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RT1在合并2型糖尿病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来源 :国际肿瘤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c58122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 SIRT1)在合并2型糖尿病乳腺癌中的表达,探讨SIRT1与p53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在乳腺癌合并糖尿病组织与乳腺癌非糖尿病组织血脂之间的差异,并对其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及临床价值做出评价.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法对30例合并2型糖尿病的乳腺癌组织与30例乳腺癌非糖尿病组织中SIRT1和p53的表达进行检测,分析二者的相关性.结果 ①在合并糖尿病的乳腺癌组织中SIRT1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非糖尿病乳腺癌组织(P<0.05);②SIRT1阳性组P5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SIRT1阴性组(P<0.05),乳腺癌合并糖尿病组织中SIRT1表达与p53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5);③乳腺癌合并糖尿病组织中BMI以及甘油三脂明显高于非糖尿病乳腺癌组织(P<0.05),高密度脂蛋白低于非糖尿病组织(P=0.05),而胆固醇以及低密度脂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IRT1在乳腺癌合并糖尿病组织中存在过表达,但阳性表达率低于非糖尿病乳腺癌组织,提示其可能与糖尿病病程进展有关;SIRT1表达与p53表达呈显著正相关;此外SIRT1还可参与血脂的调节过程,因此它可能成为糖尿病以及乳腺癌的新的生物学指标。

其他文献
鼻咽癌的发生是一个多基因参与、多步骤的复杂过程,其中抑癌基因失活和癌基因活化是其发生的重要机制.与鼻咽癌相关的癌基因有Bcl-2、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环氧合酶-2(COX-2)、潜伏膜蛋白1(LMP-1),抑癌基因有p53、p16、Nm23-H1、PTEN.随着基因研究的深入,除上述基因外,鼻咽癌还与PECAM-1、MMP-9、RECK等基因相关.这些基因在鼻咽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第十二届中国抗癌协会全国淋巴瘤学术大会暨2011年CCMO淋巴瘤高峰会议(第三届全国难治性淋巴瘤学术研讨会)”定于2011年5月13日至5月17日在山西省太原市召开。会议将邀请国内外淋巴瘤学术领域的著名专家、学者就淋巴瘤的诊治及研究新进展等方面进行专题报告和讨论,并就“难治性淋巴瘤诊断治疗标准”进行进一步的学术交流。
期刊
肝脏是结直肠癌转移的主要靶向器官,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肿瘤微环境、信号传导途径、染色体的异常、增殖与凋亡调控基因的异常等为结直肠癌肝转移的重要的机制,结直肠癌肝转移是其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其机制能为预防和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提供新思路。
Cullinl是cullin基因组中的一个成员,Cullinl所组装的复合体具有典型的泛素连接酶活性,介导许多细胞周期蛋白尤其是癌相关蛋白的降解过程,有效地调节着细胞周期进程。Cullinl在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期刊
生长抑制因子(ING)4是抑癌因子家族的重要成员,在多种人恶性肿瘤中呈显著低表达,参与调节肿瘤发生、细胞周期、细胞凋亡、DNA修复、血管生成等多个过程,对肿瘤的进程和预后产生重要影响.ING4有望成为评估肿瘤预后的指标及肿瘤治疗的新靶点。
18F-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计算机断层成像(CT)已广泛用于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诊断、分期和疗效评价,特别对局部晚期NSCLC疗效预测具有重要价值.它可以动态观察肿瘤组织的代谢,根据治疗前后肿瘤组织对18F-FDG的摄取变化,通过可视或定量分析,在临床或亚临床水平达到早期预测局部晚期NSCLC放化疗疗效的目的。
放化疗联合治疗局限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已取得较大的成功,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近年,同步化放疗日益受到关注,其策略思路是强化局部病灶控制的同时,兼顾全身转移微小病灶的治疗。
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STAT3)可被多种细胞因子激活,参与肿瘤细胞增殖、血管生成、肿瘤侵袭和化疗耐药等过程.上皮-间质转化(EMT)在肿瘤的侵袭转移及化疗耐药等过程中也起重要作用.研究表明,STAT3可通过调控EMT,改变肿瘤的侵袭转移能力,增强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耐药性.探讨STAT3与EMT在肿瘤细胞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有助于为分子靶向治疗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Livin是凋亡抑制蛋白家族最新的成员,通过抑制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激活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等途径参与细胞凋亡的调节.Livin在多种恶性肿瘤中高表达,并且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为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是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serpin)基因家族的成员,是一种强效的内源性血管生成抑制剂.PEDF在多种肿瘤组织中表达下调或缺失,与预后有很大相关性.PEDF的生物学特性、抗肿瘤活性机制的研究为其在肿瘤的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