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菩提工巧

来源 :文物鉴定与鉴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jinjie1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唐卡艺术作为一个古老的艺术,在漫长的历程中平实发展,显现了一个民族在传承中国古代优秀文化遗产的一切成果时,善于融汇创新,充分证明了它的生命力和巨大的文化价值。文章主要介绍包头博物馆的“菩提工巧—内蒙古唐卡艺术陈列”。
  关键词:内蒙古;唐卡;艺术
  唐卡为藏语音译,是用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卷轴画,蒙古语意为“布斯吉如格”。唐卡起源于7~8世纪,随着佛教在吐蕃(西藏)的兴起而传播,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形成了鲜明的民族特点、地域特色、时代特征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多种材料、多种工艺制作的唐卡。艺人们怀着虔诚之心,严格依据佛教经典造像量度的仪轨,遵循着世代相承的技艺,刮摩淬励,潜精研思,绘就一幅幅庄严美妙的尊像。一画一菩提,一佛一世界。
  包头博物馆改造升级的唐卡厅“菩提工巧—内蒙古唐卡艺术陈列”于2020年2月4日试展。陈列展览分为序厅、实物展示和唐卡解读三个部分。序厅部分主要展示了美岱召微缩景观等;第二部分展示实物唐卡,囊括了包头博物馆馆藏和五当召珍藏的60多幅精品唐卡、嘎乌,分六个单元展示;第三部分展示唐卡的源流与制作工艺。
  1 藏文化在蒙古地区的发展
  当观众步入唐卡序厅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美岱召寺院微缩模型(图1)。美岱召是坐落在内蒙古包头市土默特右旗藏传佛教寺院,它的前身是一座城堡,后又成为一座寺院,并逐步形成了“城寺合一、人佛同居”的建筑格局,称为“城寺”,历史上称为“大板升城”,是大明金国唯一有文字、实物可考的古城址,是明代蒙古土默特部首领、成吉思汗第十七世孙阿勒坦汗(明史称俺答)与其夫人三娘子所建蒙古金国的汗府与牙帐。阿勒坦汗实行与明朝通贡,汉族人口大量涌入,建立村舍(蒙古语称作“板升”),开垦荒地种庄稼发展农业,慢慢手工业和商业也有了一定的规模,逐步形成了产业链接,发展到了通贡、互市。阿勒坦汗在经历了蒙明战争、“隆庆和议”“俺答封贡”及其后裔封赠等许多重大事件,开启了明廷与蒙古右翼诸部的新局面,同时让藏文化唐卡在蒙古地区广泛传播,更进一步促进多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有深厚历史底蕴和丰富文化资源的美岱召保留了大量明代壁画,佛殿墙壁上的壁画蔚为壮观,构图丰满,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折射出壁画中多民族的博大精神、内涵浑厚的文化艺术风格,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序厅右墙为八瑞相:白伞、金鱼、宝瓶、妙莲、白螺、吉祥结、胜利幢、金轮。八瑞相也称“八吉祥徽”“吉祥八宝”,藏语称“扎西达杰”,象征着好运的意思。观赏这样的吉祥图案,心情立刻兴奋起来,感觉好运已围绕着自己。接着是整面墙壁上用朱砂线条画的72尊像,有神采各异、慈悲神韵的尊像,有威严怒目的护法神韵的尊像等。观众可以从尊像艺术特有的品格和艺术神韵中了解佛像艺术蕴藏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我国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及人们审美观念。
  2 西藏唐卡与蒙古唐卡文化艺术的融合
  实物唐卡展示厅共分六个单元:第一单元是唐卡佛像部;第二单元是菩萨唐卡;第三单元是度母唐卡;第四单元是护法唐卡;第五单元是高僧大德唐卡;第六单元是坛城·佛塔·财神·蒙式唐卡。
  唐卡灵感来源于现实生活。文化传播到任何一个地区,都需要本土化才能落地生根。蒙古族在绘制唐卡时,逐步融入本民族的独特审美样式,形成多元文化的唐卡艺术。展览中有几幅代表性的蒙式唐卡就是本土化的印证。《主仆出行》唐卡画面中两位骑者似主仆二人,两匹马紧紧并排行走在五颜六色美丽的石子河堤下(图2)。主人半侧身微低头,嘴巴微张,眉毛弯弯,睫毛长长,八字胡,身材魁梧,头戴蒙古帽,外套坎肩,骑一匹棕黄色高头大马,浓密的马鬃向上卷翘起。旁侧的仆人骑着一匹棕红色矮马,面向主人,似与主人对话,头前留小辫,穿短褂、黑裤,绑腿袜,黑色白底鞋,颈后背着似帽子样的饰物。两人身后各自背着囊盒,囊盒顶端有装饰的蝴蝶结和挂穂。背景为几座高耸的山峰,祥云缭绕,山峰上遍布红色的小花。天空左右各绘有日月,有四只悠闲飞翔的黑色燕子。马蹄下有清澈湛蓝河水飞溅的浪花。《成吉思汗》唐卡画面中人物武将装束,全身着铠甲,圆脸八字胡,骑白马,左腿半翘,身背弓、箭囊,左手牵缰绳,右手举旗,背景似荒野沙漠,长着一些枯草,上方左右各有日月,右侧有蒙文书写“成吉思汗”,是蒙古大汗成吉思汗戎装画像(图3)。画面中人物的装束、背景等内容都体现出蒙古族文化外在表现和形象化展示,具有浓郁的草原风格特色,这与蒙古族的生产活动、生活方式有紧密的联系。唐卡中体现出的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了解民族文化的主要途径。唐卡艺术在蒙古族地区的传播和发展,不仅对唐卡艺术在不同民族或地区中发展的共性和个性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对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以及边疆经济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当观众还在回味精品唐卡意犹未尽时,三幅大型极其壮观的唐卡跃然眼前(图4)。一幅好的唐卡是画师思想、情操的呈现,是民族精神和文化精髓的展演。这三幅珍贵的唐卡为五当召珍藏。五当召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石拐区,与西藏的布达拉宫、青海的塔尔寺和甘肃的拉卜楞寺齐名。五当召是清代内蒙古最大的藏传佛寺,壁画面积近千平方米。殿堂壁画有的是典型藏式特点,有的则是融汉藏特点,如汉式风格的青绿山水背景、藏式绘画特点的菩萨。
  五当召的清代唐卡在蒙古佛寺中数量极大,除当地绘制外,西藏及其他地方唐卡也有请来。由于唐卡便于携带的特点,走到哪里都备受佛寺信众尊崇,有些唐卡辗转千里从青藏高原弘传到北方草原。数百年的传承和发展,唐卡艺术与蒙古族文化融合发展,唐卡的艺术性得以高度发扬。从展示的包头博物馆馆藏和五当召唐卡中可以感知到唐卡艺术在蒙古族地区绘画手法技巧呈现出独特的文化魅力,既可丰富艺术的表现内容,又为传统文化的创新应用提供新的视角。
  3 唐卡的源流与制作工艺
  唐卡艺术在千年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代画师不懈探寻求索的演化过程,以精湛的技艺、高度提炼的审美意识、寓意深奥的哲理象征内涵,形成了唐卡艺术在材质应用、表现手法、绘制工艺等方面流光溢彩的面貌性和风格特色。参观唐卡的源流与制作陈列展览(图5~图7),观众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唐卡的鉴赏、种类、制作和唐卡绘制等内容,进一步了解传统唐卡要求严苛、程序复杂的绘制过程。同时,该部分另收集了不同时期珍贵唐卡图片24幅,以发展期(7~9世纪)、复兴期(10~14世紀)、繁盛期(15~18世纪)展示。
  传统唐卡的绘制要求严苛、程序复杂,很大程度取决于艺术技巧、分行方法及实践经验。传统唐卡的绘制包括绘前仪式、选布制框、构图起稿、上色晕染、开眼点睛、缝裱开光等一整套工艺程序,通畅劲健是内在功夫的体现。
  唐卡以表现形式分类有重彩唐卡、淡彩唐卡、白描唐卡、黑唐卡、红唐卡、金唐卡、银唐卡、写实唐卡等类型。按表现载体分类有绘画唐卡、刺绣唐卡、堆绣唐卡、缂丝唐卡、印刷唐卡、珠宝唐卡、镶贴唐卡等类型。以画幅规格分类有巨幅唐卡、标准唐卡和微型唐卡等类型。
  传统唐卡绘画需要30多种颜色,在色彩的使用过程中,通过颜料相互调配来获取多样性的颜色是重要的工艺技法。原生态自然崇拜的色彩观是唐卡特色,全部采用金、银、珍珠、玛瑙、珊瑚、松石、孔雀石、朱砂等珍贵的矿物宝石和藏红花、大黄、蓝靛等植物为颜料以示其神圣。这些天然原料保证了所绘制的唐卡色泽鲜艳、璀璨夺目,虽经几百年的岁月仍可保持色泽艳丽明亮。
  唐卡艺术造型的艺术特征就是具象与抽象不可分割的同构互补,不同的造型因素能安然并存、相互配合、相得益彰。尊像骨骼肌腱不外露,视觉皮肉丰满圆润,安详的坐姿、静定的表情,以及各式金刚护法的站姿、手部造型、器物法器的造型别具风格,都是对具像造型的匠心独运。
  本次展览唐卡精品较之前大幅增加,多数作品保存较好,一些作品画幅巨大,绘制精致,十分震撼;陈列形式更加多样,唐卡陈列除壁橱式展柜外,大量使用了框式展柜,量身定制了超长唐卡展柜等,设计感增强(图8~图10);对唐卡内容的解读更加丰富,除每一部分都有唐卡知识点的展示外,专门安排一个部分对唐卡的历史、工艺等详细介绍,展览内容大增;展览还通过视频、电脑查阅等手段,让观众了解更多唐卡知识、欣赏更多精美唐卡。
  唐卡艺术作为一个古老的艺术,在漫长的历程中平实发展,显现了一个民族在传承中国古代优秀文化遗产的一切成果时善于融汇创新,充分证明了它的生命力和巨大的文化价值。
其他文献
摘 要:版本学对古籍整理与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而《校雠广义》作为古籍整理出版与传统文化的系统研究相结合的典范,它主张将整理、研究古籍与现代化建设紧密联系,使中国优秀传统思想文化的继承与弘扬,既有科学的基础,又有明确的方向。文章以杜泽逊《文献学概要》与黄永年《古籍版本学》两本版本学著作与程千帆《校雠广义·版本编》进行比较,简略说明《校雠广义·版本编》一书的整体结构和基本内容特点,并结合佛教大藏经的几
期刊
摘 要:智慧科技馆建设要让科技馆“姓科”,同时兼顾着“智慧”。现代科技馆的信息化建设将融合VR虚拟现实技术、AR增强现实、物联网、云计算以及大数据分析等新技术,以及在技术突破背景下产生的新的运营模式和建设办法。文章从科技馆信息化建设的背景环境、科普场馆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内容、黑龙江省科技馆在场馆智慧化、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探索实践、关于科普场馆信息化未来发展的思考四个方面来描述国内现代科技馆信息化建设
期刊
摘 要:遗址类博物馆大都处于偏远的城郊乡村,作为“高大上”的“外来户”与当地居民必然存在一些格格不入。博物馆发展、文化遗产保护离不开当地乡村的支持,当地也需要博物馆吹开文化新风,带来新的发展活力,双方理应携手努力、实现互利互惠。文章立足于偏远地区的遗址类博物馆,以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为例,结合全国其他遗址类博物馆实际案例,针对遗址类博物馆日常运营提出相应对策,为“博物馆下乡”及下一步“文化扶贫”工
期刊
摘 要:随着博物馆事业的蓬勃发展和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文化创意产业也日益提上了博物馆工作的重要议程。中国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国,如果以物质文化遗产为依托的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能与非遗项目相结合,紧密地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和非遗传承人进行合作,博物馆文创事业的发展之路会更宽、更广。  关键词:博物馆;文创产品;非物质文化遗产;合作  博物馆是展示人类文明最为集中的地主。随着博物馆事业的蓬勃发展和国
期刊
摘 要:在博物馆备受追捧的今天,小微博物馆正成为博物馆行业的新生力量,致力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南京砖集馆作为小微博物馆的一员,在小微博物馆发展之路上,积极探索和实践,小而精、深挖掘、求创新是南京砖集馆在小微博物馆探索和实践中的心得与体验。  关键词:小微博物馆;博物馆;南京城墙;城砖  随着各类博物馆纪录片、综艺节目的热播,博物馆正受到越来越多普通游客的追捧。参观各地博物馆,已经成为
期刊
摘 要:伴随着政府职能转变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步伐的加快,博物馆的社会教育与服务职能日益凸显。如今,博物馆的工作重心已经不仅仅是传统观念中的收藏、保护、研究、展示文化遗产,更多的是面向公众、面向社会开展教育和文化服务。积极为公众提供优质文化服务和教育活动,满足公众的多样化文化需求,是当前博物馆的重要职责和使命。文章立足工作实践,通过对国内外博物馆社会教育与服务工作的研究,以及临沂市博物馆社会教育
期刊
摘 要:中国是瓷器的发源地,景德镇更是世界瓷都。瓷器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唐宋以来中国瓷器开始外销,并对当地的日常生活、社会习俗等产生了深远影响。瓷器因其外表美观、实用方便以及巨大的经济价值,从而引发欧洲各地探索、研制中国瓷器配方的热潮。直到18世纪初,德国的炼金术师伯特格尔才真正破解了制瓷秘方。1710年梅森瓷器厂设立,梅森小镇因此发展成为欧洲的瓷都。中国瓷器直接影响了欧洲瓷器的产生
期刊
摘 要:博物馆作为一种媒介,是对展陈物品进行传播的有效渠道,而文学馆对文学传播同样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进入融媒体时代,文学馆因其权威性、实物性、综合性在文学传播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在通过实物陈列等传统方式发挥传播作用的同时,文学馆要主动融合多媒体技术和传播策略,加强传播力度,扩展传播渠道,将物理空间的文学馆进行再媒介化,拓展网络传播空间,树立文学馆科研人员的传播思维,建立完善的传播机制,以达到良好的
期刊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博物馆对藏品的管理方法也在不断更新中,博物馆中的藏品大多是国家历史文物,是非常珍贵的。保证博物馆藏品的安全是博物馆管理中最重要的一环,也是大同市博物馆一直在探讨的问题。2013—2016年,我国正式进行了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这次普查使文物数据库建设开始萌芽,由此我国各地博物馆的藏品信息都有了明确的记载。相比传统的馆藏方式,现代化的数据库管理更为有效。文章对大同
期刊
摘 要:随着国家经济水平的提升,我国不断加大在文化教育方面的投入力度。在这一背景下,作为历史文明重要载体的博物馆,获得长足发展。然而其在运营管理中没有注意人才资源匮乏、管理体系缺乏信息化建设、管理体制落后等一系列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博物馆管理工作的实效性,同时也影响文物的研究价值。因此,文章以华侨博物院为例,对当前博物馆文物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展开研究,并提出一种基于信息化工作理念的先进管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