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微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来源 :电脑迷·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l33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科技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推动了社会的发展。高校的计算机课程应该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计算机专业的课程与互联网技术有着紧密的相连。高校应该结合当前的社会环境,改变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在此社会背景之下,本文就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微课程’教学模式进行研究,旨在提高高校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微课程;教学模式;教学改革;计算机基础课程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随着时代潮流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高校应该要不断改进教学模式,为社会培养优秀的人才。在信息时代,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高校的计算机专业老师也在不断探索如何改进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培养方案中,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一门必不可少的课程。许多专业课程都是在基础课程的基础上开设。计算机专业老师应该要认识到计算机基础课程的重要性,合理开设计算机基础课程。
  1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现状
  在这个万众创新的时代,高校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在高校的学生培养方案中,老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现有的计算机基础课程难以满足培养学生的需要。在现有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中,老师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忽略了操作能力的培养。计算机课程是一门实用性比较强的课程。早学生学弟计算机课程的过程中,老师应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操作能力。在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导致老师难以统一教学进度。不同的学生,学习基础是不一样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一门基础课程,学生需要能够理解基础知识,为以后的专业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高校的招生范围比较广,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比较大。老师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上课过程中,有些学生能够在短时间消化老师讲解的知识,有的学生需要花费较长时间理解知识。这也给老师的教学带来了难度。因为,如果学生之间的差异过大,会导致有些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难以达到课程开设的目的。
  第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课时的分配不均匀。在大数据时代,计算机技术的覆盖面广。在高校开设计算机基础课程时,学校规定的教学内容比较多。但是,学校给计算机老师安排的学时有限。在大学课堂,课堂是老师和学生接触的主要地方。老师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理解计算机基础知识,这给计算机老师的教学带来了难度。在现在的高校教学体系中,许多学校都将计算机基础课程分为理论课程和上机课程。计算机上机课时的安排比较少,学生在课下也要多花时间操作,才能熟练的操作计算机。
  2 “微课程”的概念与应用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听说过微课这种课堂教学模式。微课就是微课程。微课程起源于云计算。在大数据时代,云计算技术的发展给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微课程是当下比较热门的一种课程模式。在许多教育机构的培训中,微课程是主要的教学模式。那么,究竟什么是微课程呢?高校应该如何将微课程与计算机课程进行结合呢?首先,微课程其实就是按照教学大纲,以短视频的形式,将教学内容分为若干个小视频。这些视频之间有联系,能够构成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在我看来,微课程也是资源共享的一种模式,微课程能够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是被动接受知识。将微课程应用于计算机教学中,能够让学生主动学习,提前预习。微课程的教学模式能够给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带来新的活力。
  3 “微课程”教学模式
  高校都有自己的教学平台,高校可以将微课程传到学校网站上,让学生主动学习。学生在课外学习时,微课程能够有效指导学生。这也是充分利用学校资源的一种教学模式。微课程能够打破传统课程的局限性。微课程能够将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老师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授课时,不用担心课程时间不够的问题。能够帮助老师在上课时关注重难点知识。微课程需要老师将课程内容转化为短视频。微课程也是碎片化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微课程能够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应用微课程的教学模式时,老师应该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老师起到引导作用。老师可以让学生提前观看微课程,让学生提前了解教学课程,能够有效提高学习的效率。在计算机基础课堂,老师应该注重解决学生在学习微课时遇到的问题。老师还可以布置一定的课后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让学生学会应用学习的知识。老师还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微课程,解决学生之间的差异问题。老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交流自己在学习微课中遇到问题,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结语
  总的来说,微课程给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开设带来了新的发展机会。与此同时,微课程也给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要认真录制微课程,合理利用教学资源。老师的课堂教学应该与微课进行结合,不断改进教学模式,为计算机人才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宇阳.基于互联网+环境下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混合教学模式探析[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7(02):105-106.
  [2]钟琦,武志勇.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微课程”教学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24(02):26-33.
  [3]胡钦太,杜炫杰,叶惠文.基于“多元”教学资源建设的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探索[J].中国电化教育,2011(05):75-78.
  作者简介:
  任超(1983.7-)男,汉族,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成都东软学院网络工程师,本科,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工程。
其他文献
时光飞逝如电。转瞬间,2006年作为我国“十一五”开局之年已成为历史,崭新的2007年已跃然登场。回首2006年,电气自动化产业吸引了业内外众多关注的目光,成为政策推行、理论交
城市流动人口的管理是个难题,特别是城中村,犯罪率居高不下,人口流动性给案件的侦破带来极大的困难。把物联网新技术引用到流动人口管理中,把视频侦查、电子门禁、射频电子标
摘要:目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和信息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大数据技术的运用已经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大数据技术的科学运用能够促进广大人民群众的社会生活水平,并且能够增强我国整体的综合国力。如今,大数据专业的人才教育与培养作为现代高等学校其信息科学技术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的组成,在网络信息时代的快速推动下逐渐的发展了起来。当前,针对于大数据技术以及应用专业的人才教育培养过程中,现代学徒制的培养方法非常受
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固体废物中丙烯腈含量,通过自动顶空进样,色谱柱分离等,进行了自动顶空平衡时间的矫正和平衡温度的优化,也对限行范围,检出限,精密度以及稳定性能等进行了
3G监控是对传统监控的继承和拓展,3G监控摆脱了网络条件对传统监控的束缚,开辟了无线视频监控的新时代。3G监控与3G网络相辅相成,互为促进。两者的结合,将会有更广阔的发展前
1979年,公安部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召开全国刑事技术预防专业会议,这次会议被视为我国安防行业发展的起点.rn31年过去了.现如今,当年参加会议的人有许多已经离休,有些甚至已经辞
为了加强洗选过程,提高洗煤效率以及精煤回收率,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常用到重介质分选机进行相关作业,重介质分选机在替代人工选矸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本文针对重介质分选机的
矿井安全是现代化社会生产的重中之重,对于矿井中产生的瓦斯、风尘等要保证良好的通风性,为了实时的掌握控制矿井中的通风情况,建立有效的通风安全监测监控系统是必不可少的.
第一条为加强安全技术防范管理,保护公私财产和公民人身安全,维护社会公共安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安全技术
本文针对当前煤矿开采所应用的大采高综采工作面机械化采煤工艺进行研究,分析该工艺的具体特点以及其具体应用方法,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