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课程设置自主权问题浅析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s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高校教育教学中,专业培养计划存在形式化和泛化的问题。建立在制度框架和教育计划基础上的制度性课程,仅仅强调了“教”的侧面的制度性意义,而忽视了“学”的侧面的意义,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利益,产生了很多问题。在当代社会,这种国家计划的课程设置已不符合时代的要求,作为社会服务机构的主体地位,大学要充分发挥好服务职能,应该加大大学的课程设置的自主权,以增加其适应社会的能力。
  课程的概念界定
  对于什么是课程,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见解。在我国,“课程”一词,初见于唐宋。《朱子全书·论学》中就有“宽着期限,紧著课程”之说,这里所提到的“课程”是指所分担工作的程度以及学习内容的范围、时限和进程。按照《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课程是“课业及其进程”。
  而要正确认识大学课程,需要从以下两个个角度进行认识:一是本体论。大学课程不应仅限于“公共框架”和“教学计划”,除此之外还应当包括动态的“教”和“学”的过程,这是一个动态的实践过程,它包括教师“教”的制度性特征和包括学生“学”的成长过程两个重要方面。大学课程概念应该强调从“课程开发”向“课程理解”的转变。二是认识论。从实践出发的认识,作为一种价值取向,强调大学课程是实践主体的一种价值行为。
  我国高校课程设置的发展史
  新民主主义教育宗旨的确立(1949-1957) 1950年7月,政务院批准了全国高等教育会议中提出的《高等学校暂行规程》,该规程规定以理论与实际一致的教育方法,把培养具有高级文化水平、掌握现代科学和技术成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级建设人才作为重要目标。同年,在教育部的领导下,成立了高等学校教材编审委员会,根据国家有关精神有计划有步骤的编译各种适用的教材和参考书。另外,建国后我国的课程设置都是照搬苏联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是从俄语中直接翻译过来的,并且很多教材都是苏联的教材。1952年调整高等学校院系,确立了“专才”教育思想,改变过去的“通才”教育目标。通过调整,使得高等教育纳入了国家经济发展计划,以保证当时我国为建立自己国家独立的工业体系和发展普通教育对专门人才和师资的需要,高等教育也得到迅速发展。但是专业划分过细过窄,不利于学科的相互渗透和交叉发展。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大学课程改革(1957-1966) 1958年,国家提出:高等学校的教材,应该在党委领导下采取党委、教师、学生“三结合”的方法,经过大鸣大放大辩,认真予以修订。1961年,又提出“专业设置、教学方案、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要力求稳定,不得轻易变动。课程和学科体系的重大改变,必须经过教育部批准。”
  改革开放以来大学课程的改革进展(1978-现在) 在“文化大革命”的10年期间里,我国的大学课程遭到了严重的摧残和破坏。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在专业设置方面,专业设置名称混乱。在此期间,我国高校专业口径越来越窄,专业名称不规范,专业管理无制度支撑。在课程设置方面,所有科类专业的课程设置均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这其中,文科类专业的课程设置破坏得尤为严重。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家教育部组织力量从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两个方面对大学课程进行了恢复和改革工作。
  我国大学课程设置的现状
  我国的大学目前实行的课程管理与组织模式是由中央统一规定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规定专业名称与内涵、限定课程内容。由此,在这种模式的管理下,分属各高校的同一专业,教学内容基本上能够保证一致,这也就保证了人才的质量,保证了国家对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需求。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对人才需求多样性的进一步加强,这种高度一致性的课程管理模式,俨然无法与高校发展的多样性相适应,也无法调动高校的积极性,更不能符合市场的需求培养人才。
  与此相反,美国高校的本科专业设置则完全由高校自己确定。以伯克利大学为例,伯克利大学允许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自主设计课程体系与知识结构,有特别兴趣与才能的学生如果不能从现有专业中找到完全符合自己兴趣的专业可以从课程中选择一些,形成围绕特定知识领域的课程计划,提交一个委员会讨论,经过审核后便可以开始学习,并在完成计划后可被授予特别专业的本科学位这类专业称为非固定专业或个人专业。伯克利大学还设有一些跨学科的专业,还拥有独立的课程体系,其中包括单独开设的课程而大部分课程由学生根据要求在其他专业选修。这就保证了学生的权益。除此之外,美国大学在本科专业的名称方面并无统一规定,各大学可根据自身学科发展情况设置相关专业,名称也可不同。这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高校的专业设置的权限,能够使大学根据社会的需要及学生的需要设置不同的专业。专业设置的自主性和多样性在美国高校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这是我国高校真正缺乏的。
  由此可见,当前中国大学课程设置的主要做法,还是把大学课程看作为制度性的“框架”和“计划”,强调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和教学参考书的地位和作用。基于“框架”和“计划”的课程,只是强调了“教”的侧面的制度性意义,而忽视了“学”的侧面的意义。
  加大课程设置自主权的必要性
  从我国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来看,我国的大学课程设置十分强调国家权力至上,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大学生在选择自己专业的那一天,其学习计划、内容及学习方式就已经被确定下来了,学生们没有选择的余地,这就出现了一些大学的课程成了学生们必逃的课。如此一来,学生不仅没有学到自己想学的东西,而且还会产生厌学的状况。正如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所说,每个学生应该把全部精力同在适合他的天性的学科上面,所以学生应该参与到课程选择上面来,学习适合于他的课程,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学校给安排的课程,因为如果这样结果会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
  现实教育活动中,在教育活动开始之前,教师和学生的工作程序在没有师生参与的情况下已经制定完毕。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教学大纲的制定与设计都是在遵循既有的规定下开展的。这样课程的设置未必真正地体现了劳动力市场的需求,而更多的是国家的计划及任务,也体现不出学生的兴趣与志向。学校受到层层限制,没有充分的自主权,无法根据市场的需求信息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培养与经济发展需要相适应的人才,由此就造成了现在我国劳动力市场上存在的人才高消费以及过度教育现象,最终导致大量的结构性失业人群的增加。所以,要想解决目前高校中存在的学生逃课、厌学现象以及劳动力市场上大量失业现象的存在,我国应给予高校课程设置的自主权,使其真正能够为适应社会需要而培养人才。   相关对策
  针对目前我国高校课程设置自主权不够的现实,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加大我国高校的自主权:
  首先,政府宏观调控与微观管理相结合。随着社会之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高校担负着为社会和市场培育专门人才的任务,服务性越来越强。大学课程设置更应适应社会需求,找到政府宏观和微观管理的切合点。因此,政府要转变职能,把从前对高校的直接行政管理,转变为运用法律、拨款、规划、监督、信息服务、政策指导等手段,进行综合性的宏观调控,促进高校的活力。
  其次,建立市场中介组织,增强学校自主权。建立多种筹资渠道,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办学,完善信息网络,强化服务监督,以此来降低信息搜索成本,提高信息搜索效率,有利于劳动力获取全面有效的信息,提高我国劳动力市场的信息化程度,使受教育者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更为学校提供培养人才的依据,使学校能够根据市场需求来提供人才。与此同时,要给予学校充分的自主权,根据学生的就业状况和就业领域来及时调整本校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出适合市场需求的专业的人才。
  最后,从法律上对大学、教师和学生的课程权利予以保障,通过拨款制度引导大学课程为国家和社会发展服务。切实保障大学、教师和学生在课程中的权利,改变以往三者都是施行国家计划的政治工具,体现教学过程中的人性化,体现人性化教学方式,通过法律保障让学生、教师和学校参与到课程设置的过程中来。另外,在保障大学课程设置的主体地位的同时,还应该在财政上予以保证,引导学校为国家和社会需要服务。
  结束语
  美国大学之所以能够很好地生存和发展,就是因为各大学有着充分的课程设置自主权,对市场变化保持敏锐的洞察力,主动地适应社会需要,不断创新,不断提高办学质量。而相比之下,我国的高校的课程设置由于长期受传统的计划经济的影响,更多的体现为“公共框架”和“教学计划”,在许多方面还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且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功能将越来越重要,大学的主体地位更加突出,这就要求国家给予大学更多课程设置自主权,尊重受教育者的社会主体意识和社会主体地位,实现对话教育,追寻师生在认知领域“共生共存”的和谐状态。
  参考文献
  [1]朱晓刚.构建我国现代大学课程观的理论路径探讨[J].现代大学教育,2009(1)
  [2]朱晓刚.我国大学课程观的反思与建构——基于从实践出发的理论探讨[J].江苏教育科研,2007(12)
  [3]白宗新.我国近现代大学课程的发展与问题研究[J].辽宁教育研究,2006(10)
  (作者单位:山东省泰山学院管理学院)
其他文献
李永刚,男,汉族,1963年4月出生于黑龙江省密山市,生前为衢州职业技术学院公共体育部副主任。曾先后获得学校优秀共产党员、军训先进工作者、消防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2014年5月7日,李永刚在工作岗位上,背身体不适学生就医后晕倒,不幸因公殉职,年仅51岁。  2014年5月7日下午,李永刚老师像往常一样,在学校田径场上给同学们上体育课。快要下课的时候,他发现有位女生身体不舒服,蹲在地上。经询问,这个
The coherence is a measure for the accuracy of the interferometric phase,and the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 interferometric coherence is affected by several
根据中共广东省委的统一部署和安排,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是省属高校列为第一批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单位。按照省委教育实践领导小组的部署,在省委督导组的指导下,学院党委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省委关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部署要求,积极谋划、精心组织,抓好规定动作,创新自选动作,扎实推进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各项工作,把教育实践活动不断引向深入。边学边查边改根据学校党委征求到的意见和省委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对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出新的全面部署.高度重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教育系统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大讨论和大实践,从路线上和行动上积极向教育的本质靠拢,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不断夯实基础。河北体育学院全院上下进行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利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助力建设特色体院,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要不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特色是地方院校的立校之本、发展之基。目前,地方院校的同质化发展备
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这是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总要求,如此才能实现“以作风建设的新成效夯实党执政的群众基础”的总目标。自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河北师范大学党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安排部署,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围绕学校中心工作,聚焦“四风”问题,深挖影响学校改革发展的关键因素,扎实推动活动开展;进一步明确了办学定位、厘清了发展思路,努力推进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校园文化包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环境文化,是学校个性特征的重要标志,更是学校的精神和灵魂。升本以来,衡水学院充分发挥文化育人的功能,注重加强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做到了以精神凝聚为基石、以理念创新为核心、以形象塑造为平台、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以行为规范为表征,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校园文化的各个方面,贯穿于教学和实践的各个环节,积极发挥校园文化在陶冶和引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多
开展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于高校来讲,既是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也是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的客观要求。高校应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和动力,努力将活动任务要求落到实处,不断推动学校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本文试图对高校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路径进行思考和探索,以期获得一些规律性的认识,为将教育实践活动不断引向深入、取得实效提供可资借鉴的思路和途径。  顺应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