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电子地图的景区大数据平台设计与实现

来源 :地理空间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ku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互联网+"、"旅游+"的提出为智慧旅游业的信息化建设创造了更广阔的空间和机遇。针对现有的旅游服务主动感知性差、位置推送不准等问题,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结合GIS、LBS、Unity 3D、WebAR、VoIp等技术,设计了基于电子地图的景区大数据平台;重点介绍了平台的总体架构、模块设计、业务流程和关键技术,并详细阐述了景区一张图数据管理系统、数字景区虚拟旅游系统、旅游大数据分析系统等具体功能的实现。
其他文献
以弥勒市为例,基于2009年、2017年两期数据,利用ArcGIS、DPS和SPSS软件,通过转移矩阵、土地利用动态度等从不同角度分析了研究区2009-2017年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情况;并利用区域总人口、城镇化发展水平等13个驱动力影响因子分析了各因子对农用地、建设用地、其他土地的影响程度,以期为弥勒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随着城市的发展,交通拥堵、地表空间匮乏促使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快速发展。地下空间三维信息的采集、处理、建模、管理需求促使三维激光扫描应用向地下空间延伸。移动三维扫描系统通过GNSS实时定位、IMU惯导系统定姿解算每个时刻扫描仪的位置和姿态,进而得到准确的三维点云数据,在GNSS完全失锁时,还需进行标靶纠正。对隧道内控制标靶布设方案进行了研究,通过纠正IMU的漂移和位置偏差,得到高精度点云数据。
地质调查安全保障(CGSsafety)系统对提升地质调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和安全保障技术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传统的CGSsafety系统采用的关系型数据库受海量数据存储和高频次数据访问问题的制约,难以满足日益增加的北斗数据的存储和管理需求,也难以适应持久的、高性能负荷的数据存储、处理和快速读写需求。分析了CGSsafety系统对海量时空监测数据的存储和访问需求,基于时序数据库技术,阐述了CGSs
提出了利用移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进行盾构隧道维保监测的思路,并在实际运营地铁盾构隧道维保工作中进行了应用。实测结果表明,该技术能准确测量出盾构隧道水平直径,并体现其变化过程,适用于运营期地铁隧道的维保监测。
针对飞来峡水库库区面积大、传统技术难以及时有效管理、近年来违法违章行为增多、部分水库水质受到污染的现状,有必要对飞来峡水库开展确界工作和对违法违章嫌疑区进行监测。首先,基于无人机航测技术精确划定飞来峡水库管理区范围和无人机影像范围内的保护区外边界;然后,基于卷积神经网络对飞来峡水库铁溪坑示范区进行分类,得到较好的裸地、建筑、道路、船只、植被和水体6种地物的分类结果;最后,根据分类结果,结合确界数据
街道是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深入了解长春市街道空间品质水平和特征,为今后改造提升提供数据支撑和借鉴,选取上海中环、武汉三环、哈尔滨四环和长春四环作为研究对象,基于街景图片构建了街道空间品质评价测度指标体系,并对不同城市街道空间品质展开了定量评价与对比。结果表明,上海综合街道空间品质最好,其次为武汉,哈尔滨和长春街道空间品质较差;长春市高品质街道占比最少,且呈"点—线"分布,聚集连续性较弱
为阐明海南岛西北部早古生代构造演化特征,对海南岛西北部邦溪-晨星地区出露的安山岩展开了详细的岩相学和锆石U-Pb年代学分析.安山岩的主要矿物组成为斜长石、角闪石、黑云母和玻璃质.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两个代表性的安山岩样品给出了452±8 Ma和453±8 Ma的形成年龄,暗示海南岛西北部存在早古生代火山作用.这些安山岩的形成时代与冈瓦纳大陆北缘各微陆块记录的早古生代岩浆活动信息相似,在时空上与金沙江-点苍山-哀牢山构造带和印支地块分布的早古生代岩浆岩具有耦合性.综合研究认为,点苍山
传统的特大桥病害检测方法已无法满足日益增加的病害检测需求。采用多种型号的无人机,首先利用倾斜摄影测量、贴近摄影测量等方法获取地势险峻区域特大桥周边环境和桥梁主体的高分辨率多角度影像,再利用华为云三维实景建模系统进行高精度三维实景建模,为特大桥的日常维护检测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以云桂铁路南盘江特大桥为例,对该技术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弥补现有检测手段的不足,提高作业效率,减少人员风险。
首先利用Google高清影像构建唐顺陵遗址公园的底图,再利用Sketch Up软件结合实际高程数据建立模型,最后在Lumion软件中进行渲染。唐顺陵遗址公园实景三维模型可为游客提供帝陵遗址虚拟旅游体验,还可为帝陵信息平台的开发提供数据支撑。
模态水在全球气候变化中有着重要作用.但是由于缺乏海洋次表层的高分辨率观测,对空间尺度为百公里的海洋中尺度涡旋如何影响空间尺度大于千公里的模态水的认识仍然欠缺.为了解决这一科学难题,在科技部的支持下,实施了一次成功的海上观测试验.系统梳理了基于该观测数据所发表的有关涡旋影响模态水潜沉和输运的主要研究成果:①捕捉并揭示了中尺度涡导致混合层水潜沉的过程和动力机制;②发现了中尺度涡携带模态水迁移的新路径;③阐明了模态水多核结构的形成机制.研究结果揭示了黑潮延伸体海域中尺度涡旋影响大尺度模态水的物理本质,为该海域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