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你的领导力

来源 :管理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ybul88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3月11日,与罗伯特·托马斯在清华的见面,实在是正逢其时。
  3月9日晚,20多位清华EMBA中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回母校座谈,比比皆是当前的经济挑战以及他们所经营的企业面临的压力;10日晚,与一些即将毕业的清华MBA同学座谈,焦点是大家所面临的就业压力和其中折射出的人生困难抉择;而11日晚,罗伯特·托马斯在清华经管学院的演讲,题目恰好是《在危机中锻造领导力》!当然,这不是简单的巧合,我与托马斯聊天时,他说到最近半年多来邀请他讲这个题目的政府、公司、机构激增,一派“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景象。
  托马斯的《领导是怎样炼成的》,尽管书名中没有出现“学习”两个字,但其核心就是“学习”。书中强调了“熔炉”,这与他上一本跟本尼斯合著的书有很密切的联系;书名强调“领导”,但实际上,本书中所谈到的很多“修炼成长之道”,绝不仅仅适用于领导者的培养和造就;从某种意义来说,它讲述了作为一个人,成才、成功,更是成“人”的方法。书中的多个训练直指本心,让我们有机会,更有勇气和智慧去思考我们的存在,对于这个世界,对于周遭他人,究竟如何,究竟为何?
  这在当下,这些洞见极为关键,也才振聋发聩。在繁荣和增长的日子里,人们,不,我们,无暇,也不肯去反省自己的经历,总结自己的得失,站到“阳台”上去看看“舞池”中拥挤的我们在欢欣中麻木,在忙碌中茫然(此处的阳台和舞池,是借用海菲茨教授常用的比喻)。只有到了逆境和停滞成为普遍状态的此刻,在生存和变化迫使我们进入新领域的此刻,托马斯的访谈和研究,才产生出这么强烈的领导力启示,帮助我们从熔炉中成长为领导,而非堕落为自怨自艾的失意青年;帮助我们学会如何修炼领导之道,而非侥幸于又偶然地闯过了一关。正像赫胥黎的深刻洞察:经验并非个人经历之事,而是他如何应对其所经历。
  因此,“重塑”、“创建意义”在危机、萧条、困难的时候,最不可或缺。倘若我们消极地解读,就可能带来被动的抵挡;而如果积极地面对,也许会有全新的机遇。我们今天,信心谈得多,有点儿滥,也有点儿懒,因为我们没有创造性地进行“范式转移”。譬如,靠扩招研究生来解决大学生就业的困局,是否是见招拆招的小聪明,却少了另辟蹊径的智慧?在“熔炉”访谈中,你会读到“为美国而教”的创立者的故事,也许除了感叹之外,我们也能由此认真思考一下,“为中国而教”的可能性?
  大量研究表明,区别成功与不成功的管理者的关键,是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也称学习敏锐度。看重当下表现,忽略学习潜力,常常会让很多公司的领导力培养计划落空。有研究显示,高达71%的业绩突出者并非高潜质人才;这些人升职后,业绩变得差强人意,因为他们没有掌握更有效的从经验中学习的方法和策略。因此,对大公司和管理者而言,学习这个L打头的词,乃是领导这个L打头的词的基础!
  托马斯的许多结论富有启发性,却多少有点儿过于西方化,特别是谈到学习,他的访谈对象和他的理念局限,让他很难体会到东方文化下的人在学习时常常遇到的一些瓶颈—面子问题,羞耻心以及心理不安全。就拿我在领导力培训课程中的尝试来说,书中第5、6章个人学习策略部分的几个练习,对于中国人来说,回答起来绝非易事。从小到大的文化养成,包裹起我们的心,不愿直面这些问题。而东方式的个人学习策略中,我至少建议加上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钝感力。当李安执着于导演的志向时,事业不顺,在家中当“家庭妇男”的那七年半时间,当然是“熔炉”体验,但靠的不是“赋予正面意义”、“设计学习策略”。渡边淳一作为善于移情思维的日本人,提出“钝感力”而非西方人常讲的“复原力”来作为人们学习和成功的要害,可惜,这种提法至今尚未受到领导力学者足够的尊重。
  书中,砰地一下触动我内心的一句是:如果你没时间练习,而你又想改善表现,你就必须学会在表现时练习。这是我经常观察到的企业中高管人员的一个困惑。我还记得凤凰卫视的窦文涛在被质疑是否“时间挤满、头脑榨空”的问题时的回答,他说,每一次的访谈、节目主持,都是提升自己的训练,“既是表演,也是充电”。书中的第4章,提供了一些很好的洞见以及有效的办法,比如“招聘”导师,及时寻找“反馈”,等等。作为教师,我也记得自己下课时常常急急忙忙跑回办公室的样子,赶紧将授课时涌出的一个新念头记录下来,或者标记出学生们这次反馈中的一些新变化,甚至努力再现某次问答中的场景。高管人员切不可将360度评估的结果作为成绩单,而应将其作为高尔夫训练中的“动作矫正录像”,目的只是帮助你从新手变老手,老手变高手!
  我也深深地被书中的一句断言所刺激:当你的老板是个混球的时候,你的学习可能会停止!真是如此,因为,你会将一切糟糕的现状都归咎于他,而不再思考你从中能够学到什么,长进什么,改变什么。很多时候,你会熬,你会忍,但你不学习。人们同情你,宽容你,但日久天长,当混球老板下台后(尽管概率不像很多人想像得那么高),人们面前的你,并非磨砺十年,锋自苦寒来的宝剑,而可能是一个小量级的混球。(今天这个混球,可能就是所谓的世界范围的“金融危机”,或者是我国去年的那场乳业危机。它们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成为一个企业学习和成长的熔炉,又会在多大程度上被很快地忘却—风过后,依然故我。这当中,是否归罪于外因,是至关重要的。我听到不少乳业的高管有所谓的“倒霉论”,将危机的根源解释为坏运气,或别家企业的过度冒险,听来深感不安。)
  书中引用了篮球著名教练奈特的一句名言:人人都希望赢,可没人喜欢训练。确实如此。当晚托马斯在清华演讲结束后,我问一位学生,印象最深的一点是什么?得到的回答是:原来抱负不是梦想,而是你愿意为梦想付出多少艰苦的努力!托马斯以一个奥运滑冰冠军的访谈为例,很多人羡慕这位冠军,问她取得成功最关键的技巧是什么?“技巧”,这位冠军回答说,“就是每天早上4点起床,4点半穿好冰鞋下到冰场里去练习!”以这一标准来衡量,我们当中,有多少人的抱负可以称得上是抱负,而不是白日梦?
  托马斯的深度访谈已经超过了本书的规模,业已接近200个个案。他兴奋地对我说,“这实在是一种很过瘾的经历,你一下子就拥有了这么多的人生!”我能理解他的表达。跟高手交流的过瘾之处,不仅仅在于它能启迪我们,发现人生原来可以这么卓越,同样提醒我们那些看起来卓越的人生中也曾经有那么颠簸、曲折的过去。
  我希望这本因巧合而得以应时的书能够在当下的“熔炉”中帮助更多读者,但我更希望它在经济好起来之后仍然能够畅销。 (本文删节自杨斌教授为《领导是怎样炼成的》一书所作的“主编的话”,标题为编者所加)
其他文献
为什么一些人能看到一些新的机会,而大多数人视而不见?不少管理学家正在试图解放人们在工作中的创造力,罗温·吉布森便是其中一员。创新是不可琢磨的灵光闪现吗?加里·哈默的朋友罗温·吉布森认为事实并非如此。吉布森(Rowan Gibson)被视为创新领域的戴明(W.Edwards Deming),他似乎正在像戴明曾经改变人们的质量观念一样,去改变人们对创新的看法。在戴明提出全面质量管理(TQM)之前,所有
期刊
“经营本身就是一场战斗。”徐工集团的管理与信息化部长刘建森引用徐工集团董事长王民的话如是说。  刘建森加入徐工集团之前,曾经在IT界做高层管理多年。自2008年6月加入徐工集团后,他仅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就在集团领导的支持下,制定了徐工集团信息战略规划和实施路线图。2009年1月16日冒着严寒,顶着金融危机给企业带来的巨大压力,徐工集团信息化整体提升工程正式启动。  从2009年2月2日(农历正月初
期刊
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自从提出后就一直存在着双面评价。一方面,这一理论得到了管理学界的高度重视,人们往往把它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相提并论。但另一方面,这一理论也不断受到质疑和批评,人们认为它具有明显缺陷。时至今日,我们可以从更广阔的视野来考察这一理论的价值所在。  赫茨伯格的真正贡献,不在于他的心理学研究,而在于它对人类工作的特殊定位。千百年来,人们对工作的认识存在着一种根深蒂固的矛盾。一方面,人
期刊
宁向东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公司的价值会随着经营活动的质量发生变化,所以,以什么形式、在什么时候将作为财富的企业交给子女就成为选择的关键。     人总是会老的,无论你是否愿意,都要退出历史舞台。伟大、长寿如王永庆者,最后也还是要驾鹤西去,于是,辛苦打拼的那摊子事情,就需要传承。传承的对象无非有三种:后代、专业管理人士、或者制度。而决定传承对象选择的,又无非是外部影响因素和内在影响因素。
期刊
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最大的贡献就是以工作划分激励边界。一项因素到底是起激励作用还是起保健作用,取决于它是属于工作本身还是置于工作之外。所谓保健因素,实质上是指人对工作以外的其他条件的要求。当然,没有这些条件,工作无法进行。但是,即便这些条件十分优越,也只能对工作起到保证和支持作用。保健因素的实现,给员工带来的是间接的满足,即工作以外的满足。这些满足并非从工作本身获得,所以,人们无法从中感受到工作
期刊
  
期刊
毫无疑问,高校品牌运营属于整体品牌科学的一个分类,健康的高校品牌战略必须具备以下几个基本特征:从价值观来说,品牌是实现行业竞争、价值彰显、影响世界的基础;客观上,品牌与资源、资本是相互依存、同生共长的关系;主观上,品牌工作必须被科学组织,且充满共性、个性尤其是创造性。  但高校品牌战略必须是独特的—“清华大学”和“海尔”的品牌之路肯定不一样。行业类别、组织形式、运营方法、客户群体注定了高校品牌战略
期刊
岳兰凤  北京时代朗迪管理顾问有限公司高级项目总监    大午集团的“私企立宪”具有明显的理想主义色彩,它是将企业的法人治理进一步刚性化,与企业管理中的某些理论有些方面似是而非。   中国大约有90%的企业是家族式的民营或私营企业。据有关权威机构统计,美国企业的平均寿命达到四十年,而中国家族企业平均寿命不到三年。任何一位企业家,都希望自己的企业能够持续发展,包括孙大午先生,大午集团已经度过了“生存
期刊
中国企业服务诚信问题层出不穷,如:敢吹敢夸耍顾客、技术陷阱骗顾客、浑水摸鱼坑顾客、半遮半掩卖顾客。当前的诚信环境不好,才更需要强调诚信,推行诚信服务的企业才会得到人们的更多关注和重视,从而获得更多的长远价值。诚信已不仅仅是一种倍受珍视的个人品格,也不仅仅是顾客的呼唤,而是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是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追求长期价值,占据竞争制高点的不二法门。    服务诚信缺失面面观    企业“忽悠”
期刊
巴菲特那句“人生就像滚雪球,重要的是找到很长的坡和很湿的雪”,也成为危机时期的名句。  风暴越来越强烈,这句话是否还可以继续作为他的投资生涯的注解呢?伯克希尔一季度的业绩报告显示,公司亏损15.3亿美元。而在一年一度写给股东的信里,巴菲特承认自己“干了不少蠢事”,“股神”的光芒似乎因此减弱了很多。  网络上对业绩报告和股东信的热议,基本上是两种:一是巴菲特失败了,二是巴菲特依然坚持着自己的投资理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