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带来的十大影响与发现

来源 :中国航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xever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10月4日是前苏联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入太空50周年纪念日。这颗名为“旅伴”的人造卫星给人类带来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它引发了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惊心动魄的争霸:导致了载人登月技术的诞生:宣告了人类或至少是其机器人使者得以飞向太阳系各个遥远角落的发现时代的到来。下面是著名的“太空”网站(space.com)评出的“旅伴”为科技发展带来的十大影响与发现:
其他文献
以六氟环氧丙烷低聚物和(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为起始原料,合成了(甲基)丙烯酸-β-(全氟烷氧基酰基)乙酯四种新型含氟单体,其结构经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1H-NMR和19F-NMR)确证。
介绍了一种新的PLLA/Fe3O4磁性复合微球的制备方法——表面引发开环聚合法,先利用硅烷偶联剂Z-6040对№04进行改性,在其表面引入羟基,再通过羟基引发丙交酯在磁粒子表面开环聚合
伊朗国家电视台去年11月26日报道说,继2月份“探索者”1火箭首次发射成功后,该国又将“探索者”2火箭送入太空。报道称,“探索者”2在完成其功能后,于40分钟后利用特殊的降落伞降
将一种含胆甾醇基液晶单体、一种含氟单体与聚甲基含氢硅氧烷接枝共聚合成了一系列液晶聚合物。采用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1H-NMR)、偏光显微镜(POM)、X射线衍射(WXRD)与差示扫
本文采用阳离子开环聚合的方法,合成了端羟基超支化聚醚,并对其端基进行改性,调节超支化聚醚与丁羟聚氨酯的相容性。采用FT-IR,^1H-NMR对改性前后超支化聚醚进行结构表征。HTPB型
合成了新型的大单体4-乙烯苄基辛烷基酚聚氧乙烯醚(VBPOE),并用^1H-NMR表征了其分子结构。以丙烯酰胺(AM)为主要原料,引入大单体VBPOE和适量的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钠(NaAMPS),采
利用负载戊二酸锌(s-ZnGA)催化二氧化碳(CO2)、环氧丙烷(PO)和邻苯二甲酸酐(PA)三元共聚反应,得到一种新型的三元聚合物聚碳酸亚丙酯苯酐(PPCPA)。用核磁共振谱(^1H-NMR和^13G-NMR)表征了
传统NMR技术需将被检测物体置于高频超导磁铁中心,其应用范围受到了很大限制。近年来出现了一种新型便携式核磁共振通用表面探测仪(NMR-MOUSE),它可以放置于被检测物表面进行在线
将醛基化改性的聚乳酸接枝到壳聚糖,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1H-NMR)、X射线衍射(XRD)和热重分析(TG)分别对接枝产物的接枝率、结构和结晶性能进行表征。IR和1H-NMR
以甲苯-2,4-二异氰酸酯(TDI)和丙三醇(GCR)为原料,低温下反应生成AB2型活性中间体,再升温,同时加催化剂合成超支化聚氨酯(HBPU)。反应中得到的超支化聚氨酯的分子量为1.13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