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梅花魂》一文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教材中保留的经典篇目,针对以往部分教师教学这篇课文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点教学建议。
一、既要重视学生的自主阅读,又要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
教学《梅花魂》这类课文往往存在两种倾向:一种是教师讲得过多、过细、过繁,使学生失去自读自悟的语文实践机会,主体特点得不到体现;另一种就是放任自流,学生读得怎么样,读到什么程度,教师全然不管,从而失去了教师的引导、组纷呈作用。小学高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自主阅读能力,高年级的阅读教学更强调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地、主动地、自主地学习,强调学生个体阅读,凸现学生主体地位。教学《梅花魂》一文,要体现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凸现学生主体地位,教师就要适时体现出“导”的作用。
(一)激趣导入。本课教学的导入可引导学生回忆自己观察梅花的印象以及描写梅花的诗歌或文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有信心独立读懂课文,为学习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做好铺垫。
(二)导读点拨。在初读课文时,应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流畅,难读的地方反复读,初知课文大意。然后要求学生带着以下问题默读课文,增加感性认识:课文围绕梅花写了哪几件事?“梅花魂”的“魂”是什么意思?这一阶段,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阅读留够时间,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知道《梅花魂》一文围绕梅花写了五件事:1、外祖父常常教小外孙女读唐诗宋词,而且读着读着就流出眼泪;2、外祖父对一幅墨梅图分外爱惜;3、因不能回国,外祖爷难过得哭了;4、外祖父在离别前把最宝贵的墨梅图送给外孙女;5、船快开时,外祖父又递给外孙女绣着梅花的手绢。个体自读和合作交流是高年级阅读教学的重要方式,教师的“导”还应体现在指导学生的合作交流上。教师凭借课文及学生在自读时产生的疑问,与同学进行交流,重点放在对课文第13自然段的阅读感悟,让学生披文人情,使学生达成共识:《梅花魂》中的“魂”就是那种“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精神,这也正是中华民族的精神。
二、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家乡,在游子的心里,永远是最温馨、最难以割舍、最令人梦绕魂牵的地方。感受游子怀念家乡之情是本组课文表现的专题。《梅花魂》写了远在异国他乡的一位老人把他的相思之情寄托于梅花,表达了对祖国、对家乡矢志不渝的眷恋。课文中的这一人文思想教师在教学时一般都能体现出来,但教师们往往注意了人文性的体现,却又忽视了语言工具性的学习。所以,在《梅花魂》一文的学习中,我们除了引导学生感悟文中表达的情感外,还要引导学生领悟课文是怎样把这些情感表达出来的。
首先,紧扣课题,题文结合,理解作者是如何透过描写梅花来表达眷恋祖国之情的。其次,通过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知道外祖父热爱祖国、思念祖国的言行还很多,但作者重点选取了文中的五件事来写,集中表达了外祖父热爱祖国、思念祖国之情。第三,细读重点段,品味重点句。文中的第13自然段,用直白的方式,直接说明了梅花“魂”之所在!在课文里,作者还抓住了外祖父的“三哭”,把老华侨的赤子之心表达得淋漓尽致!这些,都是课文通过对事物和情景的描写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把体会感情和领悟表达方法和谐统一起来,使学生不但学懂了课文,还学到了一些表达的方法。
三、注重积累,适度拓展延伸
作为精读课文的《梅花魂》,要注重引导学生积累知识。本课的生字、词较多,在教学中,要结合本组的“词语盘点”让学生进行词语积累。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渠道,但不是唯一的渠道,更不是学习行为的终止与结束。教学《梅花魂》应该发挥承上启下和沟通课内外阅读的桥梁作用。首先,通过完成课后练习第4题,结合“阅读链接”和“回顾·拓展二”的学习,使学生加强这方面的阅读与积累。另外,《梅花魂》一文还可从以下两方面进行适度的拓展与延伸。一是结合课文内容,收集有关梅花的资料,阅读相关的文章和书籍,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加大信息量的吸收,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二是在文章思想感情方面,通过本文的学习,除了体会老华侨的爱国之心外,可布置学生课外看体现中华民族精神和表达热爱祖国情怀的书画及影视作品,为开展这方面的活动做准备。
《梅花魂》一文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教材中保留的经典篇目,针对以往部分教师教学这篇课文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点教学建议。
一、既要重视学生的自主阅读,又要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
教学《梅花魂》这类课文往往存在两种倾向:一种是教师讲得过多、过细、过繁,使学生失去自读自悟的语文实践机会,主体特点得不到体现;另一种就是放任自流,学生读得怎么样,读到什么程度,教师全然不管,从而失去了教师的引导、组纷呈作用。小学高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自主阅读能力,高年级的阅读教学更强调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地、主动地、自主地学习,强调学生个体阅读,凸现学生主体地位。教学《梅花魂》一文,要体现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凸现学生主体地位,教师就要适时体现出“导”的作用。
(一)激趣导入。本课教学的导入可引导学生回忆自己观察梅花的印象以及描写梅花的诗歌或文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有信心独立读懂课文,为学习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做好铺垫。
(二)导读点拨。在初读课文时,应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流畅,难读的地方反复读,初知课文大意。然后要求学生带着以下问题默读课文,增加感性认识:课文围绕梅花写了哪几件事?“梅花魂”的“魂”是什么意思?这一阶段,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阅读留够时间,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知道《梅花魂》一文围绕梅花写了五件事:1、外祖父常常教小外孙女读唐诗宋词,而且读着读着就流出眼泪;2、外祖父对一幅墨梅图分外爱惜;3、因不能回国,外祖爷难过得哭了;4、外祖父在离别前把最宝贵的墨梅图送给外孙女;5、船快开时,外祖父又递给外孙女绣着梅花的手绢。个体自读和合作交流是高年级阅读教学的重要方式,教师的“导”还应体现在指导学生的合作交流上。教师凭借课文及学生在自读时产生的疑问,与同学进行交流,重点放在对课文第13自然段的阅读感悟,让学生披文人情,使学生达成共识:《梅花魂》中的“魂”就是那种“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精神,这也正是中华民族的精神。
二、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家乡,在游子的心里,永远是最温馨、最难以割舍、最令人梦绕魂牵的地方。感受游子怀念家乡之情是本组课文表现的专题。《梅花魂》写了远在异国他乡的一位老人把他的相思之情寄托于梅花,表达了对祖国、对家乡矢志不渝的眷恋。课文中的这一人文思想教师在教学时一般都能体现出来,但教师们往往注意了人文性的体现,却又忽视了语言工具性的学习。所以,在《梅花魂》一文的学习中,我们除了引导学生感悟文中表达的情感外,还要引导学生领悟课文是怎样把这些情感表达出来的。
首先,紧扣课题,题文结合,理解作者是如何透过描写梅花来表达眷恋祖国之情的。其次,通过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知道外祖父热爱祖国、思念祖国的言行还很多,但作者重点选取了文中的五件事来写,集中表达了外祖父热爱祖国、思念祖国之情。第三,细读重点段,品味重点句。文中的第13自然段,用直白的方式,直接说明了梅花“魂”之所在!在课文里,作者还抓住了外祖父的“三哭”,把老华侨的赤子之心表达得淋漓尽致!这些,都是课文通过对事物和情景的描写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把体会感情和领悟表达方法和谐统一起来,使学生不但学懂了课文,还学到了一些表达的方法。
三、注重积累,适度拓展延伸
作为精读课文的《梅花魂》,要注重引导学生积累知识。本课的生字、词较多,在教学中,要结合本组的“词语盘点”让学生进行词语积累。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渠道,但不是唯一的渠道,更不是学习行为的终止与结束。教学《梅花魂》应该发挥承上启下和沟通课内外阅读的桥梁作用。首先,通过完成课后练习第4题,结合“阅读链接”和“回顾·拓展二”的学习,使学生加强这方面的阅读与积累。另外,《梅花魂》一文还可从以下两方面进行适度的拓展与延伸。一是结合课文内容,收集有关梅花的资料,阅读相关的文章和书籍,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加大信息量的吸收,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二是在文章思想感情方面,通过本文的学习,除了体会老华侨的爱国之心外,可布置学生课外看体现中华民族精神和表达热爱祖国情怀的书画及影视作品,为开展这方面的活动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