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竹刻美学巡礼

来源 :检察风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sx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 竹根雕 采芝老人坐像

练川独诣


  明代正德、嘉靖年间,嘉定人朱鹤利用竹根雕制文房用具,中国的文人竹刻正式登场,嘉定派亦从此诞生。嘉定竹刻是中国竹刻艺术的代表,有着卓越的艺术成就、系统的工艺体系和完整而清晰的传承脉络。从十六世纪初明代正德、嘉靖年间的朱鹤开始直到今天的五百余年中,嘉定竹刻名家辈出,精品迭现,不但是竹刻史上最大的流派,也成为我国雕刻工艺史上规模最大、递延时间最长且至今仍在传承的流派。明末清初之際的嘉定竹刻已成为专门艺术,无论雕刻技艺、竹材加工工艺,还是艺术风格和社会对之的认识度,都已发展成熟。
  朱鹤、朱缨、朱稚征祖孙三代与稍后的侯崤曾、秦一爵、沈大生,以及清初的沈兼、沈尔望诸家,是一脉相承的嘉定竹人。其中朱、沈二氏合称“朱沈”,有着杰出的艺术成就与重要的历史地位。朱氏三代都能诗、善书、工篆,受到过很好的教育,是当时的名士,被称作“高人”“幽人”“逸士”“隐君”。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本就有着象征君子的不凡意义,艺术家的品格和他所用材料的文化内涵无间契合,这一特点为嘉定竹刻所独有。
  自南宋嘉定十年建县,直至清雍正三年划入太仓直隶州,数百年中,嘉定长期归属苏州管辖,其地域文化无疑属于广义的吴门文化之一部,然而又有自身显著的特点。对此,清初诗坛宗师王士祯曾有过精辟的总结:“嘉定吴之一隅也,其风俗独为近古,其人率崇尚经术,耻为浮薄,有先民之遗。”(《嘉定四先生集序》)这种古朴厚重的学风,反映在文化创造的各个领域,使得嘉定的文学艺术与精致、纤巧、尖新、秀丽的吴门本色拉开了距离。具体到工艺美术领域,这种差异体现得更加清晰。尽管同在崇文尚雅的大势之下,嘉定竹刻却能“楚调自歌,不谬风雅”,追求古健雄深之境,与苏州工艺美术柔润秀雅的典型风貌大异其趣。
  朱氏三代均精于绘事,名入《佩文斋书画谱》。他们将绘画的构图技巧、造型语汇和意境营造引入工艺雕刻,从而摆脱了民间雕刻传统的图案装饰风格和民俗情调,提升了竹刻的文化层次和审美境界,开创了竹刻艺术的新风貌。从具体的手法来看,山石、树木、云水多取院体、浙派一路苍劲的画风,人物则是院体与仇派写实的样式,具有很强的造型能力。竹子并非珍稀名贵的雕刻材料,竹刻却能在审美格调和艺术成就两个方面,从此居于各种贵重材料的特种雕刻工艺之上,成为中国雅玩雕刻艺术的当然代表,不能不说是基于嘉定三朱的风度和学养。百年之后,万几之暇的乾隆皇帝在赏玩朱氏竹刻作品时,亦发出“高技固应托高士”的赞叹。
清 竹根雕 三多如意摆件

  与三朱并称的沈氏展现出另外一种君子之风。在中国古代,有“不为良相,便为良医”之说,悬壶济世也是知识分子实现经世济民理想的现实途径之一。沈氏世以行医为业,沈大生入清后以遗民自命,行医之余,寄情文艺,其诗“洒脱不凡”,画称“明季逸品”,又与其兄沈汉川并从朱稚征学习竹刻,深得朱氏真传。大生之侄、汉川之子沈兼,不惟医术远迈前辈,“所镌印章直逼秦汉,论琴并得神解”,竹刻亦简老苍秀,“尽得稚征刀法”,有出蓝之誉,非俗工所能仿佛。
  明末清初时期,朱沈相承的嘉定竹刻,其雕刻手法与器物品种逐渐成熟和完备,并得到广泛的传播。与吴中、金陵竹器以纤轻见誉相异,嘉定竹刻独以“深刻”著称。此所谓“深刻”,是指圆雕、深浮雕、透雕这种下刀深峻、刻画深入、层次丰富的雕刻形式,乃与阴刻、隐起阳文、陷地浅刻这类凸起凹下的幅度都不大的“浅刻”相对而言。前人形容嘉定竹刻的特点是“洼隆浅深可五六层,漏沉其次也”,今天我们所能看到的朱沈一脉竹刻作品,无不以镂剔深峻和构图饱满见长。题材具有强烈的文人格调,多为空山高士、美人香草之属,花鸟、蟾蜍或蟹之类写生象生作品则追求奇趣,绝少后世吉祥福寿类趋时应景之作。
  入清后,随着康熙年间社会稳定和江南经济的恢复,嘉定竹刻重行蓬勃发展,声誉获得普遍的认同,已不仅仅局限于文人学士的书斋雅玩,其受众群体急剧扩张。康熙十七年(1678),江宁织造曹玺贡奉宫廷的进物单中,即载有镇纸、臂搁、笔筒、香盒、香筯瓶等竹制文具和香具,其种类之丰富与进御用品质量要求之高,显非嘉定竹刻不办。
  清代前期的吴之璠、封锡禄,分别在竹筒雕刻与竹根雕刻上将嘉定竹刻的传统样式推进到历史的高峰。他们的作品普遍为社会各阶层所欣赏,其风格样式广为流传,摹刻者众。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是嘉定竹刻的全盛时期,不仅为江南诸雕之冠冕,进而影响到宫廷审美趣味,推动了清宫雕刻工艺中文雅作风的形成。朱沈相承之际,两家分野并不清晰,此后随着技法的完善和竹刻艺术体系的熟成,各擅其技法成为普遍的情况。虽有一专多能之通才,而看家手段必然非彼即此,鲜有平分秋色者。按竹根为圆雕,竹筒为浮雕、透雕和阴刻,在技法和艺术趣味上有着很大的差异。程式化是某一艺术部门高度成熟后必然发生的结果,系统化乃至凝固化亦是手工艺传承体系成熟的标志,从嘉定竹刻的角度来看,意味着此时竹筒和竹根二家的分流已成为趋势。吴、封二家,一工竹筒雕刻,一专竹根雕刻,分别将三朱以来所形成的竹刻两部分推向了技法全面成熟的历史高峰。
清 竹根雕 佛手摆件
清 竹根雕 刘海戏金蟾像

朱沈法脉


  嘉定竹刻的风格,一向推崇简老朴茂和平淡天真,这是“朱沈相承”的遗风。即如沈大生之精工、吴之璠之巧制与封锡禄之神技,也是“纯以韵胜”,追求自然雍雅之境地,而绝无雕缋满眼、一派叉牙的繁缛之习。活跃于康熙后期至雍正间的竹人顾珏却一反常规,崇尚烦琐和精细,作品“刻露精深,细入毫发,一器必经二載而成”“玲珑太过,又极纤细”。无论就技巧、题材还是趣味而言,顾珏对三朱以来确立的嘉定竹刻高雅古朴之风都进行了颠覆,反其道而行确实不失为创新的一条门路。对此,《竹人录》给出了“不落前人窠臼而能自立门户”的中肯评价。另一位以作品精细著名的竹刻家是在雍正年间或乾隆初年流寓嘉定的福建人邓孚嘉(用吉),与其弟邓士杰、子邓渭并以刻竹名。作品以折枝花最为工妙,这种折枝花是竹根雕刻的一个品种,作品有一种精致纤巧、玲珑剔透的效果,与一般典型的嘉定竹根雕在风貌上有着很大差异。邓孚嘉将这种在其他雕刻门类中得到发展的立体镂雕工艺引入竹刻,颇具新意,但其弟、子皆未传其法,而是继承了嘉定传统风格,仅稍后之马国珍和张步清有所取法。
  顾珏和邓孚嘉这两位以作品精细而闻名的竹人接踵而至,正是清盛期整个工艺美术走向精巧繁缛之风在竹刻领域的表现。然而基于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传统,这一趋向并未占领嘉定竹刻的高端创作,古雅、清新、洗练依然是嘉定竹刻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满足文化人风雅情怀的隽永之作依然受到鉴赏界最高的评价。
  清初的沈兼追求用刻刀表现文人书画的神韵成为嘉定竹刻的又一发展方向,其法以阴文为主而不废雕琢。其后身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综合型文人艺术家周颢,天才地开创了“合南北宗为一体”“用刀如用笔”的全新竹刻作风,极为士林推重,影响深远。周颢之后,嘉定竹人将此种阴刻风格与原有的浮雕传统相结合,形成称为“阴阳文合刻”的新样式,流行于清代中期。
  从乾隆后期开始,受周颢“以画法刻竹”作品样式的影响,嘉定竹刻在吸收书画艺术养分的方式上偏重于形式化的处理,出现一些新的面貌。除周笠、严煜、吴嵩山、杜书绅、徐枢等直接师承于周颢外,王玘、王梅邻、马国珍、时氏诸彦以及许多风格相近而佚名的竹人,如“松溪”“少谷”“浣花庵主”等等皆受其影响。阴刻与浅浮雕成为主流,竹器刻字为饰的风气再度兴起。与明末清初不同,此时流行整饬的小楷,以邓渭、王梅邻最为著名。清代中期的蔡时敏、庄绶纶诸家,在嘉定竹刻的主流风格已经改变的情况下,依然致力于竹根圆雕、透雕等“古法”,成为那个时代不多的成功之例。
  自乾隆中叶直至道光年间,嘉定竹刻界虽未出现如沈、吴、封、周那样卓越的大家,整体水平与清前期亦不可同日而语,但地方上刻竹已经蔚然成风,不论出身,凡爱此道者皆托兴以奏刀。嘉定竹刻世家中,不仅有相传三代或四代的朱氏、封氏和王氏,更有七代相传的时氏。这一时期以守成为主,也有一些小的创造,不过总体来说,运用已经非常成熟的传统技法来沿袭、模仿以往名家典型风格的创作模式成为绝大多数竹人的选择。至此,我们可以发现整个嘉定竹刻艺术皆筑基于朱沈相承的三朱法脉之上。即使发展到清代中叶,嘉定竹刻仍具如下特点:
  一、根茎并作。根雕随材形而设境,造型写实,多具巧思;茎雕(竹筒雕刻)构图丰满圜结,诸法兼施,宛然如画。这一点与嘉定以外地区的文玩竹刻以茎雕为主决然不同,故而制品种类丰富且技法多样。
  二、深雕为主。虽然嘉定竹刻中的阴文一派始终存在,且出现了沈兼、周颢这样的宗匠,但就全体来看,仍以深雕为多且精。所谓“吴郡、金陵多巧工,此非嘉定人不能传其法”,正就嘉定竹刻具深雕之特色而言。
  三、取径金石书画。三朱之前,江南的竹木雕工艺要么是图案性很强的装饰风格,或者是“象生”一路写实手法。小松、三松父子的竹雕创作开始极力吸收绘画的营养,此后,“以画法刻竹”成为嘉定竹刻的主流创作模式。
  四、意匠高雅。自三朱至嘉庆、道光间名家所制题材皆具鲜明的文人格调,多为空山高士、美人香草之属,花果、蟾蜍或蟹之类写生、象生作品则追求奇古清光之趣,以书法为饰者文必名篇,字必佳翰。后来兴起的吉祥福寿类趋时应景之作,恰是嘉定竹刻逐渐迈向“本意浸失”的阶段。
  考之史实,三朱在风格、样式、技法和趣味等多个方面所确立的嘉定派竹刻特质,自晚明开派直到清代嘉庆、道光年间,亦始终为嘉定竹人所力行。即如周颢这位“合南北宗为一体”的变法健将,金元钰也认为他实则是“朱、沈一灯隐隐相继,而又神明变通乎其间”,依然不废三朱三沈之正脉。今天我们研究嘉定竹刻,无论是讨论其艺术旨趣,还是整理其工艺体系,或者鉴赏真伪、品评优劣,都绝不能离开对嘉定竹刻美学正脉的把握。
  (文中图片均选自嘉定博物馆“疁城仙工——明清嘉定竹刻特展”展品)
  编辑:沈海晨
其他文献
珍珠港美军舰队遭到日军重创  其实,美军早在珍珠港事件之前就制定了对日军的反击预案,但错失了最佳时机;希特勒对美国宣战是早有预谋的,珍珠港事件成了他的借口;太平洋战场上的首名战俘,是被夏威夷原住民抓获的。美军反击预案形同虚设  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美军内部早就制定了反击日军的预案:如果日军实施敌对行动,那么部署在菲律宾的美军第19轰炸机大队,即刻对设在中国台湾岛的日军基地发动反击,以便在第一时间
期刊
马来西亚警方展示查获的冰毒毒品走私中转站  在2月22日的记者会上,槟城总警长沙哈布丁介绍说,水警部门2月17日傍晚6时30分进行巡逻时,在直落登布雅一带海域拦截两名乘坐摩托艇的印尼男子。根据审讯的信息,2月18日凌晨4时,水警突击搜查峇六拜工业区居銮河上一处非法码头的小屋,逮捕一名犯罪嫌疑人,并从小屋后的摩托艇上查获130包冰毒。与此同时,水警也在小屋前的轿车内找到115包冰毒。在跟进调查后,槟
期刊
夫妻关系存续期间的财产和债务如何分配,是本案的焦点(图/视觉中国)共患难后,遭遇情感雾霾留下阴影  1985年2月,黄瑞萍经人介绍与比她大四岁、在县修理厂工作的胡磊喜结良缘。二人婚后生育一子,取名胡晓旭。1997年3月,时年32岁的黄瑞萍从宁晋县奶粉厂下岗了。经过短暂的心理调整后,她参加了政府再就业培训,走上了月嫂的岗位。月嫂工作十分辛苦,每日要消耗很多精力和体力。善解人意的胡磊每天做好饭菜迎接晚
期刊
左:罗伯特·科赫 右:约翰·斯诺  “霍乱暴发时,不计其数的尸体被草草埋进万人坑,土地像是吸满了血的海绵,一脚踩上去,血水便会渗出来。”  —— 加西亚·马尔克斯《霍乱时期的爱情》  书名:《疫苗是什么》  主编:孙晓冬  主审:刁连东  出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让我们把目光投向同处19世纪的英国。1854年的英国,霍乱疫情空前严重,曾经不可一世的日不落帝国,此刻却被死亡腐朽的阴霾笼罩。此时,
期刊
“深度伪造”技术能够实现“一键换脸”“事前规制”画“红线”  今年3月,国家网信办和公安部依法约谈11家互联网企业,督促其加强对语音社交软件和涉及“深度伪造”技术的互联网新技术、新应用的安全评估,完善风险防控机制和措施,并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时采取有效的整改措施。  不同于“事后监管”,此次安全评估和约谈给有关的互联网新技术、新应用提前画下“红线”。“事前规制”有利于企业及时发现安全隐患,整改安全问
期刊
“脸书”发起“深度伪造检测挑战赛”  欧盟和美国对于利用“深度伪造”实施的犯罪行为,有着相近的定义,即伪造不实信息,并试图操纵这种信息以获得经济、政治利益或造成损害。在规制方面,欧美都将“深度伪造”视同于不实信息,并拟定相应的法律政策。欧盟的规制实践  在欧盟的规制实践中,尚未出台专门针对“深度伪造”的立法及其他规制标准。通过梳理欧盟的规制实践可以发现,其主要是从两个方面将“深度伪造”纳入规制框架
期刊
空巢老人身故家中,法院公告引来“权利人”  空巢老人顾晓萍(1958年1月4日生)生前无子女,丈夫于1998年12月9日因交通事故去世,之后她开始了独居生活。其间,顾晓萍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均相继过世。2018年8月11日,顾晓萍在家中被发现已经死亡,群众报案后经公安机关法医现场勘查诊断,确定其死亡原因为疾病。因顾晓萍去世时系一个人独立生活,身边并无亲人及赡养人照顾,经公安机关联系社区,顾晓萍
期刊
匡文胜在屯昌建材城购买了多达12家商铺  2021年4月6日,海南省屯昌县原县长匡文胜在接受了3个月的服刑前教育后,被投入监狱服刑改造。这个曾经在屯昌县呼风唤雨、坐拥十多家商铺的贪官,彻底没了往日的风光。分配工程 暗中敛财  匡文胜先后分管屯昌县国土环境资源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土地和规划建设综合执法局、教育局等部门,后主持县政府工作。自他坐上县长“宝座”后,一些商人就把贪婪的目光投向他。这些人深
期刊
我国既有的一些法律法规已经将“深度伪造”涵盖其中,如《个人信息保护法》《数据安全法》《民法典》人格权编等,正在制订中的《数据安全管理办法》对此也会予以回应。在已有的立法中,很多关于“不实信息”“虚假广告”的立法均可以扩大解释,作为规制“深度伪造”的法律依据,如《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5条、《广告法》第4条及第28条、《刑法》第291条等。  尽管不必急于针对“深度伪造”进行统一的专门性立法,但并不妨
期刊
发展人工智能是党中央、国务院准确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发展大势,是为抢抓人工智能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构筑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先发优势,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  “十三五”以来,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迅猛,政策环境持续优化,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融合应用逐步深入,特别是新冠疫情防控期间,人工智能技术产品形成“智能抗疫军团”,有力支撑了我国疫情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