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

来源 :小小说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mba_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军是被爹装甘蔗的声音惊醒的。当时他正做着一个响亮的梦,有人在雪地里燃放了一挂炮,噼啪,噼啪。一颗哑炮落在他脚前,钻进雪里,探出头,鲜红得像妹妹嘟起的小嘴儿。他刚要伸手捉,“啪”──炸了,雪末儿溅了他一脸,二军叫了声娘,撒腿就跑,醒了。油灯下,爹在墙上的影子越来越大,劈头盖脸朝他压过来,走,跟爹赶集去!
  二军吱溜钻出被窝,从压封被子下扯出露着棉絮的棉衣裤套在身上,蹬上棉鞋,跃出门去。
  地上一层薄雪,像柿饼上的糖霜,二军咂咂嘴。雪地上立着爹,爹后面跟着架子车,车上成捆的甘蔗直挺挺地躺着。爹躬腰抬腿,车子吱嘎吱嘎扭出院子,二军一路小跑牵着缰绳。
  这是二军第一次去县城赶集。
  “今儿个卖完甘蔗,给你买件罩袄褂子。”
  “爹,我想要件绒布的。”
  “中哪!”爹笑了。
  “爹,咱这车甘蔗能卖多少钱?”
  “一捆两元,你算计算计?你不都上五年级了?”
  二军心里一拨拉,倒吸一口气,乖乖,六十块!二军的脚顿时生风。
  到毛营时,雪被碾得灰头土脑,上冻的坑洼也被车轮轧成烂泥一团。二军用脚尖拣着路,爹的胶鞋噗踏噗踏蹬过泥洼,车子闹腾似的七扭八歪。爹气喘吁吁,晃着膀子,把头伸进车套,死命地较劲,车子纹丝不动。爹看看二军,没言语。一二,爹一晃膀子,陷进去的车轮突地挣扎出来,不成想爹一个趔趄,猝然侧倒在泥里。二军被缰绳拽着,也结结实实摔了一个狗啃泥。
  一个早起的汉子端着锹路过,见状曳起裤脚,刨几锨冻土垫在车轮下,一面帮推,一面埋怨不该叫孩子跟着受罪。在埋怨了一通后,他又喊来几个邻居,这才把车推到平整的路段。沾上泥的甘蔗被爹送给了推车的人,二军在心里算了一下,十元钱没了。这爷俩,真够菜的,这么个土沟还翻了车……二军听到后面的窃窃私语,冻得发麻的脸,火辣辣的。
  他们是在笑话他们父子吗?是在谈论他的娘为什么没有跟车吗?他们村子里的人聚起头来说话就是这副态势。二军真希望雪下得铺天盖地,将他隐身,也将身后的闲言碎语冻成死冰疙瘩,永不复活。


  关于娘,不知何时,二军已不在爹跟前提,尽管他很想娘——他依稀记得娘扎着辫子割麦子的模样,尽管他很想问问爹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赶到县城,天光大亮,雪停了,爹催他快走。在一家小吃摊前,二军看一眼嗞嗞叫唤着的金黄的油煎包,又看一眼爹。爹问过价钱后就回来了。二军明白了,低下头看他的泥坨坨的棉鞋。爹钻进胡同,抄近路拐进了早市,集已近尾声。街道上凌乱地丢着烂菜叶、炮皮、尼龙绳等杂物。甘蔗摊有的已经卖完收摊,架子车上躺着拣剩下的细甘蔗和新买的粉条、香、炮等年货。
  便宜啦,一块八一捆。大过年的,给孩子带捆甘蔗,自家种的,蜜甜!爹对经过的每一个人重复着同样的话,堆着同样殷勤的笑。有人回头,爹立即欢喜地抱起甘蔗揭皮削根,说,大兄弟识货。那人解开草绳,一根根查看,终于从最里面拣出两棵细小的來摆在爹前面。爹伸开手指说,五个手指头也不一般粗,哪能这么挑法,一捆我都比别家便宜两毛了。那人起身要走,爹只好憨笑着软下来,说,拿走吧,大过年的。
  雪不紧不慢地下起来,摊铺陆续收起,街道显得空阔而冷清。空气里不时飘过炮的青烟和油炸食品甜腻腻的香味。爹的车上还有一半甘蔗没有卖呢,再拉回去,四五十里的路呢。
  在爹一块五一捆的吆喝声里,一个生意人模样的人走过来,看了看货说,一车全要,但是得送家去。二军和爹有点受宠若惊,爹的手颤抖地扯过绳套。十里地,爹和二军只用了一个小时,生意人指着堂屋正中的钟表说,这爷俩真麻利。卸货时,生意人开始挑三拣四,看不中了,说不想要了。二军和爹一下子傻了。在爹的再三央求下,那人才同意一元一捆买下。接过油乎乎的一沓钱,爹长嘘了一口气,二军的心里塞塞的。
  返到县城,街上的店铺都关门了,雪下得正欢。在拐角处的一家代销点,爹拿了纸、香、鞭炮,还买了一盒油炸果子。
  天渐渐地暗下来,二军塌着腰,走走停停。爹让他坐在驾车上,他起先还拧着,后来就老老实实坐在上面,披着编织袋。他的前面,爹倾斜着身子前行,雪花紧起来,前方灰茫茫一片。二军又困又累,在车的摇摆中睡去了:鞭炮声里,新贴的门神泛着红光,一个女人端着瓷碗走过来……
  娘──!二军大喊一声,醒了,天地已经混沌成烟灰色。爹,还有多远?二军听到自己的哭腔,眼角滚热滚热……
  选自《微型小说月报》
其他文献
年根底儿,作为东家,海爷宴请各路账房掌柜。  日上三竿。院子里,墙根檐下,树底池边,或坐或站或倚或蹲,满眼长辫子瓜皮帽。腊月,风赛刀子,屋里温暖如春,人却不多,好些人愣是杵到外头嗑着瓜子说话。海爷本以为掌柜们拘束,让管家招呼他们进屋烤烤手,大伙儿笑呵呵地点头应和着,脚尖磕着地,却不大挪动。  一阵车马经过,声如闷雷。满院的脑袋一齐往门外勾,风吹麦浪似的。海爷听到外头有人亮着嗓子说话,听声音像是李大
期刊
蔡京做宰相以前,宋徽宗的宰相是曾布。那时候,朝中有两个宰相,曾布之外,还有一个韩忠彦。韩忠彦是著名宰相韩琦的儿子,人木讷,不善于言谈。虽说他位居曾布之上,但事事都要受曾布的掣肘,玩心眼,玩嘴皮子,他都玩不过曾布。  只是韩忠彦的人脉好,徽宗很依仗他,仅凭曾布一个人,很难将他打翻在地。曾布想到了一个人。  ──蔡京。  说起来,曾布和蔡京也有很深的过节。曾布知枢密院时,蔡京多次暗下绊子,收集他的罪证
期刊
接到娘的电话,李冰急匆匆从外地赶了回来,进门发现爹躺在病床上。娘告诉她,下雪天,你爹非去卖冰糖葫芦不可,结果人和车滑到了沟里,把腿摔坏了。看着爹躺在病床上的样子,李冰心里就有些来气。大冷的天,卖什么冰糖葫芦,挣不了仨瓜俩枣的!“我不是和您说过好多次了,不让您卖冰糖葫芦了吗……”李冰唠唠叨叨地说着。  小时候,李冰对爹就没什么好感。在李冰眼里,爹就从来没让李冰痛痛快快地吃过几串冰糖葫芦。李冰在学校里
期刊
村东头的老张家是世代做彩灯的,村西头的老吴家也是世代做彩灯的。  民国时期,一大户人家生子做满月,需要挂彩灯庆贺,管家为了把这次满月典礼办得隆重体面,赢得主人的欢心,每个细节都考虑得很周全。尤其是彩灯,更是撑场面的彩头,万万不能马虎,更重要的是主家老太太喜欢观花赏灯。  在当地,张挂彩灯很盛行,彩灯这个行业也很兴旺,制作彩灯的高手如云。让哪家彩灯行做彩灯呢?老管家犯了难,思量思量张家,工艺不错,考
期刊
嘿,牛郎,你在做什么?  忙啊,我犁地呢。犁了地,我还得施肥耙地,平土播种,这地里的时光溜得比泥鳅还快,耽搁了,这一茬可就没收成了。  等收成了……收成了也停不下来啊,我还得再犁地,播种,抢着时间种晚稻咧。等晚稻收成了也不得闲,我得把稻子打了,拿到集市上卖,换了钱买几筐鸡崽养着,就养在地里,散落的穗子正好当饲料,等鸡冠子红了,会打鸣了,就该卖了。  这鸡可不大好卖,收鸡的那小胡子,把价格压得贼低,
期刊
在广山片的名人系列中,缺了杨大嘴,可以说是不完整的。杨大嘴在广山片的名气,就像广山片这漫山遍野的石头,硬得很。  杨大嘴在广山片称得上人物,完全是由于他自己奠定的基础。  杨大嘴是个师傅,理发师傅。在广山片,管理发叫剃头。所以,大家称杨大嘴为剃头师傅。杨大嘴大名杨绪发,因嘴巴大,大家叫他杨大嘴,真名倒渐渐被人遗忘了。  杨大嘴可不是一般的剃头师傅。他的剃头技艺是祖传的。据杨大嘴说,他的祖上就是剃头
期刊
儿子好久没来了。晚上,老人很孤单,给儿子打电话。儿子说,妈,有什么事吗?老人说,儿子,我想你了,你能来看看我吗?儿子说,我知道了。然后电话就挂了。老人摸着被挂掉的电话,苦笑。  又一个晚上,老人给儿子打电话。儿子说,妈,有什么事吗?老人说儿子,我想你了,你能来看看我吗?儿子说,我知道了。儿子似乎又要挂电话,老人忙说,儿子,要不你陪我说说话吧。儿子一个不耐烦的声音,说,妈,我正忙着呢,回头再说吧。然
期刊
贞观四年,大唐各项事业蒸蒸日上,盛世之况已现端倪。  盛世当有盛景。盛景得大手笔。大手笔何处入手呢?李世民想到了前朝开建的洛阳宫。这个短命的王朝,眼界却不短,着墨洛阳这块风水宝地,委实大手笔。然而天不与之,宫殿墙土未干,大隋就完了。如今,时光又转了十数年,宫殿还在,却已荒废。  李世民决心重修洛阳宫。  决心是下了,但独断专行又不是李世民的风格——前朝的灭亡,与隋帝的独断专行是分不开的。殷鉴不远,
期刊
很多年了,红枫林的女孩依然常常浮现在他脑海里,挥之不去。  那年秋天,刚刚大二的他加入了学校志愿者队伍。星期天,他和志愿者们到郊外一家孤儿院开展活动。  把自己亲手制作的礼物送给孩子,和他们一起唱歌跳舞玩游戏,孩子们纯真的笑脸深深感染了他。快乐的时光总过得很快,不知不觉中,已经和孩子们度过了一个愉快的上午。  孩子们午睡了,孤儿院一片静寂。久居城市的同学们兴致盎然地去周围看山看水看风景了。他被孤儿
期刊
红糖乃义乌土特产,已有数百年历史,闻名遐迩。论制糖技术,属义亭一带最高。  那时,全靠手工,用的是牛力绞糖木车。木车装有一杠杆,两个硬木滚筒,滚筒上端有两齿轮,严丝合缝。牛牵引杠杆,滚筒缓缓转动,取甘蔗若干,放入两滚筒间隙,糖梗便被压碎,绞出的糖水沿水槽流入糖缸。是为绞糖。  更重要的工序是熬糖。五六口大糖锅一字儿排开,从大到小──这有讲究。锅下柴火正烧得旺。糖水先舀入第一口锅,烧开,便有一层厚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