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试题突破了以往的风格,借鉴了江苏省的题目类型,这是考生和许多培训机构没有想到的。但是,万变不离其宗。
2011年安徽省公务员面试于6月在全省各地进行,现将部分面试试题加以解析。
陈光标与“高调慈善”
请阅读材料后,回答考官提出的问题:
执着行善的陈光标,对媒体宣传是来者不拒,唯恐世人不知。多年来,只要搞慈善,他就邀请政府、媒体、受访者和市民出席,尽量让公众都知道。2011年1月23日发起了到新疆、云南、苏北等地区送温暖的“钱墙秀”。2011年3月16日发起了云南盈江地震灾区向困难群众发红包“举钱秀”。近年来,他的“高调慈善”不仅使他获得了“中国首善”、“全国道德模范”、“中华慈善奖”、“全国抗震救灾英雄模范”等荣誉称号,以及1500多本荣誉证书,而且也发挥了榜样的带头效应。以前陈光标自己组织的慈善活动,邀请企业家参加十有八九都会推诿,现在十有八九都会给他面子。从2003年以后的5年间,江苏省各大慈善基金突破了60亿,而以前的5年还不足1个亿。他总认为,一个人做一件好事,能传播给十个人,等于做十件好事;能传播给一万人,等于做一万件好事。
然而,在以低调、清高、做好事不留名为美德的传统文化氛围中,他的“高调慈善”也引来种种非议。前不久,有的媒体批评他故意显摆,未能顾及受助者的尊严,戏称他“满世界撒钱是否想征服全球”,指责他借慈善“作秀”,甚至还有人指责他捐赠“注水”,涉嫌“诈捐门”,猜测他的高调有以募捐换取广告效应,借此与政府搞好关系以争取项目之嫌,提醒人们“对这种打着慈善之名行不法谋利赚利的行为”引起足够深思,并质疑他“如此大张旗鼓唯恐天下不知的慈善之路到底能走多远”,这位具有“中国首善”之称的陈光标,在一些人的眼里俨然变成“伪善”的化身。
第一题:对于陈光标先生这种“高调慈善”行为,你如何看?
第二题:假如你是陈光标的好朋友,当他面对种种非议时,你对他有何具体建议?
第三题:假如陈光标先生近期准备开展一次大型慈善募捐活动,你受邀负责做好宣传工作。你怎么做?
第四题:在募捐活动现场,有记者当面向你质疑这场活动是“作秀”,你怎么办?
破题解析
从面试题目来看,可以说,突破了以往每年安徽省公务员面试的考试风格,借鉴了江苏省前年公务员面试的题目类型,对于安徽省公务员面试来说,是一个创新,也是许多培训机构与公务员笔试入围人员没有想到的。虽然题目类型改变,但是四个问题的提出,并没有改变以往的做法。
第一道题目,仍然是综合分析题,主要考察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思维反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从题目给出的材料中,让考生对陈光标所做的慈善事业有一种认识,用如何看待陈光标先生这种“高调慈善”行为进行设问,就是要让考生能够对这一行为作出自己的判断。这一问,往往给考生传递一个信号,需要从正面回答这个问题,还是从反面去回答这个问题,还是从正反两个方面去回答这个问题。考生必须要有快速的反应。在阅读材料的时候,考生可能感到陈光标的行为是正确的,应当给予肯定,但是“高调慈善”这四个字一问,容易让考生做出错误的判断,产生思想分歧。这就是出题者的高明之处。
作为考生,在面对这样的题目时,千万不可以被题目的假象所迷惑。要回到材料中去,并能够从正面给予回答。因为慈善事业是从善事业、扶助事业,不论陈光标先生有没有其他目的,他这种行为都是社会、政府所倡导的高尚行为,应当给予肯定,给予支持。尽管少数社会舆论导向、少数媒体导向有偏见、有质疑,甚至反对,但是绝不代表社会主流,不代表政府的态度。考生必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回答这个问题:一是要从国家和社会对扶贫济困和助人为乐的要求来肯定陈光标。二是要能够理解这种“高调慈善”行为也是社会环境所迫,不用这种方式,不能够带动和影响他人、影响整个社会。三是这种“高调慈善”行为,并没有违反法律,也并没有“打着慈善之名行不法谋利赚利”。我们应当给予支持、给予理解。四是社会应当倡导有更多的陈光标出现。当然,也要反思,为什么社会正义之举会受到质疑,是社会公德缺失,还是社会诚信出问题,还是制度设计不够周全,还是社会评价机制有问题。做好这样的回答,是考官需要看到的,也是出题者所设想的完整回答。
第二道题目,这是一个情境的设置,旨在考察考生的人际沟通与协调能力。从考官出题思路来说,也是考察考生在面对非议时的态度和心理承受能力。考生在回答这一问题时,必须把握以下几点:一是站在朋友的立场是赞成还是反对。显然,无论从哪个方面讲,应当给陈光标以理解与支持。要从关心和爱护的角度表示关心和安慰。二是劝慰陈光标要以什么样的心态来对待社会舆论的不同声音。三是通过其他媒体作正面回应,但是回应并不是直接的反驳。四是通过一些强有力的证据就一些质疑回应,用事实说话,比什么反击都强。五是需要身边的人支持,作为一个私营企业,家人与同事的支持非常重要。回答了上述问题,就是完整的回答了。
第三道题目,也是一个情境的设置,但是它是一道计划与组织协调类型的题目。旨在考察考生的组织与协调能力。这一题的关键是要弄清题目的要求,否则,就有可能进入一个误区。这一题的题点是宣传工作,不能丢掉“宣传工作”这四个字去回答。把握住这一点就不难了。一是要对募捐的规模、目的和效果进行了解,制订一个详细的宣传计划。包括宣传形式、宣传媒体的邀请、捐赠对象的宣传等。二是要成立组织,对人员进行合理的分工,做好相关准备。三是在活动现场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如标语、宣传单、宣传稿件等。四是媒体的邀请与接待,让媒体满意,起到很好的宣传效果。五是要关注媒体宣传,与记者加强沟通,避免负面新闻出现,并做好应对预案。考官给考生的评分,需要把握的就是这几个方面。
第四道题目,还是一个情境的设置,是一道与媒体打交道类型的题目,旨在考察考生的与媒体打交道能力与应变能力。从出题者的思路来说,看考生的思维反应,有没有一个好的心态。就这一个问题的回答来说,考生必须把握以下几点:一是用什么样的态度来回答记者。二是用什么样的方法回应记者。三是能否让记者感到满意,又不失体面。因为记者的问是怀有“敌意”的,质疑活动是否“作秀”,往往有的人受不了这样的提问。你如果不能抱着平静的心态去回答,可能就正中记者的下怀。回答记者的提问,实际上也很简单。一是可以用事实回答,即现场募捐的数字为证。二是陈光标一贯的作为,并不是为了什么。三是社会需要有爱心,作为首先富裕起来的人献出自己的爱心是永远没有错的。四是社会需要诚信,如果没有了诚信,那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了。至于“作秀”不“作秀”不是哪个个人说了算的,需要众人去评说。有了这几层意思,就是一个完整的回答。
答题勘误
笔者作为一名公务员面试的老考官,又是多年公务员面试命题的专家,从我对考生和考官了解的情况看,当天面试的考生,高分并不多,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没有能够唱响主旋律。从给出的材料中,许多考生没有看到陈光标先生之所以要“高调慈善”的背景。那就是“以前陈光标自己组织的慈善活动,邀请企业家参加十有八九都会推诿。”这是一个残酷的现实。不得不让那些乐于做好事、又默默无闻的人感到有些悲哀。迫于无奈,而采用了“高调慈善”,实现自己的目的。作为社会中的一员,应当给予肯定,而不应当有质疑。材料中的事实更说明了这一点,“从2003年以后的5年间,江苏省各大慈善基金突破了60亿,而以前的5年还不足1个亿。”可是,许多考生没有认识到这一点。
二是放大了社会上少数欺骗行为。有的考生从街头要饭、乞讨的人群中和一些媒体对街头要饭、乞讨的欺骗行为所作的报道,误认为整个社会都没有了诚信。因而,也对陈光标的慈善行为产生了怀疑和质疑,甚至认为陈光标是“打着慈善之名行不法谋利赚利”。而忘记了陈光标的思想是,“一个人做一件好事,能传播给十个人,等于做十件好事;能传播给一万人,等于做一万件好事。”这正是我们社会所需要的。更是我们党历来倡导的思想行为。因而,使极少数考生也走上了极端,出现了观点判断上的错误,而与高分失之交臂,成为面试中的低分。
三是受到了传统教育的束缚。有的考生错误地认为,我们的传统美德就是“做好事不留名”,故而也赞同了社会中极少数人和极少数媒体说的那样:“猜测他的高调有以募捐换取广告效应,借此与政府搞好关系以争取项目之嫌。”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教育的失败。
总之,对于考生来说,平时的学习和知识积累非常重要。能否在考场上让考官满意,能否拿到高分,能否在面试中弥补笔试的不足,必须要把功夫用在平时,光靠培训,光靠一时的填充,是没有用的。对于陈光标的“裸捐”问题,媒体有很多的讨论,只要考生平时留意这样的讨论,回答考官的四个提问,应当是驾轻就熟的。临时看材料,临时了解陈光标,就有可能进入误区,想拿到高分是不可能的。任何时候,机会都是给有准备的人的。
(作者系安徽知名面试考官)
2011年安徽省公务员面试于6月在全省各地进行,现将部分面试试题加以解析。
陈光标与“高调慈善”
请阅读材料后,回答考官提出的问题:
执着行善的陈光标,对媒体宣传是来者不拒,唯恐世人不知。多年来,只要搞慈善,他就邀请政府、媒体、受访者和市民出席,尽量让公众都知道。2011年1月23日发起了到新疆、云南、苏北等地区送温暖的“钱墙秀”。2011年3月16日发起了云南盈江地震灾区向困难群众发红包“举钱秀”。近年来,他的“高调慈善”不仅使他获得了“中国首善”、“全国道德模范”、“中华慈善奖”、“全国抗震救灾英雄模范”等荣誉称号,以及1500多本荣誉证书,而且也发挥了榜样的带头效应。以前陈光标自己组织的慈善活动,邀请企业家参加十有八九都会推诿,现在十有八九都会给他面子。从2003年以后的5年间,江苏省各大慈善基金突破了60亿,而以前的5年还不足1个亿。他总认为,一个人做一件好事,能传播给十个人,等于做十件好事;能传播给一万人,等于做一万件好事。
然而,在以低调、清高、做好事不留名为美德的传统文化氛围中,他的“高调慈善”也引来种种非议。前不久,有的媒体批评他故意显摆,未能顾及受助者的尊严,戏称他“满世界撒钱是否想征服全球”,指责他借慈善“作秀”,甚至还有人指责他捐赠“注水”,涉嫌“诈捐门”,猜测他的高调有以募捐换取广告效应,借此与政府搞好关系以争取项目之嫌,提醒人们“对这种打着慈善之名行不法谋利赚利的行为”引起足够深思,并质疑他“如此大张旗鼓唯恐天下不知的慈善之路到底能走多远”,这位具有“中国首善”之称的陈光标,在一些人的眼里俨然变成“伪善”的化身。
第一题:对于陈光标先生这种“高调慈善”行为,你如何看?
第二题:假如你是陈光标的好朋友,当他面对种种非议时,你对他有何具体建议?
第三题:假如陈光标先生近期准备开展一次大型慈善募捐活动,你受邀负责做好宣传工作。你怎么做?
第四题:在募捐活动现场,有记者当面向你质疑这场活动是“作秀”,你怎么办?
破题解析
从面试题目来看,可以说,突破了以往每年安徽省公务员面试的考试风格,借鉴了江苏省前年公务员面试的题目类型,对于安徽省公务员面试来说,是一个创新,也是许多培训机构与公务员笔试入围人员没有想到的。虽然题目类型改变,但是四个问题的提出,并没有改变以往的做法。
第一道题目,仍然是综合分析题,主要考察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思维反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从题目给出的材料中,让考生对陈光标所做的慈善事业有一种认识,用如何看待陈光标先生这种“高调慈善”行为进行设问,就是要让考生能够对这一行为作出自己的判断。这一问,往往给考生传递一个信号,需要从正面回答这个问题,还是从反面去回答这个问题,还是从正反两个方面去回答这个问题。考生必须要有快速的反应。在阅读材料的时候,考生可能感到陈光标的行为是正确的,应当给予肯定,但是“高调慈善”这四个字一问,容易让考生做出错误的判断,产生思想分歧。这就是出题者的高明之处。
作为考生,在面对这样的题目时,千万不可以被题目的假象所迷惑。要回到材料中去,并能够从正面给予回答。因为慈善事业是从善事业、扶助事业,不论陈光标先生有没有其他目的,他这种行为都是社会、政府所倡导的高尚行为,应当给予肯定,给予支持。尽管少数社会舆论导向、少数媒体导向有偏见、有质疑,甚至反对,但是绝不代表社会主流,不代表政府的态度。考生必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回答这个问题:一是要从国家和社会对扶贫济困和助人为乐的要求来肯定陈光标。二是要能够理解这种“高调慈善”行为也是社会环境所迫,不用这种方式,不能够带动和影响他人、影响整个社会。三是这种“高调慈善”行为,并没有违反法律,也并没有“打着慈善之名行不法谋利赚利”。我们应当给予支持、给予理解。四是社会应当倡导有更多的陈光标出现。当然,也要反思,为什么社会正义之举会受到质疑,是社会公德缺失,还是社会诚信出问题,还是制度设计不够周全,还是社会评价机制有问题。做好这样的回答,是考官需要看到的,也是出题者所设想的完整回答。
第二道题目,这是一个情境的设置,旨在考察考生的人际沟通与协调能力。从考官出题思路来说,也是考察考生在面对非议时的态度和心理承受能力。考生在回答这一问题时,必须把握以下几点:一是站在朋友的立场是赞成还是反对。显然,无论从哪个方面讲,应当给陈光标以理解与支持。要从关心和爱护的角度表示关心和安慰。二是劝慰陈光标要以什么样的心态来对待社会舆论的不同声音。三是通过其他媒体作正面回应,但是回应并不是直接的反驳。四是通过一些强有力的证据就一些质疑回应,用事实说话,比什么反击都强。五是需要身边的人支持,作为一个私营企业,家人与同事的支持非常重要。回答了上述问题,就是完整的回答了。
第三道题目,也是一个情境的设置,但是它是一道计划与组织协调类型的题目。旨在考察考生的组织与协调能力。这一题的关键是要弄清题目的要求,否则,就有可能进入一个误区。这一题的题点是宣传工作,不能丢掉“宣传工作”这四个字去回答。把握住这一点就不难了。一是要对募捐的规模、目的和效果进行了解,制订一个详细的宣传计划。包括宣传形式、宣传媒体的邀请、捐赠对象的宣传等。二是要成立组织,对人员进行合理的分工,做好相关准备。三是在活动现场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如标语、宣传单、宣传稿件等。四是媒体的邀请与接待,让媒体满意,起到很好的宣传效果。五是要关注媒体宣传,与记者加强沟通,避免负面新闻出现,并做好应对预案。考官给考生的评分,需要把握的就是这几个方面。
第四道题目,还是一个情境的设置,是一道与媒体打交道类型的题目,旨在考察考生的与媒体打交道能力与应变能力。从出题者的思路来说,看考生的思维反应,有没有一个好的心态。就这一个问题的回答来说,考生必须把握以下几点:一是用什么样的态度来回答记者。二是用什么样的方法回应记者。三是能否让记者感到满意,又不失体面。因为记者的问是怀有“敌意”的,质疑活动是否“作秀”,往往有的人受不了这样的提问。你如果不能抱着平静的心态去回答,可能就正中记者的下怀。回答记者的提问,实际上也很简单。一是可以用事实回答,即现场募捐的数字为证。二是陈光标一贯的作为,并不是为了什么。三是社会需要有爱心,作为首先富裕起来的人献出自己的爱心是永远没有错的。四是社会需要诚信,如果没有了诚信,那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了。至于“作秀”不“作秀”不是哪个个人说了算的,需要众人去评说。有了这几层意思,就是一个完整的回答。
答题勘误
笔者作为一名公务员面试的老考官,又是多年公务员面试命题的专家,从我对考生和考官了解的情况看,当天面试的考生,高分并不多,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没有能够唱响主旋律。从给出的材料中,许多考生没有看到陈光标先生之所以要“高调慈善”的背景。那就是“以前陈光标自己组织的慈善活动,邀请企业家参加十有八九都会推诿。”这是一个残酷的现实。不得不让那些乐于做好事、又默默无闻的人感到有些悲哀。迫于无奈,而采用了“高调慈善”,实现自己的目的。作为社会中的一员,应当给予肯定,而不应当有质疑。材料中的事实更说明了这一点,“从2003年以后的5年间,江苏省各大慈善基金突破了60亿,而以前的5年还不足1个亿。”可是,许多考生没有认识到这一点。
二是放大了社会上少数欺骗行为。有的考生从街头要饭、乞讨的人群中和一些媒体对街头要饭、乞讨的欺骗行为所作的报道,误认为整个社会都没有了诚信。因而,也对陈光标的慈善行为产生了怀疑和质疑,甚至认为陈光标是“打着慈善之名行不法谋利赚利”。而忘记了陈光标的思想是,“一个人做一件好事,能传播给十个人,等于做十件好事;能传播给一万人,等于做一万件好事。”这正是我们社会所需要的。更是我们党历来倡导的思想行为。因而,使极少数考生也走上了极端,出现了观点判断上的错误,而与高分失之交臂,成为面试中的低分。
三是受到了传统教育的束缚。有的考生错误地认为,我们的传统美德就是“做好事不留名”,故而也赞同了社会中极少数人和极少数媒体说的那样:“猜测他的高调有以募捐换取广告效应,借此与政府搞好关系以争取项目之嫌。”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教育的失败。
总之,对于考生来说,平时的学习和知识积累非常重要。能否在考场上让考官满意,能否拿到高分,能否在面试中弥补笔试的不足,必须要把功夫用在平时,光靠培训,光靠一时的填充,是没有用的。对于陈光标的“裸捐”问题,媒体有很多的讨论,只要考生平时留意这样的讨论,回答考官的四个提问,应当是驾轻就熟的。临时看材料,临时了解陈光标,就有可能进入误区,想拿到高分是不可能的。任何时候,机会都是给有准备的人的。
(作者系安徽知名面试考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