末端的力致变形,有利于提高工业机器人的加工精度
为了减小水射流增压缸柱塞往复运动过程中的摩擦损耗,选用唇边开有锯齿槽的L形滑环和O形圈组合作为缸内密封件,并利用ANSYS软件建立组合密封件二维轴对称有限元模型,采用流体压力渗透法模拟增压缸内进、出水压力,对组合密封件中滑环槽口宽度、唇边厚度、唇边宽度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离散元仿真试验,分析其对密封件摩擦力的影响,并对滑环结构尺寸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滑环唇边开锯齿槽能够有效减小柱塞受到的摩擦阻力,滑环的槽口宽度、唇边厚度、唇边宽度均会影响柱塞与滑环之间的摩擦力大小;当滑环槽口宽度为0.92 mm、唇边厚度
针对带有序列相关调整时间的多目标置换流水车间调度问题,将传统的迭代贪婪算法与非支配排序相融合,提出一种多目标迭代贪婪算法。设计了混合多种策略的启发式初始化方法,以得到综合性能较优的初始解集;设计了与问题规模以及非支配解在解空间的分布特点相适应的重启机制,能够在算法进化到一定程度时扩展搜索广度,从而提高算法性能。通过对多个不同规模的标准案例进行测试,验证了改进算子和所提算法的有效性。
为了提升移动机器人在定位导航任务中对环境的理解力,提出一种包含墙角信息的语义地图构建方法。首先结合激光SLAM算法和深度学习方法创建环境栅格地图并提取环境语义,同时对语义点云进行假语义去除,通过坐标转换将语义信息与环境栅格地图进行融合,并采用基于贝叶斯估计的增量式方法对栅格中物体语义存在与否进行判定,得到包含语义信息的二维栅格地图。借助于机器人实验平台对该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所得到的语义栅格地图
利用Y 2O3稳定的ZrO2固体电解质(YSZ)管,集成构建Pt,O2(air)│YSZ作为参比和辅助电极的三电极新型电化学池,采用循环伏安法和计时电流法等电化学测试技术,研究在完全无碳条件下1323 K温度时Na 3AlF6-5%SiO2熔盐体系中Si(IV)在Ir丝工作电极上的电化学还原行为。结果表明,Si(IV)电化学还原是单步骤4电子转移不可逆过程,其电极反应过程受扩散控制,还原产物Si不
在聚乙二醇二胺(NH2-PEG-NH2)修饰的石墨烯量子点(GODs)表面以酰胺键偶联二乙基三胺五乙酸(DTPA)分子,之后将Gd3+离子与其进行配合,得到了GODs-Gd(DTPA)复合纳米粒子,然后再通过酰胺键在GODs-Gd(DTPA)的表面修饰叶酸(FA)靶分子,最后进一步将阿霉素(DOX)通过7r-7π堆垛吸附在造影剂的表面,制备了FA/GODs-Gd(DTPA)/DOX荧光/MRI双模态靶向肺癌细胞成像诊疗试剂,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等手段表征了其
以不同硅含量的铝硅合金微粉为原料,采用加压水蒸气腐蚀结合高温焙烧方法,制备了铝硅合金微胶囊,研究了硅含量和焙烧温度对微胶囊微观结构和热学性能的影响,并探讨了微胶囊壳层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亚共晶铝硅(Al-10Si)和共晶铝硅(Al-12Si)合金形成Al-Si@Al 2O 3微胶囊的焙烧温度为1100℃;过共晶铝硅(Al-30Si)合金形成Al-Si@Al 2O 3-AlOOH微胶囊焙烧温度为800℃;随着硅含量的增加,铝硅合金原料及所制微胶囊的储热密度均逐渐降低;另外,3种不同硅含量微胶囊的相变潜热保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如何将生物组学海量数据转化为易理解及可视化的知识是当前生物信息学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为了处理复杂、高维的微生物组数据,目前机器学习算法已被应用于人体微生物组研究,以揭示疾病背后的复杂机制.本文首先简述了微生物组数据处理方法及常用的机器学习算法,如支持向量机(SVM)、随机森林(RF)和人工神经网络(ANN)等,然后对机器学习的工作流程及其要点进行阐述,并探讨了机器学习算法在基于微生物组数据预测宿主表型方面的应用.最后以唾液微生物组数据预测口腔异味为例,实现了机器学习算法的模型构建与评
近期在西乡化石库中发现了原始锥石类 Carinachites tetrasulcatus 新材料.与以往 C.tetrasulcatus 所不同的是,其角沟窄且浅,不但有呈现出张开状态的角沟,还发现有呈现出闭合状态的角沟化石材料.锥面具有清晰的横肋,角沟处未见横纹.最重要的是发现固着端组织结构的保存,据此推断原始锥石类可能为营固着生活的水螅型刺胞动物.其角沟的闭合、微张以便于扩大、缩小口端与中央腔,扰动海水,加快水流,加速滤食.处于梅树村阶第Ⅱ化石组合带的C.tetrasulcatus与处于第Ⅲ化石组合带
炎症和损伤能迅速激发肠道干细胞增殖促进组织修复再生.肠道微环境组分中的重要成员——肠道间质细胞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调控作用.近年来,随着单细胞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研究人员揭示了肠道间质细胞是一类异常复杂且具高度异质性的细胞群.目前,领域内对不同肠道间质细胞亚群的基因特征、空间分布、潜在功能以及调节的细胞和分子机制仍知之甚少.该文总结了该团队发现肠道间质细胞新亚群MRISC(MAP3K2-regulated intestinal stromal cell)的过程,并详细描述了MRISC在肠道炎症和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