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习惯有积极和消极的作用,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在当前积极探索高效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如果注重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能够引发一系列“习惯”的正面效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使学生终身受益。
就小学语文学习习惯来说,笔者认为对以下几种常规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应尤为重视。
一、培养课前预习的习惯
1. 预习的好处。
(1)能发现自己知识上的薄弱环节,在课前补上这部分知识,不使它成为听课时的“绊脚石”。这样,就会顺利理解新知识。
(2)有利于听课时跟着老师讲课的思路走。对听课内容选择性强,明确哪些知识应该放上主要精力,加强理解和消化;哪里应该重点记笔记。
(3)预习有利于弄清重点、难点所在,便于带着问题听课。注意力集中到难点上,使疑惑易解,听课轻松、有味,思考顺利主动,学习效果高。
(4)预习可以提高记笔记水平。由于课前预习过,讲的内容和板书,心中非常清楚。上课时可以不记或少记书上有的,着重记书上没有的或自己不太清楚的部分,以及老师反复提醒的关键问题。从而把更多的时间用在思考理解问题上。
2、具体做法。在预习过程中,我引导学生这样做:
(1)、一定要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弄清哪些内容是自己读懂的,哪些内容是自己没有读懂的。
(2)、带着问题,再边思边读。对于初次阅读没读懂的问题,要深入思考,仔细钻研,这时的阅读速度可以适当放慢一些,遇到困难,可以查阅有关的工具书、参考书,争取依靠自己的努力把难点攻克,把问题解决,把没读懂的地方读懂。对于自己经过努力仍未解决的问题,把它记下来,待课堂上听课时去解决。
(3)、做好预习笔记。预习笔记有两种,一种是做在书上,一种是做在笔记本上。在书上做的预习笔记要边读边在教材上圈点勾画,并在书面的空白处,做批注。在笔记本上做的预习笔记包括课文的重点、难点、心得体会以及预习时遇到的疑难点。
二、训练课堂专心听讲的习惯
集中注意力听课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学告诉我们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主问题的设置使学生关注的内容相对集中,从而使学生更有效的在思维能力上得到锻炼。
首先,教会学生不断对自己强化,如“这堂课的内容很重要,我要注意听!”“这篇课文很有意思,我要好好读!”由此产生学习兴趣,引发注意力。
第二,当发现自己思想开小差时,利用个人意志的力量来控制自己的注意力,不许注意力涣散。开始有点困难,一旦养成习惯,反而感到集中精力干事或学习是件很愉快的事。
三、培育学后复习的习惯
及时复习的优点在于可加深和巩固对学习内容的理解,防止通常在学习后发生的急速遗忘。根据遗忘曲线,识记后的两三天,遗忘速度最快,然后逐渐缓慢下来。因此,对刚学过的知识,应及时复习。随着记忆巩固程度的提高,复习次数可以逐渐减少,间隔的时间可以逐渐加长。要及时“趁热打铁”,学过即习,方为及时。忌在学习之后很久才去复习。这样,所学知识会遗忘殆尽,就等于重新学习。
俗话说“温故而知新”,就是说,复习过去的知识能得到很多新的收获。这个“新”主要指的是知识达到了系统化、融会贯通的新水平。知识的系统化,是指从整体、全局或联系中去掌握具体的知识。
首先,知识的系统化能把多而杂的知识变得少而精,从而完成书本知识由“厚”到“薄”的转化。其次,系统化的知识,容量大,既好记又好用。最后,系统化的知识有利于记忆。道理很简单,孤立的事物容易忘记,而联系着的事物就不容易忘记。
四、养成学后反思的习惯
首先,可让学生学会在课堂上进行题后反思。课堂上结合习题给以指导,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反思,并对反思的结果进行交流,互相学习,不断提高题后反思的能力和自觉性。逐渐地,学生做完题后能够反思了,也有了反思主动性。某些同学在对一个题进行反思后,再做此类型题时很快就能解出来,使他感受到学习其实并不难。
其次,可引导学生进行单元教学后反思。在学生有了“题后反思”的初步能力后,可要求学生对学过的一单元进行单元小结。让同学能够自己出单元检测题。这样做要比老师讲复习提纲、出题检验的效果要好得多。学生在交流复习小结时,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比较高,并且学生在做其他同学出的测试题时也很有兴趣,敢于大胆质疑,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好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地增长,一个人毕生都可以享用它的利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条件。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实现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小学生如能形成这些语文学习的良好习惯,也将“好习惯,终受益”。
就小学语文学习习惯来说,笔者认为对以下几种常规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应尤为重视。
一、培养课前预习的习惯
1. 预习的好处。
(1)能发现自己知识上的薄弱环节,在课前补上这部分知识,不使它成为听课时的“绊脚石”。这样,就会顺利理解新知识。
(2)有利于听课时跟着老师讲课的思路走。对听课内容选择性强,明确哪些知识应该放上主要精力,加强理解和消化;哪里应该重点记笔记。
(3)预习有利于弄清重点、难点所在,便于带着问题听课。注意力集中到难点上,使疑惑易解,听课轻松、有味,思考顺利主动,学习效果高。
(4)预习可以提高记笔记水平。由于课前预习过,讲的内容和板书,心中非常清楚。上课时可以不记或少记书上有的,着重记书上没有的或自己不太清楚的部分,以及老师反复提醒的关键问题。从而把更多的时间用在思考理解问题上。
2、具体做法。在预习过程中,我引导学生这样做:
(1)、一定要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弄清哪些内容是自己读懂的,哪些内容是自己没有读懂的。
(2)、带着问题,再边思边读。对于初次阅读没读懂的问题,要深入思考,仔细钻研,这时的阅读速度可以适当放慢一些,遇到困难,可以查阅有关的工具书、参考书,争取依靠自己的努力把难点攻克,把问题解决,把没读懂的地方读懂。对于自己经过努力仍未解决的问题,把它记下来,待课堂上听课时去解决。
(3)、做好预习笔记。预习笔记有两种,一种是做在书上,一种是做在笔记本上。在书上做的预习笔记要边读边在教材上圈点勾画,并在书面的空白处,做批注。在笔记本上做的预习笔记包括课文的重点、难点、心得体会以及预习时遇到的疑难点。
二、训练课堂专心听讲的习惯
集中注意力听课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学告诉我们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主问题的设置使学生关注的内容相对集中,从而使学生更有效的在思维能力上得到锻炼。
首先,教会学生不断对自己强化,如“这堂课的内容很重要,我要注意听!”“这篇课文很有意思,我要好好读!”由此产生学习兴趣,引发注意力。
第二,当发现自己思想开小差时,利用个人意志的力量来控制自己的注意力,不许注意力涣散。开始有点困难,一旦养成习惯,反而感到集中精力干事或学习是件很愉快的事。
三、培育学后复习的习惯
及时复习的优点在于可加深和巩固对学习内容的理解,防止通常在学习后发生的急速遗忘。根据遗忘曲线,识记后的两三天,遗忘速度最快,然后逐渐缓慢下来。因此,对刚学过的知识,应及时复习。随着记忆巩固程度的提高,复习次数可以逐渐减少,间隔的时间可以逐渐加长。要及时“趁热打铁”,学过即习,方为及时。忌在学习之后很久才去复习。这样,所学知识会遗忘殆尽,就等于重新学习。
俗话说“温故而知新”,就是说,复习过去的知识能得到很多新的收获。这个“新”主要指的是知识达到了系统化、融会贯通的新水平。知识的系统化,是指从整体、全局或联系中去掌握具体的知识。
首先,知识的系统化能把多而杂的知识变得少而精,从而完成书本知识由“厚”到“薄”的转化。其次,系统化的知识,容量大,既好记又好用。最后,系统化的知识有利于记忆。道理很简单,孤立的事物容易忘记,而联系着的事物就不容易忘记。
四、养成学后反思的习惯
首先,可让学生学会在课堂上进行题后反思。课堂上结合习题给以指导,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反思,并对反思的结果进行交流,互相学习,不断提高题后反思的能力和自觉性。逐渐地,学生做完题后能够反思了,也有了反思主动性。某些同学在对一个题进行反思后,再做此类型题时很快就能解出来,使他感受到学习其实并不难。
其次,可引导学生进行单元教学后反思。在学生有了“题后反思”的初步能力后,可要求学生对学过的一单元进行单元小结。让同学能够自己出单元检测题。这样做要比老师讲复习提纲、出题检验的效果要好得多。学生在交流复习小结时,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比较高,并且学生在做其他同学出的测试题时也很有兴趣,敢于大胆质疑,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好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地增长,一个人毕生都可以享用它的利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条件。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实现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小学生如能形成这些语文学习的良好习惯,也将“好习惯,终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