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在教学方式、方法,特别是学生的学习方式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和改革。那么,如何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呢?现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培养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产生动力的关键。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学习活动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他们就会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学习效果就会事半功倍。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恰当地提出一些供学生讨论的问题,让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积极思维,激活学生寻根问底的心理趋向,从而产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内在需求。如在教学“比例尺”时,可以将一张中国地图发给学生,同时提问:“你想到哪个地方去旅游?知道它距离我们多远吗?”学生的求知欲望一下子被激发出来,在学生的“愤”与“悱”之时进入新课,自然而然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再如每节课后的自主练习,特别是一些计算性的练习,如果让学生做了一题又一题,学生会感到单调乏味。在实际教学中,我运用多媒体,设计“足球比赛”等有趣的活动,每一个足球上都写着一道计算题,谁的题做对了,就让谁的球“射门”,学生们觉得非常有趣。这样,即使枯燥的计算题,学生们也不觉得单调乏味,而是兴致盎然,做了还想做。
二、强化责任,训练学生学习的独立性
我们知道,学习的主动性表现为我要学,那么,学习的独立性则表现为我能学。如果学生意识不到学习的责任,不能把学习跟自己的生活成长和发展相联系,这样的学习就不是真正的自我学习。因此,在教学中,创造各种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有一种独立要求,都有一种表现自主独立学习的欲望,让学生学会独立学习,并让学生体验到独立学习的意义和价值。如学习分数应用题例4: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野生丹顶鹤。2001年全世界约有2000只,我国占其中的1/4,其他国家约有多少只?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交流,然后选出代表在全班汇报、评议。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又起到了相互启发、相互学习的作用。对练习题的题型做到难易适度,有层次性,既面向全体又兼顾个别学生,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这样,既巩固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
三、引导创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创新意识是指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索的心理趋向。问题是数学的发展点和生长点,是学习的动力、起点与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应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课堂教学中,我注重问题能力的培养。尽可能给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并鼓励他们大胆质疑。
如在一节数学复习课上,我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答这样一道习题:“一批苹果,每筐装56千克,可以装60筐,现在只有56个筐,要把苹果都装上,平均每筐多装多少千克?”5分钟后,学生们都按常规方法列出了算式:(56×60)/56-56或者56×(60-56)/56。稍后,有一学生举手说:“我有一个解法,列式为60-56。”其他学生听后都笑了,我也不禁一愣。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都产生疑惑。我连忙问他:“你是怎么想到的?”他却支支吾吾,说不出所以然来。这时,我提问:“这个算式到底对不对呢?请各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我也借机与学生们广泛交流,最后意见得到统一,这种解法是正确的。这样教学,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而且培养了思维的深刻性,引导学生在质疑中积极主动地去探讨、创新。
总之,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真正实现学习方式的改变,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意识。
一、培养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产生动力的关键。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学习活动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他们就会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学习效果就会事半功倍。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恰当地提出一些供学生讨论的问题,让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积极思维,激活学生寻根问底的心理趋向,从而产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内在需求。如在教学“比例尺”时,可以将一张中国地图发给学生,同时提问:“你想到哪个地方去旅游?知道它距离我们多远吗?”学生的求知欲望一下子被激发出来,在学生的“愤”与“悱”之时进入新课,自然而然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再如每节课后的自主练习,特别是一些计算性的练习,如果让学生做了一题又一题,学生会感到单调乏味。在实际教学中,我运用多媒体,设计“足球比赛”等有趣的活动,每一个足球上都写着一道计算题,谁的题做对了,就让谁的球“射门”,学生们觉得非常有趣。这样,即使枯燥的计算题,学生们也不觉得单调乏味,而是兴致盎然,做了还想做。
二、强化责任,训练学生学习的独立性
我们知道,学习的主动性表现为我要学,那么,学习的独立性则表现为我能学。如果学生意识不到学习的责任,不能把学习跟自己的生活成长和发展相联系,这样的学习就不是真正的自我学习。因此,在教学中,创造各种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有一种独立要求,都有一种表现自主独立学习的欲望,让学生学会独立学习,并让学生体验到独立学习的意义和价值。如学习分数应用题例4: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野生丹顶鹤。2001年全世界约有2000只,我国占其中的1/4,其他国家约有多少只?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交流,然后选出代表在全班汇报、评议。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又起到了相互启发、相互学习的作用。对练习题的题型做到难易适度,有层次性,既面向全体又兼顾个别学生,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这样,既巩固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
三、引导创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创新意识是指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索的心理趋向。问题是数学的发展点和生长点,是学习的动力、起点与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应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课堂教学中,我注重问题能力的培养。尽可能给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并鼓励他们大胆质疑。
如在一节数学复习课上,我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答这样一道习题:“一批苹果,每筐装56千克,可以装60筐,现在只有56个筐,要把苹果都装上,平均每筐多装多少千克?”5分钟后,学生们都按常规方法列出了算式:(56×60)/56-56或者56×(60-56)/56。稍后,有一学生举手说:“我有一个解法,列式为60-56。”其他学生听后都笑了,我也不禁一愣。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都产生疑惑。我连忙问他:“你是怎么想到的?”他却支支吾吾,说不出所以然来。这时,我提问:“这个算式到底对不对呢?请各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我也借机与学生们广泛交流,最后意见得到统一,这种解法是正确的。这样教学,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而且培养了思维的深刻性,引导学生在质疑中积极主动地去探讨、创新。
总之,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真正实现学习方式的改变,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