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存在主义作为一种文学流派,在20世纪时的欧美各国普遍流行,在世界文学史上也占有重要位置。存在主义对世界文学流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研究存在主义背景下的外国文学对今天的文学创作有着极大的借鉴意义。本文在实际研究的基础上,简要分析了存在主义的基本观点,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存在主义背景下的英语文学。
关键词:存在主义 外国文学 英语文学
引言
存在主义又叫生存主义,其最先仅作为哲学流派而存在,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德国。存在主义从内容上划分,包含无神论存在主义、有神论存在主义和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三大类。丹麦人索伦·克尔凯戈尔最先把存在主义引入到文学领域之中,在20世纪40—50年代的德国和法国,存在主义形成一种思想和文学思潮而广受关注。现代英语文学中的小说和戏剧与存在主义的渊源很深,如现代文学中的荒诞戏剧派和黑色幽默派就是存在主义文学发展的结果。存在主义背景下的外国文学有两方面的主要思想:一是反映人类存在世界的荒诞,二是个人在荒诞的世界中有选择的自由。
一、存在主义的基本内容和主张
存在主义坚持以人为中心,主张个人自由和个性解放。存在主义者认为人存在本身的价值体现在人们对现实生活的把握,在客观存在的基础上能够进行自我创造,并具有多彩人生的人才有存在的意义。存在主义者认为人天生的本质是不存在的,人们只在周围环境影响的基础上进行自我的突破才能演绎人类的本质,为此存在主义者不主张把人物的性格和类型与其生活的命运建立起联系。具体来说,存在主义主要有以下观点:
(一)坚持“意识”第一性,“存在”来源于意识
存在主义者并不否认事物存在的客观性,但却坚持认为人的意识决定着客观事物的存在,也就是说只有那些被存在主义者感知的事物才是客观存在的事物。这种感知与客观的现实世界存在着对立的关系,却不能作为一个统一体出现。例如存在主义者萨特主张:“存在”就是“自我”,任何存在都是在自我的基础之上,也就是说意识是第一性的,意识先于物质而存在,意识决定了客观事物的存在。
(二)强调自我和个人价值
存在主义认为个人与社会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二者是彼此独立的,为此存在主义特别注重个人价值的实现,并认为个人的价值高于其他一切价值,甚至还认为社会环境与社会群体同个人存在着对立的关系,它妨碍了个人“自我”的实现。如萨特曾经说过:“社会和他人就是我的地狱”。
(三)否认艺术认知的作用
存在主义认为,艺术作品的真正作用并不是反映现实生活,而是在于引起人们心灵上的共鸣,通过感受给人以“享乐”的感觉,并把那些非理性的感觉变得清晰化和明确化。此外,存在主义者还认为艺术家真实存在的原因在于他们在社会中进行了创造,通过创造表达了他们的思想情感,而这些思想情感就是他们的存在。
(四)存在偶然和社会荒诞
存在主义认为所有的存在都是偶然的,存在是偶然发生的事物。存在主义承认宇宙是有规律的,而人类社会也是有法则的,科学对物质世界的反映和探索也是正确的,但又认为世界和人类都不是先定的,都是偶然存在的。既然存在是偶然的,那么存在肯定会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所以从这个层面上来讲,存在又是荒诞的。对于存在而言,人类不可能预测也没有权利决定事物发展变化的方向,进而所有的人类社会规则都是虚幻和荒诞的。
(五)读者、作者、人物三位一体的文学观
存在主义者认为文学艺术创作应坚持读者、作者、人物三位一体的文学观。任何一位作家在创作时都要考虑到读者的需求,作家的创作情感和思想要靠人物的描写和行动来向读者进行完美的呈现,而读者又最终检验着作家的作品,为此他们三者是密不可分的。这种存在主义背景下的文学观对英语文学家的创作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尤其是对青年一代的英语文学作家。
二、存在主义背景下的外国文学
对于外国主流的英语文学来说,存在主义对现当代的英语文学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其在英语文学中也有着特殊的表现形式,具体来讲,存在主义背景下的英语文学主要有五种主题表达形式:
(一)英语文学中“寻找自我”的思想主题
存在主义者认为,存在是先于本质而存在的,并且存在之所以能够体现出来,是因为人们的创造和外在的表达,所以“我是谁”“我来自哪里”等这些问题变成了一些英语文学中重点关注的问题,此类代表作品主要有英国文学家詹尼·道森著的《哈哈》、美国作家莱杰尔·丹尼斯著的《身份证》、美国作家约翰·韦恩著的《每况愈下》等。下面以《每况愈下》为例来分析存在主义背景下的英语文学中“寻找自我”的思想主题,作品中有这样的一段情节叙述:主人公伦姆利在大学毕业后,产生了到下层社会去感受贫穷、罪恶和痛苦的想法,并借此来找到人生的真谛。伦姆利在体验下层社会期间做了很多种工作,如走私者、清洁工、保镖、汽车司机等。小说中的伦姆利在当时的世界持一种中立的态度,他跳出了财富差距的限制来思考问题,但是无论怎样努力,他始终不能找到真正的“自我”,也不能避免自我和社会之间发生冲突,而最终“我是谁”的答案在作品中也没有任何的回答。
(二)英语文学中“无意义、荒诞”的思想主题
存在主义者认为现实世界是非常虚幻和荒诞的,而人的存在也是虚幻的,这一切都是毫无意义的。存在主义的这一观点对英国荒诞派戏剧文学有着较大的影响,进而荒诞也就成为了英国荒诞戏剧流派所要追求的主题思想。“荒诞”一词在英文中的解释原为音乐演唱中不和谐的音符,而在文学中则指人们的思想、意识和行动脱离自身的生活环境,进而表现出怪异的思想和行动。存在主义观点认为,人只是大千世界中很渺小的一个组成部分,人们既不是世界的主宰者也不是世界的牺牲品,而人们也不能全面地了解自身所处的世界。对存在的外部世界而言,人类的一切思想和行动意识都是毫无意义的,对其也不会造成影响,无论人们怎么努力,外部世界都会以一种冷酷的表情来回应人类。总之,对于英语文学中的存在主义而言,世界的存在具有偶然性和无目的性,而人类之于世界也是无目的和无意义的存在,进而反映在作品中,作者对情节的设计、语言的描述和人物的刻画尽量突出荒诞的一面。 (三)英语文学中“死亡”的描写
存在主义的思想对英语文学中死亡主题的表达也产生了很大影响。一些存在主义下的英国文学作品认为人们生活在一个荒诞的环境之中,人的存在是虚无的并且具有很大的偶然性,进而人的生命与大千世界相比是非常微不足道和短暂的。文学家的作品中总是充满了消极和悲观的感情,而死亡也就成了他们表达消极和悲观的最好主题。这种主题的表达方式多体现在英语文学中荒诞流派的作品之中,如品特的代表作《一间房子》和《升降机》等。在《一间房子》中,主人公罗斯为了寻找一种安全感喜欢呆在屋里不出去,但是突然有一天,一个双目失明的黑人敲开了她的房门,这个黑人来的目的是为了给罗斯送传信件,而当罗斯的丈夫回来时却不知为何把送信的黑人杀死了;在品特的另一部作品《升降机》中有这样的情节描写:地下室里面有两位等待着接收杀人命令的刺客,地面有专人为他们提供每天的食物和生活必备品,但是过了很长的时间,他们一直没有接到地面的命令,突然有一天,他们终于收到了命令,但两个人的命令都是“杀死你身边的人”。
(四)英语文学中“自由选择”主旨的揭示
存在主义认为,存在本身就是荒诞和偶然的,人的选择以及为选择承担的责任决定了人是否存在,而个人的自由表现在选择和行动两个方面,人类只有在选择自己行动的基础上才能认识自由并最终获得自由。这些观点在英语文学中的“愤怒”小说中有明显的体现,如艾丽丝·默多克的《在网下》、约翰·韦恩的《每况愈下》、约翰·布莱恩的《向上爬》等作品。
(五)英语文学中对“异化、孤独”的描写
存在主义对英语文学的影响还体现在文学作品中的“异化”和“孤独”的主题表达上。一些存在主义英语文学中认为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人与自身之间都存在着异化,这些异化决定了人类始终处于“孤独”的状态,这类作品的代表作有阿尔伯特·加缪的《局外人》、夏尔·波德莱尔的《陌生人》、品特的《看房者》等。以品特的《看房者》为例,作品围绕三个生活在同一个房屋中的人物展开,尽管这三个人物生活的环境具有很大的安全性,但三人之间却一直没有密切地交流过,每个人都对另外两人的言行举止感到不适应,彼此之间相互独立又相互排斥。通过这些描写,突出了典型的现实世界和现实生活“异化”与“孤独”,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无情,这也就是存在主义的典型体现。
结语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人们突破了宗教思想的限制,物质文明和科技水平也达到了一个很高的程度,但这时人们在精神上迷失了自我,认为个人是脱离于社会环境的,存在主义就是基于此种背景下产生的。存在主义对外语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众多的英语文学作品深深地打上了存在主义的烙印,研究存在主义背景下的英语文学,有助于更好地提高我们的文学水平。
参考文献
[1]闫凤霞.当代英美文学的存在主义解读[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09).
[2]田丽.当代欧美文学存在主义解读:徘徊在审美与审丑之间[J].长城,2013(02).
[3]宋文玲.从存在主义文学透视现代派文学的非理性哲学根基[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4).
关键词:存在主义 外国文学 英语文学
引言
存在主义又叫生存主义,其最先仅作为哲学流派而存在,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德国。存在主义从内容上划分,包含无神论存在主义、有神论存在主义和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三大类。丹麦人索伦·克尔凯戈尔最先把存在主义引入到文学领域之中,在20世纪40—50年代的德国和法国,存在主义形成一种思想和文学思潮而广受关注。现代英语文学中的小说和戏剧与存在主义的渊源很深,如现代文学中的荒诞戏剧派和黑色幽默派就是存在主义文学发展的结果。存在主义背景下的外国文学有两方面的主要思想:一是反映人类存在世界的荒诞,二是个人在荒诞的世界中有选择的自由。
一、存在主义的基本内容和主张
存在主义坚持以人为中心,主张个人自由和个性解放。存在主义者认为人存在本身的价值体现在人们对现实生活的把握,在客观存在的基础上能够进行自我创造,并具有多彩人生的人才有存在的意义。存在主义者认为人天生的本质是不存在的,人们只在周围环境影响的基础上进行自我的突破才能演绎人类的本质,为此存在主义者不主张把人物的性格和类型与其生活的命运建立起联系。具体来说,存在主义主要有以下观点:
(一)坚持“意识”第一性,“存在”来源于意识
存在主义者并不否认事物存在的客观性,但却坚持认为人的意识决定着客观事物的存在,也就是说只有那些被存在主义者感知的事物才是客观存在的事物。这种感知与客观的现实世界存在着对立的关系,却不能作为一个统一体出现。例如存在主义者萨特主张:“存在”就是“自我”,任何存在都是在自我的基础之上,也就是说意识是第一性的,意识先于物质而存在,意识决定了客观事物的存在。
(二)强调自我和个人价值
存在主义认为个人与社会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二者是彼此独立的,为此存在主义特别注重个人价值的实现,并认为个人的价值高于其他一切价值,甚至还认为社会环境与社会群体同个人存在着对立的关系,它妨碍了个人“自我”的实现。如萨特曾经说过:“社会和他人就是我的地狱”。
(三)否认艺术认知的作用
存在主义认为,艺术作品的真正作用并不是反映现实生活,而是在于引起人们心灵上的共鸣,通过感受给人以“享乐”的感觉,并把那些非理性的感觉变得清晰化和明确化。此外,存在主义者还认为艺术家真实存在的原因在于他们在社会中进行了创造,通过创造表达了他们的思想情感,而这些思想情感就是他们的存在。
(四)存在偶然和社会荒诞
存在主义认为所有的存在都是偶然的,存在是偶然发生的事物。存在主义承认宇宙是有规律的,而人类社会也是有法则的,科学对物质世界的反映和探索也是正确的,但又认为世界和人类都不是先定的,都是偶然存在的。既然存在是偶然的,那么存在肯定会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所以从这个层面上来讲,存在又是荒诞的。对于存在而言,人类不可能预测也没有权利决定事物发展变化的方向,进而所有的人类社会规则都是虚幻和荒诞的。
(五)读者、作者、人物三位一体的文学观
存在主义者认为文学艺术创作应坚持读者、作者、人物三位一体的文学观。任何一位作家在创作时都要考虑到读者的需求,作家的创作情感和思想要靠人物的描写和行动来向读者进行完美的呈现,而读者又最终检验着作家的作品,为此他们三者是密不可分的。这种存在主义背景下的文学观对英语文学家的创作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尤其是对青年一代的英语文学作家。
二、存在主义背景下的外国文学
对于外国主流的英语文学来说,存在主义对现当代的英语文学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其在英语文学中也有着特殊的表现形式,具体来讲,存在主义背景下的英语文学主要有五种主题表达形式:
(一)英语文学中“寻找自我”的思想主题
存在主义者认为,存在是先于本质而存在的,并且存在之所以能够体现出来,是因为人们的创造和外在的表达,所以“我是谁”“我来自哪里”等这些问题变成了一些英语文学中重点关注的问题,此类代表作品主要有英国文学家詹尼·道森著的《哈哈》、美国作家莱杰尔·丹尼斯著的《身份证》、美国作家约翰·韦恩著的《每况愈下》等。下面以《每况愈下》为例来分析存在主义背景下的英语文学中“寻找自我”的思想主题,作品中有这样的一段情节叙述:主人公伦姆利在大学毕业后,产生了到下层社会去感受贫穷、罪恶和痛苦的想法,并借此来找到人生的真谛。伦姆利在体验下层社会期间做了很多种工作,如走私者、清洁工、保镖、汽车司机等。小说中的伦姆利在当时的世界持一种中立的态度,他跳出了财富差距的限制来思考问题,但是无论怎样努力,他始终不能找到真正的“自我”,也不能避免自我和社会之间发生冲突,而最终“我是谁”的答案在作品中也没有任何的回答。
(二)英语文学中“无意义、荒诞”的思想主题
存在主义者认为现实世界是非常虚幻和荒诞的,而人的存在也是虚幻的,这一切都是毫无意义的。存在主义的这一观点对英国荒诞派戏剧文学有着较大的影响,进而荒诞也就成为了英国荒诞戏剧流派所要追求的主题思想。“荒诞”一词在英文中的解释原为音乐演唱中不和谐的音符,而在文学中则指人们的思想、意识和行动脱离自身的生活环境,进而表现出怪异的思想和行动。存在主义观点认为,人只是大千世界中很渺小的一个组成部分,人们既不是世界的主宰者也不是世界的牺牲品,而人们也不能全面地了解自身所处的世界。对存在的外部世界而言,人类的一切思想和行动意识都是毫无意义的,对其也不会造成影响,无论人们怎么努力,外部世界都会以一种冷酷的表情来回应人类。总之,对于英语文学中的存在主义而言,世界的存在具有偶然性和无目的性,而人类之于世界也是无目的和无意义的存在,进而反映在作品中,作者对情节的设计、语言的描述和人物的刻画尽量突出荒诞的一面。 (三)英语文学中“死亡”的描写
存在主义的思想对英语文学中死亡主题的表达也产生了很大影响。一些存在主义下的英国文学作品认为人们生活在一个荒诞的环境之中,人的存在是虚无的并且具有很大的偶然性,进而人的生命与大千世界相比是非常微不足道和短暂的。文学家的作品中总是充满了消极和悲观的感情,而死亡也就成了他们表达消极和悲观的最好主题。这种主题的表达方式多体现在英语文学中荒诞流派的作品之中,如品特的代表作《一间房子》和《升降机》等。在《一间房子》中,主人公罗斯为了寻找一种安全感喜欢呆在屋里不出去,但是突然有一天,一个双目失明的黑人敲开了她的房门,这个黑人来的目的是为了给罗斯送传信件,而当罗斯的丈夫回来时却不知为何把送信的黑人杀死了;在品特的另一部作品《升降机》中有这样的情节描写:地下室里面有两位等待着接收杀人命令的刺客,地面有专人为他们提供每天的食物和生活必备品,但是过了很长的时间,他们一直没有接到地面的命令,突然有一天,他们终于收到了命令,但两个人的命令都是“杀死你身边的人”。
(四)英语文学中“自由选择”主旨的揭示
存在主义认为,存在本身就是荒诞和偶然的,人的选择以及为选择承担的责任决定了人是否存在,而个人的自由表现在选择和行动两个方面,人类只有在选择自己行动的基础上才能认识自由并最终获得自由。这些观点在英语文学中的“愤怒”小说中有明显的体现,如艾丽丝·默多克的《在网下》、约翰·韦恩的《每况愈下》、约翰·布莱恩的《向上爬》等作品。
(五)英语文学中对“异化、孤独”的描写
存在主义对英语文学的影响还体现在文学作品中的“异化”和“孤独”的主题表达上。一些存在主义英语文学中认为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人与自身之间都存在着异化,这些异化决定了人类始终处于“孤独”的状态,这类作品的代表作有阿尔伯特·加缪的《局外人》、夏尔·波德莱尔的《陌生人》、品特的《看房者》等。以品特的《看房者》为例,作品围绕三个生活在同一个房屋中的人物展开,尽管这三个人物生活的环境具有很大的安全性,但三人之间却一直没有密切地交流过,每个人都对另外两人的言行举止感到不适应,彼此之间相互独立又相互排斥。通过这些描写,突出了典型的现实世界和现实生活“异化”与“孤独”,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无情,这也就是存在主义的典型体现。
结语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人们突破了宗教思想的限制,物质文明和科技水平也达到了一个很高的程度,但这时人们在精神上迷失了自我,认为个人是脱离于社会环境的,存在主义就是基于此种背景下产生的。存在主义对外语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众多的英语文学作品深深地打上了存在主义的烙印,研究存在主义背景下的英语文学,有助于更好地提高我们的文学水平。
参考文献
[1]闫凤霞.当代英美文学的存在主义解读[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09).
[2]田丽.当代欧美文学存在主义解读:徘徊在审美与审丑之间[J].长城,2013(02).
[3]宋文玲.从存在主义文学透视现代派文学的非理性哲学根基[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