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中学生作文水平提升的有效策略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unfei3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多从事山区中学语文教学的教师可能都会有一个同感:山区中学的学生特别怕写作文,而且写出的作文内容空洞,材料陈旧,大话、空话、套话连篇,缺少真情实感,没有说服力和表现力。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如何去打造好作文这半壁江山,使山区中学作文教学走出一条符合自身特点的路子呢?
  一、山区高中作文教学现状分析
  当前山区高中学生普遍有畏文厌文的心理,其根本原因是他们积累的素材贫乏,作文时觉得无材料可用,无话可说。或许有些教师会认为:这是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学生生活单调,见识少,知识面窄,写作素材不多,思路不开阔所导致。环境闭塞,确实使学生视野狭窄,积累素材困难,但在教学中发现,其主要的原因在于山区的作文教学没有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阅读教学相结合。很多教师,在教学中没有从现实的环境出发,立足本土,引导学生用心体验和观察生活。另外,他们也未能将写作教学融入到平时的阅读教学中,不懂得引导学生从阅读中汲取有益的养分来丰富自己的知识和开阔自己的视野。加上作文教学方法僵化,过多灌输写作技巧,不注重作文修改环节,等等,种种因素导致了学生害怕写作,或写出的文章没有真情实感,没有个性。
  二、改变现状的有效策略
  (一)体验观察生活,学会思考。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尽管山区学生受环境影响生活单调而乏味,但只要引导他们积极去体验和观察生活,特殊的生活环境也会给他们带来不同的生活积累。所以,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让他们体验生活,观察生活,并引导他们在体验和观察中学会思考,升华情感,写出有个性的文章。
  ﹙1﹚鼓励学生丰富自己的校园生活。
  学校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他们平时寄宿在学校,学校也成了他们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高中的学习生活枯燥而紧张,学生很少有心思去参与学校的各种活动。而学校是一个大集体活动的场所,貌似乏味的校园生活其实也很丰富多彩,如果教师能引导学生热情地参与其中,定会丰富他们体验和情感。
  ﹙2﹚鼓励学生体验观察山区农村生活。
  山区的闭塞环境使学生视野狭窄,见识少,作文里所能使用的材料往往陈旧单一,缺乏个性。殊不知山区农村特有的乡土资源在中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着一定的优势,只要教师鼓励学生多去观察,学生就会发现更多的写作素材。
  ﹙3﹚引导学生关注时事。
  “新课标”提出了应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的主张,现在高考的命题也日趋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和人生,并注重考查学生对生活的思考感悟。所以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多关注时事,让他们学会思考,激活他们的个性思维。
  (二)广泛阅读,积累素养。
  学生的阅读量与他们的作文水平是成正比的,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所以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在作文教学中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阅读是对知识的积累,是内在的吸收。学生可以在平时的阅读中积累素材,思考感悟,并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读是写的基础,只有平时多读,才能做到厚积而薄发。
  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素养,很多教师也经常要求学生加强阅读,但山区学生受阅读条件的限制,加上如今的应试教育使学生很难在各科的作业中抽身自主看书。所以教师应尽可能地把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结合起来,并争取每周开设一节阅读课,让学生自由徜徉于书的海洋。当然,让课外阅读走进课堂,教师就必须利用好这一节阅读课。为了提高阅读效率,教师要有选择性地给出阅读的范围,并充分地利用一些报刊杂志和课外书籍等,引导学生广泛阅读。为了让阅读落到实处,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在看书的同时,多思考,多动笔,做好读书笔记,写下自己的感悟,记下那些优美的语言,力求让学生在阅读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三)改进教学方法,指导课后修改。
  山区的作文教学有计划、有顺序地进行,教师在课堂上也教授了很多写作的技巧,且批改作文也很认真,但为什么学生作文水平仍然很难提高呢?这很大的原因还在于教师不能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不能改进自己的作文教学方法。他们的作文教学往往是一个单一重复的过程:教师命题——学生写作——教师批改评讲,作文教学中教师忽略了修改作文这个重要的环节,至于学生,也是等作文发下后看一下分数就了事,作文水平难提高就可以理解了。
  好作文是修改出来的,学生有了生活积累和阅读感悟,应该说行文言之有物了,但事实上学生的作文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所以指导学生课后修改作文很有必要。实践证明,经过一段时间的修改训练后,学生作文的水平会有较大的提高。
其他文献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常有这样的体会:开始上课时学生就积极发言,那被调动的不仅是学生,甚至还包括教师自己。在上课前,教师如果能通过巧妙的导课设计,把学生的感情引入到课文的情境中去,那就会为这堂课获得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课堂是每个语文教师教学的重点场所,如何让学生进入语文课堂的教学情境中去呢?可以采用以下方式方法:  一、借助绘画激趣  语文教学过程中,经常遇到一些描绘性的词语,或者是抽象的难以解释的句子
期刊
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种教学模式应运而生,比如,洋思模式、杜郎口课堂模式等,到现在的翻转课堂。这些课堂实践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学生之间的互动多姿多彩,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了相应的提升。  一、创设情境,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情境的创设关键在于一个“情”字,教师要利用各种教学手段,以境激情,用最好的境、最浓的情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在
期刊
语文是一门厚积薄发的学科,可以说语文能力的提高需要长期的潜移默化,有如水中养鱼,积以时日,方见成效。在《我们怎样学语文》一书中,当代七十多位知名的科学家、文化学者、作家撰写了自己早年语文学习的经历,都说他们之所以成才,在于侥幸获得一些课外读物,正是这些课外读物成全了他们。可见,现今的语文教学仅仅以课堂、语文课本为限,是明显不够的,这就需要教师重视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个主要方面,即对课外阅读的重视。  
期刊
现代文阅读作用类题型,是近几年来高考中频繁出现的一种题型,它包括标题类、词句类、语段类、材料类等四种类型。但由于命题角度多变,“作用”的范围较广,学生在复习和考试中常常是一筹莫展,听凭感觉,任意作答,给得分带来了不小的困难。  下面,结合实例谈谈作用类题型的设题角度和解题方法。  一、标题类  1.题型特点:  标题处于文章的醒目位置,对这种题型,可分两步:首先,要把握标题的内涵,分辨清楚标题说的
期刊
学习能力强不强,最主要的取决于是否会质疑和解疑。凡有成就的人,都是善于质疑和解疑的人。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课堂质疑对提高学习效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语文课堂上,质疑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有着其他教学方式无可比拟的影响。质疑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究的主要途径,正可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课堂教学中,学生质疑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培养学生发
期刊
在“构建学生学习共同体的实验”课题开展之初,学校组织召开了合作学习实验班教师会议,会议对构建学习共同体的小组合作学习进行了一个全面的介绍和分析,从理论上阐释了合作学习的必要性。构建学习共同体,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在不断的尝试中,出现了以下变化:  一、教学观念的转变  小组自主合作学习倡导的是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当“教师”,学生教学生,一切都是在学生学习实践的基础上展开的。学生自己能学
期刊
2011年9月,当我带着青春的激情踏入傅庄中学,成为一名教师、一名班主任时,才深深懂得了“师爱”的份量:师爱是理想之火,是生命之光,是班级管理工作的灵魂。  一、用师爱的阳光温暖每个孩子的心灵  (一)让微笑成为迎接学生到校的第一缕朝阳。  对于刚参加工作的我,每天早上,我会坚持做到早到班,并且用自己最明朗的心情、最亲切的微笑去迎接每一个学生的到来。当有学生因迟到而气喘吁吁地跑来时,我以微笑来迎接
期刊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主宰课堂,垄断了沟通,很少有学生发问的时间和时机。对于学生的发问,教师或怕打乱自己的教学思路,或怕回答不了有损形象,造成了学生对困惑既渴望质疑又害怕“出错”的现象。再加上有些教师的脸说变就变,学生问到点子上,喜笑颜开;若是问了“幼稚”的问题,轻则面无表情,重则大声训斥。  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和发展,所有的教师都已认识到“满堂灌”是一种不好的教学方式,于是便用“满堂问”取代。
期刊
《〈史记〉选读》是一本体系完整、内容丰富、蕴涵着深邃哲理的教材,是被广泛使用的选修教材,是使用面最大、使用学校最多的一本选修教材,蕴涵着丰富的民族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怎样用好这本教材,通过怎样的课程设置从而达到课程教学目标,是教师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史记〉选读》教学任务重,教材的目标达成难度大。完成所有选文的教学内容,没有时间,也不现实,所以依据微格教学理论对《〈史记〉选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
期刊
新版高中语文课本中加大了文言文篇幅,能阅读并理解一般难度的文言文,成为高中生必备的能力之一。然而,语言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古人运用语言的习惯在某些方面与现代人已大相径庭。这便给学生阅读文言文设下了障碍,要扫清这些障碍,就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古汉语常识。了解的途径,一靠语文教师的传授,一靠学生自己参照课文注释和有关的古汉语字典、辞书。不论哪种途径,都必须做到准确无误。现就通假字这一问题,略谈一下自己的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