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畜牧产业的发展,牧区专业合作社在全国范围内不断涌现,展现出蓬勃发展的姿态。本文结合发展牧区专业合作社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内蒙古基层乡镇牧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现状,提出了专业合作社的经营管理策略。
关键词:牧区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发展对策
牧民分散经营生产规模小,缺乏完善的组织管理,畜产品的标准化程度难以提高,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牧民经济收益的提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牧民专业合作社逐渐发展成为最有效的管理和组织方式。近年来运行状况良好的牧区合作社层出不穷,成为其它专业合作社的借鉴对象,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牧民收入,推进了牧区建设进度。
一、发展农村牧区专业合作社的重要意义
1.增加牧民收入,缓解就业压力
牧区专业合作社通过规模化的养殖,在带动当地牧民发展有机畜牧业的过程中,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牧民的经济收入,同时牧区合作社之间通过合理的分工,保证了多种资源的节约,转移出一部分剩余的劳动力,很大程度上支撑起当地转移安置牧民的再就业,推动了当地经济模式的的转型。
2.推进产业化经营,促进畜牧业发展
牧区合作社不断引进优良品种,合理规划种畜基地,实现了畜牧业的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专业合作社养殖逐渐走向品牌化的高端市场,在畜牧改良、饲养方式和市场经营的多个环节中开辟出一条新的转型道路,丰富的农畜产品走上品牌化和市场化的新路子。
3.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牧区合作社实行统一的生产标准和质量标准,在推进产品生产和打造优质品牌的过程中,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产品的安全质量水平,增强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4.缓解草畜矛盾
牧区合作社发展过程中,大力发展舍饲畜牧业,很大程度上减轻了草场的压力,有利于草原生态系统的恢复。今年来推行的牧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挥重要的带动作用,保证牧民自觉应用新产品和新技术,形成一种良好的长效发展机制,不仅提高了畜牧业的科技含量,还提高了生产水平和当地的养殖效益。现今的合作社都采用无菌养殖和无菌屠宰,提高了产品的安全性,也实现了草原生态系统恢复和牧民经济增长的双赢。
二、牧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现状
专业合作社是一种合作类型牧场的初级形态,在发展过程中,秉持“自主自愿、风险共担”的原则,在木业生产、加工和营销过程中的一种合作经营模式。与历史上的集体经济相比,专业合作社存在较大的不同。牧区专业合作社强调“入社自愿”,注重财产拥有的合法性,目的是为所有社员服务,合作社内部的所有成员在担任生产者的同时,也担任着财产所有者。针对牧区专业合作社的管理来讲,一般采用民主管理制度,所有的合作社成员可以共同管理社内事物,从组建方面来看,都是由牧民自发组建的。
当前内蒙古牧区呈现出创办合作社的良好势头,牧民的觉悟较高,只有通过合作社的形式才能促进产业化经营,推进生态保护工作,是共同富裕的前提。近年来,牧区合作社迅速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必须意识到内部管理和合理分配的问题。有相关学者认为,合作社初期阶段没有利润可分,只有通过牧民的智慧去解决实际问题,成员之间相互协调,很多问题都无法利用理论研究来解决,这些问题在合作社组建的初期是很正常的。
2006年-2011年,内蒙古牧区合作社有220个发展到2174个,入社会员增长到7万人。根据内蒙古合作经济统计资料来看,主要产业以畜牧业为主,占从事行业总数的80%,结合行业划分的比例,牧区合作社的比例也正逐年攀升,合作社也成为牧区最主要的经济组织。
三、牧区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策略
1.解决资金短缺问题
在牧区合作社发展过程中,不断优化政策调整,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为牧区专业合作社开拓资金渠道,拓展信贷业务范围。针对基层合作社,政府必须大力支持,同时设立专项拨款,或者利用企业融资的方式提供牧区合作社的资金周转。针对牧区专业合作社,金融机构可以提供多样化的贷款服务,为合作社提供更多的资金筹集机会。政府机关为合作社提供多种税收优惠政策,减轻合作社的经济负担,不断完善畜牧业生产和营销缓解的管理,政府通过扶持策略为新建牧区合作社的发展提供充分的成长空间,同时合作社也可以利用社会中的闲置资金不断开展招商引资工作,为自身提供融资和筹资机会。
2.坚定合作方向
牧区专业合作社是所有牧民的家,也是牧民自己组建的集体。在牧区合作社的创办过程中,牧民必须坚定合作方向,在政府做好宣传工作的前提下,牧民对合作社都形成一致的认识,为这一组织的壮大提供必要的基础。值得注意的是,政府部门不得对所有牧区合作社进行统一安排,必须结合不同牧区合作社的发展状况,因地制宜选择正确的发展方向,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优化合作经营管理模式。不同地区由于资源和气候不同,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了牧区合作社的发展方向。另外,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只有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才能保证牧区合作社具有较高的凝聚力和创新力,牧民也才会积极入社,见合作社的利益和自身的利益相结合,不断提升自身在合作社中的价值,从而推进合作社的发展,加快牧民增收步伐。
3.完善草场的规模化经营
草场的投入是牧区合作社发展和壮大的重要保证,在农村牧区合作社的管理过程中,必须先做好牧民的工作,保证牧民认识到集中经营的意义,通过多种手段鼓励牧民加入合作社,实现草场的规模化经营。在合作社管理过程中,可以利用统一的机械化作业减少人力付出,避免物力的浪费,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产量。只有通过草场的集中规模化经营,才能不断优化产品结构,满足市场对不同产品的需求,降低单一牧民在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风险,保证牧民可以用最少的经济投资实现最高效益的创收。
4.通过培训提高牧民素质
合作社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培训工作,加强牧民对合作社的认识,吸引更多的牧民加入,降低合作社的组件成本,进一步推动专业合作社的发展。通过不同的组织培训,在提高成员基本能力、学习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的同时,不断完善牧民的知识层次,使之成为有知识、懂技术、能管理的新时代牧民,只有牧民自身的生产能力提高了,才能在生产和管理过程中创造出更高的收益。另外,政府可以大力推行大学生村官制度,为牧区合作社的发展提供专业人才,解决人才稀缺问题。
第一,为牧区专业合作社分配负责人,分期分阶段开展计划式的培训工作。这一工作中可以开班培训班和研讨会,帮助管理者和合作者了解新形势,探讨不同问题的解决措施,在交流和学习中不断提高素质。
第二,对牧区专业合作组织之外的人开展培训工作,为经济组织的发展提供后备人才。
第三,在牧区的集中地带建设教育学院,开展专业的培训和学习。
5.积极争取政府的支持
牧区专业合作社将分散的牧民统一起来,实现统一管理和产片的统一经营,因此,专业合作社具有较强的公益性质,合作社的发展和壮大必须以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为前提,合作社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必须不断增强社会吸引力,保证政府部门看到行业发展的前景,积极争取政府部门的专项资金,做到专款专用,为产业发展提供保证。
6.将发展创新与本土文化相结合
牧区合作社要想获得更快的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就必须结合本土文化,结合当地人民的发展状况,推进改革创新工作。在牧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过程中,牧民也逐渐养成了相互协作的传统,牧区畜群同当地的环境共同进化,与草原的再生形成统一的整体,这一整体也正是本文文化的核心。牧区合作社不断改革和创新的同时,需要认识到草原退化、生态环境变化和牧民的差异性等问题,牧区合作社的发展是以牧民的意愿和协作为基础的。
四、结束语
为了提高牧民的经济收益,必须在保护草原生态和传承本土文化的同时,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义无反顾地加入到牧区专业合作社的行列中来。秉持科学的态度和创新精神开展牧民合作社,在牧区合作社的发展过程中,必须从实际出发,优化产业结构,不断创新出适合自身发展的模式。
参考文献:
[1]高利芳,修长柏.牧民合作社是保护草原生态的有效组织载体探析[J].内蒙古社会科学,2011,32(2):96.
[2]高利芳,修长柏.探究科技创新中牧民合作社的作用[J].科学管理研究,2011,29(4):54-59.
[3]杨印成.对内蒙古自治区牧民合作社发展现状的分析和建议[J].中国农民合作社,2011,12(5):39.
关键词:牧区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发展对策
牧民分散经营生产规模小,缺乏完善的组织管理,畜产品的标准化程度难以提高,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牧民经济收益的提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牧民专业合作社逐渐发展成为最有效的管理和组织方式。近年来运行状况良好的牧区合作社层出不穷,成为其它专业合作社的借鉴对象,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牧民收入,推进了牧区建设进度。
一、发展农村牧区专业合作社的重要意义
1.增加牧民收入,缓解就业压力
牧区专业合作社通过规模化的养殖,在带动当地牧民发展有机畜牧业的过程中,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牧民的经济收入,同时牧区合作社之间通过合理的分工,保证了多种资源的节约,转移出一部分剩余的劳动力,很大程度上支撑起当地转移安置牧民的再就业,推动了当地经济模式的的转型。
2.推进产业化经营,促进畜牧业发展
牧区合作社不断引进优良品种,合理规划种畜基地,实现了畜牧业的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专业合作社养殖逐渐走向品牌化的高端市场,在畜牧改良、饲养方式和市场经营的多个环节中开辟出一条新的转型道路,丰富的农畜产品走上品牌化和市场化的新路子。
3.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牧区合作社实行统一的生产标准和质量标准,在推进产品生产和打造优质品牌的过程中,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产品的安全质量水平,增强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4.缓解草畜矛盾
牧区合作社发展过程中,大力发展舍饲畜牧业,很大程度上减轻了草场的压力,有利于草原生态系统的恢复。今年来推行的牧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挥重要的带动作用,保证牧民自觉应用新产品和新技术,形成一种良好的长效发展机制,不仅提高了畜牧业的科技含量,还提高了生产水平和当地的养殖效益。现今的合作社都采用无菌养殖和无菌屠宰,提高了产品的安全性,也实现了草原生态系统恢复和牧民经济增长的双赢。
二、牧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现状
专业合作社是一种合作类型牧场的初级形态,在发展过程中,秉持“自主自愿、风险共担”的原则,在木业生产、加工和营销过程中的一种合作经营模式。与历史上的集体经济相比,专业合作社存在较大的不同。牧区专业合作社强调“入社自愿”,注重财产拥有的合法性,目的是为所有社员服务,合作社内部的所有成员在担任生产者的同时,也担任着财产所有者。针对牧区专业合作社的管理来讲,一般采用民主管理制度,所有的合作社成员可以共同管理社内事物,从组建方面来看,都是由牧民自发组建的。
当前内蒙古牧区呈现出创办合作社的良好势头,牧民的觉悟较高,只有通过合作社的形式才能促进产业化经营,推进生态保护工作,是共同富裕的前提。近年来,牧区合作社迅速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必须意识到内部管理和合理分配的问题。有相关学者认为,合作社初期阶段没有利润可分,只有通过牧民的智慧去解决实际问题,成员之间相互协调,很多问题都无法利用理论研究来解决,这些问题在合作社组建的初期是很正常的。
2006年-2011年,内蒙古牧区合作社有220个发展到2174个,入社会员增长到7万人。根据内蒙古合作经济统计资料来看,主要产业以畜牧业为主,占从事行业总数的80%,结合行业划分的比例,牧区合作社的比例也正逐年攀升,合作社也成为牧区最主要的经济组织。
三、牧区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策略
1.解决资金短缺问题
在牧区合作社发展过程中,不断优化政策调整,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为牧区专业合作社开拓资金渠道,拓展信贷业务范围。针对基层合作社,政府必须大力支持,同时设立专项拨款,或者利用企业融资的方式提供牧区合作社的资金周转。针对牧区专业合作社,金融机构可以提供多样化的贷款服务,为合作社提供更多的资金筹集机会。政府机关为合作社提供多种税收优惠政策,减轻合作社的经济负担,不断完善畜牧业生产和营销缓解的管理,政府通过扶持策略为新建牧区合作社的发展提供充分的成长空间,同时合作社也可以利用社会中的闲置资金不断开展招商引资工作,为自身提供融资和筹资机会。
2.坚定合作方向
牧区专业合作社是所有牧民的家,也是牧民自己组建的集体。在牧区合作社的创办过程中,牧民必须坚定合作方向,在政府做好宣传工作的前提下,牧民对合作社都形成一致的认识,为这一组织的壮大提供必要的基础。值得注意的是,政府部门不得对所有牧区合作社进行统一安排,必须结合不同牧区合作社的发展状况,因地制宜选择正确的发展方向,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优化合作经营管理模式。不同地区由于资源和气候不同,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了牧区合作社的发展方向。另外,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只有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才能保证牧区合作社具有较高的凝聚力和创新力,牧民也才会积极入社,见合作社的利益和自身的利益相结合,不断提升自身在合作社中的价值,从而推进合作社的发展,加快牧民增收步伐。
3.完善草场的规模化经营
草场的投入是牧区合作社发展和壮大的重要保证,在农村牧区合作社的管理过程中,必须先做好牧民的工作,保证牧民认识到集中经营的意义,通过多种手段鼓励牧民加入合作社,实现草场的规模化经营。在合作社管理过程中,可以利用统一的机械化作业减少人力付出,避免物力的浪费,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产量。只有通过草场的集中规模化经营,才能不断优化产品结构,满足市场对不同产品的需求,降低单一牧民在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风险,保证牧民可以用最少的经济投资实现最高效益的创收。
4.通过培训提高牧民素质
合作社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培训工作,加强牧民对合作社的认识,吸引更多的牧民加入,降低合作社的组件成本,进一步推动专业合作社的发展。通过不同的组织培训,在提高成员基本能力、学习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的同时,不断完善牧民的知识层次,使之成为有知识、懂技术、能管理的新时代牧民,只有牧民自身的生产能力提高了,才能在生产和管理过程中创造出更高的收益。另外,政府可以大力推行大学生村官制度,为牧区合作社的发展提供专业人才,解决人才稀缺问题。
第一,为牧区专业合作社分配负责人,分期分阶段开展计划式的培训工作。这一工作中可以开班培训班和研讨会,帮助管理者和合作者了解新形势,探讨不同问题的解决措施,在交流和学习中不断提高素质。
第二,对牧区专业合作组织之外的人开展培训工作,为经济组织的发展提供后备人才。
第三,在牧区的集中地带建设教育学院,开展专业的培训和学习。
5.积极争取政府的支持
牧区专业合作社将分散的牧民统一起来,实现统一管理和产片的统一经营,因此,专业合作社具有较强的公益性质,合作社的发展和壮大必须以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为前提,合作社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必须不断增强社会吸引力,保证政府部门看到行业发展的前景,积极争取政府部门的专项资金,做到专款专用,为产业发展提供保证。
6.将发展创新与本土文化相结合
牧区合作社要想获得更快的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就必须结合本土文化,结合当地人民的发展状况,推进改革创新工作。在牧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过程中,牧民也逐渐养成了相互协作的传统,牧区畜群同当地的环境共同进化,与草原的再生形成统一的整体,这一整体也正是本文文化的核心。牧区合作社不断改革和创新的同时,需要认识到草原退化、生态环境变化和牧民的差异性等问题,牧区合作社的发展是以牧民的意愿和协作为基础的。
四、结束语
为了提高牧民的经济收益,必须在保护草原生态和传承本土文化的同时,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义无反顾地加入到牧区专业合作社的行列中来。秉持科学的态度和创新精神开展牧民合作社,在牧区合作社的发展过程中,必须从实际出发,优化产业结构,不断创新出适合自身发展的模式。
参考文献:
[1]高利芳,修长柏.牧民合作社是保护草原生态的有效组织载体探析[J].内蒙古社会科学,2011,32(2):96.
[2]高利芳,修长柏.探究科技创新中牧民合作社的作用[J].科学管理研究,2011,29(4):54-59.
[3]杨印成.对内蒙古自治区牧民合作社发展现状的分析和建议[J].中国农民合作社,2011,12(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