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71感染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的研究现状

来源 :国际儿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_gy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NPE)是手足口病患儿的重要并发症和主要死因,确切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外周交感神经系统过度兴奋已得到公认,但其确切的中枢定位及机制尚无定论.近年来强调由脑干损伤和(或)全身炎症反应导致的细胞因子的释放增加了肺血管渗透性,在NPE的形成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干预措施目前主要以神经系统受累和呼吸、循环衰竭的对症治疗为主,疫苗的探索处于动物实验阶段,应用于临床尚有一定的距离。

其他文献
未致敏T细胞的活化至少需要两种信号,只有在两种信号同时存在时,T细胞才能有效活化、增殖,进而分泌细胞因子或发挥细胞毒性作用.第一信号由T细胞受体识别抗原产生,经CD3分子将信号传导至细胞内;第二信号是非抗原依赖性的“协同刺激信号”,它是由抗原呈递细胞或靶细胞表面的协同刺激分子与T细胞表面的协同刺激分子受体相互作用而提供的.这些协同刺激分子中最重要的是抗原呈递细胞表面的B7分子和T细胞表面的CD28
EB病毒感染范围广,且具有强大的增长转化能力,能够转化为若干恶性疾病.该病毒的感染大多为隐性感染,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细胞免疫,尤其是T细胞应答在控制感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能够导致从浅表皮肤感染到严重坏死性肺炎等各种感染.致病性强、多重耐药程度高是其特征.存在于MRSA上的mecA基因介导对甲氧西林和所有其他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mecA位于一个可移动的基因元件--SCCmec上面.目前已经检测出8种主要的SCCmec类型:Ⅰ~Ⅷ型.SCCmec分型作为研究MRSA分子流行病学特征的一个重要方法在不断的改进。
自身炎症性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概念不同又相似,随着许多免疫性疾病基因遗传背景和炎症反应通路的阐明,一些疾病的种类面临新的划分.免疫性疾病链概念的阐述,更新了一些疾病的概念,有利于从分子水平理解疾病的本质,指导治疗。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是新生儿常见的一种急性胃肠道疾病.最近的研究报告20% ~ 35%患儿在输注血细胞后出现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称为输血相关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病机制不清,各种因素相互作用影响新生儿肠组织氧合水平,最终导致肠坏死.该文根据当前研究及理论观点,对输血相关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作一综述。
辐射增敏作用机制非常复杂,迄今为止尚无明确的解释.其机制主要包括改变肿瘤微环境、清除自由基和电子、细胞周期同步化、抑制DNA损伤修复、促进细胞凋亡和生物还原作用.辐射增敏作用机制的研究在提高肿瘤放疗效果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eutrophil gelatinase-assocliated lipocalin,NGAL)是脂质运载蛋白家族的新成员,存在于人类的一些正常组织中.近年来研究表明NGAL与肾脏疾病有一定的关系.NGAL是急性肾损伤的早期标志物,与传统的急性肾功能不全(ARF)实验室指标血肌酐相比,NGAL可以更早且准确地诊断ARF;NGAL在慢性肾脏疾病中也发挥着一定的功能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异质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是儿童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尤其慢性患儿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但其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清楚。研究发现,遗传因素可能参与该病的发生及预后。该文从其危险因素、基因多态性和表达水平与其易患性及病情严重情况的关系、表观遗传的作用、慢性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相关研究等方面作一综述。
早期的微生物接触、刺激可影响机体的免疫系统发育.肠道菌群通过促进肠免疫系统发育、诱导T细胞分化等多种途径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使之处于平衡状态,从而避免或减少免疫相关疾病的发生.过敏性疾病的发生与机体自身免疫系统发育不全、免疫调控机制不完善有关,而肠道菌群可影响机体免疫系统且过敏患儿体内菌群分布较健康儿童有差异,提示肠道菌群与儿童过敏性疾病的发生相关.有研究报道益生菌对过敏性疾病的防治有积极意义,为过
极低出生体重儿生命早期多存在宫外发育迟缓,采用肠外营养方法可满足极低出生体重儿的营养需求,探寻追赶生长需要与代谢压力的风险之间的最佳切入点是目前的研究热点.该文主要对近年来关于胃肠外营养中氨基酸的使用时间、剂量、添加方法及耐受性问题的研究进行综述,阐明极低出生体重儿生后24h(最好2h)内胃肠外应用大剂量氨基酸的必要性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