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国际新闻评论选题特征浅析

来源 :今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n8712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独立报》评论员约翰•哈里的评论文章出发,分析国际新闻评论选题的特征。约翰•哈里的评论选题呈现如下特征:第一,事件性选题为主,事件性选题非事件化处理;第二,评议对象广泛,国际化视野;第三,选题不追赶热潮,强调深度思考。其选题特点一定程度反映了如今国际新闻评论的选题特征和趋势。
  关键词:独立报;新闻评论;选题特征;约翰•哈里
  中图分类号:G2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0)11-0054-02
  
  约翰•哈里1979年生于苏格兰的格拉斯哥,长于伦敦。2001年毕业于剑桥大学国王学院,主修社会与政治学。目前是《独立报》记者,也为《卫报》、《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等撰写文章。2008年,约翰•哈里成为了乔治•奥威尔奖最年轻的获奖者,该奖是英国政治类新闻写作的最高奖。
  以下是对约翰•哈里个人网站中评论文章进行的分类统计:反市场原教旨主义(Against Market Fundamentalism):58篇;反宗教(Against Religion):97篇;反专制(Against Tyranny):171篇;美国政治(American Politics):76篇;英国政治( British Politics):261篇;中国问题(China):7篇;文化问题(Culture):188篇;经济萧条(Depression):7篇;药物合法化(Drug Legalisation):32篇;环保问题(Environmentalism):86篇;欧洲问题(Europe):9篇;同性恋问题(Gay Issues):75篇;伊拉克(Iraq):54篇;伊斯兰问题(Israel):62篇;核问题(Nuclear):13篇;监狱改革(Prison Reform):15篇;君主政体(The Monarchy):25篇;其他话题(Other Stuff):183篇。
  选题的本质是对评论对象的价值判断,这种价值判断往往决定着评论员看重什么、不看重什么,评什么、不评什么。评论员自身的教育背景、价值观,评论发表的媒体的定位,传播对象不同,评论的选题也往往呈现不同的范围和倾向。并且,这种选题的倾向在一定时期内具有一定的稳定性。[1]约翰•哈里的评论选题有着自身的特点。
  选取约翰•哈里在英国《独立报》2009、2008年的1月和12月作为样本,总共23篇评论,分析他的选题类别、评议对象来源和分布格局,并通过案例分析他选题的标准和特点。
  
  一、事件性选题非事件化
  
  评论选题可以根据新闻的特性,基本分为两类:事件性选题与非事件性选题。约翰•哈里的选题既有事件性选题,也有对一个长期现象的评论,即非事件性选题。统计表如下:
  
  
  
  通过对样本的观察,可以看到样本中2008年事件性选题占总体的66.6%,2009年样本中事件性选题就占到了71.4%,上升了将近五个百分点。约翰•哈里倾向于选择时效性的事件进行评论,并且这种倾向有加强的趋势。这种趋势是目前国际新闻评论领域的一种总体特征,对当前的热点敏感问题及时分析、评论,既满足了受众的需要,又通过评论推动事件的合理化发展。这是“以新闻为本”的新闻专业主义做法。
  对2009年12月7日至18日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期间,约翰•哈里给予了极大的关注。2009年12月他在《独立报》发表了8篇评论,其中6篇都是关于哥本哈根气候会议和相关气候变暖问题的,占到当月评论的75%。如《我多么希望否定全球变暖的人是正确的》(How I wish that the global warming deniers were right ,12/4/2009)《最后我们的艺术家面临的是气候变化的现实》(At last our artists are confronting the reality of climate change,12/9/2009)《富裕世界的领导人证在酝酿一个巨大的欺诈行为》(Leaders of the rich world are enacting a giant fraud,12/11/2009)《示威者为地球提供最好的希望》(Protesters offer best hope for our planet,12/16/2009)《哥本哈根忽略的一些真相》(约翰•哈里: The truths Copenhagen ignored,12/19/2009)《哥本哈根:这取决于我们》(Copenhagen: it's up to us,12/21/2009)。
  12月7日哥本哈根环境会议召开,约翰•哈里12月4日就提前针对此事进行评论——《我多么希望否定全球变暖的人是正确的》(How I wish that the global warming deniers were right,12/4/2009)。
  这是针对哥本哈根气候会议的前期事件性选题。又不失他的特色:事件性选题切入,深入一个长期存在的现象,结合自身经历来说理、说服。过度相信某些环境乐观者的言论是一个长期存在的现象,哥本哈根气候会议是一个可预计的事件。约翰•哈里善于通过逻辑思维,将一个事件性选题扩展到一个普遍的现象。
  总体说来,约翰•哈里的评论选题以事件性选题为主,并有增加趋势。另外,他的选题具有强烈的个人特征,即事件性选题非事件化,评论文章的论点因此更具有普遍意义。
  
  二、评议对象来源广泛,视野国际化
  
  评议对象是评论选题中最基本的内容。选题方法首先表现在如何抓取评议对象上。评议对象的分布格局展现选题所关注的社会领域及重点,这里分为经济、国际问题等五大领域。评议对象的来源说是我国评论学的传统理论,它标识选择评议对象的基本方向。[2]统计表如下:
  
  
  
  通过上面的抽样调查可见,他以文化、社会方面的评论为主导。其次,评论具有国际视野,从一般国际问题看到人类普遍存在的问题,引发不同国家的读者思考。这也是为什么许多他的评论文章被翻译、转载(《迪拜:清算与付偿》),在不同社会背景的人群中被提起。
  
  三、选题的标准
  
  纵观约翰•哈里的评论选题,在选题的标准上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特点:
  (一)选题大多具有争议性,常触及社会历史发展深层问题
  约翰•哈里评论的选题大多是社会生活中富有争议的事件,同时这些事情背后蕴含着许多矛盾和争论。这样,他就可以通过逻辑推理,使选题得以延展和深化。如温室效应、世界贫穷国家被发达国家压榨、发展中国家的污染问题、过度工作导致的错位文化等。
  (二)选题贴近受众生活,引发讨论热潮
  约翰•哈里的许多文章不仅在英国引发讨论热潮,在中国也有网易探索、译言网、社会科学报等进行翻译转载,可见他的选题是符合传播学规律,贴近受众的。特别是在文化、环境、社会生活方面的选题,他牢牢抓住了这个时代的共性,探讨整个人类社会面临的问题。例如:《警惕因特网导致阶级不断分化》(Beware the internet's looming class divide , 1/28/ 2008)《为什么我们常常不听祖父母的话?》(Why do we betray our grandparents so often? 12/26/2008)等。
  (三)选题符合自身的认识结构,可操作性极强
  约翰•哈里的父亲是一名公交车司机,母亲在一家妇女避难所工作。他毕业于剑桥大学国王学院,主修社会与政治学。这样的家庭背景和教育背景对他的评论选题有不容忽视的影响。尤其是他所学专业,使他进行政治和社会选题时,十分严谨、极具深度。《美国共和党正在变成一个邪教》(The Republican Party Is Turning Into A Cult,8/25/2009)《新保守主义何去何从》(4/9/2003)正是从他的专业角度进行分析,这也是他获得乔治•奥威尔奖的原因之一
  2009年,他被《独立报》评为全球101个在世同性恋者名人。作为一位同性恋者,他比一般的评论员更具独特的视角。在同性恋问题上发表了不少深刻的评论,在其个人主页上也专门有gay issues一栏。例如:《泰勒——对同性恋的受害者?》(2006/8/19)《同性恋婚姻持续更长久》(2001/9/10)等。
  (四)不追求“快写”,“反思”性选题体现深度思考
  约翰•哈里的评论发表频率一般是一周1~2篇,并保持高度的写作热情。这种热情可以从他发表在个人评论主页的文章,常常是凌晨两、三点更新这一点窥见。他的选题常场不是英国发生的特大事件,这一点和目前中国一些评论员对时事新闻趋之若鹜的现状形成反比。因特网导致的阶级鸿沟加深、大学生看重实习经历被某些企业利用、同性恋者常常遭遇暴力却投诉无门等问题,都不是一两件热点新闻能够完全反映的。因而,他的评论常常有些出其不意的选题,可似乎又在意料中,例如:《有一种保护热带雨林的办法》(1/31/2008)《为什么我们总是违背祖父母的话?》(12/26/2008)等。
  
  参考文献:
  [1] 马少华.新闻评论学教程[M].中南大学出版社,2005.
  [2] 顾建明.中美新闻评论选题方法的比较分析[J].新闻大学,2007(3).
其他文献
摘要:“大场”,一个上海不起眼的小地名出现在张爱玲的小说中,究竟意味着什么?张爱玲的小说并非只是十里洋场的情缘传奇,风花雪月的背后是乱世苍凉的深刻体验。战争的大背景笼罩了她的一生,这种战争情境下的独特表达成为张爱玲的书写策略,战时体验的巧妙转化也让我们看到了她创作的灵魂,而这一切往往会被有意无意地忽略。  关键词:张爱玲;小说;战争  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
期刊
摘要:民族问题是《中国的西北角》中着重探讨的问题之一,范长江以高屋建瓴的敏锐观察力,痛陈了西北民族关系中的不合理现象,并构想了合理的民族政策。范长江的通讯之所以能超越时人,在于他精湛的写作技巧和富有深度的分析能力。  关键词:西北;民族问题;范长江  中图分类号:G0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0)11-0088-02    20世纪30年代,开发西北成为当时的社会热点。
期刊
摘要:中国SNS起步短短几年内就发展成为互联网上一支生力军,其强劲的发展势头让人看好,也引人担忧。因为其存在着缺乏核心竞争力和同质化竞争严重的发展瓶颈,而其走出困境的根本途径在于打造核心竞争力和实行错位竞争机制。  关键词:SNS;核心竞争力;错位竞争  中图分类号:G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0)11-0108-02    早在2003年8月,从斯坦福大学归来的网络精
期刊
摘要:电视媒介与奥运会的结合是奥运跨文化传播得以实现的一个重要途径。电视媒介利用自身优势,在奥运传播的过程中逐步取得了话语权,而奥运电视转播在某种程度上也正是电视媒介话语权的执行过程。本文以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和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为例,结合“议程设置”等传播学理论来对电视媒介的话语权现象进行研究。  关键词:奥运会;电视转播;跨文化传播;媒介话语权  中图分类号:H051文献标识码:A文章
期刊
摘要:随着政策对文化产业的推动,作为文化产业重要部分的电影迎来发展的新机遇。在国外大片纷纷入驻内地市场的今天,国产商业片如何能够突出重围,在电影市场占有一席之地。本文以《杜拉拉升职记》的成功为例,剖析商业电影如何通过各种营销手段来实现其经济价值,达到利润最大化。  关键词:商业电影;营销;杜拉拉升职记  中图分类号:G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0)11-0068-02
期刊
摘要:否定是万物发展都必经的一个阶段,质疑同样是医学发展的必要手段。本文从医学期刊的角度学习探索否定对于医学进步的意义,无论是对自身研究思路或方法的否定,还是对他人研究成果或理论的否定,都是推动医学发展不可忽视的力量,然而作为医学信息载体的学术期刊,目前极少数涉足这一领域,医学呼唤“争鸣”。《第四军医大学学报》历经30年春华秋实,想要突破现状,再上一个台阶,必须改革创新,《医学争鸣》(Negati
期刊
摘要:张悟本的大起大落,媒体几乎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这种现象的发生,涉及了大众传媒的功能、媒体制度以及媒体文化的巨大影响力等多种因素。这种现象可以从媒体的责任、公众的媒介素养以及媒体监管等方面透析。  关键词:张悟本;大众传媒;媒体文化;媒介素养;媒体监管  中图分类号:G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0)11-0146-02     张悟本以2009年10月人民日报出版社
期刊
摘要:我国编辑出版高等教育起步较晚,目前普遍存在着学科定位不准确、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设置不合理、师资匮乏、毕业生分配难等问题。进入21世纪,虽然编辑出版教育有了较快发展,但在超速发展的同时,人才培养质量却难以适应出版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国外出版产业发达,出版高等教育历史悠久,培养模式先进,关注、研究欧美各国的出版产业和出版高等教育,借鉴其经验以破解我国出版高等教育面临的难题,意义深远。  关键
期刊
摘要:暗访是现实社会的需要,是记者工作的需要,合理的暗访是公民权利的延伸,善意的“谎言”不违背道德,暗访不能与非法划等号。没有触犯法律的、符合公共利益的记者暗访行为,应该得到社会的理解和认可。  关键词:暗访;现实需要;公民权利  中图分类号:G2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0)11-0127-02     陈力丹教授在《传媒》杂志2010年第6期发表了题为《记者暗访原则
期刊
摘要:当今有各种各样的水墨动画作品出现,但是大多都只是运用了“水墨”娇小的外壳,水墨艺术的真正美感没有凸显在动画作品中。或许是技术的不成熟,亦或是创作者的忽视。总之,水墨动画没有达到本应的效力。当今面对欧美动画大行其道的严峻挑战,我们应如何继承传统的水墨艺术,又应如何将祖先的精粹转化为今天的文化引擎?本文将试从艺术内涵、数字技术、人才交流方面,探索水墨动画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水墨艺术;动画;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