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人的“希腊神话”

来源 :走向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ccxx1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史料记载,拳击诞生于3000年前的古希腊时代,是当时克里特岛上的一种争夺“头人”和“王权”的剽悍的格斗方式,非常受人欢迎。后来,这种特殊的格斗方式从贵族逐渐流入民间,成为广大奴隶们的一项选拔强者的体育运动。当时在社会上就已出现了游侠式的职业拳击家,他们聚众受徒,包打天下,称雄一时。
  到了公元前688年,第23届奥林匹克竞技会已将拳击列入了当时的比赛项目。而现代拳击的创始人,却是18世纪的英国拳击家布劳顿。由他所首创的拳击竞赛规则也最早产生于英国,后风行欧洲。1897年11月14日德国人占领青岛后,即将当时欧洲的拳击也带进了青岛。于是,在19世纪初叶的青岛地区,拳击运动已经成了青岛的一种殖民特色,被称做“鲍克斯”。起先,尤其是20世纪20年代以前,青岛的拳击运动还仅仅限于寓青有钱的洋人和船员、水手等,坊间鲜有教习。而真正使青岛拳击走入民间的,还是后来美国兵驻守青岛的时候,所以说拳击在旧时的青岛,实际上是一种“码头文化”或“水手文化”,青岛是中国拳击最早诞生的地方,也是中国拳击的发源地。
  
  船头上的“鲍克斯”
  
  1945年的秋天,在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这个欢庆的日子里,美国太平洋舰队正护送着国民党青岛保安大队李先良部,从崂山进驻青岛。据一些老人们说,从那以后,几乎是每个星期六或星期天,青岛人都能在前海沿儿一带,看到美国水兵在军舰的甲板上“捣”“鲍克斯”。
  经常上去收拾破烂、打扫卫生的老青岛人说,美国水兵玩腻了,就找几个青岛人来对打,一般是车轮战,几个青岛人打一个美国兵。通常的情况是,几个青岛人被美国兵打得鼻青脸肿,他们所得到的赔偿除了几美分之外,还扔给你几个过期的鱼肉罐头或一堆“洋垃圾”。
  后来,为了养家糊口,一些勇敢的青岛人还是不断地被“召”到了军舰上。他们在与美国兵的对打过程中,打掉了自己的惧怕。在美国兵面前,他们是“人肉盾牌”,而在闯码头的人们眼中,他们是青岛的第一代拳手,是码头上的“老大”。旧青岛有名的“八大锤”和“四小锤”,都是闯码头的。他们应该是最早接触拳击的青岛人。
  没过一年,这些人还将美国人的拳套带回了家,心甘情愿地当起了“陪练员”。于是,在盛夏的夜晚,只要你走在观海路和金口路一带,就会听到隔墙传来的嘭嘭嘭的拳击声。这就是真正青岛拳击历史的开始,是民族屈辱下的一段反抗者的自发的体育运动。从那时起,青岛这座被几代殖民者统治过的海滨城市,就被称做是“拳击的故乡”。它也是中国拳击的发源地。
  
  拳头称雄的时代
  
  青岛拳击,实际上经过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发展历程。现在健在的老拳击家们,每当回忆起这些往日的时光,无不感慨万端。
  事实上,青岛的拳击生涯基本经历了从20世纪初的“启蒙时代”,到后来30年代的“探索时代”,到50年代至70年代的“民间时代”,80年代的“专业对抗比赛时代”和90年代以后的“职业化时代”。在这几个历史时期中,名家辈出,各路好手风起云涌,相继称霸拳坛,将青岛的拳击推向了高潮。
  更令人欣慰的是,解放后青岛的第一代拳击家,也正是新中国的第一代拳击家,有些还是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关照。当时,他们是以自己的人品和个性影响着中国拳击的发展,也创造出了青岛拳击界的一个又一个辉煌。
  至今,仍令岛城人念念不忘的岛城拳击界的“三驾马车”是江志璧、杜学礼和于学恕。这三位拳师自20世纪60年代就开门授徒,且独树一帜,各领风骚,对于青岛拳击事业的推动和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而随即而起的苏宁,也一度成为青岛拳坛的“霸主”,“单挑”(两人独打,众人围观)这个特地为青岛拳击“量身定做”的专用词汇,在当时几乎是家喻户晓。现在青岛的新一代拳击好手也多出自他们的门下,或曾经受到过他们的提携和指点。
  
  威震全国的时代
  
  如果说,将解放后的30年作为青岛拳击事业准备阶段的话,那么自上个世纪的80年代起,青岛的拳击就开始进入了它的辉煌时期。
  据说,青岛市真正的民间拳击比赛开始于1979年。也就在这一年,邓小平接见了来中国访问的世界拳王阿里。这件事虽然发生在北京,但是中国拳坛即将打破沉寂的钟声已经敲响。江志璧和老一代拳击家们率先组织了首届“青岛市业余拳击比赛”,地点选择了海泊河体育场。因为这是青岛拳击界的盛事,是中国正式恢复拳击比赛之前的首次地区性比赛,所以盛况空前。
  随后,青岛拳击几乎成了中国拳坛的代名词。从1983年全国四城市拳击邀请赛开始,到1984年8月在青岛举办的“东方杯”全国拳击邀请赛,这期间最先冒出来的就是以江石春和李嘉铮为代表的青年一代。其中,李嘉铮不仅在前三届全国比赛上拿了冠军,而且直到后来1988年“富奇杯”,连续拿了10届全国冠军。李嘉铮可以说是青岛拳坛第三代的优秀代表。
  1985年5月18日,世界拳王阿里再一次应中国民间拳业组织的邀请访问了上海。在阿里到来之际,杜学礼与青岛的拳坛好手李嘉铮、常进良、于伟、邹荣、马希寅、王志坚和王起亮等也纷纷抵达上海,前去参加了与阿里的见面会。阿里当时称,他希望在青岛创办一个“中美拳击友好协会”。
  1985年8月,青岛“五金杯”全国拳击邀请赛开幕。这是当时全国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一次比赛,也重新奠定了青岛在全国拳击界的龙头地位。之后,除已经崭露头角的江石春、于川、李嘉铮、于德顺、刘安魁、王海刚和孙魁福外,还涌现出了王亚为、赵书鹏、陈尧立、司建占、马群、王立海和宋效臣等一大批拳坛新生力量。
  
  中国拳击的希望
  
  1990年在北京举行的亚运会上,青岛出了两位力拔山兮的“洲际拳王”王亚为和于川,他们都是亚运会亚军。他们可以说当时都是站在了中国拳坛的巅峰上,一度是青岛人的希望之光。青岛的年轻选手们也都是以他们为榜样。王亚为由此还应邀出演了电影《神鞭》,成为中国硬派小生的当红“年度形象”。
  现在,青岛拳手不仅是人才辈出,而且在教练和训练器材上,也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在新技术的研究和掌握上,已经进入全国的先进水平。在近几年的全国各项拳击大赛中,青岛的最新一代拳击手,包括女选手屡屡夺魁。我们说,100多年来,青岛一直是全国的“拳击之根”。青岛的拳击事业尽管已经走过了漫长的岁月,但是青岛拳击也一定会再次成为“中国的希望”。
其他文献
作为摄影家,我透过镜头观赏过世界上许多盛名远扬的地方。有的看景不如听景,观赏之后似过眼烟云,留不下什么印象。但有的却能深深打动你的心灵,成为永留心中的美景。越南的世界自然遗产下龙湾,即为后者。  下龙湾距离中国边境城市东兴很近,由东兴过境,就是越南的芒街,从芒街乘快船,约两个小时就可到达下龙湾。  下龙湾地处越南广宁省及下龙等市、县的海域,面积1553平方公里,共有1969个岛屿。下龙湾的名字,取
期刊
“如果我们尽最大的努力,青年公园社区就会成为中国大陆第一个国际安全社区”。这是世界卫生组织安全推广中心主席温斯朗教授在考察济南市青年公园街道安全社区工作时给予的高度评价。  安全社区的概念是在1989年第一届世界事故与伤害预防大会上提出来的。作为安全社区的发起人,已经60岁的温斯朗教授一直致力于社区安全促进工作。通过公开认证的方式,推广安全社区理念,逐步形成了世界性的安全社区网络。到目前为止,世界
期刊
在山东省博兴县城东南湖滨镇丈八佛村内,有一尊中国最大的单体石造佛像。其佛像通高7.1米,像高5.6米,体量比人们常说的一丈八尺还高出0.2米,故名“丈八佛”。“丈八佛”自头顶至肩部1.65米,耳长0.5米,手长0.79米,方面大耳高髻,身穿通肩袈裟,手施无畏与愿印,赤足立于一高大的莲花座上。莲花座为覆莲座,高1.55米,底面积7.3平方米,上口呈椭圆形,重约19吨。  “丈八佛”脚下的莲花座是由一
期刊
引言    2006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局。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在连续多年下力解决“三农”问题的基础上,国家和政府决定在政策、资金等各个方面向农村倾斜,全面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环境,确保农村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与城市携手并进。山东省从重塑“三农”人手,开始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历史任务破题,并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始于年初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振奋了亿万中国农民。经过了几十年的等待,人
期刊
山东青州有一座山叫驼山,据说因为山峰像骆驼的驼峰而得名,身临其境,放眼望去,的确如此。但驼山的出名不是其山峰如驼,而是山崖上雕镌的众多佛教石窟造像。驼山石窟共有5窟1摩崖638尊佛像,大者高近7米,小的不足30厘米。这是洛阳以东规模最大的石窟群,1988年被确定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失落的驼山寺    驼山石窟原本是驼山寺的附属,驼山寺建于何时,无据可考,但在唐长安二年(702年)青州
期刊
出土于山东莒县,为清末民初莒县著名的文物鉴藏家庄恩泽收藏。1951年其家人将其捐献国家,后转交山东省博物馆。  此方奁应属容器,通高11.6厘米、长12厘米、宽7.5厘米。直壁稍内收,长方形平面,上有两扇可对开的小盖,盖钮分铸成男、女裸体的两个小人,面对面呈跪姿,并着意铸出两裸人的生殖器。器体四角及两侧中间分别铸有六个裸体人形器足,屈膝,双手在后,以背承负器身。器盖两盖面饰对称的梯形回纹,器身为双
期刊
伴随着2004聊城文化旅游节的结束,聊城这个“江北水城”再次引来人们关注的目光,不仅是因为这里秀美的风光、灿烂的文化,还有引领聊城市经济发展的光彩事业。短短几年时间,聊城市实施光彩事业项目581个,合同总投资额108.2亿元,到位资金41.2亿元,安排就业10.24万人,帮助了6.85万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最大的“光彩项目群”    1995年,聊城成为中国光彩事业最早联系的地市之一。中国光
期刊
《信天游》Basic Interests  导演:冯小宁   主演:郭达 刘薇 李鸣     《信天游》讲述的是在中国黄河岸边的老百姓身上发生的故事。片中,纪检委书记梁雨露冒着丢官甚至失去生命的危险为人民的利益惩恶扬善、扶危济难,这一角色由中国著名小品演员郭达扮演,原型为山西运城纪检委副书记、原山西夏县纪委书记梁雨润,梁雨润曾被中国中央电视台评为“2003年感动中国十大年度人物”之一,以他的经历写
期刊
6年前,山东省阳谷县安乐镇刘庙村来了位特殊的居民,一位82岁高龄的美国老太太——牧琳爱。她远渡重洋,只身来到中国,惟一的心愿就是希望在中国定居下来,做一个中国“公民”,了却自己的中国情结……    “在中国,我生活得快乐、充实”    一晃6年过去了,这位老人亲历了6年来刘庙村的变迁,感受到了中国的变化。她常对来访者说:“我喜欢中国,我热爱生活,我要把我的余生留给中国。”  牧琳爱老人原名叫优妮丝
期刊
摄影/赵小兵  沿着绿树成荫的沂水路向东,左起第四座建筑就是沂水路7号乙,原斯提克弗茨别墅(StickforthVilla)。建筑的屋顶保护得很完好,一眼望去甚至看不到有破损的瓦片。外墙同样没有明显修补过的痕迹,只是后来的使用者可能为防盗另加的白色铁栅栏,显得与建筑的整体风格极为不符。但建筑内部的细节却保存得非常完好,这在老建筑中是比较少见的。  沂水路在德国殖民管理时期被叫做迪德里希斯街(Die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