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合理创设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tu2009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学科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在各学科之中以严谨著称,这给学科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和压力,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给出数学基本概念,用已有的定理和性质加以证明,从而得出新的定理和性质,再加老师板书例题,学生模仿练习,只知道这个定理是正确的,不知道这个定理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让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完全脱离了应有的联系.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初中数学在数学应用和联系实际方面需大力加强.初中数学课程应该提供基本内容的实际背景.那么新教材基本上也贯彻了这一思想,苏科版很多章节是以提出实例开头,在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过程中,情境教学法应被教师所采纳,这是因为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能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具体化,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主动参与学习的动机,把所学知识掌握得更好,使学生主动学习习惯得到养成和发展.
  一、问题情境的含义
  情境可以是有趣的游戏环境、真实的生活环境、贴切的社会环境、虚拟的想象环境、抽象的数学环境、形象的多媒体动画环境等等.
  问题情境是近几年一个比较热门的话题.具体地说包含以下两个含义:
  1.它是一种“氛围”——能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主动地探索、自觉地去想象、解决问题或发现规律,让学生在接受新知时变被动为主动,并伴随着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这种情感包括对新知的渴求,对客观世界的探索欲望,对生活奥秘探索的激情,发现规律的兴奋,对学科及教师的热爱,等等.所以创设问题情境是一个化抽象为直观、化枯燥为生动、化被动为主动的学习氛围.
  2.它是数学概念赖以产生的现实背景.教学中,任何的概念和性质都有它产生的必要性.实际的教学中,在呈现概念之前,先呈现问题背景,再引用与之有关的背景材料,然后在引导中自然而然地产生数学概念,最后再结合课本给学生一个全面系统的定义.新教材在这一点更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比如在学习函数定义之前,如果直接把定义告诉学生会显得很生硬,让学生很难接受,我举了一个实际例子:我每天晚饭后要步行3公里路,10天后我步行了多少公里?50天后呢?……n天后呢?在这个过程中共有几个量?哪个量是不变的?哪个量是主动变的?哪个量是被动变的?谁随着谁的变化而变化?这些简单的问题抛出后同学们都会争先恐后地回答,气氛很轻松,不知不觉就把常量、变量和函数的定义传递给了同学们.这样做更符合人的认知规律,使学生自然、牢固地掌握数学概念.
  二、问题情境创设的原则
  创设情境必须做到生动、科学、适度.“情境——问题——反思——应用”是创设数学情境的过程与目的.而学生的身心特点、知识水平、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是进行情境创设的必要考虑因素,选择具有较好的教育功能的情境,从而达到满意的教学目标.
  具体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针对性:数学情境具有针对性,才能满足学生的听课需要;
  (2)启发性:数学情境具有启发性,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3)新颖性:数学情境具有新颖性,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指向;
  (4)趣味性:数学情境具有趣味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互动性:数学情境具有互动性,学生才会一直参与发展,自然学会问题要点,进而全面掌握.应在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基础上面向全体学生.太注重情境而脱离学生只会使学生无法建构新知识.
  (6)简洁性:数学情境具有简洁性,能够节约学生的听课时间.
  简明扼要和清晰的表达方式能使学生思维清晰.一个简洁的情境设计,能使学生更快地掌握知识要点,尽快地达到教学目的,从而降低学习压力,提高教学效率.目前初中数学教学任务繁重,所以要做到教者提问少而精,学生质疑多且深.
  三、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1.创设实际问题情境,体会概念产生源头
  教材在讲到幂的概念的时候,如果你直接把幂的定义、书写格式及表示的意义抛给同学们,显然是没有说服力和产生这一概念的必要性.我用了生物课上的一个实验结果来引入:某种植物细胞每隔1个小时就会分裂成两个细胞,那么一个细胞10个小时后可以分裂成几个?100个小时后呢?……n个小时后呢?请列式表示.同学们开始议论纷纷,“100个2相乘太长了,有没有简单的表示方法啊?”“n都不知道是几没法表示啊?”……就在大家很无助的时候,我问:“想不想知道n个2相乘的简洁表达方式?”于是幂的定义、幂的表示意义、幂的书写方法的引入就显得格外自然、格外必要.这个例子让同学们很容易理解an中的a和n的意义.
  2.创设趣味性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如果能让学生通过游戏中的规则和结果自己获取知识,总结规律,使他们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那么一定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授课三边关系的时候,我设置了一个游戏:准备若干根标有长度的小棒,让其中三组同学每组派一个代表上来取一根,回归各自的位置,让第四组同学猜测这三名同学取的小棒首尾顺次连接能否组成一个三角形,然后实际操作验证他们的猜想.一开始同学们很没把握,总是猜错,经过多次实验,终于有同学可以准确无误地说出答案,于是就带动了更多的学生开始积极思考、探索方法、总结经验.最终他们达成了一致的想法——只要看两根短棒之和是否大于最长的棒就可以了.作为老师我紧接着问:“为什么?”他们回答:“如果不这样就接不起来啊.”于是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就在我设置的这个游戏中掌握并理解.因为一个游戏可以让同学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培养了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合作交流意识,也更形象地理解了三边关系.
  3.创设虚拟互动情境,加深知识的印象
  为了更生动地让学生体会某些运算的特点,还可以创设虚拟互动情境.如在教“指数函数的运算”的时候,为了让学生体会指数运算的爆炸特性,我出了一道题:如果我每天给你100万元,持续给你一个月(30天),或者我第一天给你1元,第二天给2元,第三天给8元,以此类推,也是给你一个月.你选哪个?学生马上反应很大,两种选择各有人选,并为此激烈辩论,最后才通过计算机得到了正确的答案.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了解到学生对“指数爆炸”的理解并没有达到应有的认识.学生会认为这道指数的运算题与乘法运算都是递增运算,那么递增速度也差不多.但是,通过这个案例的计算,可以清楚看到“指数爆炸”的意义.S(一个月)=20 21 22 … 230=1-2301-2=230-1=1073741823,远远大于3000万(100万×30).提示公式:20 21 22 … 2n-1=1-2n1-2.经历了这个虚拟互动题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了指数运算与乘法运算的区别,亲自体验到了指数运算的“爆炸威力”,让同学们印象深刻.
  4.创设生活实际情境,类比数学思想
  所谓类比,它是指根据两个或两类的一些相同或相似的属性猜测另一些属性也可能相同或相似的思维方法.在数学教学中,类比思想可以启迪思维,打开思路,让学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地接受比较抽象或难以理解的新知.例如,函数值一直是初中阶段比较抽象的一个定义,自然函数值的大小比较也就更抽象了.在讲到比较两个一次函数y1=10x与y2=8x 20的函数值大小的时候,如果直接比较会让学生束手无策,即使学会了比较方法也不一定理解这样比较的原理和依据.于是我让全班同学共同帮我解决我遇到的一个实际问题——“我从东山坐62路车回家每次需投币5元,一个来回需10元,请同学们先列出车费y1与回家的次数x之间的函数关系.如果办公交卡需一次性付工本费20元,有效期一年,以后每次乘车可以在原价的基础上打八折,也请同学们先列出车费y2与回家的次数x之间的函数关系.同学们经过讨论得出答案分别为:y1=10x和y2=8x 20.请大家帮我出出主意,我该不该办公交卡?”问题一出,同学们就展开了激烈的讨论,经过一番辩论后,大多数同学的答案是:“那得看严老师一年回去多少次啊?”也就把学生的思维转到了y1和y2的大小由x的取值来决定,分类讨论的思想及函数值的大小比较方法悄无声息地来到了学生身边.由此可见,问题情境的创设不仅可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师生互动能力,而且让学生轻松接受新知,从而愿学、乐学!
  因此,问题情境的引入总是与教学过程相辅相成,问题情境是围绕着教学过程展开的一个连续的过程,通过高效、科学的问题情境,营造出轻松的学习氛围,保持学生良好的学习状态,才能有效地激发学习动机,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使他们在学习中把摸索体会到的观念、方法尽快地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而进一步加强对知识的掌握.
其他文献
【摘要】数学是思维的“艺术”,小学生在感知、理解、解析、探寻、归纳数学知识内涵、问题案例方略等实践进程中,数学思维能力得到了有效的锻炼和提升.小学生正处在长身体、长技能的起始阶段、积累时期,教师应将能力培养渗透于整个教学活动始终,持之以恒,采用有效双边互动活动,锻炼和提升学习技能和数学素养.本文作者结合三年级长方形教学活动体会,对小学生思维能力培养进行了简要论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能力;
【摘要】集合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数学中的集合知识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达到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的对接,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中数学;集合教学;有效策略  高中数学教师要善于灵活变换教学方法,将数学理论教学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收获更好的学习效果.  一、举例引导,形象感受  初步接触集合的概念、原理和知识,学生难免会感到陌生抽象,教师要理解学生的这些感受,可以采用
【摘要】随着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提出,对大学几何课程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本文将就大学几何课程在理工科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进行详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大学几何课程教学改革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大学几何课程;理工科;创新型人才;培养;教学改革  引 言  大学几何课程是数学学科中重要组成之一,其既是对中学平面及立体几何知识的进一步深入研究,也是理工科学生学习其他数学分支学科所必须掌握的一门基础性
【摘要】在当前的教学中,各科目联系不紧密的情况比较严重,中职数学教学也不例外,不少中职院校的数学教学与专业知识无法进行有机融合.中职的教学是为了培养应用型与技術型的人才,这一情况与中职的教学目标相背离.针对此,在本文中,我们将对中职数学教学与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有机融合进行讨论.  【关键词】中职数学教学;专业能力;有机融合  中职教育是为了培养技术型与专业型的人才,其教学的特殊性众所周知.中职教育
【摘要】 随着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对学生创新教育和全面發展的要求也越来越强烈. 要使学生全面发展,就必须关注每一名学生,要关注每一名学生就必须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教师要尽可能利用现有教学条件,调动各种教学手段,增强数学课堂的趣味性,努力变“厌学”为“乐学”.  【关键词】 后进生转化;学习动机;心理和成因;细化目标;学习习惯  什么是后进生?在教育词典中的定义是:在班级中经常违反道德原则,或者
校本研修是教师立足于学校、结合日常的教学实践,将学科教研、培训、科研融为一体的活动. 校本研修的目标定位为:以问题为核心,诊断和解决学校的实际问题,促进教师的再学习,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目前,农村小学的校本研修更加有待我们去思考和探索.  一、农村小学校本教研的现状  1. 学校教研、科研、培训不能有机融合、和谐统一  首先,学校的教研、科研、培训往往缺乏共同的主题,目标不一,三者之间不能紧密
【摘要】 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课堂上,有效的提问使学生对课堂的注意力提高,不但促进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还增强了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 所以对于初中数学的课堂提问,要给予高度重视.  【关键词】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提问;方法  随着新课改的日益发展,初中教师在教学上的任务不再是简简单单的传授课本上的数学知识,还要培养和提高初中学生对数学的认知与理解的能力. 目前,建设高质量的教学课堂是广大教育工作者
【摘要】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审视如今的数学课堂,高效者有之,然而部分课堂上表面的热闹取代了学生的冷静思考,教学效果不佳. 笔者对初中数学有效课堂做了几点尝试:一、巧用信息技术,化静为动. 二、立足教学“方法”,渗透“思想”. 三、重视数学实验,激发兴趣. 四、引导求异思维,促成探究. 力争给学生点一
【摘要】 互动课堂的创建取决于学生和教师.新一轮改革的不断深入,互动课堂成为课改的主旋律.在这一主题下,文章结合高中数学教学实践,剖析了互动生成的通病,谈了创精彩课堂的几点看法和体会.  【关键词】 高中数学;互动;精彩课堂  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沿袭了几十载,教师的一言堂限制了学生的思维、阻碍了学生的创新,制约了学生能力的发展和提高.在审视了传统教学的诸多弊端下,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成为新时代的
对于教师,我们要练就自己的内功,要能够洞穿教材,超越教材,挖掘教材,利用教材……研究教材思想之深邃,大胆探索,执着求真.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课堂上做到循循善诱,微言大义,指点迷津,才能够具备高超的教学艺术.  对于学生,书本永远是我们学习的主阵地,书本应该成为学生探究知识奥秘的圣地,是学生与知识直接对话的挚友. 心理学告诉我们: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那就是希望自己有朝一日成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