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炎武“拜师”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zybb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顾炎武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和语言学家,其学问渊博,于国家典制、天文仪象等方面都颇有研究。不过,顾炎武虽然满腹经纶,但为人却谦逊低调。在其年近50时,还曾拜乡间的句读师为师,可谓活到老学到老的典范。
  顺治十四年(1657年),年近半百的顾炎武在南京拜谒过明孝陵,又回到昆山告别故乡后,便开始了他后半生“丈夫志四方”的北国壮游生涯,把全部精力都转移到了学术研究上。
  有一年,顾炎武游学到济南,在路过一处学馆时,他听见有人正在里面讲解《仪礼》。顾炎武心想,《仪礼》是有关古代礼仪制度的经典著作,内容古奥难懂,除了不好学外,更难以讲解,平常人不敢随便问津。学馆里面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好奇心促始顾炎武站在窗前静静地聆听起来。他发现,讲解的人不仅语言从容,似乎对《仪礼》有着深厚的研究。所讲内容不但十分非富,而且条理清楚。顾炎武听得入了迷,心里为对方连连叫好。
  站在窗前聽了约摸半个钟头,顾炎武有一个强烈的念头,便是想要结识对方,拜对方为师。想到这里,他顾不上手上正要办的一件要紧事,立即向人打听,讲解《仪礼》的人到底是何方高人?最后有位知情人士告知顾炎武,对方只是一名乡间的句读师,名叫张尔岐。
  末了,对方询问顾炎武为何要打听此人。顾炎武于是将自己内心的想法告诉对方。那位知情人士听说过顾炎武,知道他学富五车。于是好心地劝顾炎武道:“对方只是一个籍籍无名的句读师,你怎么能向他拜师呢?这样传出去的话,会被人当成笑话的。”顾炎武谦虚地回答道,任何比我有学问的人,都可以当作我的老师。
  次日一早,顾炎武立即按照古人相见之礼,派了一名僮仆,带上自己的名刺(名片),到张尔岐处表示求见之意。顾炎武并没有因为对方身份的卑微,而省略掉任何一个细小的环节。
  在得到张尔岐的应允后,顾炎武便衣冠整齐地拜见了对方。两人初次见面彬彬有礼,交谈之后,都有相见恨晚之意。分别之时,谦虚好学的顾炎武向张尔岐提出,想拜其为师,和他一起交流学习《仪礼》的知识。张尔岐为人忠厚老实,他表示拜师不必,交友即可。最终,俩人成为无话不说的好朋友。
  不管何时,我们要懂得以贤志为立身之本,以谦敬为做人之道,在待人处事方面,要讲求顺适和温和。只有这样,才能赢得他人的敬重。
  选自《辽宁青年》
其他文献
雨夜,在灯火阑珊处降临。淅淅沥沥的小雨轻落于皮肤上,仿佛是上天怜悯众生而滴落的温柔的泪。坐在车里,不去理会堵塞的路况,将书包扔在前座,双脚横搭在后座上,悠哉悠哉地倚着后门。透过窗户,看依附在窗上的水珠,或乖乖地像颗琉璃珠一样地爬在上面,或从高处坠落形成匀称的流线形。我的手指触碰上了窗户的内壁,没有水的湿润感,但心思随着指尖渡到了窗外,感受这一份雨夜中的独特的静谧。来往汽车的灯光映在了窗户上,由远及
人到中年,最注意什么?开始我以为忧虑白发,到处都在染发啊;又觉得在乎皱纹,好多人都戴帽子、眼镜遮挡。后来发现,最注意的还是后背。看,大家时不时往后瞥,不是怕穿反毛衣后背凉飕飕,而是怕驼背。那无法掩饰,叫人自惭形秽。这是中年时候的清醒。但是一些人跟年轻时一样,很是在乎颜面发型和胸前的打扮,什么时候都马虎不得。去年夏天,我遇到一桩跟胸脯有关的事,曾跟胸脯的主人深究了一番,互相没说出一个结果,但影响没有
深冬,剪一片静暖时光,轻启岁月的门扉;每一年的明信片上,都写满爱的寄语,必然,用心收藏。那些熬得过岁月的美丽相伴,自己也懂得珍惜。  白雪沁凉的深冬时节,好在,自己是个表面凉薄内心从不缺少阳光与温度的人;拥有着一些不曾被伤害的情意,愿与之抱暖相偎。想来,足够过这个严冬了。你若冷,就来我的小屋坐坐吧!给你生一炉火,煮一壶暖茶,我们一起聊着闲花心事,数九,过冬。  时间,一寸寸在指尖滑落,绾成一朵温婉
太阳很足的晌午,我步入美术馆。美术馆的大厅凉风习习,空旷中有一丝寂寥。许是游人们都被很足的太阳晒蔫儿了,竟没有闲心来这里觅些雅趣,这使我突如其来的参观有了几分悠闲和静谧。只有我一人的脚步踏响在光洁如镜的大厅,脚下的皮凉鞋“咯咯吱吱”凑趣,这声响平添了空寂的意蕴。我来寻找一种感觉,一种久违了的艺术感觉。几年来,我为杂事困扰,已远远疏离了我钟爱的儿童文学,我的诗心与爱心沉溺于琐屑的杂感里,被忽而愤激忽
1953年,我出生在台湾南部乡下非常偏远的农村———旗山镇。  我的父母都是种田的农民,但在这一生中对我影响最大的是他们。  我父亲是一个豪放、潇洒、幽默的人。我的母亲细腻温柔,对美的事物有极好的感受力,我印象中从未听到她对别人大声讲话。  父母亲的一生告诉我,一个人的身份无论怎样卑微,只要维持灵魂中的细腻和温柔,就保有了伟大的生命。  我从来都认为爸爸妈妈的爱情是伟大而完美的,他们只受过很少的教
凉爽的风拂来的时候,秋天也像一位匆匆的过客,一脚踏进身边这个陌生的环境,望着眼前的变化,满眸的惊奇。对我来说,季节永远都是陌生的,陌生地看它花开花谢,从不重复。秋天和春天不同,总是让人感到时光匆匆,季节的书页翻过,一声低吟的“立秋”,天气立刻不再蛮横,昨天还是火热的天气,翌日晨间,就已金风送爽,那末伏的老虎,只是偶然作伥。秋天,仿佛季节深处躬耕着的老农,甩了一下手中的鞭子,脆生生的鞭梢挥手炸开,气
衰草随风无力颤抖,刺猬滚成球蜷缩于草窠时,一场雪悄然降落,无声无息,深恐打搅了拥被酣眠的人儿。待到红日初照,捎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惊喜。足履踩踏雪地发出“咯吱咯吱”声,老家屋檐下垂挂着晶莹剔透的冰凌,拿胡萝卜做雪人的鼻子,热气腾腾煮一锅白菜豆腐……无数的记忆碎片不停翻转上映,真实而长久。牵了细狗逮麦垄上行迟的野兔,设机关捕觅食的灰不溜秋的鸟雀,缊袍敝衣处冰雪天地,年少的我汗漉后背
猛抬头,看到我家正面墙上谢老(冰心)的照片,而旁边的挂历提醒我2月28日到来了,那是谢老逝世二十周年的忌日。看到她慈祥的面孔,使我想起往事多多。我与谢老是忘年交,她说:“在民族大学的千家宿舍里,我只到两家串门:一是你家,另是费孝通家。”当时有一天,驻校工农队长,突然分配我一家三口(我有两个孩子)搬到谢家同住。这是不言而喻的,我吓呆了。因为我们与谢家虽多年同住一个大院,但从未谋面,传说“她”身着万元
鲁迅抽了一辈子烟。他曾说过自己一天的三件事,“仰卧—抽烟—写文章”,其实他终其一生,也是这三件事。只有56岁的生命,吸烟史竟有33年。《鲁迅日记》是从1912年5月5日记起,“上午十一时舟抵天津”云云,是由蔡元培推荐去北京中华民国教育部任职;而1913年6月21日即有买烟的记载,“往润昌公司买毛毡、烟卷等七元八角”,是鲁迅首次回绍兴探亲的时候。不仅抽烟的时间久,抽烟的量也大,“我酒是早不喝了,烟仍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苏轼对文人诗画有着“诗画本一律”的赏评理论。这一诗画理论,对后世文人的文化修养,对中国诗画,尤其是文人诗画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吴门画派的开创者沈周,便是在这种影响下学习、发展、升华,最终自成一家,成为明代画坛的领袖人物。沈周所生活的明代文艺界,与盛唐时期是有明显差别的。这一时期的科举制度,已经开始背离其建立初衷,成为封建王朝统治文人思想的工具。由于受到这种思想的束缚,许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