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色彩的调配及其表现功能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aolovey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学作品中的色彩描写不仅能用来表现绚丽多姿的客观世界,而且能用来寄寓作家的情感倾向和审美意趣,色彩的敷设体现出作家的艺术匠心。文学作品中色彩词语的巧妙运用,既能增加文字的美感,又能有效地营造出特定的氛围,传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值得我们后学者仔细揣摩玩味、学习借鉴。
  【关键词】色彩词语 调配和组合 表现功能 美感
  
  中学语文教材中选取了大量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文质兼美,艺术手法灵活多样,而仅就色彩词语的运用而言,就颇值得我们后学者仔细揣摩玩味、学习借鉴。
  
  一
  
  在文学作品中,色彩描写不仅用来表现绚丽多姿的客观世界,而且用来寄寓作家的情感倾向和审美意趣,色彩的敷设体现出作家的艺术匠心。
  色彩描写有一个选择、调配和组合的问题。茹志娟《百合花》写新媳妇贡献出一条“里外全新的花被子”,“枣红底,上面撒满白色百合花。”百合花有黄、白、淡红等色,作者选取白色,是因为它给人以明亮、淡雅、纯洁的感觉,适合用来“象征纯洁的感情”。再如《药》的结尾写丛冢,别的坟上“只有不怕冷的几点青白小花,零星开着”,唯独夏瑜坟上“有一圈红白的花,围着那尖园的坟顶”。青白的小花实际是对于红白的花的映衬,青色给人以清冷的感觉,而红色给人以热烈的感觉。作者这样写,是为了“使作品比较的显出若干亮色”。色彩的调配和组合,有其一定的规律。这主要是:(1)相邻两色相互烘托。所谓相邻色,是指七色光谱作环形排列时相邻近的两种颜色,如黄与绿、青与蓝等。前人颂扬杜甫《绝句》(第三首)的色彩美,就是因为相邻色调配得好:“老杜‘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古人用颜色字亦须匹配得相当方用,翠上方见得黄,青上方见得白。”(《艇斋诗话》引韩子苍语)刘白羽《长江三峡》写一团红雾出现在绛紫色的山峰之上,“真美极了,就像那深谷之中反射出红色宝石的闪光,令人仿佛进入了神话世界。”红色与绛紫色是相邻色,相互映衬,所以显得格外美。(2)冷暖两色对比反衬。《故乡》中的圆月是金黄的,属暖色,亮度高,在深蓝、碧绿(均属冷色)的映衬下,更显得光芒四射,给人以明朗、欢快、活跃的感觉。这种冷暖互补的例子在古典诗词中更是屡见不鲜,如“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以强烈的红绿对比,写出江南春日江景的明艳。(3)相同色对比映衬。朱自清《绿》写梅雨潭的绿,与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杭州虎跑寺近旁的“绿壁”、西湖的波、秦淮河的水相比,写出梅雨潭的不浓不淡、不明不暗,恰到好处。再如孙犁《荷花淀》写水生嫂在皎洁的月光下编席,对那一大片的席子既以雪地、云彩的清白来形容,又以荷花淀水面的银白来衬托,从而渲染出一个月光笼罩下的洁白的世界,烘托出女主人公温柔、善良的性格和纯洁、美好的心灵。
  
  二
  
  色彩具有多方面的表现功能。
  (1)借代。即以事物的色彩特征代替本体事物,借以描绘出鲜明可睹的视觉图像。杜牧《江南春绝句》“千里莺啼绿映红”和李清照《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以“绿”代叶,以“红”代花,给人以鲜明的色彩感。《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鲁智深)提起拳头来就眼眶际眉梢只一拳,打得眉棱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红的、黑的、紫的,都绽将出来。”“红的”指血迹,“黑的”指乌珠,“紫的”指伤痕,三种颜色交织在一起,所以说是“似开了个彩帛铺”。《促织》“红女白婆,填塞门户。”“红”指少女的化妆,“白”指老婆婆的白发;“蟹白栗黄,备极护爱”,“白”指蟹肉,“黄”指栗肉,饲料精美,历历在目。《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黄发”指长寿的老人,老人头发由白变黄,是长寿的迹象。小说《药》中称刽子手为“浑身黑色的人”、“黑的人”,称人血馒头为“鲜红的馒头”,称鲜血为“红的”,既含蓄,又渲染出一种特殊的氛围。
  (2)表现动态。“春风又绿江南岸”,以“绿”字写出春到江南,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景象。“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以“红”“绿”二字表现出从春到夏的时间的流逝。在小说中,颜色词还常常用来表现人物的心态变化。《孔乙己》写酒客当面嘲笑孔乙己窃书被吊打,孔乙己“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这一“红”一“绿”正活脱脱地显示出他的窘态。契诃夫《装在套子里的人》写别里科夫在路上看到华连卡姐弟骑自行车从自己身边经过,“脸色从发青变成发白”。脸色发青,是因为在此前发生了漫画事件,非常难堪;脸色发白,是因为既震惊于这种不成体统的行为,又深怕传到督学耳中,会遭责罚。《祝福》写祥林嫂捐了门槛之后仍被禁止接触祭器,脸色“变作灰黑”,这表明她的心灵遭到了毁灭性的一击。
  (3)象征。色彩之所以具有象征性,是因为它能使人产生相应的情绪体验和种种联想。例如红色使人感到热烈、兴奋,联想到革命斗争;绿色使人感到清新、自然,使人联想到生命力的旺盛,但这只是大体的说法,实际情况要复杂得多。不同时代、国度、民族、地域的人对同一种颜色所产生的情绪体验和联想往往并不完全相同,同一色彩在不同作者的笔下,也会具有不同的含义。例如同样是黑色,鲁迅所说“浓黑的悲凉”(《记念刘和珍君》)、“月光如水照缁衣”(《为了忘却的记念》),其中的黑色含有悲哀和肃穆的意思;而高尔基的《海燕》赞颂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又说海燕是“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黑色成了勇猛有力的象征;在《欧也妮·葛朗台》的最初版本中,老葛朗台所系的领带是白色的,在后来的版本中被修改为黑色,以此来象征他的吝啬。
  由此可见,对于色彩的象征意义,需要联系作品的特定情景和作者的情感倾向来加以解释。鲁迅在《故乡》中描绘了一幅“神奇的图画”,并非是通常所说的景物描写。“金黄的圆月”是当“我”回忆少年闰土时脑中闪现的意象,而不是亲见的景象。月形是圆的,色彩是金黄的,象征着美好和欢愉。它在“我”的脑海里第二次呈现,是在驶离故乡的船上,故乡的破败萧条,人与人之间“看不见的高墙”,使“我”感到悲哀,想到后辈应该有新的生活,因此这时的“金黄的圆月”,实已成为希望的象征,新生活的象征。
  再如艾青在《大堰河——我的保姆》中深切怀念曾用乳汁哺育自己的大堰河:“大堰河/今天/你的乳儿是在狱里/写着一首呈给你的赞美诗/呈给你黄土下的紫色的灵魂/……”按照心理学的一般说法,紫色给人以华丽、高贵之类的感觉,但在这里用来修饰大堰河的灵魂,显然是凿枘不合的。有人试图从所谓灵魂的形态来加以解释:“黄土下的灵魂,由于它犹如烟雾似的幽深隐微,而烟雾是紫色的,因而烟雾似的灵魂也似乎成了紫色的了。就这样,以紫色而又幽微的烟雾为中介,把对灵魂的幽微的心理感受与紫色视觉沟通了起来。”(《色彩描写与通感》)这里不是把“紫色”看作是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色彩,而是把它看作是诉之于视觉的灵魂的色彩,未免显得牵强。实际上,诗人之所以选用紫色,是因为鞭笞之后留下的伤痕是紫色的,在这个意义上,紫色是痛苦的象征。大堰河备受“人世生活的凌侮”、“奴隶的凄苦”,所以说她的灵魂是紫色的。
  马克思说:“色彩的感觉是一般美感中最大众化的形式。”色彩是事物最鲜明显著、最富于感性直观的特征,能给人极强烈的视觉刺激并迅速唤起人的美感。文学作品中色彩词语的巧妙运用,在读者的眼前和心中唤起强烈的视觉感受,进而激发读者的想象和联想,从而把我们带入瑰丽迷人、令人回味无穷的艺术世界。
  作者简介:刘珂,山东省潍坊市坊子区黄旗堡高级中学教师;田廷宾,山东省潍坊市坊子区黄旗堡高级中学教师。
其他文献
作文教学如何进行才能有效,众说纷纭;笔者认为写作的关键在于情感和语言表达能力。所以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一方面要抓住对学生情感的培养,另一方面要想尽办法提高学生的语言表
目前,商业银行零售网点面临着严竣挑战,只有通过网点转型,才能满足客户需要,才能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通过对网点布局、渠道整合及网点内部流程、
期刊
气相激光光刻法的特点是快速沉积,衬底表面无污染,并且有可能获得比较平展的截面电导膜。
文章着重介绍钡钨阴极-热子组合件试用于 D1006、D2013、D3024管型中。由于阴极形状和管结构的差异,降低热子加热功率各不相同。组合件正式投入 D2013管型中应用。
如果您要购买一辆汽车,必定希望能够驾驶着它在马路上试一试,切身体会它的动力和操作性能。百闻不如一“试”,通过选种方法,能够帮助用户消除顾虑!
【摘要】散文阅读理解是高考语文的必考题型,本文结合具体试题,分析了该类题型的命题方向及考查范围,对解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与技巧进行了较全面的阐释。  【关键词】散文阅读 语文高考 试题解读    理解是考试大纲对现代文阅读能力要求的三方面之一,它包括:一、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二、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它的能力层级为B。  它考查的能力有:  知觉水平——能辨认、识别和命名对象,“是什么”;  中
"情由景生,景因情变。"本文力求通过选取大量的实例,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讲清楚文学创作中情与景的关系,使我们在教学中能有效地指导学生提高对写景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写作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快速路相当于城市道路网络中的骨架系统,是城市交通系统中的主要部分,能够确保城市交通的畅通与经济发展的稳定。结合贵阳市的实际情况,详细分析了山区城市的快
国际理解教育是当代大学英语教学的最新主题,是时代发展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必然要求,而大学英语教学也是国际理解教育的重要途径。本文首先论述了国际理解教育的内容和发展,然
今日中国,企业面对经济危机、产业和行业大调整、消费低迷……善因营销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战略形式,更是企业为取得最大经济效益和持续发展的有效营销策略,因而对善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