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网中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浅析

来源 :变频技术应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an1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配网自动化综合了现代化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电子技术、智能技术、图形技术等,实现配电网络在事故状态及安全运行下的监测、控制与保护的自动化和智能化。近年来,随着我国坚强智能电网的建设,配电网自动化技术得到了广泛的普及与应用,对保证配电网络运行的安全、可靠与经济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实际工作经验,从配电网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背景及应用意义出发,对配网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技术;应用
  一、配电网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背景
  在较长一段时期以来,我国电力系统的建设重点主要集中在发电环节与输变电环节当中,而对配电网络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在许多城镇、乡村中配电网及设备的建设与应用均较为落后,并集中表现为:规划、布局、设计不合理,配电网络整体较为混乱、薄弱,如导线截面小、绝缘水平偏低、供电半径偏大等问题;配网中相关设备的应用较为落后与陈旧,如变压器的容量不足、设备的无功补偿不足、设备的转供互代能力较差;配网调度运行的管理水平与技术水平偏低等等。
  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配电网络供电可靠性与供电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迫切需要进一步加速城乡配电网络的改造工作,并积极引入配网自动化技术,以有效提高供电质量,提高配网运行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二、配电自动化技术应用的意义
  1、有助于提高供电质量
  配电网自动化技术能通过各种终端系统的有效应用,以实现对配网运行过程中电压、频率、负荷、潮流等数据变化的实时监控,并通过对各种设备运行的动态调整,从而使无功功率趋向于平衡,并保证主设备的位置状况及各种工况指标能符合标准规定,从而有效提升了整个配电网络的供电质量与供电安全。
  2、有助于提高供电可靠性
  由于导致配电网故障与异常情况发生的各类因素非常复杂,且发生过程非常迅速,如果不能及时预测、判断和处理各类配电网故障,不仅可能危害到人身及设备的安全,甚至会引发配电网的大面积崩溃瓦解,造成大面积停电事故,给国民经济带来巨大的损失。
  而通过配网自动化技术的有效应用,一方面能对复杂的配电网络及设备进行实时的状态监控,当故障发生后能及时的故障原因、故障发生地点进行判断及分析,从而使运行人员能及时的发生和处理故障;另一方面,配网自动化技术还能通过馈线自动化的故障隔离,以及故障区域的供电恢复,极大减少停电时间和停电范围,这都有效保证了整个配电网络供电的可靠性。
  3、有助于提高供电经济性
  降低配电网线损,以提高供电的经济性,一直是电力企业及电力工作者所努力的方向之一。而通过配网自动化技术的有效应用,则能通过对配网的重新架构、安装补偿电容器、提高配网电源等级以及提高导线截面等多种措施,来达到降低配网线损的目的。同时,配网自动化技术还能实现网络拓扑分析、状态估计、最优潮流计算以及负荷预测等多种功能,从而实现了配电网调度运行的经济性,能在不显著增加投资的基础上,实现了改善配网运行方式和降低网损的目的。
  三、配电网中自动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应用
  1、配网自动化系统的结构组成
  由于配网自动化系统的覆盖范围较广、所需设备数量较多,如果所有监测与运行数据全部由配网主站所接收,将可能导致数据信息拥挤或运行效率偏低等问题。因此,配网自动化系统的建设普遍采用了分层处理的方式,并主要由配电主站、配电子站、配电终端以及通信网络这几个层面所组成。配网自动化系统的结构,见下图1所示。
  (1)配电主站层
  配电主站(MS),也是配网自动化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它主要功能是实现整个配电网络的数据采集、数据监控、数据分析等基本功能,从而为配网的规划建设与调度运行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确保整个配电网络的运行能始终处于最优化的状态。
  配电主站主要是服务器、工作站以及数据采集网络这三部分所组成。其中,服务器的类型包括了Web服务器、SCADA服务器、DMS应用服务器、DTS服务器、历史数据服务器等;工作站则主要包括了配电管理工作站、配电调度工作站、远程维护工作站等;数据采集网络则主要是由网络交换设备、采集服务器以及终端服务器所组成。
  (2)配电子站层
  配电子站(SS),也通常被称为配网自动化系统中的中间监控单元,它也是合理分布主站层功能应用、优化信息传输、优化系统结构层次以及方便通信系统组网所设置的中间层,以达到对所辖范围内配电信息有效收集、处理,以及通信监视、故障处理等多种功能。
  (3)配电终端层
  配电终端是各种远程监测、控制单元的总称,它通常被设置在各种开关、配电变压器以及开关站等现场中,并沿着配网线路进行分布。配电终端层主要包括了配电开关监控终端(FTU,即馈线终端)、配电变压器监测终端(TTU,即配电变压器终端)、配电站监控终端(DTU,即站所终端)等。其中,FTU与DTU中的监控终端设备与配电主站层、配电子站层之间,通常利用光纤环网进行通信;TTU中的监控终端设备则是利用CDMA/GPRS的通信方式进行通信。
  (4)通信网络层
  由于主站层、子站层以及监控终端设备之间,都需要良好的通信网络已实现相互间的数据传递,因此通信网络的建设也是配网自动化技术应用的关键环境。通常情况下,配网自动化系统中的通信网络,主要是由数据传输通道以及数据终端设备所组成。其中,数据传输通道包括了光纤通道、有线传输网络、无线传输网络、专用网络等。
  2、配网自动化技术的具体功能应用
  配网自动化技术的具体功能应用,主要表现在运行自动化以及管理自动化这两个方面。其中,配网运行自动化功能主要包括了数据采集与监控功能(SCADA)、故障自动隔离及恢复供电功能(FA)、高压及无功管理功能、负荷管理功能、自动抄表功能等;配网管理自动化功能,主要包括了设备管理、检修管理、停电管理、用电管理等多种功能。   (1)SCADA功能
  数据采集与监控功能,也是配电自动化技术的基础应用功能。通过及时收集各配电终端设备中的实时数据,使运行调度人员能够从主站系统的计算机界面中,实时监控配电网线路及设备的运行状态及故障信息,并进行远程化的操作与调节。
  (2)FA功能
  故障自动隔离与恢复供电功能,也被称为馈线自动化。一方面是指在正常运行状况下,通过远程实时监控配网线路分段开关、联络开关的状况、馈线电流以及电压状况,从而实现远程合闸、分闸操作的控制,以达到优化配网运行方式,充分发挥设备容量的目的;另一方面,则是当配网中线路及设备出现故障时,能自动定位故障点,并自动跳开故障点两侧的分段开关,从而有效隔离故障区域,并自动恢复非故障线路的供电,以达到减少停电时间、缩小故障停电范围的目的。
  (3)高压及无功管理功能
  该功能是利用各种高级应用软件,以实现对整个配电网络的无功进行全局的优化,例如自动调整变压器的分接头档位、自动控制无功补偿设备的投切等,以提高供电质量、降低配电网线损。
  (4)负荷管理功能
  配网自动化中的负荷管理,也被称为需求侧管理(DSM),是通过远程、自动监控用户电力的负荷状况,并通过降压减载、可控负荷周期性投切、事故状况下拉闸限电等多种方式以尽量消减用电时期的波峰与波谷,从而达到改善配网用户负荷、降低供电成本的目的。
  四、总结
  本文从配电网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背景及应用意义出发,并着重就配网自动化技术的具体应用进行了研究与探索。随着近年来,电力系统配网中自动化技术的有效应用与发展,它不仅已成为了各省、市地区配电网运行调度工作的重视技术工具与分析手段,而且有力提升了配电网的调度运行水平,对保障整个电力系统的可靠、经济与安全的运行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文杰.调度自动化系统在电网中的应用[J].科技咨询,2013(7).
  [2] 谷水清.配电系统自动化[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3] 周全仁.现代电网自动控制系统及其应用[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2.
  [4] 陈慈萱.电网工程——配电网[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2.
其他文献
7月9日-11日,清能德创电气技术(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清能德创)即将亮相2014中国国际工业机器人展(CiROS2014),全方位展示在工业机器人行业应用的伺服产品和解决方案。
随着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和社会分层带来的复杂趋势的加剧,我国突发的公共危机事件频繁发生,政府作为公共事务的管理者。必然要承担起危机管理的责任。政府在危机公关这一过程中
2014年,中国的中压变频器销量预计有所增长,源于各个行业对于中压变频器的需求不断增加。在美洲,尤其是拉丁美洲,美国和加拿大销量的持续走强,将带动整个美洲的销量。最近几年,国内
随着国内制造业的自动化进程,我国变频器行业的竞争将日趋激烈,国产变频器受到了不小的冲击,在技术明显落后国外发达国家的前提下,国内企业急需另辟蹊径,寻求新发展点。
目的:探讨CT和MRI检查在胰腺囊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胰腺囊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MRI与CT检查,分析并比较CT和MRI检查胰腺囊性病变的
介绍了基于PLC的供电监控系统,讨论了它的网络架构设计,控制范围及控制方式,操作方式和系统接口的设计,并分析了监控软件的设计。
当我们在乘坐电梯的时候,通常可以感受到在启动和停止时都是比较缓慢,而在中间过程则趋向平稳,这其实是电梯变频器在其中发挥着作用。
人民监督员制度从试点运行至今已有十年时间,作为一项新生制度,人民监督员制度在这十年间接受了来自社会各方的多角度评价,其制度本身也在与实践的不断融合中被催生出多种发展可
3月16日下午.由亚洲制造业协会、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公司、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开大学、清华大学等40多家权威科研单位和机器人企业共同发起的中国机器人产业创新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