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行业本身的特性,自从2005年7月汇改以来,就软件外包企业是否将受到人民币升值强烈影响的问题,业界展开了长期的讨论。事实上,没有人不承认:升值了,软件外包业将会很受伤。但是,是否对每一个企业来说,都会伤筋动骨呢?从这两年中国不同外包企业的生存状况中,我们看到,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得那样简单。
散兵游勇:
0. 7%带来的利润危机
“企业们怕不怕?怕,为什么不怕?这个影响从2006年就出现了,一直持续至今。人民币升值直接影响到的就是外包企业的成本和利润。对于外包企业来说,要说利润不受影响,那是谎话。”赛迪顾问软件与服务产业研究中心总经理牟淑慧说。
目前,外包到中国的价格,只有印度的一半。在过去,中国软件外包企业正是借助相对低廉的人力资本价格,吸引了大量的ITO(信息技术外包)订单,从而发展到今天的水平。但是,这种竞争却为中国软件外包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多隐忧。
“现在外界提起软件外包,第一反应都是做编码和测试,产品附加值低,靠人海战术取胜,都是低价竞争,利润自然也不高。”柯莱特信息系统有限公司副总裁高克明说。目前,中国的软件外包企业承接的主要还是以编码外包为主的服务,这种中低端外包加工本来就利润较低。
“中国的软件外包行业和国外相比,主要的优势还是在低成本竞争上。”人民大学杨波博士说。作为软件外包课题的研究者,他对此感触颇深,“在北京,很多外包企业做的都是低端。现在人民币升值了,按照现在的汇率将成本折合成美元一算,利润马上减少了一大块。再加上现在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成本的增加,以及工资水平的不断上涨,单纯依靠成本优势竞争的企业自然就感觉到了压力。”
但在成本上升的同时,软件外包的价格卻在不断降低。由于中国多数企业过于依赖日本市场,而日本后期编码开发门槛不高,属于买方市场,国内软件企业间也常常竞相压价,造成恶性价格竞争。据IDC统计,中国对日外包价格在过去10年间下降了30%。而在欧美外包业务中,虽然中国企业和最大的竞争对手印度企业相比,还拥有一定的价格优势,但这种低价也只是暂时的。
即使是在国内名列前茅的企业,相比起印度外包企业40%左右的外包利润率来,仍然是小巫见大巫。而众多中小企业的利润率相对就更低了。在2007上海软件外包国际峰会上,中国进出口银行上海分行行长朱稳根表示,中国软件外包企业的盈利空间正因为人民币的升值而在缩小,人民币每升值1%,软件出口的利润将降低0.7%。而自2005年7月汇改以来,到2007年12月25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数字显示,人民币累计升值幅度已经突破了11%。
这是一个令人心惊的计算公式。在印度,排名前五的软件外包公司就能垄断本国60%以上的外包业务;而在我国,外包订单则大大分散化了。据IDC统计,我国前10名外包企业的业务占总额的30%以上。因此,国内存在着众多利润率低于10%的小型低端外包企业。对它们来说,升值,无异于加在骆驼背上的最后一根稻草。
“中国软件外包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利润率承受了极大的人民币升值压力。再继续升值下去,很多企业要消失了。”东软股份董事长刘积仁曾经在本报记者面前感慨说。在外界对2008年人民币升值的良好预期下,中国的小型外包企业们,感到了它们的生存中不能承受之重。
大型企业:影响不大 游刃有余
当然,并非所有企业都显得忧心忡忡。眼下,很多企业仍然对升值问题表现得一派轻松,甚至有些“胜似闲庭信步”的意思。文思创新软件有限公司COO陈立峰认为,汇率的风险对外包企业而言,是始终都存在的,目前的升值对公司的利润并没有什么影响。
“利润压力的确是存在的,但是,我们不会因此而受到影响。毕竟对于外包企业来说,汇率的变化是从一开始就必须考虑到的问题。”海辉软件(国际)集团(以下简称海辉集团)公司高级副总裁兼集团COO林兴俊说,“人民币升值并没有阻碍那些到中国来寻求软件外包服务供应商的发包商的步伐。同时,我们做出了很多为客户提升价值服务的努力,比如提升服务产品链,为客户快速建立开发中心以满足其需求。通过这些增值服务,我们反而获得了更高的服务价格。”外包企业的机会并没有因此而减少。用友软件工程公司总裁邵凯、上海微创软件有限公司COO王晔和高克明都表示了相同的观点。
这样的答案并不仅仅是大型企业产生的规模效益就能形成的。相反,大型企业由于海外业务量大,更加需要对升值带来的利润风险进行规避。同时,即使规模扩张,中国外包企业仍然处于亟待成长的状态。据赛迪顾问统计,目前,在中国,只有东软的业务额达到1亿美元的门槛。相比之下,印度外包企业的年营业收入动辄10亿美元,甚至高达30亿~40亿美元。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小型企业的利润危机反而加速了市场整合的进度。2005年底,海辉软件、天海宏业、科森信息三家公司合并,组建了海辉集团;2006年7月,美国老虎基金投资2000万美元入股东南融通;同年,8家国内软件外包企业被大展集团收购;2007年8月,中软国际有限公司股东大会通过了收购和勤环球资源有限公司的议案,也为这起总额高达4506万美元的中国软件外包业并购第一大案划上了句号……大略计算一下,国内知名的软件外包企业,像海辉、中软、文思创新、博彦科技、中讯、浪潮等,前前后后已经完成了十数起企业并购。而在这背后,还有许多规模更小的企业已经在市场上消失无踪。随着人民币近年来的持续升值,中国软件外包企业的利润率已经遭受了数轮削减。
“实际上,很多企业之所以要将IT业务外包出去,并不仅仅是考虑到成本问题。”杨波说,“它们将企业内非核心业务外包出去,是为了能够集中精力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才是外包业务发展的决定因素。尤其是对于国际企业来说,它们考虑更多的是外包企业的研发能力和诚信度,而不仅仅是价格因素。”也正因为如此,大型的外包企业才能轻易地化解升值带来的压力。
“中国外包企业实际上正面临一个很好的机会。”高克明说。这不但是它们各展神通化解升值压力、开拓市场的时机,同时也可以更好地思考,中国软件外包企业要想发展,究竟应该走一条什么样的道.
散兵游勇:
0. 7%带来的利润危机
“企业们怕不怕?怕,为什么不怕?这个影响从2006年就出现了,一直持续至今。人民币升值直接影响到的就是外包企业的成本和利润。对于外包企业来说,要说利润不受影响,那是谎话。”赛迪顾问软件与服务产业研究中心总经理牟淑慧说。
目前,外包到中国的价格,只有印度的一半。在过去,中国软件外包企业正是借助相对低廉的人力资本价格,吸引了大量的ITO(信息技术外包)订单,从而发展到今天的水平。但是,这种竞争却为中国软件外包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多隐忧。
“现在外界提起软件外包,第一反应都是做编码和测试,产品附加值低,靠人海战术取胜,都是低价竞争,利润自然也不高。”柯莱特信息系统有限公司副总裁高克明说。目前,中国的软件外包企业承接的主要还是以编码外包为主的服务,这种中低端外包加工本来就利润较低。
“中国的软件外包行业和国外相比,主要的优势还是在低成本竞争上。”人民大学杨波博士说。作为软件外包课题的研究者,他对此感触颇深,“在北京,很多外包企业做的都是低端。现在人民币升值了,按照现在的汇率将成本折合成美元一算,利润马上减少了一大块。再加上现在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成本的增加,以及工资水平的不断上涨,单纯依靠成本优势竞争的企业自然就感觉到了压力。”
但在成本上升的同时,软件外包的价格卻在不断降低。由于中国多数企业过于依赖日本市场,而日本后期编码开发门槛不高,属于买方市场,国内软件企业间也常常竞相压价,造成恶性价格竞争。据IDC统计,中国对日外包价格在过去10年间下降了30%。而在欧美外包业务中,虽然中国企业和最大的竞争对手印度企业相比,还拥有一定的价格优势,但这种低价也只是暂时的。
即使是在国内名列前茅的企业,相比起印度外包企业40%左右的外包利润率来,仍然是小巫见大巫。而众多中小企业的利润率相对就更低了。在2007上海软件外包国际峰会上,中国进出口银行上海分行行长朱稳根表示,中国软件外包企业的盈利空间正因为人民币的升值而在缩小,人民币每升值1%,软件出口的利润将降低0.7%。而自2005年7月汇改以来,到2007年12月25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数字显示,人民币累计升值幅度已经突破了11%。
这是一个令人心惊的计算公式。在印度,排名前五的软件外包公司就能垄断本国60%以上的外包业务;而在我国,外包订单则大大分散化了。据IDC统计,我国前10名外包企业的业务占总额的30%以上。因此,国内存在着众多利润率低于10%的小型低端外包企业。对它们来说,升值,无异于加在骆驼背上的最后一根稻草。
“中国软件外包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利润率承受了极大的人民币升值压力。再继续升值下去,很多企业要消失了。”东软股份董事长刘积仁曾经在本报记者面前感慨说。在外界对2008年人民币升值的良好预期下,中国的小型外包企业们,感到了它们的生存中不能承受之重。
大型企业:影响不大 游刃有余
当然,并非所有企业都显得忧心忡忡。眼下,很多企业仍然对升值问题表现得一派轻松,甚至有些“胜似闲庭信步”的意思。文思创新软件有限公司COO陈立峰认为,汇率的风险对外包企业而言,是始终都存在的,目前的升值对公司的利润并没有什么影响。
“利润压力的确是存在的,但是,我们不会因此而受到影响。毕竟对于外包企业来说,汇率的变化是从一开始就必须考虑到的问题。”海辉软件(国际)集团(以下简称海辉集团)公司高级副总裁兼集团COO林兴俊说,“人民币升值并没有阻碍那些到中国来寻求软件外包服务供应商的发包商的步伐。同时,我们做出了很多为客户提升价值服务的努力,比如提升服务产品链,为客户快速建立开发中心以满足其需求。通过这些增值服务,我们反而获得了更高的服务价格。”外包企业的机会并没有因此而减少。用友软件工程公司总裁邵凯、上海微创软件有限公司COO王晔和高克明都表示了相同的观点。
这样的答案并不仅仅是大型企业产生的规模效益就能形成的。相反,大型企业由于海外业务量大,更加需要对升值带来的利润风险进行规避。同时,即使规模扩张,中国外包企业仍然处于亟待成长的状态。据赛迪顾问统计,目前,在中国,只有东软的业务额达到1亿美元的门槛。相比之下,印度外包企业的年营业收入动辄10亿美元,甚至高达30亿~40亿美元。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小型企业的利润危机反而加速了市场整合的进度。2005年底,海辉软件、天海宏业、科森信息三家公司合并,组建了海辉集团;2006年7月,美国老虎基金投资2000万美元入股东南融通;同年,8家国内软件外包企业被大展集团收购;2007年8月,中软国际有限公司股东大会通过了收购和勤环球资源有限公司的议案,也为这起总额高达4506万美元的中国软件外包业并购第一大案划上了句号……大略计算一下,国内知名的软件外包企业,像海辉、中软、文思创新、博彦科技、中讯、浪潮等,前前后后已经完成了十数起企业并购。而在这背后,还有许多规模更小的企业已经在市场上消失无踪。随着人民币近年来的持续升值,中国软件外包企业的利润率已经遭受了数轮削减。
“实际上,很多企业之所以要将IT业务外包出去,并不仅仅是考虑到成本问题。”杨波说,“它们将企业内非核心业务外包出去,是为了能够集中精力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才是外包业务发展的决定因素。尤其是对于国际企业来说,它们考虑更多的是外包企业的研发能力和诚信度,而不仅仅是价格因素。”也正因为如此,大型的外包企业才能轻易地化解升值带来的压力。
“中国外包企业实际上正面临一个很好的机会。”高克明说。这不但是它们各展神通化解升值压力、开拓市场的时机,同时也可以更好地思考,中国软件外包企业要想发展,究竟应该走一条什么样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