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成熟度烟叶质量特点及对分级成熟度的判定

来源 :安徽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b85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分析了不同成熟度烟叶质量特点,以及在分级实践中对烟叶成熟度的误判情况,最后给出成熟度在烟叶分级中正确的判定办法。
  关键词烤烟;成熟度;分级;判定
  中图分类号S5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5)24-230-02
  成熟度是烟叶品质的中心因素,是烟叶生产的核心[1-4],它贯穿于烟叶生产与加工的全过程[5-7]。烤烟分级(GB2635-92《烤烟》)中的成熟度是指调制后烟叶的成熟程度,它表达了调制后烟叶内部生理和生化变化符合卷烟工业加工要求和吸食者需要的程度,也反映了烟叶的理化性状及安全性。现有的分级标准对成熟度的判定是依据烟叶的外观特征来判断的,这就要求烟农和收购人员对不同成熟档次烟叶要有足够的感性认识以及实践经验。目前,烤烟生产中主抓烟叶成熟度,卷烟企业呼吁提高烟叶成熟度,但烟叶收购过程中往往把因成熟度较高而出现较多成熟斑和残伤的烟叶当作杂色烟,而叶片较完整和颜色偏浅黄干净的烟叶定在较高的等级,不利于卷烟企业正确使用原料和以成熟度为中心的各项生产技术的落实。因此,正确认识烟叶成熟度并在分级过程中准确把握与分级因素的关系,为卷烟企业提供优质原料和提高烟农种烟积极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成熟度与烟叶质量的关系
  1.1采收成熟度对烟叶外观质量的影响
  表1可以看出,以中部烟叶为例,烤后烟叶橘黄烟比例以适熟烟较高;由于
  适熟烟叶在大田生长时间较长,内含物质转化较充分,烟叶烘烤特性较好,微带青、杂色、光滑烟比例较低,但由于在田间时间较长,受外界影响因素较多,残伤烟比例则增加。因此,在分级过程中要把握好成熟度与外观质量的限度。
  1.2采收成熟度对烟叶化学成分的影响
  由表2可见,烟叶淀粉含量随成熟度的提高逐渐减少;总糖含量在烟叶达到生理成熟时含量最高,其后随着成熟度提高而逐渐降低;蛋白质含量则随烟叶成熟度的提高逐渐减少;烟碱、石油醚提取物及多酚类物质含量随成熟度的提高有所增加,但适熟采收烟叶烤后含量最高,过熟时则含量有所下降。
  1.3成熟度与物理性状的关系
  由表3可知,不同采收成熟度对烤后烟叶的物理性状存在较明显的影响。随烟叶成熟度提高填充能力增加、燃烧性变强,但叶片逐渐趋薄、叶质重下降,烟叶的拉力、伸长率则以适熟叶最大。
  1.4成熟度与感官质量的关系
  由表4可以看出,随着成熟度的提高,烟叶的感官质量明显改善,适熟时感官质量最佳,具体表现为:香气质佳、香气量充足、杂气最轻微、刺激性最小、余味最舒适。相比之下,尚熟的烟叶则香气质差、香气
  量不足、杂气重、刺激性大、余味涩;而过熟的烟叶香气量减少、木质杂气有所增加。
  1.5成熟度与烟叶安全性的关系
  从烟叶成熟度对烟叶中总亚硝胺含量的影响来看(表5),不同成熟度烟叶中亚硝胺含量从大到小为:过熟烟叶、尚熟叶、适熟叶;从同一成熟度不同部位来看,不同部位亚硝胺含量从大到小为:上部叶、中部叶、下部叶。说明采收适熟烟叶,进行恰当烘烤,在提高烟叶化学成分的协调性和评吸质量的基础上,能够降低烟叶总亚硝胺含量、提高安全性。
  2分级工作中对成熟度认识的误区
  2.1成熟度与杂色
  生产上较高成熟度的烟叶因大田生长时间长会出现成熟斑、病斑、焦边,烤后形成杂色斑点,而定级人员分级时停留在看部位、分颜色、摸厚度水平上,片面追求烟叶“黄、鲜、净”,将因成熟度高出现的成熟斑、病斑、焦边等与杂色混淆,定为B3F、B4F,甚至定到杂色组,这样对烟农起到了错误导向,使烟农不敢提高采收成熟度。
  2.2成熟度与光滑叶
  在烟叶分级过程中部分预检员或验级员对那些表面鲜净、细致平展,但叶面僵硬或平滑,无油润感,韧性和弹性差的光滑烟叶,误以为成熟叶,而对那些颜色浅淡的柠檬黄叶片,尚有皱缩感和弹性的成熟烟叶,则容易误以为是光滑叶。
  2.3成熟度与残伤
  在生产中成熟度较高的烟叶由于田间生长期较长,易出现赤星病、蛙眼病等病斑,并伴有叶片焦尖和焦边现象,导致烤后原烟的残伤面积增加。
  2.4成熟度与微带青
  在分级收购中部分验级员错误地认为烟筋微青烟叶可以继续变黄,将其错误地归入主组定级。其实,微带青烟经过存放一段时间后虽有青筋消失的可能,但其颜色暗淡,色泽不均匀,仍然是尚熟叶,不能归入主组定级。
  3如何在分级实践中正确判定烟叶的成熟度
  3.1认真领会成熟度档次的划分及具体要求
  烤烟国标中5个成熟档次的烟叶具有明显的外观特点[8]。
  3.1.1假熟。多出现在脚叶,或干旱和渍水外观上变黄,但未达到真正成熟,由于营养成分缺乏颜色较浅或身份较薄,香气不足,烟味较淡。
  3.1.2欠熟。田间烟叶未达到成熟即采摘,叶片结构较紧密,烘烤过程水分散失不畅,烤后有较大面积的僵硬(光滑),易出现挂灰或蒸片等杂色现象;或因烘烤过程变黄时间较短,烤后烟叶有较大程度的含青。
  3.1.3尚熟。田间烟叶刚达到成熟,生化变化尚不充分或调制失当、后熟不够。在叶片结构、身份、色度等方面出现不符合其部位特征的异常现象,烤后烟叶外观有一定的含青,较大面积的光滑叶,或有较明显的挂灰和蒸片等杂色,颜色偏浅淡。
  3.1.4成熟。田间烟叶达到工艺成熟,烘烤工艺恰当,烟叶后熟好。烟叶没有任何的含青或明显的挂灰和蒸片类的杂色,没有大面积的光滑叶,叶片结构和身份符合烟叶所属部位的特征。
  3.1.5完熟。多出现在上部烟叶,烟叶在田间达到充分成熟,有明显的成熟斑和赤星病斑;烘烤工艺配套烟叶内部的干物质尤其是碳水化合物消耗较多,烤后叶片结构疏松,身份中等,手持有轻飘的感觉,油分较少,发酵后有明显的甜香气,颜色多橘黄或浅红棕色。   3.2以成熟为中心加强分级扎把培训工作
  田间真正成熟烟叶调制后叶片结构疏松,色泽饱和,光泽强,加压不易粘结,无虚飘之感。随着成熟度的提高,部分烟叶出现成熟、病斑、叶边枯焦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应当进行烟叶分级标准成熟度认识培训,只有各级分级人员充分理解了分级标准中成熟度的含义,才有可能正确识别烟叶成熟度各档次的特征。
  3.3严格执行国标 GB2635-92《烤烟》,建立成熟度为中心的收购标准
  在分级收购中,把烟叶成熟度与叶片颜色、杂色或光滑状态等因素相结合,才能真正判别烟叶成熟度,如现行国家烤烟分级标准中,C2F、B2F看起来分别要比C1F、B1F显得叶片完整、干净,正是因为C1F、B1F成熟斑较多的缘故。结合目前烤烟生产的实际情况,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可以判断为成熟度欠缺的烟叶:一是含有青色(包括青筋);二是烟叶光滑面积较大;三是烟叶呈偏浅色柠檬黄、且色度不均匀;四是烟叶正、反面颜色差异偏大,且背面颜色浅淡;五是中部烟叶叶片结构稍密或紧密;六是上二棚烟叶结构紧密或身份偏厚,呈牛皮纸状。
  4结论
  烤烟国标分级因素中杂色、微带青、残伤、光滑等因素都
  有硬性的指标界定,虽然成熟度多是文字的描述,但与其他因素指标密切相关。生产中随着烟叶成熟度的提高,烟叶皱缩程度增大,烤后很少出现光滑、含青现象,但烟叶尤其是上部叶容易出现深色成熟斑、赤星病斑和枯尖焦边,烤后杂色、残伤程度有可能增大。因此,在了解不同成熟档次烟叶的质量特点的基础上,结合生产实际和国家分级标准,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在分级实践中正确判定烟叶成熟度。
  参考文献
  [1] 章新军,黎妍妍,许自成.河南烤烟外观与内在质量的综合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7):1953-1954,1959.
  [2] 黎根,毕庆文,汪健.烤烟主要化学成分与烟叶品质关系研究进展[J].河北农业科学,2007,11(6):6-9.
  [3] 谢已书,周焱,王能如,等.烤烟成熟采收与密集烘烤[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15.
  [4] 赵铭钦,刘国顺.香料烟醇化过程中烟叶化学成分与品质变化的研究[J].中国烟草学报,2006(2):29-33.
  [5] 崔国民,叶继宗,罗会龙,等.烤烟密集型自动化烤房及烘烤工艺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17-137,456-489.
  [6] 王允白,王宝华.影响烤烟评吸质量的主要化学成分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1998(1):89-91.
  [7] 烟叶调制与分级编写组.烟叶调制与分级[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
  [8] 宫长荣,杨焕文,王能如,等.烟草调制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其他文献
摘要  对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有关乡村旅游综合体(RTC)的文献数据进行梳理,综合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近年来国内乡村旅游综合体的研究状况后,发现目前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乡村旅游综合体概念基础理论探讨、实践规划运作分析和区域影响效应评价3个方面。同时,在对已有研究特征探讨的基础上指出乡村旅游综合体研究未来发展方向:①研究内容上注重实践经验的总结以及理论体系的完善,进一步增强理论研究的应用价
期刊
摘要  运用生态足迹方法,计算2009~2013年远安县的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进一步分析了远安县耕地等6类土地类型的生态盈余或赤字情况,最后根据生态盈余的动态趋势来评价远安县自然资源利用的可持续状况,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结果表明,2009~2013年,远安县人均生态足迹、人均生态承载力基本呈现连续增长趋势,人均生态承载力大于人均生态足迹,总体表现为生态盈余,2013年生态盈余达0.748 2
期刊
摘要选取沈阳市1961~1999年1、7月和年平均温度、降水资料,采用相关系数法和R/S法对沈阳的气候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同时选取新民对应月份和年份的资料,采用城郊对比法对沈阳城市气候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61~1989年沈阳1月平均温度和年平均温度均呈上升趋势,而7月平均温度呈下降趋势;R/S法检验1990~1999年资料显示,1990~1999年平均温度和1月平均温度变化趋势与过去趋势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几种缩小密集烤房层间温差的材料的应用效果。[方法]为解决密集烤房烘烤过程中上下棚烟叶变黄干燥不均匀、局部烟叶易挂灰或烤青等问题,采用化纤毛毯、棉纱布、无纺布等材料置于烤房顶部,以缩小上下棚间的温度差,观察上棚下棚温湿度变化情况,及对烤后烟叶质量的影响。[结果]试验表明,在密集烤房使用化纤毛毯或棉纱布一类吸水物质后,能显著提高上棚湿球温度水平,平均提高0.24~0.31 ℃(最高点
期刊
摘要[目的] 研究睡眠剥夺对雄性小鼠性行为及精子活性的影响。[方法] 用轻柔刺激法睡眠剥夺昆明雄性小鼠36 h,观察其性行为,通过镜检计算精子活率和精子畸变率。 [结果] 36 h 睡眠剥夺后,捕捉潜伏期极显著升高(P<001),捕捉次数极显著降低(P<001)。36 h睡眠剥夺后精子活率显著降低(P<0.05),精子畸变率极显著升高(P<0.01)。[结论] 36 h睡眠剥夺可对雄性小鼠性行为及
期刊
摘要利用石岛气象站1981~2010年逐月日照时数资料,采用常规统计方法和小波变换分析了日照的分布情况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石岛日照时数存在多时间尺度的周期变化特征,在年代际变化中存在3和18年时间尺度;春季在1997年前存在16~18 、5~7年的变化,之后存在4~5年的变化;夏季整体存在8~11年的周期变化,在1987年前为5~7年,1988~2003年为8~10年,2003年之后存在一个6年
期刊
摘要运用长期跟踪监测和年度定期监测的方法,对狐狸投放区及迁移区进行定期和不定期踏查、走访、数据采集。结果表明,温性荒漠草原及草原化荒漠区有9个投放点,各年度投放点平均繁殖指数呈梯度增加趋势,且增加比例趋于稳定的状态;迁移扩散区在逐步增加,第2年和第3年迁移扩散比较剧烈,此后几年迁移扩散幅度逐渐缩小,活动区域趋于稳定;狐狸粪便中主要成分为鼠类的骨头和毛,其余是鸟类的羽毛和植物种子及茎叶。  关键词狐
期刊
摘要从抗源筛选与鉴定、抗性品种的选育与推广等方面综述了抗褐飞虱水稻育种的研究进展,指出了褐飞虱水稻品种选育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应用前景。  关键词水稻;褐飞虱;抗性育种  中图分类号S50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5)24-092-03  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al,BPH)刺吸水稻汁液,造成黄叶或枯死、传播草丛矮缩病毒等,使得水稻减产甚至绝收
期刊
摘要该文综述了燕麦有益基因导入普通小麦的方式,燕麦与普通小麦,小麦近缘属、种的杂交研究及其在普通小麦遗传育种应用中取得的主要成果,并介绍了小麦遗传背景下燕麦基因的主要鉴定方法,展望了燕麦在小麦遗传育种中的应用发展前景。  关键词燕麦;有益基因;小麦遗传育种  中图分类号S50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5)24-038-03  燕麦(Avenal sativa L.)为禾本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因素对超声波协同酶法提取茶多酚效果的影响,优化茶多酚提取工艺。[方法] 为研究超声波-酶法在茶叶中提取茶多酚的应用效果,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考察水浴温度、水浴超声时间、加酶量、茶多酚与纤维素酶的料液比和乙醇浓度对超声波-酶法提取茶多酚的影响,从而优化提取条件与工艺方法。[结果]试验得出,提取时间对茶多酚的提取影响最显著,优化得出最佳工艺条件为:水浴时间40 min,加酶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