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是一个普通人基本能力。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是各专业的必修课程,对于学生的其他课程的学习有一定的帮助作用,如何教好这门课程是一个必须面对的课题,本文从教学大纲、教师、学生、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对于这门课程的教学以及学生素质的提高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高职院校 计算机应用基础 教学 方法
20世纪,人类世界逐步进入了信息化社会。《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多媒体技术的基础课程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术已经成为人们必备的技能,《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也已经成为各专业的必修公共基础课程,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会使用计算机及实用的计算机软件,为今后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成长为新一代的“学习型”的技术工人。
一、教学大纲
高职院校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需要的实际出发,注重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各专业培养的学生是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技能型人才。《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是各专业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是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重要课程。该课程的任务是力争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应用计算机的初步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为学生利用计算机学习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使他们具有运用计算机进一步学习相关专业知识的初步能力。同时,以“应用基础”为选材原则。选取应用性、基础性和普遍性强的内容为教学载体,突出教材的职教特色。
二、教学方法的思考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坚持以下几个原则:坚持以学有所得、学以致用为导向,培养动手能力强的复合性的人才;坚持在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发掘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坚持多上机多练习,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水平。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从以下几个环节来改进教学方法:
(1)教学资源。在日常理论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使用辅助教学手段,通过课件、互联网络和多媒体进行形象直观的教学;并充分利用院校的多媒体教室和机房,让学生边学习边实践,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对所学的知识加深认识和理解,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实际操作中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训练与职业素质的综合培养。
(2)教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要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注重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培养并提升自身的品格,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和依赖感。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和爱好,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提升他们的求知欲,逐步培养学生自主自愿的学习能力;并使学生对自身有一个明确的认知和定位,师生处于亦师亦友的和谐关系之中。如在具体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制作的课件应符合学生的特点,内容简明扼要,画面生动有趣,课堂教学时间应控制在20~30分钟之内,给学生留下充足的实际操作的时间,尽量做到当堂课的内容当堂完成练习,当堂掌握具体的操作步骤和知识点,并能将所学的知识灵活的运用在实际生活和工作当中,从而达到融会贯通,学以致用的目的。
(3)强化教学内容分层设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本课程的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资源和条件.充分利用多媒体的集成性和交互性.将教学内容进行分层设计:基本掌握内容、扩充内容、重点和难点,并附有一定难度的操作练习题,制作成操作简单、易于学习的多媒体课件。制作好的多媒体课件放在文件服务器上。作为共享资源。多媒体课件不仅仅应用于上课演示,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课上课后都可浏览学习。理解快、掌握好的学生在自行操作计算机进行学习时,可在课件中选择有深度的学习内容或练习内容,而基础稍差的学生则可反复对某一内容进行学习和练习,直至掌握。这样就能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教材。教学过程离不开教材,选择一本合适的教材也是教学过程非常重要的环节。高职院校选择的教材,一定要突出可操作性,教材的内容要有针对性、实用性。因此,鼓励教师在已选定的教材的基础上,自编辅助教学材料,可以及时讲授一些新技术、新方法,使学生能够及时了解新技术发展动态。缩小课堂讲授内容滞后于新技术发展之间地距离。
(5)学生。职业教育,要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就业为导向”。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基础和学习的主动性相对较弱,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既不能操之过急,又不能听之任之,教学中要保证“够用”,坚持“即学即用”,并培养学生“即用即学”的能力、不断学习新技术的能力和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6)资格认证。即“双证书制度”,在高职教育中积极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实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除了学习课本的内容之外,还可组织学生参加由国家授权“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组织的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考试合格者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统一核發“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合格证书”。使高职人才培养工作与就业市场接轨,提高高职学生职业素质与就业竞争能力,培养与社会发展及市场需求相适应的人才的需要。
高职教育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以教育理论为指导,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切入点,以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以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为辅助手段,以科技的发展及社会需求为动力,使学生通过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学习,牢固掌握其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充分运用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潜能;通过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实行“双证书”制度,缩短学生上岗适应期,大大提高高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达到真正提高学生就业技能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丁侠.浅谈计算机教育.《现代教育教学探索》,2011年 第3期
[2]刘姗姗.高职阶段计算机基础教学法研究初探.《时代教育:教育教学刊》,2011年 第4期
[3]李冬娟.加强计算机基础教育的若干建议.《时代教育:教育教学刊》,2011年 第4期
关键词:高职院校 计算机应用基础 教学 方法
20世纪,人类世界逐步进入了信息化社会。《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多媒体技术的基础课程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术已经成为人们必备的技能,《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也已经成为各专业的必修公共基础课程,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会使用计算机及实用的计算机软件,为今后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成长为新一代的“学习型”的技术工人。
一、教学大纲
高职院校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需要的实际出发,注重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各专业培养的学生是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技能型人才。《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是各专业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是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重要课程。该课程的任务是力争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应用计算机的初步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为学生利用计算机学习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使他们具有运用计算机进一步学习相关专业知识的初步能力。同时,以“应用基础”为选材原则。选取应用性、基础性和普遍性强的内容为教学载体,突出教材的职教特色。
二、教学方法的思考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坚持以下几个原则:坚持以学有所得、学以致用为导向,培养动手能力强的复合性的人才;坚持在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发掘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坚持多上机多练习,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水平。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从以下几个环节来改进教学方法:
(1)教学资源。在日常理论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使用辅助教学手段,通过课件、互联网络和多媒体进行形象直观的教学;并充分利用院校的多媒体教室和机房,让学生边学习边实践,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对所学的知识加深认识和理解,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实际操作中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训练与职业素质的综合培养。
(2)教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要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注重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培养并提升自身的品格,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和依赖感。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和爱好,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提升他们的求知欲,逐步培养学生自主自愿的学习能力;并使学生对自身有一个明确的认知和定位,师生处于亦师亦友的和谐关系之中。如在具体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制作的课件应符合学生的特点,内容简明扼要,画面生动有趣,课堂教学时间应控制在20~30分钟之内,给学生留下充足的实际操作的时间,尽量做到当堂课的内容当堂完成练习,当堂掌握具体的操作步骤和知识点,并能将所学的知识灵活的运用在实际生活和工作当中,从而达到融会贯通,学以致用的目的。
(3)强化教学内容分层设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本课程的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资源和条件.充分利用多媒体的集成性和交互性.将教学内容进行分层设计:基本掌握内容、扩充内容、重点和难点,并附有一定难度的操作练习题,制作成操作简单、易于学习的多媒体课件。制作好的多媒体课件放在文件服务器上。作为共享资源。多媒体课件不仅仅应用于上课演示,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课上课后都可浏览学习。理解快、掌握好的学生在自行操作计算机进行学习时,可在课件中选择有深度的学习内容或练习内容,而基础稍差的学生则可反复对某一内容进行学习和练习,直至掌握。这样就能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教材。教学过程离不开教材,选择一本合适的教材也是教学过程非常重要的环节。高职院校选择的教材,一定要突出可操作性,教材的内容要有针对性、实用性。因此,鼓励教师在已选定的教材的基础上,自编辅助教学材料,可以及时讲授一些新技术、新方法,使学生能够及时了解新技术发展动态。缩小课堂讲授内容滞后于新技术发展之间地距离。
(5)学生。职业教育,要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就业为导向”。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基础和学习的主动性相对较弱,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既不能操之过急,又不能听之任之,教学中要保证“够用”,坚持“即学即用”,并培养学生“即用即学”的能力、不断学习新技术的能力和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6)资格认证。即“双证书制度”,在高职教育中积极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实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除了学习课本的内容之外,还可组织学生参加由国家授权“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组织的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考试合格者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统一核發“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合格证书”。使高职人才培养工作与就业市场接轨,提高高职学生职业素质与就业竞争能力,培养与社会发展及市场需求相适应的人才的需要。
高职教育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以教育理论为指导,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切入点,以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以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为辅助手段,以科技的发展及社会需求为动力,使学生通过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学习,牢固掌握其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充分运用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潜能;通过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实行“双证书”制度,缩短学生上岗适应期,大大提高高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达到真正提高学生就业技能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丁侠.浅谈计算机教育.《现代教育教学探索》,2011年 第3期
[2]刘姗姗.高职阶段计算机基础教学法研究初探.《时代教育:教育教学刊》,2011年 第4期
[3]李冬娟.加强计算机基础教育的若干建议.《时代教育:教育教学刊》,2011年 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