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体育教学素质教育融合教学
根据新课程标准,把素质教育体育观渗入进每一节课是刻不容缓的。目前,社会公认的素质教育的三个基本特征是:全面性、全体性和自主性。也就是说,这三个特征在体育教学中体现的越强烈,我们的体育教学就越接近素质教育的要求。为了更加体现素质教育的改革成果、更加强化素质教育的内容,本人认为应在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并使之有机的结合起来。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体育教育本身具有实施素质教育的任务,尤其是全面实施身体素质教育的任务。同时,素质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立足于“发展人”来培养人为目的。那么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并将其巧妙的融合呢?
首先我们要重视个性发展。传统教育认为体育教育就是要使学生掌握运动技巧,并不断提高运动成绩,过分要求学生对动作的练习。同时在教学中也普遍存在着军事化的教学,过于严格死板,忽视了在体育方面学生的个性发展,压抑了一大批学生的创造性,例如在中小学存在着教材枯燥单一,不适应学生年龄个性特点的弊端和不足,许多教师存在着一个教案可以用好几堂课,一个教材用许多年级的情况。而在有些学校,由于缺乏专职体育教师,还存在放羊式的教学。这极大的削弱了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学质量,延误了素质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推广。如果在教学中尝试着去引导学生上体育课,效果可能会更好。比如:踢毽子是小学生普遍喜爱的一项体育活动。教师在课前要求每个学生必须掌握一种踢法,课上,由体育委员组织,教师指导。先比赛一种跳法(如:金鸡独立)。然后,逐个分组表演(“大鹏展翅”、“神龙摆尾”等)。教师启发学生,是不是可以把两种跳法结合起来跳,这样的话学生兴致会很高,试验、效果也很好。最后,让学生自由发挥,几个学生一组,尝试自己跳出新花样。课后,还可以要求学生组合成多种跳法,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体力,又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另外还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其次还要重视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是一种全面发展的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教育。这一重要特征要求我们在体育教育当中一方面要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既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增强学生体质,又要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能力,还要提高学生的心理和体育文化素养。另一方面要求学校体育充分发挥其功能,进行学科渗透,在全面提高学生体育素质的同时还要有利于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和生活劳动素质的提高。
第三是要在普及中提高。有些学校,为了在各项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平时只抓那些体育尖子生,而忽视了正常的体育教学,结果是,出现了比赛成绩还可以,达标考试不及格的问题。其实,体育竞技的本质就是在普及中提高,如果普及搞好了,那么提高也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有些学校,刚开始时,只有少数的人素质比较好,大部分人的基本素质一般或者说比较差,通过教师的体育普及教育、引导练习。逐渐形成了良好的竞争意识,不断提高了全体的体育质量。同时,要想实现素质体育教育,还得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有机的结合:
一、体育理论教学、素质教育与体育实践相结合
有句话说的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理论只有投入到实践中去,才能得到检验,体育理论亦如此。体育理论与体育实践完美的结合才是使素质教育推向高潮的最终目的。作为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不仅应该具有高超的技术技能,还应该有扎实的体育理论基础知识,在运动中讲解,在讲解中做出完美的动作,做到运动讲解二合一。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视觉上和大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连贯的、健康的动作概念,这种概念的形成是牢固长久的,将会使学生终身受益。
素质教育提倡的是:“领会”、“掌握”、“吸收”、“运用”,老师在教导、传授知识的同时,让学生亲身体验一下“教”的感觉,来验证其所学,也是至关重要的。同时,作为一名体育老师来说,也可以走进学生的队列,去体验学生的真实感受、去体会,发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缺点。比如:让学生站在教师的位置上,站在队列的前面,根据自己的所学去教会其他学生,当个“小老师”,这样不但验证了自己所学的东西是否牢固、扎实,而且进一步讲解还能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以及对每一个体育动作的掌握程度,使他们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当自己不能顺利的讲解动作要领,当自己不能熟练完美的完成每一个动作时,他们就会自觉的发现自己的错处与不足之处,自觉的去改正。另外他们还会将错误动作的亲身体验、感觉传授给其他同学,防止其他学生犯同样的错误。事实表明,学生对学生的传播更加容易接受和领会,这样既锻炼了自己的身体,又教会了同学,更重要的是还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关系,促进了友谊的发展。
二、体育的竞技性与趣味性的结合
小学阶段的教学,只有竞技与趣味相结合,才能适应学生的健康成长。体育也是如此。此时的学生正处在长身体的年龄段,他们需要全方面的锻炼,包括心理和身体锻炼。这样趣味性也就成为学生渴求的学习方式,敲开了学生的内心深处的大门。因为学生的心理正处在泛化阶段,只有强化趣味性教学,才能抓住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真正学到知识、掌握知识。
竞争是社会的需要,是社会发展的需求,也是体育显著的特点之一。这一特点集中体现在于运动竞赛中,而学校体育竞赛中又要具有健身性与趣味性,否则将违背贯彻终身体育的宗旨。这就要求组织者能结合学生身心特点与知识层次,富有创意的开拓那些科学、有效、简便、有趣的大众化竞赛项目,并以集体项目为主,使学生在团结、竞争和快乐的气氛中,既达到强化身体的目的又能受到集体主义教育。实践证明,那些科学、有趣的健身性的竞赛项目,能满足广大学生的丰富课余生活,锻炼身体及满足自我表现的需要,因而能极大的启迪并激发他们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吸引他们更广泛的参与,更易达到学校体育的目的。
青少年学生是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他们的健康成长与国家的前途、命运休戚相关。因此在小学的体育启蒙中,我们可以通过定期开展一些班级性、全校性、校际性的体育活动,不断的向学生倡导“全民健身、终身体育”这种思想,培养学生热爱运动、热爱体育。
参考文献
[1]《体育教学与素质教育》郭琼珠、李扬《福建体育科技》1998、02
[2]《素质教育在体育教学改革中的作用》方卫华《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03
[3]《体育与素质教育》陈萍《教育评论》1995、06⑷《学校体育如何贯彻素质教育》《甘肃教育》1997、03
根据新课程标准,把素质教育体育观渗入进每一节课是刻不容缓的。目前,社会公认的素质教育的三个基本特征是:全面性、全体性和自主性。也就是说,这三个特征在体育教学中体现的越强烈,我们的体育教学就越接近素质教育的要求。为了更加体现素质教育的改革成果、更加强化素质教育的内容,本人认为应在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并使之有机的结合起来。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体育教育本身具有实施素质教育的任务,尤其是全面实施身体素质教育的任务。同时,素质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立足于“发展人”来培养人为目的。那么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并将其巧妙的融合呢?
首先我们要重视个性发展。传统教育认为体育教育就是要使学生掌握运动技巧,并不断提高运动成绩,过分要求学生对动作的练习。同时在教学中也普遍存在着军事化的教学,过于严格死板,忽视了在体育方面学生的个性发展,压抑了一大批学生的创造性,例如在中小学存在着教材枯燥单一,不适应学生年龄个性特点的弊端和不足,许多教师存在着一个教案可以用好几堂课,一个教材用许多年级的情况。而在有些学校,由于缺乏专职体育教师,还存在放羊式的教学。这极大的削弱了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学质量,延误了素质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推广。如果在教学中尝试着去引导学生上体育课,效果可能会更好。比如:踢毽子是小学生普遍喜爱的一项体育活动。教师在课前要求每个学生必须掌握一种踢法,课上,由体育委员组织,教师指导。先比赛一种跳法(如:金鸡独立)。然后,逐个分组表演(“大鹏展翅”、“神龙摆尾”等)。教师启发学生,是不是可以把两种跳法结合起来跳,这样的话学生兴致会很高,试验、效果也很好。最后,让学生自由发挥,几个学生一组,尝试自己跳出新花样。课后,还可以要求学生组合成多种跳法,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体力,又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另外还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其次还要重视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是一种全面发展的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教育。这一重要特征要求我们在体育教育当中一方面要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既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增强学生体质,又要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能力,还要提高学生的心理和体育文化素养。另一方面要求学校体育充分发挥其功能,进行学科渗透,在全面提高学生体育素质的同时还要有利于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和生活劳动素质的提高。
第三是要在普及中提高。有些学校,为了在各项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平时只抓那些体育尖子生,而忽视了正常的体育教学,结果是,出现了比赛成绩还可以,达标考试不及格的问题。其实,体育竞技的本质就是在普及中提高,如果普及搞好了,那么提高也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有些学校,刚开始时,只有少数的人素质比较好,大部分人的基本素质一般或者说比较差,通过教师的体育普及教育、引导练习。逐渐形成了良好的竞争意识,不断提高了全体的体育质量。同时,要想实现素质体育教育,还得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有机的结合:
一、体育理论教学、素质教育与体育实践相结合
有句话说的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理论只有投入到实践中去,才能得到检验,体育理论亦如此。体育理论与体育实践完美的结合才是使素质教育推向高潮的最终目的。作为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不仅应该具有高超的技术技能,还应该有扎实的体育理论基础知识,在运动中讲解,在讲解中做出完美的动作,做到运动讲解二合一。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视觉上和大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连贯的、健康的动作概念,这种概念的形成是牢固长久的,将会使学生终身受益。
素质教育提倡的是:“领会”、“掌握”、“吸收”、“运用”,老师在教导、传授知识的同时,让学生亲身体验一下“教”的感觉,来验证其所学,也是至关重要的。同时,作为一名体育老师来说,也可以走进学生的队列,去体验学生的真实感受、去体会,发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缺点。比如:让学生站在教师的位置上,站在队列的前面,根据自己的所学去教会其他学生,当个“小老师”,这样不但验证了自己所学的东西是否牢固、扎实,而且进一步讲解还能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以及对每一个体育动作的掌握程度,使他们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当自己不能顺利的讲解动作要领,当自己不能熟练完美的完成每一个动作时,他们就会自觉的发现自己的错处与不足之处,自觉的去改正。另外他们还会将错误动作的亲身体验、感觉传授给其他同学,防止其他学生犯同样的错误。事实表明,学生对学生的传播更加容易接受和领会,这样既锻炼了自己的身体,又教会了同学,更重要的是还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关系,促进了友谊的发展。
二、体育的竞技性与趣味性的结合
小学阶段的教学,只有竞技与趣味相结合,才能适应学生的健康成长。体育也是如此。此时的学生正处在长身体的年龄段,他们需要全方面的锻炼,包括心理和身体锻炼。这样趣味性也就成为学生渴求的学习方式,敲开了学生的内心深处的大门。因为学生的心理正处在泛化阶段,只有强化趣味性教学,才能抓住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真正学到知识、掌握知识。
竞争是社会的需要,是社会发展的需求,也是体育显著的特点之一。这一特点集中体现在于运动竞赛中,而学校体育竞赛中又要具有健身性与趣味性,否则将违背贯彻终身体育的宗旨。这就要求组织者能结合学生身心特点与知识层次,富有创意的开拓那些科学、有效、简便、有趣的大众化竞赛项目,并以集体项目为主,使学生在团结、竞争和快乐的气氛中,既达到强化身体的目的又能受到集体主义教育。实践证明,那些科学、有趣的健身性的竞赛项目,能满足广大学生的丰富课余生活,锻炼身体及满足自我表现的需要,因而能极大的启迪并激发他们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吸引他们更广泛的参与,更易达到学校体育的目的。
青少年学生是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他们的健康成长与国家的前途、命运休戚相关。因此在小学的体育启蒙中,我们可以通过定期开展一些班级性、全校性、校际性的体育活动,不断的向学生倡导“全民健身、终身体育”这种思想,培养学生热爱运动、热爱体育。
参考文献
[1]《体育教学与素质教育》郭琼珠、李扬《福建体育科技》1998、02
[2]《素质教育在体育教学改革中的作用》方卫华《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03
[3]《体育与素质教育》陈萍《教育评论》1995、06⑷《学校体育如何贯彻素质教育》《甘肃教育》199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