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喜亦忧话新规

来源 :音乐周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ddhw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央电视台两年一届的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至今已举办了11届,每届大赛都吸引了众多电视观众的关注,成为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今年的第12届已经启动,并定于4月至8月在京举行。从央视传出消息,今年大赛有两个新的变化。其一,取消过去的业余与专业的分组办法。其二,新增加原生态和组合演唱两个组别。新的比赛规则让笔者眼前一亮的同时,些许忧虑也涌上心头。
  针对第一个变化,笔者认为,过去对专业与非专业的划分办法本身就有弊端。按照央视比赛规定,凡符合年龄标准的专业音乐院校的在校生、专业艺术院团的演员以及唱片公司的签约歌手都属于专业,除此之外的都是业余。如此划分,师范类大学以及综合类大学艺术系科的在校生以及毕业生,尽管也通过了多年的专业训练但只能划为业余。另外,有些专业音乐院校的学生毕业后尽管没能进入专业院团,但是却去了师范类大学以及综合类大学音乐系(或艺术系)任教老师,也顺理成章的被划为业余。近年来很多参赛单位为了单位荣誉,邀请专业音乐院校在校生代表本单位比赛也已经成为各参赛队皆知的“潜规则”。其直接影响便是近几届的电视大赛中“专业的不专业,业余的不业余”的现象屡见不鲜。新规定取消了专业组与业余组的划分,从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这样的尴尬这是一喜。
  取消专业组与业余组的划分后,美声、民族组当中真正业余的选手便更难参赛,作为一档全国瞩目的群众性大赛将最终办成“精英”比赛这是一忧。
  对于第二个变化,不禁让笔者回想起前几届大赛的场景。
  场景一:2000年第9届大奖赛上,田青教授提出关于民族唱法缺乏个性、“千人一声”的问题,引起不少观众的共鸣和声乐界的思考和讨论。
  场景二:2002年第10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业余组的民族唱法决赛中,田青教授对索郎旺姆鼎力相携,最终索郎旺姆将金奖收入囊中。索郎旺姆是一个来自藏族地区的普通牧民,没有受过专门的声乐教育。她的获奖出乎许多人的预料。有人认为这只是偶然,有人则在媒体上欢呼,称之为“庶民的胜利”。
  场景三:2004年,在第11届全国电视歌手大赛上当田青教授再次力挺李怀秀、李怀福姐弟的时候,结果是遭遇了挫败。这两位歌手没有能够进入最后决赛,但却成了当届最令人难忘的歌手。
  新规定使“原生态”这个概念首次在央视歌手大赛上登堂入室,此次大赛组委会负责人、央视文艺部秦先生作了如下解释,随着我国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开展,各地挖掘出了大量“原生态”歌曲,众多的“原生态”演唱人才也崭露头角,把“原生态”单列出来,对弘扬民族民间音乐将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央视曾在前年专门举办专门的民歌大赛,涌现了诸多才华横溢的民间歌手,深得业内人士的赏识。那次比赛给我们很深的启示,加上阿宝、巴仁布雅尔等乡土歌手从去年开始非常走红,音乐界向民族寻根的潮流顺应了返璞归真的发展趋势,这也是促成我们把“原生态”独立出来的重要原因。
  歌唱家李双江曾数次担任过大赛评委,他认为原生态音乐已是不可抗拒的潮流。从国内情况看,需要迫切保护那些快要灭绝的民间艺术,央视把“原生态”列为单独组比赛是值得肯定的行为,央视的强势媒体地位,能让世人重视本土原始音乐。
  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教研室主任方琼对央视此举也大力赞同。她说:“很多乡土歌手本身很有特色,但他们的唱法和科班训练的不一样,把两者放在一起很难保持统一的评判标准。现在原生态独立门户,对乡土歌手来说机会难得。”
  记得金兆钧先生在他的《光天化日下的流行》一书中曾写道,“一花独放的'民族唱法'绝不应当成为'中国民族声乐学派'这一概念的内涵。”因此,新规定将“原生态”也纳入到本届比赛中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
  歌唱家李双江说:“原生态是这两年国内才开始流行的新概念,此次大赛如果不能清晰界定这个概念,那么以后规则还可能要调整,否则所谓的原生态唱法最终很容易和民族唱法殊途同归,所以对待原生态的概念要慎重,如果用滥了原生态,对民间文化是一种伤害。”笔者担忧的是,原生态歌手离开了他(她)们生活的土壤和环境后,他(她)们的歌声是否还像过去一样能够动人。索郎旺姆获奖后进入总政歌舞团,此后便很少再能在电视上见其芳蓉,聆听其天籁般的歌声。而山西左权的“羊倌歌王”石占明,近日也加入二炮文工团,并代表该团参加本次大赛。通过现代传媒包装后“原生态”歌手的本色还能保留多少?进入城市的“原生态”民歌手还能带给我们什么?
  
  原生态:虽然目前并没有严格的定义,但是按照普遍接受的理解,原生态文化指的是根植于某个地域并且反映当地历史人文特征而且没有经过商业开发的文化形态。
  ——编者注
其他文献
每年举办的格莱美奖颁奖晚会,使得人们潜意识中默认了这样一个不变的定式:格莱美=“最佳”。然而,最近展开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格莱美获奖“最佳”的出入巨大。最佳专辑真的是当年的最佳吗?  近日,有一项针对互联网博客和其他网上资源所做的调查,这其中包括在一家Heart on a Stick 网站汇集的音乐资料,有充分的证据表明,凯尼·维斯特(Kanye West)的《迟到》(“Late Registra
期刊
香颂是法语chanson(歌曲)的音译,特指有浓郁法兰西风情的歌曲。在法国女歌星派翠西亚·凯丝(Patricia Kass)之后,喜欢浪漫法国情歌、钟情于法国文化的“小资”们将有幸聆听到另一位著名法国女歌手安娜·佩可(Anne Peko)的演唱。与凯丝热辣的摇滚风格相比、佩可也许更贴近我们心目中的法国香颂——浪漫温情,仿佛春雨霏霏的五月漫步在巴黎街头。  3月12日中山公园音乐堂,法国著名女歌手安
期刊
“第十三届东方风云榜颁奖盛典”将于3月25日晚在上海大舞台举行,今年的颁奖盛典由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SMG)主办。   《东方风云榜》栏目去年荣获了上海市首批媒体优秀品牌。在今年的颁奖盛典举办当天,上海东广音乐频率“动感101”(FM101.7)及电视音乐频道“ChannelIN”将进行长达12小时的马拉松直播,除了滚动播出本届“东方风云榜”年度80首候选歌曲之外,还将有13年历程回顾、本届参选
期刊
改编自黄梅戏三大名戏之一《罗帕记》    记者近日从北京妙人影视有限责任公司获悉,由著名黄梅戏演员吴琼主演的大型黄梅戏舞台剧《红罗帕》将于4月底在北京上演。《红罗帕》是根据黄梅戏三大名剧之一《罗帕记》改编而成,《罗帕记》在六十年代就与《天仙配》、《女驸马》齐名享誉大江南北。故事曲折感人,唱腔委婉动听。1981年曾由黄梅戏大师王少舫先生在北京领衔主演,时隔近25年,吴琼将与著名黄梅戏演员张辉再次为我
期刊
编者按 1998年俄罗斯的“DSCH”和圣彼得堡“作曲家”两家出版社共同出版了波兰作曲家兼音乐学家、肖斯塔科维奇的朋友克施什托弗·梅叶尔的《肖斯塔科维奇——生活·创作·时代》一书,其中的“第16章(1942—1944)”谈到了斯大林和苏联新国歌产生的经过:    ……他(肖斯塔科维奇)必须参加全盟作曲家苏联新国歌的比赛。在此之前,苏联国歌是来自法国的歌曲——《国际歌》。而斯大林决定,新国歌应该出自
期刊
著名指挥大师迪图瓦4月将对上海交响乐团进行为期一周的指导,并于4月28、29日指挥上海交响乐团,在上海大剧院连演两场。  夏尔·迪图瓦是声名 显赫的世界级指挥,能够最终邀请到指挥大师迪图瓦和上海交响乐团合作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为了能够邀请到大师来沪,上交向迪图瓦提出了个大胆的建议,为瑞士指挥家迪图瓦和俄罗斯钢琴家沃斯克列辛斯基牵线搭桥,希望他们合作同台演出,原定曲目和独奏家不变,档期内再加演一
期刊
崔健在推出《新长征路上的摇滚》之前,翻唱过三类歌曲,一是中国民歌,譬如,《半个月亮爬上来》、《茉莉花》;二是港台歌曲,譬如,罗大佑的《是否》、谭轩的《雪花飘》;还有部分英文歌曲如《斯卡布罗集市》、《大地之子》、《什锦菜》、《生活不能没有你》、《世界末日》、《哈啰》、《梦中的倾诉》和《草帽歌》等。收录在中国旅游出版社出版的《七合板演唱专辑》和中国唱片公司北京分公司制作的专辑《梦中的倾诉》之中。两个盒
期刊
2005年,国交从“构建中国国家的主流音乐”观念出发,在音乐季中坚定不移地推介本土作曲家的交响乐新作品,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一年多来,国交推出了5套中国交响乐作品音乐会,其力度与规模在中国交响乐发展史上可书一笔。    中国特色的音乐季——“中外并举,独树一帜”    交响乐要中国化,交响乐团的音乐季同样要中国化,国交的音乐季突出了“中外曲目并举,提高与普及并重,面向市场、面向大众、面向未来”的
期刊
青年女中音歌唱家毕宝仪,继去年5月在意大利国际声乐比赛中获金牌后,又在阳春乍到的三月里,在德国汉堡第21届罗伯特·斯伯尔茨国际声乐比赛中夺得铜牌,她同时还荣获群众投票选出的最受观众欢迎第一名。   此次赛事是欧洲传统的歌剧比赛,有来自俄罗斯、加拿大、奥地利、美国、意大利、德国以及中国等23个国家的歌手参赛。   毕宝仪决赛曲目演唱十分精彩,听众反响热烈,长时间掌声不停,大会不得不破例请她返场向听众
期刊
3月11日晚,在法国著名的音乐大奖——“夏尔·克罗学院大奖” 颁奖典礼上,陈其钢新唱片《道情》获得年度最佳现代音乐类唱片奖(Coup de coeur de la musique contemporaine),从而成为获得该项大奖的第1位华人作曲家。  今年2月10日,继《蝶恋花》之后,由世界五大唱片公司之一的Virgin/EMI全球发行的陈其钢新唱片《道情》(Extase) 率先在法国上市,该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