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卢卡奇的总体性

来源 :今古文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tc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总体性思想连接《历史与阶级意识》全部内容,是其核心与实质,也是认识卢卡奇思想的关键,总体性思想对于人的作用和地位的强调,以及对于人的深切关怀在今天仍然有积极的意义。本文从卢卡奇的总体性思想的提出、总体性思想的基本内容以及对其总体性思想的评价出发,浅谈卢卡奇的总体性思想。
  【关键词】卢卡奇;总体性;无产阶级
  【中图分类号】B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标号】2096-8264(2021)27-0053-02
  卢卡奇为匈牙利知名思想家、文学家,对于20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推进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卢卡奇一生有许多著作,其中的政治色彩和理论倾向不尽相同,但使他被称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之一”的,主要是依据他引起广泛争论的作品—— 《历史与阶级意识》。《历史与阶级意识》这部作品是卢卡奇的代表作,被视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第一部经典的著作,虽然这本书引起了很多争论,但这本书以独到的见解在当时的理论界独树一帜,对之后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进展发挥了巨大作用。本篇文章主要从《历史与阶级意识》出发,对卢卡奇的总体性思想作简明分析。
  一、总体性思想的提出
  在《历史与阶级意识》这部著作中,卢卡奇想要阐明的关键问题之一就是总体性思想。
  卢卡奇对总体性的思考来自对当时工人革命难以成功之根源的研究。他认为,当时欧洲工人运动没有取得成功的原因在于无产阶级政党没有真正领悟和遵循马克思主义,在于第二国际的理论家们片面地、错误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导致不能用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工人头脑、指导工人革命实践,以致工人阶级产生了“阶级意识”危机,最终导致了工人运动的一再失败。如第二国际的理论家梅林,在他的论述中,更多的是讨论经济生活方面的问题,以至于过多地注重经济的方面,片面地看待经济与其他因素的复杂关系,僵化地理解马克思主义;还有普列汉诺夫的一元论历史观等,这些第二国际的庸俗唯物主义者们的“经济宿命论”片面地强调经济活动的决定地位,把历史唯物主义看成一系列普适化的一元论“公式”,强调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必然性和自发性,导致忽略了人的能动作用,片面地追求其形式上的客观性和普遍性,以致不了解“总体”的真正意义,导致他们总是用空洞的、脱离整体性的、与社会总体无关的定律分析现实,而事实依旧是空洞孤立的。这本来是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的表现,但由于第二国际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理解,使马克思主义变得庸俗化,并很快步了它的后尘。在他们那里,总体性和辩证方法都被取消,并由此割裂了革命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辩证关系,以致工人阶级的能动性和主体性不能完全发挥。
  因此,为了批判当时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认识,为了纠正对其的机械化和教条化理解,为了拯救岌岌可危的工人革命,卢卡奇认为,一定要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用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来武装工人头脑,指导工人的革命实践,促使其形成阶级意识,而这些都需要以总体性思想为核心来重新定义马克思主义的本质,重视主体能动性对无产阶级革命产生的力量,使无产阶级自发形成本阶级的阶级意识。
  二、总体性思想的基本内容
  (一)总体性思想是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指出:总体性思想是指整体对于每一部分具有决定性作用且居于统治性地位,总体性思想是马克思从黑格尔那里创造性地继承的辩证法的本质和核心观点。因此,对于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他指出整体对于部分具有统帅和支配作用。
  此外,他还指出,总体性是整体与部分有机统一的结果。随即,卢卡奇利用整体与部分的有机统一来说明资本主义社会总体性的割裂。卢卡奇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里,生产者同生产总过程相分离,工人如同机器一样每天在重复一个枯燥无味、单调刻板的工作,工人的劳動过程没有自主性,是完全机械的。“工人的质的特性、即人的一个体的特性越来越被消除……劳动过程越来越被分解为一些抽象合理的局部操作……这种合理的机械化一直推行到工人的‘灵魂’里 。” [1]这种合理的机械化使人同人的人格、本质分离,使人的人格客体化了,变成了人以外的东西。由此,人的本性被破坏了,并且最终导致了物化现象。他认为,唯有从总体性思想出发,才可以全面且真实地认识到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
  (二)总体性思想是主体与客体的统一
  卢卡奇表明,无产阶级兼具主体与客体的统一,并且他还认为其与总体性的产生具有同一性。就像马克思所说的,历史是人民群众所创造的,但人民群众又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即“剧作者”与“剧中人”的辩证关系,是主体与客体的统一。因此,在卢卡奇看来,如果要把古典哲学道路的转变继续下去并且把辩证方法与历史相结合,那就必须依靠无产阶级来完成。因为无产阶级通过对阶级自我存在和阶级利益的领悟及其认识能从自身出发、从社会实际出发,寻找到主体与客体的统一。
  所以,战胜物化现象和物化意识的力量就在于无产阶级自身,唯有无产阶级真正意识到自身的主体性,扬弃自身,把与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进行到底,并不断发展完备自身,才能够获得战胜资产阶级的武器,赢得阶级革命运动的胜利,并建立社会关系高度和谐的新社会。
  (三)总体性思想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正如马克思的经典名言所表述的那样:“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2]也就是说,马克思要做的是要去改变资本主义世界,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是要为实践服务的。
  卢卡奇认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二律背反是因为资产阶级没有办法领会到总体性的历史观招致的,资产阶级的理论和实践二者分离,资产阶级总是从个体出发,孤立地看待问题。从古典哲学的发展历程来看,它总是存在这样一个矛盾:“它的目的是从思想上克服资产阶级社会,思辨地复活在这个社会中并被这个社会毁灭了的人,然而其结果只是达到了对资产阶级社会的完全思想上的再现和先验的推演。”[3]   古典哲学无法用辩证法解决其存在的问题,而仅仅是把辩证法以二律背反的形式呈现在世人面前。反观无产阶级,他们不拘泥于历史的个别事件,总是以总体的方式看待世界,通过总体性的方法去看待历史,视历史为一个整体。所以,无产阶级才能改变现状,完成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因此,只有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才解决了理论和实践二者之间的关系,而卢卡奇认为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在于总体性。就像卢卡奇在书中所说的,只有马克思才能从历史过程中寻求并确立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而其原因在于马克思能以总体性的眼光看待事物、看待社会历史及其中的种种复杂关系。
  三、对总体性思想的评价
  总体性思想在宏观上符合马克思的辩证法思想,与辩证法传统具有一致性。总体性对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庸俗唯物主义者们的“经济宿命论”等错误思潮泛滥,他们孤立地对待历史,将经济看成仅有的重要要素,忽视了上层建筑的相对独立性和能动作用,忽视了人具有主体性和能动性,因而不能正确地对工人运动进行引导,导致工人运动一再的失败,对马克思主义的继续推进也产生了巨大的阻碍作用。在这种条件下,卢卡奇提出了总體性观念体系,重申马克思的辩证法,顺应了时代的需要,并在一些方面发展了马克思的辩证法思想。
  但仍有一点不能否认,卢卡奇也存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歪曲理解。他强调马克思与黑格尔在辩证法上的一致性,却没有看到他们之间在辩证法基础上的原则差别。卢卡奇对辩证法的认识很大程度上来源于黑格尔,他自己也指认了这一来源。他从黑格尔出发来理解马克思,导致他走向了另一极端。因此,这也是人们为什么称他为黑格尔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原因。
  此外,由于卢卡奇片面强调整体优于局部,认为对总体的把握不能从实践和经验中确立起来,导致他否定经济因素在社会运动中的首要决定性作用。这必然导致他在逻辑上否定唯物史观。他认为,片面强调经济因素的优先性是物化意识的体现之一,他认为片面强调经济特别是经济运行规律势必会逐渐消磨掉无产阶级对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敏锐度和判断力,消解无产阶级的革命性和主体性。卢卡奇只讲社会的总体性而忽视经济因素的首要决定因素是不正确的,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歪曲和错误理解。
  四、结语
  卢卡奇的总体性思想虽然存在一定片面性,但其思想中的正确部分却仍对当今的社会现实具有指导作用。“拜物教”的影子在当今并没有消失,物化现象和物化意识也仍然存在,因此,卢卡奇的总体性思想在今天对于破除物化仍有积极意义,也能为人们构建文化家园和精神家园提供一条可能的探索之路。
  参考文献:
  [1](匈)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M].杜章智,任立,燕宏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149.
  [2]周峰.主体的实践——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如是读[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6.
  [3](匈)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M].杜章智,任立,燕宏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227.
  作者简介:
  何欣,女,汉族,四川宜宾人,海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其他文献
【摘要】胡姬与胡舞与唐朝市民生活息息相关,是重要的西域文化符号,增添了诗歌文学意象、氛围的美感。在唐朝不同阶段,胡姬胡舞呈现的文化意象与底蕴不尽相同,意象的嬗变亦是唐朝兴衰变迁、民众心态转化的缩影。  【关键词】胡姬;胡旋;文化意象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27-0029-02  颇具西域色彩的胡文化是大唐文化的精彩点
期刊
【摘要】蝉在魏晋赋中主要被用来表达文人的才德追求与不遇之悲,士人常借咏蝉来抒发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所产生的痛苦。同时,在该类赋中,蝉作为一种冠饰又具权贵的象征,因此蝉意象在当时的咏蝉赋中已具有多重象征意义。  【关键词】魏晋;蝉赋;矛盾;象征意义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27-0033-03  在《诗经》之世,蝉意象已与文
期刊
【摘要】关于中国传统文学叙事手法,易性叙事不同于其他文学作品,是一种从异性身份、异性心理进行思考和表达的手法。易性叙事策略通过作者身份转换,走入异性人物内心,揭开表面迷雾,阐述内心本质和真相。通过异性角度揣摩心理,能够以冷静客观的角度娓娓道来。在易性叙事的创作主体中,第一人称可以是男性或者女性,通过和自身相反的性别来展现情感心理。在20世纪九十年代后中国易性叙事小说的传统文化背景下,作者的文笔描述
期刊
【摘要】在“高密东北乡”这个文学阵地之外,莫言还通过种种奇幻复杂的意象构建了他独特的城市世界。独特的成长经历和生长环境让莫言擅长对各种意象的揣摩和运用,借助自然意象和以人为中心与人有关的文化意象提出的城市中人性欲望的泛滥和人性道德的滑坡,“人的异化”和“种的退化”的问题表现了对于城乡发展中病态现象的思考,并借此寻求解决的道路。  【关键词】莫言;城市书写;自然意象;文化意象  【中图分类号】I20
期刊
【摘要】李清照《论词》以音律为标准,强调词与诗的分野。在维护词体本色属性的同时,还追求词的“典重”“铺叙”“故实”等艺术表现的完美以及“文雅”“浑成”等整体气质风貌的完善,为宋词成为“一代之文学”贡献了力量。其《论词》可以说是一部简明的词学批评史,其中词“别是一家”的主张可以说是词尊体雅化的源头。  【关键词】李清照;《论词》;词“别是一家”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玄学发展到西晋,已经走完了它的理论路程。东晋开始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最主要的就是对文学的影响。玄学与传统思想文化中的其他因素交织综合在一起,通过对士人心态审美意识和思维方式的影响来影响文学。东晋一朝,在文学史上最引人注目的是玄言诗和陶渊明。东晋中期,作为玄学和玄谈的副产品玄言诗风靡一时。《兰亭诗》,是玄言诗的重要作品。本文通过解读与魏晋玄学发展密切相关的兰亭诗及其创作者们对人生和诗歌创作的
期刊
【摘要】东北少数民族赫哲族是典型的渔猎民族,由于生产方式、地理位置等因素,在其民族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天人合一的生态观,这种生态观影响并渗透到生产、生活,凸显简约主义的风格。研究赫哲族生态观视角下的简约主义,对于弘扬中华民族简朴的优秀传统,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生态观;简约主义;赫哲族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
期刊
【摘要】 科教纪录片以有效传播科学知识为宗旨,注重科学性和真实性的表述,其语言应在保持一定专业性的基础上,不失浅显易懂、通俗有趣的特征。如何兼具科普性和通俗性成为科教纪录片翻译的一大难题。本文运用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对科教纪录片的翻译策略进行归类,并以PBS NOVA的纪录片《超级火山之谜》为例进行分析,以期对该领域的翻译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科教纪录片;多模态话语;翻译策略  【中图分
期刊
【摘要】从劳动说角度来看,许多中国神话的叙述和主题都围绕着古代先民们勤劳智慧的劳动生产和劳动创造。巴蜀地区是中国农耕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建立在区域地理位置之上的巴蜀神话具有独树一帜的地域色彩,同时也与巴蜀地区的劳动生产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本文主要探究了巴蜀神话中的劳动内容及其价值意义,进而思考到中华民族古代神话对塑造当代社会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  【关键词】巴蜀神话;劳动内容;价值意义;原型批
期刊
【摘要】中外创世神话中的洪水神话有着较大差异,西方奉行“神定胜天”以维护一神论,中国则更推崇“人定胜天”,并通过叙述神话将此种精神代代相承,有着独到的文化意义。南方洪水神话在多方面大同小异,既有早期婚制演变的痕迹,又维护了民族文化认同感。隋唐之后大运河“漕运”兴盛,沟通南北交通,促进南北文化交流,而接受了“人定胜天”运河精神的统一民族精神更是为文化交流提供了可能性,增添运河精神的文化底蕴,大运河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