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学数学探究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he2003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学中探究内容的来源[1]
  1.对一些基本概念和学科规律等基础理论的探究
  学科的基本理论既是探究基础又是探究的对象.对基本理论要引导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向权威挑战产生问题,才可能有探究基础,才能对基本理论理解得更透彻、更全面.只有在教学中渗透探究思想并提供探究氛围,学生的学习才能具有探究意识,才能为探究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能感悟到知识的来源、发展、内涵、内在联系,并对知识有更深地理解与掌握,从而主动地利用这些知识进行创造发现.
  2.充分利用已有的数学实验来拓展探究资源
  实验中蕴涵了许多探究的资源,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挖掘探究资源.探究实验就是要让学生自主利用已有知识和技能对一些(相对于学生)未知进行研究和发现.例如,数据整理中《概率的预测》,通过模拟实验进行验证,可以得出正确结果.只有这样探究才有价值,才能提升学生的学科素质和科学素养.
  3.把数学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增加探究资源
  教学中力争做到知识生活化、生活知识化,并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寻找探究问题,这是学以致用的重要方法,也是拓展探究资源的重要途径.如学习“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时,可引导学生分组进行“二十四点”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混合运算方法,既寓教于乐,又达到运算的快速高效.这样既能扩大知识面、培养探究能力,又能使学生更深层次理解知识的内涵和价值趋向,获得更大的成功感.
  二、探究实施的策略
  1.充分调动学生的“元认知”能力,促使其反思和感悟
  “元认知”这一术语由美国心理学家J.H.Flavell提出,元认知是认知主体对自身心理状态、能力、任务目标、认知策略等方面的知识,其实质是人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是个体在认知活动中将自己正在进行的认知活动作为认识对象,不断积极地进行监控和调节以达到预定目标[2].因此,教师应适时引导学生,调动其“元认知”能力对探究进行反思和感悟,一方面能升华对探究的认识从而使学生获得成功感,并形成积极健康的学习心理;另一方面也能取长补短、平衡差异、满怀信心地给自己的思维、探究过程进行准确定位.因此,教师要灵活机智地捕捉学生从不同方面反馈的信息,调整自己在教学中的地位,以更快、更好地促进学生在合理的认知基础上持续发展.
  2.创设合适的情境,服务学生探究,使学生敢于探究发现
  探究式数学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围绕问题进行的.教师根据课时知识和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引导学生发现一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再有针对性地创设一系列的探究情境,并为学生提供合理、充分的准备知识,使学生在此基础上迅速激活认知结构中的有关概念,使探究能顺利进行下去.这一环节教师的作用以创设情境和点拨为主,创设的探究情境要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3],体现渐进性、发展性的原则,点拨要点得及时、点得到位.所涉及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内趋力,想学、乐学、善学、会学,从而实现思维的持续发展.当然在探究过程中,要不断地鼓励学生大胆超越、勇于创新,不拘泥现有的探究方案敢于向权威挑战.如学习 “打折销售”时,指导学生走进购物中心,通过调查对比,了解打折程序和技巧,进行购物体验,真正地比较“买十送一”与“打九折”谁更划算.这样,提取生活经验作为准备知识,放手让学生分析处理问题,为学生的探究学习做好了指引.
  
  三、对数学探究式教学的思考
  1.对探究式教学的再认识
  探究式教学主要是为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形成一定的科学素养和综合的学习能力,这就要求我们要处理好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的关系,即把掌握知识作为促进学生探究能力形成和综合能力提高的一个过程和一种手段.中学生是不可能进行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的,种种条件也不允许他们这样做.一般来说应把学生的探究定位在“准探究”或者说“模拟探究”的位置上.
  2.探究教学要有长远的效率观
  探究式教学的最大特点是:教师教的少,学生学的多.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学生将更多地感悟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和价值取向,使知识在探究中呈现多维方向扩展和增值.它并不像接受式教学那样具有较强的短期效应(这种短期效应是以牺牲学生的创造力作为惨重的代价的).因此在探究教学的起始时期,会出现不能完成课时计划所规定的知识教学任务的现象,这应该是很正常的,但它却具有长远的价值,即具有“磨刀不误砍柴工”的效果.
  总之,探究式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探究发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机会.它具有探索、感悟、合作、实践、体验、创新等诸多特点.我们相信这种形式的教学定能使课堂焕发出勃勃生机,真正地实现学生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 [1]戢守志等译. 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
   [2]吴彦文. 元认知学习策略设计[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1(2).
   [3]杜飞荣.试谈思维的“最近发展区”的理论与实践[J].数学通报,2000(10).
  (责任编辑 黄春香)
其他文献
针对渭北旱塬干旱少雨,冬小麦生育期内水分供需矛盾突出的气候特点,提出了旱地微型聚水保墒技术,该技术集地膜覆盖与秸杆覆盖于一体,把覆盖时间提前到前茬收获后,能将小麦整个生产
一种正在进行Ⅲ期临床试验的新型疫苗在5年内有望投入市场。目前的实验证明,这种疫苗能100%地预防妇女患上子宫癌。就像预防天花和小儿麻痹症的疫苗一样有效。美国的一位病理学
我国的广告立法中没有对儿童的药品广告作出专门性规定.
目前的高中语文教学,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还在围绕着高考进行,缺少互动与交流,难以实现教学相长。这样的教学欠缺人本教育、生命教育,缺少心灵对话、情感熏陶,导致师生关系异化,教师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高中语文教学,应遵循以下师生关系处理原则,构建和谐的高中语文课堂。    一、师生地位平等    当前,高中大部分语文教师的教学仍以传统教育模式为主,知识教学仍是主要的教育活动,师生关系主要还是知识
英语作为人类的交往工具,在21世纪人才竞争中占有重要地位,英语的教学成为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英语教学改革在一派学术讨论声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英语教学仍然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挑战。如何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是我们长期以来讨论的焦点。  英语是一门实践课,它的良好教学效果的实现必须建立在学生是学习主人的准则上,即应主要通过学生的自身活动来
教师的期待效应就是皮格马利翁效应。此效应由一则希腊神话得名。相传,古代塞浦路斯有一位国王叫皮格马利翁,善于雕塑,他雕刻了一位美丽的少女,并且对这具塑像倾注了全部的热情和期望,精雕细琢后渴望她获得生命,成为自己的伴侣。他真挚的爱感动了爱神阿芙罗狄特。爱神使少女雕像真的获得了生命。皮格马利翁的期望变成了现实。  根据皮格马利翁效应原理,1968年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做过一个实验,他们随机在多个班
语文阅读的实质是通过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达到学生新的发现与提升,最终实现文本知识的传递与学生精神的自然升华,使学生的生命本质与内涵素养获得一种更新更高层次的发展。因此,笔者在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重点注意了以下三个方面。    一、以教师的情感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高效完成阅读任务    阅读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阅读兴趣。初中生心理特点表明,课前激趣对学习非常重要。每学一篇文本前,教师都应该设计一
制约因素:(1)国产优质小麦的质量不稳定,直接影响制粉小麦的出口;(2)运输环节缺乏保障,造成货物的运输有时不畅通;(3)主要出口国小麦今年预计将大幅增产,预期价格下跌。
一、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上运用的必要性  情境教学法是通过形象而生动的情境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符合新课程改革提出的诸多要求,已经被广泛运用于教学之中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情境教学法注重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气氛,调动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之中的积极性。情境教学法通过将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的特点、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一个综合的考量,进而设计出
通过多年多点的五因素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试验,以对春小麦生育影响较大的基本苗数、施磷量、施钾量、种氮肥量、追氮肥量五项主要因素为决策变量,以产量为目标函数,建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