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历史与社会》主题式课堂中教学悬念的设置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clian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题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的广义上的主题指的是教材体系中的某一个专题或条块,如“我们生活的世界”、“我们传承的文明”、“我们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等。狭义上的主题指的是“一节课的中心或灵魂所在”,即以完成某一课堂教学为主要内容的主题。主题有层级结构,如在中考总复习中,初中教学的整个知识体系可以分为六个方面的主题,即“我们生活的世界”、“我们传承的文明”、“我们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法律教育”、“国情教育”、“生命教育和心理健康”、“道德教育”。在每一个大的主题下又可以分为若干个小主题,我们可以通过对小主题的破解和深化、探究,以逐级形成知识结构体系。
  教学悬念是指教师为了激活学生的“紧张与期待的心情”, 即关切情景发展或人物命运的紧张心情,在艺术处理上采取的一种积极手段。它包括“设悬”和“释悬”两个方面。前有“设悬”,后必有“釋悬”。通俗地说,教学悬念是教学过程中在情景发展中间只亮开谜面,藏起谜底,在适当的时候再予以点破,使学生的期待心理得到满足的一中教学手法。
  在教学主题的确立上,一般可按照课程的三维目标对教学主题进行分类,即以知识技能为主题、以过程方法为主题和以情感价值为主题来组织主题教学。那么,在《历史与社会》主题式课堂教学中,主题确立后应如何设置教学悬念以组织教学呢?本文以《辛亥革命》课堂教学为例,来谈谈《历史与社会》主题式课堂中教学悬念的设置。
  一、设置悬念、激“趣”引“疑”,以呈现主题
  《历史与社会》都是依据一定的逻辑结构和知识体系而编排的。每一主题和其他主题之间都有着密切的关联。确立了主题后,在主题呈现方式、方法的考量上,离不开对旧有知识的整合。以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能力为依托,唤起学生的主动参与,恰当地设置教学悬念成为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的重要手段。
  如辛亥革命的发生,有其一定的时代背景。当强敌入侵、中华民族身陷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时候,中国各民族人民进行了各种救国救亡运动。我们可以复习回顾已有的知识,探讨农民阶级领导的救国救亡运动——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地主阶级领导的救国救亡运动——洋务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的戊戌变法,其结果都失败了。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中国该何去何从呢?当通过复习回顾的方式交代了革命前的社会历史背景后,我首先播放了一段关于孙中山的录象片段,然后把孙中山的标准像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再向学生提出问题设置悬念:你知道在中国被尊称为“国父”的历史人物是谁吗?他的主要历史事迹是什么?通过师生共同探讨和交流的方式引出辛亥革命这个“课眼”——完成了主题的呈现。
  二、设置悬念、布“难”置“障”,以破解主题
  一个具体的课堂教学应该具有最基本的教学结构,在部分与部分之间是有机的整体连接。一节课自有其引课导课、新授知识和课堂练习等环节,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对知识本身的处理也应分为一些具体的环节。上课过程和知识本身环节的过渡,也可以采用设置悬念的方式,以起到启承转合、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布“难”置“障” 的过程中破解主题。
  在主题的破解中,教师应有意地设置悬念充当教学环节的中介,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以促进课堂教学的深入展开。在《辛亥革命》一课的教学中,最基本的教学进程结构单元可以分为引课(主题的呈现)、预习(主题的了解)、分析(主题的破解)、深化(主题的升华)、练习(基本知识的巩固,基本技能的应用,与主题相关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认识等)等五个环节。在各个环节之间,艺术地设置教学悬念,启承转合充当教学环节的中介,有利于使整个课堂教学成为一个完成的整体。
  从课程标准来看,《辛亥革命》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过程、结果,知道中国革命历史发展的初步进程,形成全面而辩证地看问题的思维和意识,理解中国社会各阶级的救国救亡运动,为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走上历史舞台成为历史的必然作铺垫。
  在呈现了“辛亥革命”这个主题后,我们围绕这个主题从三个侧面布“难”置“障”,一步一步将教学环节引向深入以破解主题。
  1.辛亥革命为什么会发生。通过对所学知识的回顾,复习回顾身陷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中国,社会各阶级和社会各阶层所作出的救国救亡运动的努力——太平天国和义和团等农民阶级领导的救国救亡运动、地主阶级领导的洋务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的戊戌变法等,理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依然没有得到解决,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依然没有得到改变。中国人民还会为此而继续革命吗?
  带着这个悬念,再通过对邹容《革命军》主题的理解,以进一步理解资产阶级革命派代表人物所鼓吹的革命来了解风雨飘摇中的满清政府所面临革命风暴到来的历史必然。
  2.辛亥革命发生的过程怎样。在这个教学环节,以孙中山的革命活动作为线索,贯穿整个革命的始终,从孙中山的求学经历(在日本檀香山接受了资本主义思想的教育)到毕业后的人生选择(从从业到走上革命道路);从革命斗争(建立中国同盟会)到建立中国第一个共和制政府(辛亥革命)。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我们设置悬念,布“难”置“障”以组织教学。
  我首先播放了一段《辛亥革命》的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了孙中山从组织中国同盟会到建立南京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这段历史。当画面定格在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场景中时,我及时提出了一个问题以“引疑”:“辛亥革命后,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党人推翻了满清政府的统治,因此有人说辛亥革命成功了,也有人说辛亥革命没有成功。你赞同哪一观点?为什么?”
  当学生依据已有的知识,即通过视频了解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党人建立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知识来回答问题的时候,当学生从其后的军阀混战的提示中思考问题的时候,思维就发生了碰撞,产生了激“趣”引“疑”的效果,激发了学生思考的兴趣和对问题探究的兴致——辛亥革命到底成功没有?能不能简单地看待辛亥革命的成功还是失败?在引起了学生的疑虑困惑和认知矛盾后,我进一步设置悬念激“趣”引“疑”。“从中国同盟会的革命纲领到后来中国的历史发展来看,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这两种观念呢?”这样就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辛亥革命发生的过程这个教学环节。
  3.辛亥革命的结果怎样。知识之间是相互联系并自成体系的,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情感取向,通过深入的思考,创造性地形成自己的思维结论。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我们通过问题探究的形式设置悬念,布“难”置“障”,以理解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和它的历史局限性。
  具体做法如下:请学生再次了解“三民主义”的基本内涵:“民族主义”指的是“驱除鞑虏”推翻满清贵族的统治,建立汉人的政府;“民权主义”指的是“创立民国”,以建立国民的政府,人民享有政治上的权利;“民生主义”是铲除封建土地所有制,以“平均地权”。其次,布“难”置“障”:“三民主义”在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中完成的情况怎样?
  带着这个问题,在学生了解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最后革命成果被军阀袁世凯所窃取后,我们可以从“民族”、“民权”、“民生”三个方面进行全面分析。
  “民族主义”指的是“驱除鞑虏”推翻满清贵族的统治,建立汉人的政府。从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的角度来说,辛亥革命实现了其“民族”主义的目标。
  “民权主义”指的是“创立民国”,以建立国民的政府,人民享有政治上的权利。虽然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党人于1912年1月1日建立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也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但是因为随后被北洋军阀袁世凯窃取了政权,《临时约法》成为了一纸空文。后来袁世凯又开始走向集权专制的道路,在他死后中国陷入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所以“民权主义”还是没有能够实现。孙中山后来继续领导革命斗争,直至为此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在“民生”主义方面,由于辛亥革命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北洋军阀的混战使得人民仍然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民生”问题还是没有能够得到解决。
  三、设置悬念、拓展反思,以深化主题
  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教师会多次提到孙中山的革命活动,可以有意识地增加一些关于孙中山领导的起义、遭受到的挫折,引导学生理解孙中山抛弃优越的社会生活,为解救社会的困苦、实现个人的社会理想去从事艰苦的革命工作。然后适时抛出教学悬念:“结合所学的知识,你还知道有哪些类似孙中山这样的历史人物吗?能不能依据所学的知识举例说明呢?”
  在八年级的《历史与社会》(上),我们学习了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的资产阶级革命,知道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英雄人物克伦威尔和美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华盛顿,他们都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社会理想而为之艰苦奋斗的典型,通过对已有知识的复习回顾,进一步加强对知识的巩固、对综合比较和归纳演绎技能的培养以及对历史人物价值观的认同肯定,深化主题以促进三维目标的实现。
其他文献
形容词和副词的三个等级是初中英语的一个教学重点,也是中考的考查热点之一,本文拟就其三个等级的判别和句式作一归纳,以期对同学们的复习有所帮助。  一、 形容词和副词都有三个等级:原级、比较级和最高级,判别方法如下:  1. 原级的判别方法  (1) 根据句意(上下文语境)判别  没有作任何比较,只是陈述一个事实,用形容词和副词的原级表示。例如:  She is good. 她很优秀。  The wo
摘要:高中阶段的学生都有一颗好奇心,一颗爱美的心,一切未知的领域都会成为他们探求的目标,一切美好的事物都会成为他们的追求,对高中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让学生去发现美、感悟美、塑造美,从而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关键词:高中美育 人格发展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我们和学生的距离到底有多远?而学生们的一些话题和一些想法出乎我的意料,尤其是对于美的一些看法和标准也着实雷到了我这个80
阅读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高级的智力活动,是人们获得知识、认识世界的基本手段之一。快速阅读以“快”为特点。它是人们为适应现代生活的基本节奏,谋求在单位时间内更多、更有效地获取信息创造出的一种全新的、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  新大纲对高年级阅读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学习浏览,能根据需要收集有关材料。这实际上是对高年级阅读要求的一个提高。在我国,快速阅读方法早为古人所实践。虽然“一目十行”,不乏夸张成分,但是
作业是检测教学效果的手段之一,也是检测学生独立个体知识的习得与发展的重要途径。只拘于机械地抄抄写写、漠视学生个体差异“一刀切”的作业,只会加重学生的负担,引起学生对作业的厌倦。因此,追求现代教育理念与传统双基的完美结合,是作业领域的一个正确导向。我们有必要凸显新课程理念,加强作业改革,赋予作业新的生命,以适应学生发展的需求。语文作业要注重形式的多样性和内容的丰富性,使其真正促进每一个学生学习目标的
到在在以前的问题之一被出版的类型 2 糖尿病的 glycemic 控制上的一篇文章的修正被介绍。
因为超薄柔软纳米线电子器件,太阳能电池可以贴在衣服上发电,手机或笔记本电脑可以弯曲折叠携带自由,心律不齐的病人可以更准确地被测量出身体信号。美国斯坦福大学华人助理
在关键可修改的风险因素以后的十年被识别的、心血管的疾病尚待有高胆固醇层次的 1/4 个人达到了的可防止的死亡,和仅仅死亡的领先的原因推荐了控制的层次。胆固醇控制努力集
目的:这研究的目的是在腹的子宫切除以后把吗啡消费与在针的麻醉(SA )(bupivacaine,吗啡和芬太奴) 和一般麻醉(GA )(sufentanil ) 之间的控制病人的痛觉缺失(PCA ) 作比较。方
在这篇文章,作者在在作者说的美国保存健康改革在疾病预防的角色上评论说健康提升和疾病预防编程序,这经常是常识,低技术、直接,但是成功地实现他们在这个国家的护理系统仍然是的
通过MATLAB的程序设计功能、数值计算功能和图形界面功能来设计及实现微积分中的概念、运算和定理直观演示的相关问题.提出了通过功能设计、算法与程序设计和结构设计,实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