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益类资产才是最好的“避险品种”

来源 :证券市场红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han5213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复工进程坎坎坷坷,对于经济和市场前景各方观点分歧严重。本周接受《红周刊》专访的广州雪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昌民认为,全球经济到明年基本可以恢复至2019年的水平,同时美股市场在经历目前的反弹后还将继续升势。
   另外,李昌民认为权益类资产是最好的“避险资产”,主要分布在食品饮料和医药生物等领域。他表示,因为刚需的属性,这类企业在疫情前或金融危机中也不会有太大损伤。
  

有新冠病毒灭活疫苗背书全球经济明年恢复正常甚至转入扩张


   《红周刊》:有投资人认为全球经济到2022年甚至更久才能恢复(至2019年的水平),您的预判是怎样的?
   李昌民:我还是非常乐观的。我觉得全球经济明年基本能恢复到2019年的水平。理由主要有四,一是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动力不会因为疫情的影响而改变;二是(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在今年7月份左右可以試生产,9月份左右就可以进行人体注射;三是世界各国出台的刺激计划都会刺激经济向好发展,经济长期大幅下滑的概率并不高;四是疫情导致经济暂时“失血”、消费停滞,但它恢复起来也很快。
   可以看到,国外已经在逐步的恢复当中,中国的经济也在4月份恢复到正常水平的80%左右,5月份基本上就可以恢复到正常的水平,那么下半年经济增长将是一个大概率事件。而且,现在国内主要是一些无症状感染病例,这就表明新冠病毒正在逐步的转弱。所以,我觉得它对经济的影响已经趋弱,最坏的时刻已经过去了。
   另外,A股市场今年以来已经经历了两轮冲击,但现在基本上都已修复,这表明我们国家的经济韧性还是非常大的。而且我们国家的产业链非常完善,在内需和投资的拉动下,经济甚至会逐步进入扩张区间。
  

全球“最佳避险资产”是权益类资产港股和A股还是估值洼地


   《红周刊》:您对“黄金避险”“现金为王”的观点有何看法?
   李昌民:我们对过去200年的大类资产有过统计,股票的年化收益率最高为6.6%,债券是3.6%,短期国债是2.7%,黄金是0.7%,美元是-1.4%。爱因斯坦也说过,“复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迹”,这足以说明股票的长期“复利”收益率是非常“恐怖”的。因此,长期来看,它才是最优的选择。
   《红周刊》:我们看到道指和纳指在大跌后强劲回升。
   李昌民:应该说是流动性充裕带来了这两大指数的反弹。在美国政府无限量QE印钞的背景下,其利率已接近“零”。而无风险收益利率下降,这就促使资金只能配置权益类市场。
   《红周刊》:这种升势还会继续吗?
   李昌民:我觉得大概率还会延续下去。以纳斯达克指数为例,它主要是受科技股驱动的。目前Facebook、苹果、亚马逊、微软和谷歌五家科技龙头的市值占纳斯达克市值的比重已接近50%。这些公司的盈利情况每年还在上升,又由于这些企业有核心技术,并掌握了一定的自主定价权,未来股价长期上升是大趋势。
   再来看下美股过去100年的历史,虽然经历了1929年的大崩盘等事件,但美股重要指数始终在维持45度角的趋势上行。并且,当下我们已进入由技术推动GDP增长的阶段,在4G时代跨入5G时代的过程中,经济增长还会长期持续,短期的下跌只是大家的恐慌造成的。
   《红周刊》:目前美股、港股和A股的投资机会分别是怎样的?
   李昌民:美股投资主要看科技,中国市场投资主要看消费。因为在科技股的推动下,美股才有了慢牛的走势。并且,当下这些公司的估值也并不高。
   而中国市场有14亿人口的庞大消费群体,占全球总人数近五分之一,中产阶级的人口数量更是达到了4亿。这就是说,中国市场的消费潜力是巨大的。从估值对比来看,虽然全球股市经历这次大跌估值大幅下降,但港股和A股仍然是估值洼地。其中,港股现在整体是处于破净状态,尤其是部分国企的市净率仅在0.2~0.3倍。国家要进行混改,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港股破净的问题,因为以这一水平的市净率混改,国有资本将会大幅流失。
  再从行业对比来看,我认为中国有估值优势的是能源、建材、建筑、地产等行业,这些行业中聚集了一大批高市净率、高股息、低市盈率的个股。至于科技股,我认为是短期高估了。

白酒、酱油、醋和乳业预期带来年化15%左右的收益


   《红周刊》:当前您怎么选择个股?
   李昌民:我们是“自上而下”投资,基于中国人口红利,跟吃、喝有关的刚需企业都是我们关注的,哪怕疫情再次爆发,这之中的头部企业都能活下来。
   具体来看,一般是企业的毛利润不低于30%、净利增速不低于20%、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15%。在经营方面,我们会选择具备垄断、独家经营权等属性企业,因为有竞争就会有风险。另外,我们也会选择产品能解决现代社会痛点的企业,但要排除过去三年新上市的企业。
   《红周刊》:贵州茅台和五粮液正在迭创新高,您会“恐高”吗?
   李昌民:不会,中国的白酒是全球独一无二的,它们都具备社交、收藏、投资和消费四种属性。而龙头白酒企业更是兼具了渠道、产品和品牌的优势。尤其是经过这次疫情,更加促进了龙头企业集中度的提升。我们觉得,龙头企业将迎来挤压式增长。
   从估值来看,这些企业当前的市盈率并不高。从业绩来看,即使经历了“三公消费”和“塑化剂”等风波,这些公司每年都保持着15%~20%以上的净利润增速。在无风险利率下行的大背景下,这些会被市场给出一些溢价。
   在食品饮料行业中,我们最看好的就是白酒,一方面是因为高端白酒企业有自主定价权,另一方面是白酒消费有“成瘾性”,会重复消费。    《紅周刊》:您怎么看贵州茅台和五粮液等白酒企业今年一季度并不那么亮眼的业绩表现?
   李昌民:这只是暂时的。实际上,贵州茅台并没有受什么影响,它的产品仍然供不应求,三个人想喝但只能满足一个人的需求,而且它的终端价格与出厂价格的差价还是非常巨大。出厂价还是969元/瓶,市场终端价基本上已到了2600元/瓶。由于工艺和自然条件的限制,茅台酒今年的销量在5年前就已经被决定了,所以茅台酒大幅提量是不可能的,它的稀缺性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也就会存在。
   另外,如五粮液、泸州老酒等浓香型白酒也具备这种稀缺性。去年我们国家的白酒消费约700多万吨,而高端酒的产能只有7万吨,也就是1%的供应量。并且浓香型白酒的护城河也非常宽,只有20年以上的窖池才能提取15%的浓香型高端白酒。所以,从长期来看,浓香型的白酒供不应求也是一个趋势,尤其是经济慢慢恢复以后,喝好酒的人越来越多,浓香型白酒也会出现茅台这种供不应求的情形。
   《红周刊》:还有哪些食品饮料龙头符合“持股3~5年、年化15%的收益标准”?
   李昌民:中国酱油、醋等领域的龙头,其产品具有每年提价5%~10%的能力,业绩也就都会上涨。尤其是海天味业等,确定性比较强,可以当作债券来看待。当然,它们的收益率要远高于债券。整体来看,我们看好高端白酒的“茅五泸”以及山西汾酒、调味品的海天味业和恒顺醋业,以及乳业的伊利股份。虽说目前乳业的增长有点慢了,年化15%的收益标准不一定能达到。
  

医药领域需关注中药和创新药“黑天鹅”事件或是制造介入机会


   《红周刊》:相比食品饮料,受益于疫情的医药生物行业价值如何?
   李昌民:疫情使疫苗和检测试剂两类产品需求暴增,如万孚生物和达安基因等一季度业绩提升明显。但这是一次性的,明年可能又是另一种情形。
   我们非常看好整个医药行业的长期增长空间。因为我们看到疫情发生后,大家对健康的重视越来越高,资金也开始超配。从中国人口结构来看,第二波婴儿潮就是六七十年代近4亿人口,他们对医药的需求将越来越大,而美国的人均医药支出是中国的16倍,中国的医药市场还有巨大的增长空间。从估值看,由于2018~2019年期间的“假疫苗”和“带量采购”事件,医药股的整体估值已经历了杀估值阶段。
   《红周刊》:您给医药细分领域按价值排排序吧。
   李昌民:首先是中药,确定性比较强。其次是化药,对比美国的药企,国内的药企还有一个较大的发展空间。如国内化药龙头恒瑞医药目前的市值仅有4000亿元左右,而辉瑞制药已达1.4万亿元。最后是医疗器械,在疫情刺激下,医疗器械的需求大大增加,相关的公司业绩增长非常快,但长远看医疗器械并不是一个好的赛道。
    《红周刊》:中药实际也在分化。
  李昌民:是的,目前业绩持续增长的只剩片仔癀了。而随着未来片仔癀在肝癌晚期适应症上的扩大,它的业绩还能保持在20%及其以上的增速。
   《红周刊》:您如何选择创新药?
   李昌民:如恒瑞医药这种在研的管线多、产品丰富的企业。并且由于创新药的保护周期比较长(都是十几年),它们可以充分享受创新药带来的利润。至于恒瑞医药的“受贿”事件,这种“黑天鹅”在企业成长过程中会经常遇到,但这并不会改变企业的运行规律,只会促使企业的管理更加规范。相反,对于这类受事件刺激而股价短期下跌的企业,是不错的介入机会。
   另外,生产抗肿瘤、高血压、心脏病和糖尿病产品的相关药企也处在好赛道上。因为慢性病无法根除,这些药企的确定性就比较强。
  (文中提及个股只为逻辑分析,不做买入推荐)
其他文献
近期,上證指数依然在3000点下方徘徊,3000点似乎成为不可逾越的屏障,但个股创新高的却比比皆是。就指数而言,没有一点牛市的味道,但对部分板块的股票却“轻舟已过万重山”,早已经是新高不断了。这种行情,我们姑且称之为板块牛市。那么,哪些板块处于牛市阶段了呢?笔者认为以下板块大家可以重点关注。   一、可转债板块。目前,可转债市场大约有280只可转债在交易,已经达到了一定的规模,可满足大资金的进出
期刊
板块加速必然调整   主持人:本周指数波动幅度减小,创业板似乎更强?   袁月:无论怎么走,整体格局都没有变化,因为核心量能还是老样子,就不要指望能有什么“大动作”。创业板更强也是和创50权重关联度高有关,甚至只是和那几只大市值的品种有关。在目前量能格局下,更多还是寻找板块轮动和个股的机会。   对于板块而言,相对强势的方向依旧集中在消费电子、锂电池、光伏,这也是我多次强调的,因为产业发展明确,外
期刊
一场突然起来的疫情,冲击了不少投资人的投资理念。本期,作客《红周刊》面对面栏目的上善若水资产董事长侯安扬就是其中之一。他表示,“疫情加深了我对投资不确定性的理解,这对我的投资观念冲击特别大,投资没有100%的确定性,但要坚持做正确的事情。”   早在3月初,他通过梳理对比美国过去100年间GDP增速变化,做出预判“此轮危机将比2008年更严重,仅次于1929年大萧条”的论断,经济也将进入“新未来
期刊
中行原油宝巨亏的善后处理本该让“死里逃生”的客户万分庆幸,但很多客户却要得更多,有的想要拿回全部本金,甚至还想得到在此基础上的补偿。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中行退一步,客户进两步。为什么会这样?关键问题就在于原油宝业务是否违规。不解决这个问题,中行与客户之间就会围绕补偿问题反复博弈。   中行为何大踏步退让?   中行原油宝刚爆雷时,中行的态度是非常强硬的,对多头客户全部
期刊
《紅周刊》:恒瑞医药卷入受贿案,再次引发市场对上市药企巨额销售费用的关注,虽然医药企业的销售费用包含市场、学术推广费及咨询费,职工薪酬、渠道及宣传费等,高销售费用未必就代表一定不正常,但目前医药企业重销售轻研发的畸形发展模式也是不争的事实。  邱诤:恒瑞医药2019年虽然销售费用高达85.25亿元,但公司销售费用约占公司营业收入的37%左右,而目前很多上市药企的销售费用已接近或超过营业收入的50%
期刊
相比普通投资者,机构投资者通常更具理性和专业性,虽然各大机构投资者中,只有公募基金会单独披露季报,但若通过梳理上市公司财报,依然可了解到私募基金、社保基金、合格境外投资者QFII等机构的持仓情况,他们在报告期内的布局方向和调仓情况,对普通投资者而言是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三大机构投资者大规模换仓  一季度,因全球感染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A股股指急涨骤跌好似坐上了“过山车”,阶段下跌了9.83%。在如此
期刊
红学堂:马老师,最近医药股的走势开始强于其他板块,如何看待医药股近期的强势?   马曼然:现在是医药股牛市的初期阶段,类似前几年消费股刚开始时。医药股的这波牛市,是前后二十年里最佳的机遇,往前推二十年,往后推二十年,今年就是一个新的起点。前几年很多医药股,包括品牌中药和慢病龙头的制药企业,总体出现了二十年一次的充分调整,这种长周期的调整既有行业层面的,也有股价和估值层面的。医药股今年进入转折点,抓
期刊
发行概览:公司本次拟向社会公众公开发行不超过1726.67万股人民币普通股(A股),本次公开发行募集资金总额扣除发行费用后的实际募集资金净额,将投资于以下项目:数字整合营销服务体系扩建项目、场景活动服务体系扩建项目、校园媒体扩建项目、创意中心及業务总部建设项目、补充营运资金项目。  基本面介绍:公司是专业从事整合营销服务的综合型广告传媒企业,主营业务包括数字营销服务、场景活动服务和校园媒体营销服务
期刊
·编者按·  有了科创板这个“前例”,投资者们都在等着创业板注册制“开闸”。  《红周刊》记者在6月18日走访中信建投北京朝外营业部和另一家券商营业部时发现,为迎接注册制到来,创业板老客户需要续签协议,虽然北京疫情反复导致人们不愿出门,但仍有客户到现场办理续签事宜。  那么,注册制是否能改写创业板公司质量不高的历史呢?从创业板在审企业来看,其基本面依然成色暗淡。  接受《红周刊》采访的职业投资人表
期刊
发行概览:公司本次拟公开发行2834万股人民币普通股(A股),扣除发行费用后的募集资金将按轻重缓急顺序投资于“15万吨/年顺酐项目”“补充营运资金”。  基本面介绍: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以LPG为原料的有機化工产品的工艺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通过全资子公司宇新化工在惠州大亚湾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石化产业园区陆续建成并投产了多套LPG深加工产品生产装置,打造了具备循环经济优势的产业链。报告期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