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历史课标解读》对历史课程的任务是这样描述的:“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学生要达到的目标是——学会如何学习,为真正实现终身学习创造条件。正是在这种教学思想的指导下,我国的教学开始越来越重视分组合作教学模式。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分组合作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2-0081
一、在历史教学中实施分组合作教学的必要性
为了改变这种“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累”的教学情况,把传统上课时只有少数学生才有的排序式的发言机会平行分散给更多的学生,给每位学生创造相对多一些的开口机会,让他们更多地体会参与学习的魅力,同时也为了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团队精神,分组合作教学模式成为教学中的探讨研究。
二、分组合作教学模式的优势
经过不断的分组合作教学尝试,发现合作教学比起传统教学确实有其独特的优势,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1. 合作教學使课堂教学生动有趣。由于丰富多样的小组活动的展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能体验到学习的魅力和成功的喜悦,而这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无疑又会激发和促进学生进一步求知的欲望。
2. 合作教学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最充分的发挥。虽然我们多年来一直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但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它并不能得到真正落实,教师仍在唱主角。合作教学模式把教师的身份由原来的“既导且演者”转为单纯的“导演”,学生的身份由原来的“观众”或偶尔参与的“群众演员”转变为积极参演的“主要演员”,教学关系和方式得到质的转变。
3. 合作教学非但不会扼杀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相反会促进学生的求异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辨能力。在合作教学模式下,学生不再只是被动地、长时间地听教师讲课,而是通过成员间的商量、讨论、角色表演、辩论等多种多样的方式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由于青少年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在小组活动中经常会尽量地创造性地想出一些新点子,在求同存异的大前提下,各小组成员都不同程度地提高了自己的思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分组讨论教学的具体应用
1. 讨论的问题要精选
设计讨论问题的前提是一定要紧紧扣《历史课程标准》。在此基础上设计围绕教学重点和突破难点的问题。相关经验证明,设计讨论的问题,一要设计具有启发学生思维且有价值性的问题,二要设计步步深入,有一定层次性的问题。
(1)设计的问题要有启发性
设计的问题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动脑,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历史知识,有利于集体研究,促进合作学习。不能设计过于简单,不假思索就能解决的问题。尽可能把具有开放性、探究性、规律性的问题,作为讨论学习的载体。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做适当引导,通过讨论,学生的智慧得到充分发挥和展示,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而且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更增强了学生探求的欲望。
(2)问题的设计要步步深入,有一定的层次性
人们认识问题时往往由浅入深层层推进,由表象到本质,由已知到未知。因此,在设计问题时,问题要由易到难,由感性到理性,由现象到本质,使学生对某个历史问题能够做到全面把握。但如果问题难度过大,就不可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因此在设计问题时还要注意问题的层次性。
2. 分组方式要灵活
可以根据不同的情景、问题使用不同的分组方式。具体有以下几种:
(1)两人互助式
同桌的两个人就是一个自然的互助学习小组。这种方式能迅速覆盖到每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获得学习的机会。在历史教学中,如果采取同桌互助,既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又能达到共同参与的目的。
(2)小组竞争式
对于几个平行并列的教学内容,按班级座位分成几个小组,让各组负责一项内容开展,然后派代表在课堂上交流汇报,达到全班学习的目的。各小组成员根据自己的角色,提出自己的行动计划,然后教师选择各组代表发表自己的意见,其他组就行动计划的完整性进行打分。
(3)自由组合式(辩论式分组)
这种分组方式主要根据不同的观点,对学生自由分组,小组可以课前搜集资料,课堂上进行辩论。通过辩论既培养了学生收集、阅读、分析、提炼史料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不断提高,同时学生就在这种情境中促进了他们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效果很好。
3. 讨论的形式要多样
(1)相互协商法
讨论时,小组成员可以先独立思考,产生自己的见解或把想法写下来,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讨论,形成集体的意见。这样可保证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有思考的机会和时间。各小组成员自己思考、协商,汇总形成小组观点,再拿出来进行集体讨论,最终全体达成共识。
(2)相互补充法
在小组中每个成员独立思考后,随机决定一位成员陈述自己的意见,其他成员以他的意见为参照,发表见解,最终形成集体意见。这种方法也可以运用于全班组与组之间的探讨,在这种具有团体性质的争论中,学生更容易发现差异,产生思维火花的碰撞。
(3)相互提问法
可小组内提问,也可小组间提问,可学生之间点名提问,也可男女生相互提问等。这样的方法增强了趣味性,如加入一些竞争机制,则使学生产生较高的积极性,也培养了集体荣誉感。这样,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作者单位:宁夏中卫市中宁县中宁中学 755100)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分组合作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2-0081
一、在历史教学中实施分组合作教学的必要性
为了改变这种“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累”的教学情况,把传统上课时只有少数学生才有的排序式的发言机会平行分散给更多的学生,给每位学生创造相对多一些的开口机会,让他们更多地体会参与学习的魅力,同时也为了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团队精神,分组合作教学模式成为教学中的探讨研究。
二、分组合作教学模式的优势
经过不断的分组合作教学尝试,发现合作教学比起传统教学确实有其独特的优势,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1. 合作教學使课堂教学生动有趣。由于丰富多样的小组活动的展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能体验到学习的魅力和成功的喜悦,而这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无疑又会激发和促进学生进一步求知的欲望。
2. 合作教学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最充分的发挥。虽然我们多年来一直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但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它并不能得到真正落实,教师仍在唱主角。合作教学模式把教师的身份由原来的“既导且演者”转为单纯的“导演”,学生的身份由原来的“观众”或偶尔参与的“群众演员”转变为积极参演的“主要演员”,教学关系和方式得到质的转变。
3. 合作教学非但不会扼杀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相反会促进学生的求异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辨能力。在合作教学模式下,学生不再只是被动地、长时间地听教师讲课,而是通过成员间的商量、讨论、角色表演、辩论等多种多样的方式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由于青少年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在小组活动中经常会尽量地创造性地想出一些新点子,在求同存异的大前提下,各小组成员都不同程度地提高了自己的思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分组讨论教学的具体应用
1. 讨论的问题要精选
设计讨论问题的前提是一定要紧紧扣《历史课程标准》。在此基础上设计围绕教学重点和突破难点的问题。相关经验证明,设计讨论的问题,一要设计具有启发学生思维且有价值性的问题,二要设计步步深入,有一定层次性的问题。
(1)设计的问题要有启发性
设计的问题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动脑,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历史知识,有利于集体研究,促进合作学习。不能设计过于简单,不假思索就能解决的问题。尽可能把具有开放性、探究性、规律性的问题,作为讨论学习的载体。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做适当引导,通过讨论,学生的智慧得到充分发挥和展示,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而且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更增强了学生探求的欲望。
(2)问题的设计要步步深入,有一定的层次性
人们认识问题时往往由浅入深层层推进,由表象到本质,由已知到未知。因此,在设计问题时,问题要由易到难,由感性到理性,由现象到本质,使学生对某个历史问题能够做到全面把握。但如果问题难度过大,就不可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因此在设计问题时还要注意问题的层次性。
2. 分组方式要灵活
可以根据不同的情景、问题使用不同的分组方式。具体有以下几种:
(1)两人互助式
同桌的两个人就是一个自然的互助学习小组。这种方式能迅速覆盖到每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获得学习的机会。在历史教学中,如果采取同桌互助,既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又能达到共同参与的目的。
(2)小组竞争式
对于几个平行并列的教学内容,按班级座位分成几个小组,让各组负责一项内容开展,然后派代表在课堂上交流汇报,达到全班学习的目的。各小组成员根据自己的角色,提出自己的行动计划,然后教师选择各组代表发表自己的意见,其他组就行动计划的完整性进行打分。
(3)自由组合式(辩论式分组)
这种分组方式主要根据不同的观点,对学生自由分组,小组可以课前搜集资料,课堂上进行辩论。通过辩论既培养了学生收集、阅读、分析、提炼史料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不断提高,同时学生就在这种情境中促进了他们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效果很好。
3. 讨论的形式要多样
(1)相互协商法
讨论时,小组成员可以先独立思考,产生自己的见解或把想法写下来,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讨论,形成集体的意见。这样可保证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有思考的机会和时间。各小组成员自己思考、协商,汇总形成小组观点,再拿出来进行集体讨论,最终全体达成共识。
(2)相互补充法
在小组中每个成员独立思考后,随机决定一位成员陈述自己的意见,其他成员以他的意见为参照,发表见解,最终形成集体意见。这种方法也可以运用于全班组与组之间的探讨,在这种具有团体性质的争论中,学生更容易发现差异,产生思维火花的碰撞。
(3)相互提问法
可小组内提问,也可小组间提问,可学生之间点名提问,也可男女生相互提问等。这样的方法增强了趣味性,如加入一些竞争机制,则使学生产生较高的积极性,也培养了集体荣誉感。这样,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作者单位:宁夏中卫市中宁县中宁中学 7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