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小学品德课教师角色适应研究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du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课改的深入,小学品德课程教材的改版,在知识框架基础上,更加关注学生情感、态度、能力与价值观的培养。与之对应的是,教师的角色也要进行转变,来适应课改变化,突出学生综合能力与核心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品德;教师角色
  新的小学品德教材的改版,从关注学生道德与法治知识层面,融入情感、实践的互动教学。相应,教师角色的转换,必然需要适应教材、适应学生、适应新的教学环境。如何关注知识的学习,如何落实新课改三维目标,如何优化课程教学设计,如何关注强调学生从体验中获得真知。这些问题的解决,依赖于教师角色的主动适应。
  一、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明确引导者角色
  在教育心理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源于学生自身。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自我的内驱力,就是要让学生从“要我学”,转向“我要学”。这个转变于教师而言,更重要的是做好教师角色的适应,教师要理解和认同导引者角色,积极创设学习情境,唤醒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引领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主动去学习、建构知识。小学品德课教学,同样要明确课程的教学定位,教师要联系学生、联系课程内容,引入社会生活,解决学生“知”与“不知”的矛盾。在过去,教师在梳理课程知识时,过于强调知识本身的说教,以至于学生被动学习,课堂教学效果不显著。为此,教师要转变角色,就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利用故事教学来创设学生乐于参与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小学生年龄小,对故事类题材较为喜欢。教师在挖掘课程知识时,可以引入故事教学,顺应小学生的学习心理,将知识内容与学生感兴趣的故事结合起来,寓教于乐,让学生去感知、去理解,从内心去加深理解,积极学习。如在学习“有了矛盾怎么办”时,我们可以创设如下情境:上课铃响了,某学生A急匆匆走进教室,慌乱之下,不小心将同学B的铅笔盒碰掉在地。这时,由于时间紧迫,某学生A顾不得看一眼就回到了座位。对于这个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请同学们进行讨论,如果你是学生B,遇到了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很显然,这种事情的发生,学生很熟悉,讨论的热情很高。有学生提出:对某学生A的行为,应该给予批评,因为他碰掉了别人的文具盒,就应该捡起来,并給学生B说声对不起;有学生提出:学生A的行为不礼貌,对自己做错的事,一声不吭,太不应该了,应该告诉老师,让老师去批评他、教导他,如果还是不听话,就应该教训他;还有学生提出:对于这种情况,A学生太匆忙,不是故意的,时间很紧迫,来不及拾起,不要跟他一般见识,下次一定要注意,这次就不计较了。可见,对于情境化教学的导入,让同学们能够设身处地地进行交流、对话,探讨同学之间发生了矛盾,应该如何去处理?我们通过学生讨论,加上教师的评价与引导,最终让同学们认识到同学之间要相互关心、相互理解、和谐相处。有了矛盾,要及时沟通,彼此宽容,化解矛盾,增进友谊。
  二、强调课堂民主,摆正教师的角色地位
  在小学课堂上,教师要给予学生应有的自主性,要给予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成长的空间。学生的创造力是无穷的,面对新课改及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究知识,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要做好导向,增强自我角色意识,放手学生。在学习“父母的疼爱”时,对于疼爱的体现,我们可以设置“亲情表演”活动。结合生活中最常见的吃饭情景,教师挑选几个学生,按照家庭吃饭情景需要分配各自的角色。有学生做“爸爸”、有学生做“妈妈”,有学生做“孩子”。以课桌为餐桌,设置相应的故事,编辑相应的剧本内容,让学生从中扮演各自的角色,回忆家庭吃饭的情景,亲身体验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互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表演很精彩,特别是“爸爸”“妈妈”通过做出好吃的菜,给“孩子”夹菜、给孩子盛饭等细节,让学生从中感受到亲情的热烈,从而激发学生尊敬父母、体谅长辈的情意。再如,在学习“集体的力量”时,课堂上,教师通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一把筷子,让学生从生动、形象、直观的“掰筷子”体验中,感受到“集体的凝聚力”。一支筷子,我们可以轻易掰断,而一把筷子,我们却无能为力。同样,在班集体活动中,如果我们每个人各顾各的,不合作,不团结,劲不往一处使,则难以形成合力。如果我们能够相互团结,步调一致,众人拾柴火焰高,从中增强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意识,提高学生自我品德修养。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品德,增强小学生健康行为习惯,教师要明确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引入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从中内化素养。在学习“妈妈的小帮手”后,很多小学生在家里不做家务,唯我独尊,我们专门设置“动手做家务”活动,让学生回到家,亲手洗衣、叠被、洗碗、摘菜,从具体的生活中,体验劳动的乐趣,增进对他人劳动的感激之情。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自我角色的转变,要坚持知行合一,立足教学内容,把握学生主体,关注学生发展,搭建自主的学习空间,让学生从丰富、多样的实践体验中,充实自我、提升自我。
  参考文献:
  [1]卢丽华.核心素养视野下教师角色的定位[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8(28):70-71.
  [2]吴庆.合作学习中教师角色分析[J].文理导航(下旬),2018(8):77-78.
其他文献
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当前教育界关心的重要话题,基于核心素养的化学教育,将相关的学习方法、思维能力及基础知识融合为一体,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及学习成绩。以高中化学实
摘 要:课堂提问在很多时候都被老师忽略。虽然这是一个细小的环节,但对于一堂精彩的课,这也是非常重要的。英语教师在备课、上课时都应注意,如何准备问题,如何进行提问,提什么样的问题都十分关键。  关键词:课堂提问;时机;情境;难度;评价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曾经说过:“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因此,在教学中,提问对于提升教与学的效果有着
文章介绍了气象仪器计量检定设备中电气开关的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在计量设备中所起的作用,对几起电气开关故障的现象、发生原因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对故障修复的过程进行了详细
语文教学中,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核心,我们要利用语文课堂完成立德树人的任务。利用作文练笔,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利用语文课外活动,承担立德树人的任务。语文教师要坚持这一思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文是重点。从课文中学习基础知识,掌握写作技巧,培养学生情感,增强学生理解,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就如何教学生有效学习课文
摘 要:每个学生的数学思维灵活性都是有差别的,数学教学中要随时注意启发学生敢于设想,突破习惯思维的约束,随时注意从不同的角度寻找思维方向,激发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要重视可逆思维训练,以加深学生对各类可逆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灵活性;培养  数学思维的灵活性是指学生思考数学问题的方法与过程的灵活程度,数学推理过程中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的
利用MICAPS资料,对2007-06-24-27宜春地区出现的一次强降水天气过程,就高空环流形势、中低层水汽条件和温度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空低槽东移、副热带高压东退并南撤、
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许多教师都忽略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要知道问题意识培养对锻炼学生的思维有积极的意义,如果缺乏问题意识,学生的思维就犹如无源之水,无法在学
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育的重要阶段,班级是学生成长的主阵地,班主任则是班级管理的组织者、引导者。针对现代初中生的特点,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需要结合学生发展需求与心理特
李清照的《醉花阴》是一首思夫词,真实委婉地反映了词人离别丈夫后的那种失魂落魄,无法排遣的相思之情。这首词运用了移情于物,以景结情;活用典故,借助隐喻;以身传情,声色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