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蒋介石和蒋经国父子去世时,在他们的灵堂里都曾悬挂四川省著名画家胡伯祥的国画精品。胡先生曾因此担惊受怕,她的女儿胡涛将此事告诉时任国务院侨办主任的廖晖,得到的回答是:没有问题,是好事。
一个在中国土生土长的女画家,而立之年刚刚小有名气,即和外籍丈夫一道移居澳大利亚,除了为生活操劳和奔波外,她始终没有放弃中国画创作。胡涛女士用中国画讴歌澳洲风情,赢得了澳大利亚主流社会的信任和赞赏。澳洲西部国家艺术馆指导汉娜说,当我第一次看到她的10米长卷《农溪河图》时,我就感到她抓住了这块古老土地的灵魂。
来到悉尼后,她带着东方艺术家的特殊视觉和艺术手法,学习、探索和跨越在英美、亚非拉多元文化的世界里,从东西文化冲突中终于寻找到一个通往“新世界的桥”。
蒋经国先生在台湾去世后,四川省著名画家胡伯祥的作品《梅》被挂在蒋先生的灵堂里,他心中有些害怕。此时,他的女儿胡涛正在北京,时任国务院侨办主任的廖晖会见了她,她将此事告诉了廖晖。廖晖先生鼓励她说,请告诉你的父亲,没有什么问题,是好事。
胡伯祥是四川成都画院的著名老画家,曾为毛泽东、刘少奇、邓小平等画过画。他的作品曾被多个国家的元首收藏。蒋经国先生的父亲蒋介石逝世时,其灵堂也曾悬挂胡伯祥先生的国画作品。
蒋经国先生的儿子蒋孝勇在日本时,听说胡伯祥先生的女儿胡涛也很有名,艺术造诣较高,提出在台湾给胡涛办画展,并派专人到美国,请州务卿到悉尼会见已移居澳大利亚的胡涛。
胡涛出生在四川省成都市,11岁开始向父亲学习素描及中国画、西方绘画基础课等,同时向母亲俞丽裳——成都艺术学校专业琵琶教师学习琵琶弹奏。13岁时,她随父亲参加了成都军区、四川大学、成都市委联办的画展,她画的《毛主席炮打司令部》吸引了许多观众,她也从此出名。
今年初,在北京动物园前的地下通道,一位老者摆设的地摊吸引了许多行人。他售卖的都是中国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宣传画,其中就有胡涛的《毛主席炮打司令部》(印刷品),叫价500元。这位老者对《中国经济》说,这些画都是他年轻时收藏的,现在存世的越来越少了,收藏它们可以引起人们对一个时代的回忆和了解,哪怕是痛苦的、深恶痛绝的回忆,而不再重蹈覆辙。
在中国时,胡涛学习和继承了唐宋以来的人物画、父亲的人物画、花鸟画及宋代以来的山水画的风格,并注重汲取各家之长和西方绘画的素描及色彩的写实风格,同时研究学习日本东山魁夷画风,注重对中西文学、哲学、音乐等方面的修养,注重对历史人物内心世界情感的描绘宣泄,在创作中寻找个人艺术语言和风格,自成一体。
1984年,30岁的胡涛完成了12幅中国画挂历专册,时任中国文化部副部长的周而复先生为之题词:“仙境人间多佳画,同庆新春话桑麻。”这本挂历出版了近100万册,在全中国一销而空,胡涛也一举成名。
同年,胡涛和她的外籍丈夫一起移居澳大利亚。在临行前的告别宴会上,中国美术界的许多朋友都来为她饯行,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教授、中国著名美术评论家常任侠先生为其挥笔疾书:“胡涛女士为艺苑新秀,秀外慧中,妙擅丹青,蜚声艺林,驰誉遐迩。今赴澳洲悉尼定居、深造,定能载誉海外,为国增光。今后还望沟通两国文化,艺术事业更加发展。今夕之会,极尽欢畅,同人谨预祝其成就无量。”
胡涛带着那本艺术老前辈们的期望和鼓励题词以及中华民族文化滋养起来的技艺,踏上了大洋洲的旅途。
来到悉尼后,她带着东方艺术家的特殊视觉和艺术手法,学习、探索和跨越在英美、亚非拉多元文化的世界里,从东西文化冲突中终于寻找到一座通往“新世界的桥”。
胡涛深知,中国画是无国界的绘画语言,最重要的是如何画得传神、感人,这要靠画家的刻苦探索,才能到达通往新的艺术世界里那座神韵非凡的桥。
她开始用宣纸和笔墨去写生,用水墨下的七彩去表现一些澳洲特有动植物和风景。她完成了一幅又一幅作品,参加了一次又一次美术展览,获得了一个又一个美术作品奖。澳大利亚著名艺术收藏家威廉·鲍莫尔邀请胡涛到他的宫殿式的家小住一周,并为他画了个人肖像。他还购买收藏了胡涛的一幅二人头像。
2003年4月25日,英国威廉王子办公室秘书受王子的嘱托,写信感谢胡涛为希腊著名诗人的遗作《玫瑰》——一本歌颂戴安娜王妃诗集出版所作的贡献。这本诗集的封面是由胡涛设计的,戴安娜满面春风,两朵玫瑰戴在她的胸前。威廉王子收藏了这本歌颂他的母亲的诗集。
这一年,胡涛成功地完成了她的第一个梦——10米长卷《农溪河图》,引起了澳洲西部地区社会的强烈反响。在州立铁矿博物馆举行了首次展览开幕式,参加人数达7000人。当晚,人们在乡间的旅店里喝啤酒,激情地相互传播消息。这幅水系图画的是他们所熟悉的、热爱的土地,秀丽、优美、生动而又让人神往的山川,是他们有生以来第一次看到的中国画原作。
10米水系图在澳洲共举办了四次展览,每一次都非常成功。澳洲西部国家艺术馆指导汉娜说,当我第一次在铁矿庆祝会上看到她的这幅水系图时,我就感到她抓住了这块古老土地的灵魂。
胡涛和她的父亲胡伯祥老先生现在生活在澳大利亚最大的城市悉尼。她和丈夫来到澳洲8年后分手,因此与父亲相依为命。她除了中国画画得好,还弹得一手好琵琶,经常和悉尼华人聚会,并为乡亲们弹奏中国传统乐曲,以解乡愁。
为了自己和父亲的生活,胡涛不停地写生和创作。在悉尼唐人街的周五夜市,她告诉《中国经济》月刊,“今晚我为7个人画了肖像(素描),有各色人种,有大人也有小孩,他们都很满意。”一幅画收费40多澳元(约合人民币250元),一个晚上的收入足够父女俩一周的饭费。
胡涛在50知天命之年,想继续创作以中国画的艺术手法去表现澳洲水系项目的山水画作品,并定名为《水系的故事》,画卷全长65米。她是想将悉尼的河流和水库,以及华人早期淘金用水的故事,土著人直到白人来澳早期用水的故事,都包括在这幅历史性画卷中,并抓住现时澳大利亚对水问题的重视,用中国画的特殊艺术形式去表现东方艺术家视觉下的新世界。
但是,胡涛在2004年却停止了《水系的故事》的创作,因为没有资金来支持这个巨大的构想。她盼望澳大利亚政府给予支持。她常梦想,这幅长卷如能完成,它应当是挂在新南威尔士州立博物馆东方馆的展厅内,使该馆不只是展览中国画下的中国,而且展览中国画下澳洲人民更加熟悉、深爱的国家和土地。
胡涛说:“我们是来自二十世纪的中国人,我们应当让澳洲人了解我们的文化和我们的新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