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工作如何利用好网络平台

来源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woicq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给党的群众工作带来新的机遇和更广阔的空间;同时,舆论引导权遭遇挑战、政府公信力下降、网络规范缺乏等问题使得党的群众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如何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在新的网络环境下,提高党的群众工作能力,规范网络管理,把握舆论引导等是党和政府新时期需要解决的新课题。
  
  【关键词】网络环境 群众工作 机遇 挑战 网络规范
  
  截止到2011年1月19日,我国网民总数已达4.57亿,居世界第一。随着网络的普及,互联网不仅成为普通群众获取信息、表达意见、进行监督的重要通道,也为党和政府了解社情民意、做好群众工作提供了新的方式。如何利用网络做好党的群众工作,已经成为新时期党和政府面临的新课题。
  网络环境下群众工作面临的新机遇
  为党的群众工作提供了新的方式。当前我国的改革发展已进入攻坚时期,利益关系更加复杂,社会矛盾日益突出,这对做好群众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党传统的群众工作需要继承和发扬,但也要看到它的局限所在,难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和群众工作的需要。网络作为一种新型的传播技术和交流工具,快速便捷等特点为新时期党的群众工作提供了新的方式。
  为党和政府了解社情民意提供了新的窗口。在网络日益普及的今天,党员干部通过网络了解社情民意有其必要性,也是必须掌握的一种工作方法。通过上网收集信息,了解网民反映,是党员干部联系群众的重要渠道,也是了解群众意愿,实现民主决策、科学决策的重要手段。通过网络征求到的意见更广泛、更直接,也更具参考应用价值。
  为群众表达意见、进行监督提供了新的通道。改革开放以来,群众利益诉求不断向多元化、多层次发展。不可否认,党和政府在政务公开、民主监督和人民意见表达及传递上的工作并非十分理想。和传统媒体相比,网络在表达民意、进行监督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强烈的时代特征。以网络为平台,实施党务、政务公开化,同群众进行对话交流,自觉接受监督,有利于各类矛盾的化解。
  为党的群众工作提供了新的空间。网络作为一种全新的社会生活方式,既有现代化的手段和技术,更有现代化的观念和内容,它具有巨大的创新发展空间,为网上群众工作的开战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强大技术平台,对群众工作有着极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可以预见,网络技术的发展必将给群众工作的发展创造更加广阔的空间和渠道,使党的群众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进一步扩展。
  为提高群众工作水平提供了新的渠道。群众工作的本质要求是实现党和政府决策与社情民意的上通下达,它的首要任务就是要确保群众声音的传播能够有效互动、畅通无阻和快速及时。而互联网互动、快捷、不受时空限制的特点,正与新世纪党的群众工作要求相契合。善用信息网络渠道,对于提高群众工作水平和效果有着重要意义。
  网络环境下群众工作面临的新挑战
  舆论引导权遭遇挑战。传统媒体对信息具有选择性,网络时代则打破了信息准入权的限制,信息发布不再是传统媒体的专利。网络舆论已成为社会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开辟了舆论引导的新领域,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个人网站、博客等网络新媒体的出现,使得信息源头更多更广,党和政府很难再像过去那样对社会信息进行完全的管制,过去依靠组织权威进行意识形态灌输的优势受到极大冲击。党的意识形态引导工作难度越来越大。
  政府公信力遭遇危机。在涉及政府与群众关系的问题上,我国网民形成了传播学中的所谓“刻板印象”,即对公权力不信任,对社会公正缺乏信心,而且这类认知和情绪在一些突发事件上不断得到验证。现在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一些部门和党员干部没有公共危机的概念,当网络出现突发性的传播事态后,一些部门和领导干部不是主动披露信息,引导舆论,而是极端轻视公众的判断力,滥用公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和情感,极力掩盖事实真相,有损政府公信力。还有一些地方政府视批评为诽谤,不仅删帖、封堵IP,甚至动用警力抓捕发帖人,处理方法简单粗暴,严重破坏了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
  “群体极化”效应严重。“群体极化”指群体中原已存在的倾向性通过相互作用而得到加强,使一种观点朝着极端的方向转移。网民由于匿名身份,加上“法不责众”的心理,更容易产生“群体极化”。当前,“群体极化”效应中最值得警惕的就是网络极端言论,他们利用一些群众的不满情绪,随意裁剪夸大现实问题,以达到煽情的效果,激化现实矛盾。更有甚者,直接否定改革开放,否定党的领导。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互联网上的极端言论在选材方面具有一定的社会心理基础,在内容和形式上尽其煽情、惑众之能事,在结论上则直接损害到党的各项政策的贯彻落实,给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增添了新的难度。
  网络舆论压力增大。网络作为舆论传播的加速器,具有强大的无与伦比的优势。近年来,网上曝光事件呈现出“没有处理结果就绝不罢手”的态势,网上舆论已经形成一个有现实影响力的虚拟“压力集团”,对当事人特别是负有社会管理责任的公权力形成压力。舆论是把双刃剑,一方面它确实加快了很多问题的解决,但与此同时,当公众舆论被误导后,也有可能背离最初舆论监督的宗旨,网络监督随之变成了网络干预、网民审判,在民意不可违下,政府、司法也面临被其支配的危险。
  网络规范困难重重。互联网在向人们展现人类文明成果的同时,也遇到了诸如网络失范问题:首先,有害信息屡禁不止。虚假、色情、暴力、封建迷信等信息大量存在,扰乱了人们的视线,弱化了人们的道德自律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其次,“网络暴力”冲击法律规范。网络群众运动肆意,已经超越了监督的门槛,开始争夺网络执法权,直接侵犯当事人的隐私和权利。第三,“网络犯罪”愈演愈烈。网络活动的隐蔽性,使网民容易忘记自己的社会角色和责任,淡化法律意识,从而诱发犯罪。因此,加强和规范网络管理,遏制有害信息传播,打击网络违法犯罪,是十分迫切和必要的。
  网络环境下创新群众工作的对策建议
  重视网络政治自觉。网络给党的群众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把人类带入一个多维的信息化、网络化时代,网络舆论成为民意的“晴雨表”。党员干部无视或轻视网络,等于自断了解社情民意的捷径,自毁正面引导舆论的平台。不能正确利用网络,就无法及时了解发展形势,无法听到网民心声,更无法掌握话语权。党员干部要清醒认识到网络对群众工作的深刻影响,要有重视网络的高度政治自觉,关注网络,认清网络,用好网络,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出网络环境下群众工作的新途径、新形式和新方法。
  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网络环境下,公共突发事件最能考验政府的执政能力,也最容易对政府形象造成损害。面对突发事件,需要正确引导舆论:第一,早说话。在信息传播中,第一印象对受众的影响尤为重要,在网络突发事件报道中,要做到先声夺人,准确发布权威信息,让政府的声音在第一时间进入公众信息体系。第二,敢说话。对社会关注的敏感问题和矛盾,相关部门要行动起来,采取有效措施,给社会一个满意的答复和处理结果。第三,会说话。政府部门和党员干部要广泛听取群众的呼声和意见,调查研究掌握事情的来龙去脉,要言之有理、持之有据,提高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掌握网络沟通艺术。在与网民交流的过程中,党员干部要掌握一定的网络沟通艺术:第一,身份的平等性。与网民交流时必须平等待人、以理服人,而不应居高临下、以权压人。第二,语言的契合性。在利用网络开展群众工作的时候,要善于运用网言网语,拉近和网民的距离,增加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第三,以诚待人。在与网民的交流中,必须坦率真诚,这样才能赢得网民的理解和宽容。第四,宽以待人。针对网民提出的各种各样的意见,应该有一个宽容的态度,广开言路,给群众一个说话的宽松环境。
  规范网络管理。我国是一个网络舆论大国,但网络管理相对滞后,规范网络管理刻不容缓:第一,强化法律规范。有必要制订一部有关互联网的专门法,特别是网络舆论监督这一块,尽快建立健全网络公民监督法规。第二,加强网络道德规范。要加强网民的网络道德规范的宣传教育,促使网民树立网络自律意识,遵守网络道德。第三,加强技术规范。利用防火墙、过滤软件为主体的多重保护措施,屏蔽有害信息,遏制不良信息的传播和蔓延,净化网络环境。
  提高群众工作能力。网络环境下,对党的群众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第一,提高群众沟通能力,这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前提;第二,提高组织群众的能力,这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基础;第三,提高民主决策能力,这是做好群众工作的条件;第四,提高化解矛盾的能力,这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关键;第五,提高依法办事能力,这是做好群众工作的保证。政府部门和党员干部提高工作能力的过程中,更要善于用实实在在的行动把存在的问题解决好,把出现的矛盾协调好,真真正正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这样才能取信于民、取信于网,不断提高党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本领。(作者单位:中共河南省委党校党史教研部)
  
其他文献
【摘要】集体劳动争议对于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及社会和谐稳定的冲击强烈,应当侧重预防。中外实践经验都证明,开展工资集体协商是预防集体劳动争议的最重要途经,国家应当引导、鼓励劳动关系当事人双方积极开展工资集体协商活动,既促进企业发展,又使职工在发展中获益。实现双赢,是预防集体劳动争议的根本着力点。  【关键词】集体劳动争议 集体协商 双赢    我国集体劳动争议自2008年以来,一直处于高发态势。2008
【摘要】我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显著变化,表现在国家领域缓慢退出社会领域,社会领域在国家让渡的空间内逐渐发育。在国家与社会关系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行业性社团与政府的关系是一个很重要的变量。如何构建一种行业性社团与政府间的良好关系,值得思考。【关键词】社会管理 国家领域 社会关系 行业性社团 改革开放后,我国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发生了显著变化,表现在国家领域缓慢退出社会领域,社会领域在国家让渡的空间
一个新政权的确立,并非简单的机构更替,更是一种中央到地方的全面权力接管,甚至是更进一步的权力渗透。土改运动中的农民协会帮助新政权实现了权力下移、秩序确立以及基层权
【摘要】政治参与是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政治参与的“有效性”涉及政治参与的“组织性”和“结构性”两个变量,提高政治参与的结构性分析变量的数值,必将成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关键性环节。在公共预算领域实现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结构性突破,应是公民参与政治最直接、最广泛的途径。  【关键词】公共预算 公民 参与 制度化    政治参与是指公民通过合法的途径和方式,对国家的政治构成、政治运作、政治决策、政治结
【摘要】西部大开发战略给西部传统道德行为规范带来各种挑战,拜金主义等消极思潮不断冲击人们的思想。受其影响,西部欠发达地区大学生中的侵财型犯罪、网络犯罪等日渐增多。针对该趋势,应完善法制教育模式以及学生资助和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建立预防犯罪长效机制,防止西部欠发达地区高校大学生犯罪的发生。  【关键词】西部欠发达地区 大学生 犯罪趋势 预防对策    大开发战略在推进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
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社会转型的逐步深化,使政府管理体制面临诸多挑战。职能转变与流程再造,是完善公共治理的重要举措。谯城区"为民服务全程代理"项目,以委托代理理论为
【摘要】新《保险法》规定了不可抗辩条款,目的在于平衡保险人与投保人之间的利益。但不可抗辩条款也存在很多不足。对于特别严重的欺诈行为、投保人没有按期交纳保险费以及被保险人于抗辩期内身故的,不适用该条款。对此,要在借鉴国外条款的基础上,结合国情,尽快制定相关实施细则,明确适用的条件和例外情形。  【关键词】保险法 最大诚信原则 不可抗辩条款 适用例外    不可抗辩条款的含义及产生  2009年
【摘要】《湖南省外来物种管理条例》草案在国内开启了外来物种立法的先河。草案规定的立法目的科学,设置的管理体制相对合理,遵守了相关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规定了多项外来物种入侵引入的重要制度。但其也存在一些不足,要完善相应的法律责任,进一步理顺各行政机关的管理职责与关系。  【关键词】湖南 外来物种立法 亮点 责任    目前,湖南省外来入侵物种已从2005年的69种,激增到97种,其中包括68种
【摘要】美国高校学生管理事务具有专业化、法制化、自主性及人性化特点。我国应在借鉴美国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学生事务管理机制。要坚持高校学生事务工作的政治功能;努力完善学生事务管理的学科化进程;构建基于学生主体为主旨的工作体系;促进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法制化进程。    起源  梳理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300多年的脉络,可获知其历经以下四个发展阶段,并有相应的主导理论:萌芽期:“替代父母
【摘要】罚金刑的效益价值首先表现为它体现了现代刑罚的价值取向的转变,同时更体现为罚金刑相对于其他刑种来说,是公正价值和效益价值最为兼容的刑种。如果运用得当,罚金刑不仅可以震慑犯罪,达到预防犯罪的目的,同时可以减少司法成本、社会成本,进而减少犯罪,促进社会安定。  【关键词】罚金刑 效益价值 贪利犯罪 功利性 成本    罚金刑的效益是指在惩治和预防犯罪的活动中,要用最少的投入取得最大的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