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战略的较量

来源 :管理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yuerlg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公司墨守成规,可能出现停滞,所以须不断创新,需要改善的是战略组织,不能改变的是价值观念。
  ——大前研一
  行业的颠覆,往往在一夜之间就会发生;而秩序的重构,却常常需要更为漫长的时间。
  互联网技术无疑是21世纪经济重构的“技术力量”,它不断掀起新经济热潮的同时,也在打破沟通和交流的壁垒,促进管理思想和商业理论在全球范围的传播,从而带来深刻变革的可能。
  由此,公司之间的竞争得以超越微观的技术层面,上升到战略的高度。前瞻性的战略选择,以及与之相匹配的运营模式、组织架构和执行能力,将成为市场竞争的致胜力量。那些抱残守缺的公司,将饱尝战略短视的苦果,而战略创新的公司,则会开启充满想象力的市场。
  2007年的中国企业界便是如此。并购重组的风潮依然盛行,一些行业在洗牌中重构,战略失策、组织僵化的企业被收购整合,譬如被黄光裕收入旗下的大中电器;而另外一些行业,得益于国外新兴商业模式和竞争战略的引用,原本固化的行业格局生出无限变数,譬如航空业。
  春秋航空:低成本竞争
  以旅游业起家的春秋航空创始人王正华,并不讳言对美国西南航空公司的推崇和模仿。
  创建于1971年的美国西南航空公司是“廉价航空”这一商业模式的开创者,以极致的低成本竞争闻名业内。1973年,成立仅两年的西南航空宣布盈利,至今无一年亏损。西南航空在激烈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的关键,便是其视为圭臬的精准市场定位,以及精益求精的低成本竞争策略。
  西南航空一开始就锁定了廉价航空这一无人问津的细分市场,从而避开中高端航空市场的激烈厮杀,进入一个相对空白的领域,并迅速建立起先发优势。为了在提供廉价机票的同时还有利可图,西南航空几乎将成本控制做到极致——仅采用波音737一款机型,大批量采购以压低采购价格,压缩维修和保养费用,同时有助于最大限度地降低飞行员的换驾成本;机票直销,减少中间流通环节;不设头等舱和商务舱,仅设经济舱一类客舱,旅客不必对号入座,减少机场停留的时间;增加座位密度,以容纳更多乘客;不提供免费餐饮和行李转机服务,登机牌为塑料制作;为了减少经停开支,实行点对点飞行,并且只运营二线机场。
  伴随着西南航空在航空业的异军突起,这些成功要素被追随者竞相模仿,其中便包括春秋航空。
  作为国内最早的民营航空公司之一,春秋航空于2004年成立,注册资本仅8000万,以租赁的3架空客A320飞机起家。由于低成本战略的成功,春秋航空首航一年便以95.4%的上座率刷新国内航空公司上座率纪录,2006年便实现盈利3000万,在航空业引起一派惊呼。
  表面看来,春秋航空199元、99元,甚至1元廉价机票的背后,是对西南航空成功要素的借鉴与移用——点对点飞行,统一采用空客A320机型,单一经济舱设置,不提供免费餐饮……但实际上,春秋航空并未一味地模仿西南航空,而是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了大量针对性创新。春秋航空创始人王正华是市场研究的高手,他早年以3000元创办春秋国旅,开垦蛮荒的旅游市场的过程中,掌握了精准独到的市场把握能力。他将春秋航空的目标客户锁定为三类人群:旅游客户,自掏腰包的商务旅客和年轻的都市白领。前者来自于春秋国旅的既有客户资源,每年可贡献40%的旅客,后两者的共同特点是对价格敏感,但又对服务质量有一定程度的挑剔,因此要用有竞争力的价格打动他们,同时提供必要的服务赢得他们的好感。
  基于这样的分析,春秋航空推出空姐跪式服务,并免费提供一瓶330ML矿泉水,并不因为机票的廉价而削减必要的服务,而是从日常运营中压缩成本,譬如为了节省燃油,向飞行员设置“节油奖”,奖金与节油量挂钩;为了减少经销开支,王正华不惜巨资建立了一套独立于中航信之外的售票系统,这不但免去了第三方机票代理费用,更为重要的是,有助于春秋航空直接掌握客户资源,以免受制于人,“只有离客户近了,才能与竞争对手拉开距离”。
  这符合王正华的性格。他常说:“一个真正的强者,没有人能将他置于死地,断送他的只有他自己。”
  “第一食品”:重构黄酒业
  挑战者从一个竞争过激的市场当中致胜的因素,通常归功于以下两类情形,如春秋航空这样,精准地感知到消费者不受关注的潜在需求,并将之转化为高度匹配的商业行动;或者干脆置现有的市场规则于不顾,重新开拓新的市场需求,这一现象便发生在中国黄酒业。
  黄酒业对历史、地域等因素高度依赖,而浙江古越龙山绍兴酒股份有限公司正是凭借其历史和地理优势,建立起在时间和地理维度上的“正宗绍兴陈酿黄酒”概念,称雄中国黄酒市场多年,旗下“古越龙山”、“女儿红”、“沈永和”均是人们耳熟能详的著名黄酒品牌。
  拥有强势品牌和领先地位的古越龙山并没有意识到,颇具威胁的挑战者正在悄然长成。
  事实上,直到上海市场“失守”,古越龙山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2006年,在黄酒年消费量高达10亿元的上海市场,古越龙山份额狂跌10%,被迫让出市场领头羊位置。
  重挫古越龙山锐气的是两家公司:上海第一食品有限公司与上海华光酿酒药业有限公司。前者所产“石库门”属上海滩老酒,历来为人称道,相比之下,后者则是黄酒业的后来者,1997年才推出“和酒”品牌,闯入这个历来看重传统的行业。
  在2006年的上海黄酒市场,“石库门”与“和酒”一共占去了高达40%的市场份额。而早在2005年,“石库门”的生产商“第一食品”黄酒业务的利润便已超过拥有多个知名品牌的古越龙山。
  是什么导致了古越龙山的失势,又是什么令“石库门”与“和酒”从市场上脱颖而出?
  事后看来,背后的原因并不复杂,无非是超越竞争的蓝海战略,与工业化生产方式的精密结合,以及对传统黄酒业僵化思维与陈旧作业的颠覆与重构。
  抛弃常规的竞争思路,从全新的角度切入,未尝不可开拓新的市场空间,甚至重新定义黄酒行业。这正是“石库门”与“和酒”取胜的关键。两者均以传统黄酒消费者之外的新兴人群为目标客户,他们思想开放,热衷消费,乐于尝试新鲜事物,并不抱残守缺,又对过往岁月怀有某种好奇。基于此,“石库门”与“和酒”采用时尚包装和充满情调的推广路线,强调黄酒的普适性而并不局限于某类特定人群,前者打着“上海老酒、上海味道”的旗号,试图唤醒人们的怀旧情结,后者则以“营养概念”与“和文化”为卖点。与此相适应,两者增加营养液,降低酒精浓度,以改良传统黄酒口感,在常规热饮之外,又开发出冰镇的饮用方式。   值得一提的是,“石库门”采用葡萄酒过滤、灌装的生产工艺,通过机械化生产,进行全年酿造,每一瓶黄酒都有特定编号以防止假冒伪劣和经销商串货。反观古越龙山,在生产方式与质监体系上均处于明显的下风,旗下的诸多品牌过于分散、相互掣肘,无法形成御敌的竞争合力。
  当然,拥有深厚根基的古越龙山并不会就此认输。2007年它吸收海派黄酒的长处,推出全新子品牌“东方原酿”,试图狙击“石库门”与“和酒”,夺回在上海失去的市场份额。
  面对可能出现的同质化竞争,上海第一食品有限公司积极应战,剥离非黄酒业务资产,并于2008年向上海华光酿酒药业有限公司收购“和酒”,与旗下“石库门”联合,抵御古越龙山的反击。
  波导:领头羊的没落
  决定战略高下优劣的,并非一时一地的得失,而是与行业环境及自身能力之间的相适性和匹配度。作为相对长期的指导方针,战略并非一成不变,战略的制定或选择,固然离不开对未来一定时期内行业走势和经济趋势的宏观把握,但更需要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动而进行调整和更新。
  从这个意义上讲,沉浸在已有战略胜利当中不思变革的企业是危险的。本土手机行业一度呼风唤雨的领头羊波导,未能感知市场风向的变动,与时俱进地更新经营战略,以致从高速成长中坠落。
  成立于1992年的波导,最早以研发和生产中文寻呼机起家,1999年还曾创下百万台的年销售纪录,当时在国内寻呼机市场的地位,仅次于摩托罗拉。但是,波导并没有忙于扩大寻呼机产能,反而在这一年介入手机制造领域,从而避开了寻呼机市场的萎缩,赶上手机业发展的高潮。
  介入手机行业之初,波导就发现了国际一线大厂的两大软肋——价格和渠道。针对当时国内手机市场粗放发展,消费者对价格敏感的实际情况,波导制定了低价竞争、渠道下沉和品牌优先相结合的发展战略。在这一战略指导下,波导不惜重金,在各类媒体疯狂推广,“波导手机,手机中的战斗机”的广告语一度让人耳熟能详。同时建立了一张遍布全国的销售网络,借助上万个销售终端,波导手机几乎可以到达中国市场的各个角落。
  得益于此,波导自诞生伊始,便成为国产手机的领头羊,销量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内同行。2003年,波导进入巅峰时期。这一年,波导连续四年夺得国产品牌手机销量第一,并以1175万部年销量,打败所有国际品牌,成为中国手机市场销量冠军,年利润突破2亿元。
  然而,技术的短板并没有引起波导足够的重视,微不足道的研发投入也没有取得实际的成效,以至于产品升级不利,停留于低端层面,廉价的品牌形象也限制了其更大发展。
  迪信通、国美、苏宁等渠道商介入手机经销体系,国际一线手机品牌借此长驱直入。波导的渠道优势迅速瓦解,缺乏竞争力的产品大量积压到各级渠道,其引以为傲的销售网络,一夜之间由利润中心变为尾大不掉的成本中心,直接导致2005年4.7亿巨亏。
  当国际厂商堵住前路的时候,大量涌现的山寨手机以更低廉的价格抄其后路,形成两头夹击的态势。2007年,波导报亏5.93亿,行业排名跌出前10位,市场份额已不足1%。
  大中电器:何处是归宿?
  创始人张大中在战略层面的一系列失误,令大中电器错失好局,不得不寻求全盘出售的可能。
  经营音响器材起家的大中电器,是北京市场有口皆碑的老牌家电零售商。张大中性格沉稳保守,信奉“有多少钱,办多大事”的朴素准则,因此专注于北京市场,通过自有资金滚动发展,并不急于扩张规模。经过10年的耕耘,到2002年时才发展到12家门店。不过,由于选址精准,这些店铺几乎全部位于人流密集的黄金地段,加上高效的成本控制和品牌效应,单店盈利能力十分强劲,所以大中电器财务状况十分健康,并积累了一定的扩张资本。
  利用这些资金,张大中向百货、超市等行业进行横向扩张,但并没有取得预想的成功。
  多元化扩张失败之后,张大中回归电器连锁的本行,将目光投向北京周边市场,向天津、保定、石家庄等城市大举扩张,短短28个月内,在这些城市一口气开设了60余家门店。
  2005年,张大中亲自挂帅,带领高层到全国各地考察,准备向全国重点城市扩张。但已经晚了。这个时候,国美、苏宁、永乐先后上市,打通资本市场的融资渠道,并初步形成全国布局。这实际上意味着,大中电器的全国扩张将面临巨大阻力,最终可能无所作为。
  事实上,除了“大本营”北京市场,大中电器在其他市场一直未能盈利,它进入发展瓶颈期。
  多年来,张大中事必躬亲,不但没有向管理层充分放权和授权,更没有培养合格的接班人,他的独子宁可在外企打工也不愿接班。对于张大中来说,出售大中电器成为无奈之选。
  从2006年开始,张大中便与永乐、苏宁、国美、百思买展开策略性谈判,企图卖一个好价钱。为此还大力整顿资产,关闭各地经营不善的亏损门店,并重新装修北京门店,提高其盈利能力。
  张大中明白,北京市场占尽地利的60余家门店,是大中电器的核心资产,也是他讨价还价的筹码。最先看重这块资产的,是在北京市场处于相对劣势的苏宁电器。国美电器由于很早就进入北京市场,与大中电器展开同城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存在门店布局重合的问题,因此对大中电器并不感兴趣。
  但是为了防止苏宁通过兼并大中掌握北京市场的主导权,在二者因为收购价格争执不下的最后一刻,国美电器不惜以高出苏宁20%的36亿出价将大中电器收入旗下,为这场争购画上句号。
其他文献
Womack提出无浪费创造价值的流程分成六个精益原则, 这些原则简称为:价值、价值流、流动、拉动、完美和对人的尊重(见图1)。详细定义如下:  当将精益思想应用于SE和项目计划时,使用精益原则评估项目计划、工程流程和组织行为。考虑客户如何定义产品和流程中的价值,然后描述创造产品和流程的价值流,通过价值流优化流动和消除浪费,鼓励价值流中的拉动以及努力完善价值流,以最大化客户价值。这些活动都应在尊重客
期刊
幸福一直被关注  自古以来,幸福就是哲学家们关注的对象。中国道家推崇返朴归真、无知无欲的田园式的幸福生活。儒家则宣扬“存天理,灭人欲”。西方哲学家中的理性主义者强调理性是灵魂中最高贵的部分,理性的生活才是幸福之所在。以边沁为代表的感性主义者则提出感性欲求构成幸福与道德的基础。  20世纪后半期,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对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的研究成为心理学的热门课
期刊
近期我受邀参访了一家年营业收入超过400亿元的跨国企业集团。该集团起步于1978年10月,起初做工业外贸,如今业务已扩展到船舶工程、成套工程、新能源、纺织服装等七大领域。我在与该集团高管们的互动交流中了解到,该集团的员工工作干劲和敬业度高,离职率低;高管们一致认为,这与公司的职工持股制度有很大的关系:集团下属的六家核心企业设置了职工持股会,职工持股比重占三分之二,且职工所持股份会根据工作业绩的变化
期刊
如今职业经理人已经成为商界重要的“金领”群体之一,受到社会的普遍尊敬。他们或许是企业的旗手甚至舵手,或许是行业的灵魂和精神,甚至是产业的领军和翘楚。但是,为什么中国职业经理人难以走出国门?为什么中国职业经理人在国际顶尖企业中难以突破职场“天花板”?为什么中国的职业经理人与西方职业经理人还存在一定差距,甚至华裔难敌印度裔的职业经理人?笔者在此抛砖引玉,尝试回答与上述三点疑问休戚相关的四个问题,即现阶
期刊
中国古代的家训源远流长,学界一般认为,《尚书》中的有些篇章实际就属于家训性质。但是,先秦到秦汉的家训是零散而不完整的。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颜氏家训》,被史学界认为是中国第一部完整的家训著作。  古代家训在国家管理尤其是社会管理方面具有特殊作用。中国一直家国并称,而且学界也认为中国传统社会组织的典型特征就是家国同构。因此,古往今来,人们十分看重家庭的社会作用和政治作用。两周时期,社会组织由上到下的层
期刊
今天的大数据就是明天的小数据,这个是做大数据的人都知道的,其实我们现在处于在数据里跑马圈地的时代。当你以为数据是很大的时候,其实只不过是冰山一角而已,在未来更多数据会出现,当数据多到覆盖整个样本空间的时候才是大数据。  今天我们所讲的大数据,从科学的角度来看,更多用的是样本空间的观点。过去我们从新样本中找到特征,实验了之后得到结果,但是在大数据时代,因为有海量数据样本,所以我们用简单模型取代复杂模
期刊
ISO/IEC 15288:2008认为系统:  是人造的,被创建并用于在定义明确的环境中提供产品和/或服务,使用户和其他利益攸关者受益。这些系统可配置有一个或多个下列系统元素:硬件、软件、数据、人员、流程(如向其他人提供服务的流程)、程序(如操作员指令)、设施、材料和自然界存在的实体。实际上,它们被当做产品或服务。  一个特指的系统及其架构和系统元素的理解和定义取决于观察者的兴趣和职责。一个人所
期刊
我们的城市变得越来越繁华,问题也越来越多,如交通拥堵、污染等。随着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和大规模的计算环境的成熟,我们有了很多大数据,如果使用得当的话我们可以利用大数据解决大城市的问题。  城市里面有哪些大数据?有了高速公路与房子连续多年的数据累计,我们就会知道这个城市是朝哪个方向发展;有了北京市酒吧和电影院的数据(兴趣点数据),我们就能知道城市里有哪些商业在衰亡,有哪些商业在发展,有哪些商业模式在变化
期刊
主持人:我们对大数据的误解在哪里?  张黎(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BiMBA院长):我觉得,第一,从现在来看,大数据的处理技术并没有革命性的突破,还是很多传统技术。第二,我们不可能包罗万象,比如做零售,就把几个变量收集好,分析起来用就行了。当然大数据的未来是非常远大的方向,但是我们企业千万不要迷失了自己,还是要把自己的业务做好。第三,以后我们对自己业务的界定将会发生很
期刊
2013年6月中旬之后,中国互联网金融一片火热,到去年年底,用北大校友一句话,饭桌上不讨论互联网金融你就落伍了。我们组团去美国东海岸、西海岸跑了一圈,发现一个有意思的问题,互联网金融在中国这么火,在美国连个泡沫都没有。这是什么原因?几乎所有人都在问我这个问题。  我发现有三个层面的因素起作用。第一,网络在飞速发展。随着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每个个体的数据、信息、时间,不断被虚拟化,人们变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