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优势领域里深度耕耘

来源 :书香两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QWW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家以版权贸易为主要业务的公司,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成立之初,便大规模地涉足国外版权的引进和出版。彼时国内的“外语热”刚刚兴起,外语类图书的需求量巨大,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凭借着较早涉足国际版权贸易的优势,引进出版了大量外语书籍,具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下文简称:世图北京)是四家分公司之一,在成立之初以出版外语书为主。但在外版图书的本土化、市场化运作上欠缺经验,到了本世纪初,除了出版一些科技类图书的影印版外,世图北京的出版物为读者所熟知的就是与“新东方”合作的托福、GRE等考试用书。然而,这一类书的出版,世图北京在图书的编辑、营销方面逐渐丧失了参与的权利,“实际上就是卖书号的性质,但是我们不想只是成为一个书号提供商。”这种境况,在社长和总编辑郭力的眼中,甚至可以说是一种“耻辱”,“我们都觉得,如果成为一个书号提供商的话,为什么还要继续做出版呢?这样的出版公司已经名存实亡了。”将“做真正意义上的出版”作为自己事业的出版人,绝不甘于让公司在这样一条类似于“慢性自杀”的道路上继续走下去。在要求“新东方”方面给予除了书号提供之外的更多参与权利的尝试失败之后,世图北京结束了与他们的合作,开始认真考虑公司的未来,“当时尽管很艰难,但我们都觉得,一定要做出自己的产品。”
  调整外语出版方向
  在出任世图北京总编辑之前,郭力在北京大学出版社从事外语类图书的编辑,对外语图书市场有着丰富的经验。2005年,来到世图北京之后,针对公司原本的出版方向,郭力着手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调整。
  留学美国的热潮兴起之后,世图北京相应地出版了不少相关图书,直至2005年前后,市场上的这类书籍已有很多,但郭力发现,有关美国本科留学的图书还很少,“我觉得这是一个很有前景的领域,我们应该抓紧占领这块出版市场。”于是,世图北京直接与美国的有关机构达成版权协议,将美国本科留学备考用书SAT系列和美国大学预科课程AP系列引进到国内。现在随着去美国攻读本科课程的人员越来越多,这些系列教材的市场也越来越大,为世图北京成功地树立了一大品牌。
  由于之前从事的就是外语类图书的编辑工作,郭力对于外语书的出版则有更敏锐的眼光。实际上,早在还在北京大学出版社的时候,郭力就已经看到了韩语图书的出版前景,“那是在2003年前后,韩国演艺明星的走红所掀起的‘韩流’,带动了韩语书籍的急速增长。之前北大社也有做一些韩语书,我就发现以前这类书一年就是重印一次,后来就发展到一年重印两次、三次、四次,出版社并没有做任何推广,销量就自己噌噌地往上涨。”当时郭力马上向北大社的相关领导提出开发韩语教材,却被社里以“韩语的市场太小,应该尽全力开发英语图书”等理由否决。来到世图北京之后,看到公司在英语图书出版方面已失去优势,甚至受制于人,没有自创的产品,郭力再次向公司领导提出了开发韩语书籍的设想。所幸,这一次,她没有被否决。“其实当时公司里绝大多数人也并不支持我的想法,大家都不看好韩语市场。但还好社长和我的看法高度一致,他说我有什么想法,直接去做就行了,这给了我足够的自主权,于是我就开始实现我的想法。”
  世图北京针对韩语教材市场做了调研,发现国内除了北大社的《标准韩国语》之外,并没有其他好的供国内使用的教材。于是通过咨询韩语教师,世图北京了解到韩国延世大学出版社的韩国语教材是公认的权威,遂决定着手进行这套教材的引进工作。但是版权谈判的过程却是意料之外的艰难,“因为对方出版社从来没有卖给过中国任何版权,之前从未接触过,双方沟通起来特别吃力。”但既然认定了这是一套国内市场亟需的教材,世图北京就千方百计地与对方沟通,经过了一年时间,终于将其成功引进,命名为《韩国语教程》。
  郭力介绍,这套教材在2007年1月推出,当年就创造了3万册的销量,在韩语教材界产生了很大影响。此后世图北京还将延世大学出版社的其他韩语教材陆续引入国内,并借此树立起了韩语教材的知名品牌,在该领域与外研社、北大社呈三足鼎立之势。
  向专业社科、动漫图书出版领域拓展
  郭力是文科出身,也将社科书作为世图北京重点发展的新方向。之前在北京大学出版社任职时,郭力就做过不少专业性很高的学术著作,那时这类书给她的印象就是“素面朝天,比较枯燥”,她也以为“社科书就是这样的”。直到来到了世图北京之后,有机会看到很多国外的书,才发现社科书完全可以是另一种样子,“可以做到生动有趣,同时又能把知识讲清楚,这给我的观念带来很大的改变,我觉得我们应该做这样的书”。
  因此,世图北京的社科书定位在“通识”上,就是将专业书籍做成普通大众也能接受、也会喜欢的普及类图书。比如《认识电影》就是用非常通俗的写法介绍电影艺术,图文并茂,非常精彩,因此即使具备很高的专业性,依然能让读者阅读起来感到轻松愉快;刚推出的新书《电影行话手册》也是这类风格,书中介绍西方拍电影过程中的各种行话,以及这些行话的来源,每个词都有一个相关的小故事,特别有趣;心理学书籍同样以普及专业知识为前提, 像《心理学改变生活》就是把心理学中跟生活相关的知识介绍给大众。“说白了就是比较接地气,我们的想法就是,开发的社科书能让专业的人愿意看,对这个专业感兴趣的人也能看得懂。”
  动漫图书也是世图北京于2011年开发的新门类,与国内多数出版机构争相出版日本动漫不同,世图北京的主打产品则是美国动漫。事实上,最初世图北京也想做日本动漫图书,但发现难度很大,困难主要集中于日漫的版权,“因为我们进入日漫市场的时间比较晚,去找日本出版社的时候,对方都不太热情。日本人习惯‘做熟不做生’,对于刚进入或进入不久的新手,他们会有一个比较长时间的相互了解的过程,不会那么快就接受你。”日漫的版权迟迟没有着落,编辑也很着急,这时就有人提议尝试做美漫,“当时国内也没有多少出版社做美漫,而动漫编辑室里有喜欢美漫的编辑,说美漫也有一定量的粉丝,于是决定尝试一下。”世图北京与美国DC出版社取得了联系,对方欣然表示愿意授权,于是世图北京的第一本美漫《绿灯侠》诞生了。当时赶上同名电影上映,但未能引起预期的关注,这本《绿灯侠》在市场上反响平平,动漫编辑们颇受打击。压力之下,世图北京依然相信编辑们的出版眼光,后来又陆续推出了《蝙蝠侠》和《超人》等其他几部动漫作品,终于赢得了市场的肯定。近期刚推出的《V字仇杀队》,同样获得了极高的关注度。可以说,世图北京凭借着美漫的成功引进,在国内动漫市场上独树一帜。   而涉足动漫图书市场仅两年时间,就能取得如此成绩,这与世图北京的编辑高度关注读者反馈是分不开的。郭力介绍,美漫有一群相对固定的粉丝,有他们专属的贴吧、豆瓣小组等网络社区,编辑也整天“泡”在那些虚拟社区里,参与漫迷们的讨论,寻找关注度高的作品。经过这两年的运作,世图北京的动漫图书有了一定的品牌效应,因此美漫粉丝也会积极地主动与编辑互动,或是在动漫编辑室的微博上留言,向编辑提出引进的建议。这样,编辑提出的选题通常就是漫迷们最感兴趣的作品,因此引进的图书受到读者欢迎,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版权图书是坚守不变的优势
  在郭力出任总编辑之后,世图北京的出版方向得到了更多拓展,但无论是原有的外语教材,还是后来开发的社科、动漫图书,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以引进版权为主,这也是世图北京自认的优势之所在。郭力说,这在很大一方面来自于公司多年从事版权贸易的传统,在版权交流上有着深厚的积淀和传承,而另一方面,也与公司缺乏本土原创资源,且不易维护资源有关,“我们习惯于做版权引进,对于本土资源的开发能力有限,而且经过这些年的一些工作,也发现了做本土作品与做外国版权书的不同。”
  据郭力介绍,在与外国出版社达成版权合作之后,如果国内有其他出版社再去与之谈判,外国出版社不会因为对方出价高而轻易更换合作方,“因为他们最早在中国是跟我们合作,所以如果他们要跟其他出版社合作,必须告知我们,在国际版权贸易中有这样的行规。但是国内的作者就不是这样,即使合作了很长时间的作者,也会因为其他出版社给出高价而跳槽。”郭力说,世图北京在开发本土作者资源的时候,多次遇到了“被抢”的问题,对此她表示很无奈,因此认为世图北京的优势还是在版权,“因为只要我们跟对方诚意合作,并认真地做好相关工作后,对方就不会轻易更换合作方,我们的资源也能够保持住。”坦言自身在经营本土图书方面实力较弱,世图北京未来依然会把主要精力放在版权引进上,“当然如果国内有好的作者,我们也会尽力去开发,但还是会以外版书为主。”
  近期,世图北京在试水一些新的产品方向,郭力称之为“市场图书”,“就是在公司现有的大方向之下,做一些畅销书”。《梦幻的星星》就属于这一类型,这是魔术师Yif的新书,世图北京会找一些名人做推荐,会在“快乐大本营”等类似节目上曝光,做相关的宣传;而作者本身也具备偶像的潜质。郭力说,“市场图书比较需要配合一系列的营销宣传活动,我们也希望通过做这样的书,将编辑的营销能力培养起来,这也符合公司未来的发展需要。”
其他文献
谈到孩子,父母都有共同感受,那就是孩子问题特别多,像问题机器人一样,一个问题还没回答完,孩子早就想好了下一个问题;而且问题还特别奇特,父母远不是对手;一些问题让人难以启齿,让父母羞愧难言。开始,家长还很兴奋,乐于回答,后来就变得山穷水尽,无从应对;再后来就开始烦恼,抱怨孩子为什么那么多问题。  其实孩子提问题是一件非常可喜的事情,他们有问题说明在动脑筋,在渴望了解世界、认识世界。我们给孩子一个答案
期刊
在这个纸书和电书交界的时代,编辑被迫要学习两种媒体的工作模式,其中有个问题对纸书编辑特别困难,那就是“我要全权控制内容在版面上长成什么样子”的执念,大部分纸书编辑都很难放弃。  对纸版面而言,这件事情是天经地义的,我要它长什么样,它就要,而且也就会长成什么样;但在电子屏幕上这却行不通——你不可能精准规划你的内容在屏幕上要长成什么样,也许你有可能针对一个屏幕完成精准规划,但你不可能针对所有屏幕做同样
期刊
亲子阅读的过程中,曾经读到绘本的孩子,我相信,都能感受得到绘本的力量。因为绘本是一种艺术,能够直抵孩子的内心。  绘本,文图共奏的艺术  在日本绘本之父松居直先生的眼里,绘本是一种文图相乘的艺术形式,这正是它区别于其他儿童读物的特质。对于幼儿来说,绘本之所以成为最佳的读物,正是因为这种共奏所带来的体验,其他形式都无法比拟。图画之于幼儿,无疑是认识世界的窗户,文图结合的形式,自然让孩子们在文字之余,
期刊
一年中的最后一个月,人总是有点儿分裂。精神上,我们以一种收拾的心情回头看走过的足迹,整理这一年的日子;但时间不会因此而停止,有时无声无息,有时哗啦啦地流过,新书,也还是一本一本地诞生、流通,抵达某个人手中,或者在仓库里结束一生。  一脚往后退,一脚向前进,就是这种古怪的姿势。  这个时间,说来是出书的尴尬点。博客来网络书店主打年度百大,金石堂、诚品也公布十大畅销书或十大影响力书,《中国时报》开卷版
期刊
不管你信不信,小时候某段时间最让我不解的问题是“大人为什么要吸烟?”当向我爸提出这个疑问后,他建议我先试着吸一下。六岁的我抽完半根烟以后的一整天里,每吸一口空气,胸口都在疼。我试图在这疼痛中找到一丝一毫的快感,以证明大人吸烟是有理由的。但,并没有——这比胸口疼难受多了。我爸爸当然也没有告诉我他为什么继续吸烟,烟味几乎等同于“爸爸的气息”,甚至形象于屡屡磨蹭我的脸的胡茬。也许他也不知道为什么,他没法
期刊
随着12月的来临,2013年开始了倒计时。如同深冬时节中的肃杀,此刻的图书零售市场保持着冰冷的面孔,不过在近些年网络渠道日渐主导零售市场的大格局下,电商平台和商铺们纷纷使出杀手锏,“造节”生财。从四年前诞生的“双十一”,再到两年前诞生的“双十二”,电商一步步“造节”,也一步步创造出销量神话。而作为零售市场的一员,图书业也“被迫”卷入其中。  相较于3C和日用品等商品来说,图书因其脆弱的盈利模式(固
期刊
我们的工作室叫Typo_d,是2005年在北京成立的。从开始做到现在八年的时间,一直都是以书籍设计项目为主。  其实大陆的出版设计一直在不断发展。在开始阶段,像吕敬人老师、陆智昌老师之前做过很多优秀的书,大大拓展了社会对“书籍设计”的认知。但完全面对大众市场的书籍设计,在2005年我们参与进去的时候,可以说还是惨不忍睹,基本上没有什么现代设计的概念。如何用理性的设计去介入书籍装帧工作,我们摸索了很
期刊
孩子有多爱问问题?  英国一项调查显示,2~10岁孩子的妈妈平均每天要回答288条问题。大约从早上7:19开始至晚上7:59,妈妈平均每天要面对12.5小时“大问答”。低龄宝宝(例如5岁以下的)的问题最无厘头,“水为什么是湿的?”“火怎么这么烫?”有些问题妈妈知道答案,但在孩子当前的理解和接受范围之内,仅凭口头叙述又似乎太抽象。随着年龄增长,孩子的问题逐渐减少,但难度却增加,这时82%的妈妈承认不
期刊
绘本的责编在决定做一本或一套书的时候,最直接的原因和目的是什么?儿童的思维方式到底与成人相差多少?作为责编,应如何尽可能地体现绘本作为一种很好的答案承载方式的价值?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对文字和图片的理解力断然不同,应该怎么设定适龄读者?与普通的绘本情况类似,回答孩子问题的绘本引进版本远多于国内原创,这算是一个异常的现象吗?引进版本通常要面临着陆的问题,又该如何解决?此类绘本的走向会是怎样的?……  绘
期刊
早在浙江文艺出版社还是浙江人民出版社所属的一个编辑部,也就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美国小说《飘》已让他们在国内出版界声名鹊起。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地方出版社都是为地方服务的,极少面向全国的读者。因此,这一本《飘》宛如一块投入池水的巨石,在国内出版市场引起了轩然大波。“当时刚刚改革开放不久,一家地方出版社出版了来自资本主义国家的作品,批判的声音很大,很多人都在质疑‘社会主义将要飘向何方’。”郑重说,这场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