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水墨是中国画特有的艺术语言,它是中国绘画异于世界其他绘画的根本表现手法。传统水墨山水画发展的历史显示,“写意”在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传统山水画;水墨;当代转换
中图分类号:J21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2-12-1
对中国画的改造使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逐渐适应了新时代的要求,其特征就是中国画开始融合中西方绘画艺术的长处,变得鲜活而有生命力了。但是,中国画的改造也因工具理性的影响使其文化定位显得迷茫。作为研究人员有必要对传统山水画的当代转换进行研究,使得中国的传统水墨发挥其特点,将中国传统山水画推进一个境界。
一、山水画的发展历程
一方面,早在汉魏时期,山水画家宗炳就在他的画论《画山水序》中写到,“于是闲居理气,抚觞鸣琴,批图幽对,坐究四荒。”,提出了“含道映物,澄怀味像”的美学观点。自然山水成为士大夫精神超越的客体指向,参悟着自然之所宗的宇宙本体的道,即虚静澄怀与自然融会达到畅新怡情的“神思”境界。唐宋以后,由于国家对言论自由的束缚和众多志士的怀才不遇,所以只好寄情山水,文人倾向于主观情绪的表现,倾向于笔墨线条的玩赏。元、明、清以后,随着文人画的逐渐成熟,山水画也日渐趋向由内而外的超验表现。发展到明清之际渐趋衰弱,走上形式主义的道路。
另一方面,20世纪伊始,一批画家开始探询中国山水画的创新之路,齐白石、黄宾虹、林凤眠、李可染、傅抱石等或在文人画传统内部以古开今,或广泛吸收民族民间艺术传统进行变革,或融入西方写实观念,使传统山水画获得新的意义。又经过了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新时期改革开放两次思想冲击,人们的观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民国初年,有志于革新的中国画家提出了改良中国画的主张。他们提出“民众的艺术”“大众化”的口号,使中国画的题材内容与形式产生了深刻的变化。传统山水画的主题与题材越来越难以反映当代人的生活,传统山水画的表达方式也越来越难以贴切地表达当代人的情感。社会是不断向前发展的,要求一种现实的发展的艺术来同它相适应。新时代的中国画正应该抛弃文人避世思想的局限,而以一种客观现实的眼光来看待生活,来表现这种由“出世”到“入世”的观念转变。
二、出世——入世的转型
第一階段是以齐白石为代表的艺术平民化、大众化的转型。齐白石的艺术探索使得本属于文人士大夫阶层的水墨写意画语境转换为浸透乡村、乡土、民间、农家的民俗化水墨语境,中国画高山流水般的雅与含蓄体现在齐老先生的画中成为“他日相呼”的江湖义节和“小鱼都来”的老顽童式情趣。第二阶段是以徐悲鸿和林风眠为代表的对中西艺术融合的探索。他们笔下的中国画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中西艺术相融合。
这两种存在内在差别的水墨画革新形式都是朝现代化文化形态的艺术创作转型。如果说齐白石的艺术为转型所做的贡献是以平民化来普及中国画,那么徐悲鸿与林风眠的成就就是从民族与西方的不同向度上,使中国画更适应朝着现代化形态发展的文化走向。他们涉及了中国画的各项内容,虽未完全改变传统中国画写意的传统,但亦同传统山水画,尤其是与文人画家笔下的山水画相去甚远。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画在经历了战火的洗礼后重新回到了现实生活,从现实的生活中去发现美,使沉醉于传统城市的中国画获得了新的生命力。1950年在李可染的《谈中国画的改造》一文章中就回归并深入生活中的写生活动带动了中国画的革新。文中还说:“‘五四’以来中国画的改革工作,在题材上所以老是在‘农村写生’和‘边疆写生’上回旋不就是受了旧有形式羁绊的缘故。因为农村边境生活的状貌,同古人生活比较接近,所以才便于利用旧有形式,因为有飞机大炮根本不能入画种种不正确的看法。我们现在要改造中国画,就必须不再重走这条道路,必须以最大努力根据新的生活内容来创造群众需要的新的表现形式、创造民族作风。”新中国成立初期至上世纪70年代,对中国画的改造使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逐渐适应了新时代的要求。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庞薰琴、林风眠、徐悲鸿、吴冠中等在中国画的开拓领域,为了水墨的创新默默耕酝,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山水画创作由农村向城市的转移是摆脱文人化、贵族化的局限、实现中国传统山水画当代转换的关键注重艺术表现的现实性、当代性。
二、当代中国画的传承和发展
当代中国画坛,我们没有发现正在我们眼前悄悄地展开的艺术革新中国水墨运动的领导者。这个时代不仅仅需要那种能够继承文化传统的艺术家,还更需要能够作出划时代的贡献和有着时代烙印的艺术家。我们应该创造一种气氛,使每个画家可以在自由探索的基础上,抛弃严格的技术规范和僵化的审美标准,创造出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来。
参考文献:
[1]陈浩.水墨都市绘画研究[M].北京:荣宝斋出版社,2007.
[2]徐恩存.焦虑与突围[M].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2000,3.
[3]周文权.城市山水画初探[D].湖北美术学院,2007.
[4]彭石.水墨都市绘画研究综述[J].大众文艺,2009,(16).
[5]宋玉明.论城市山水画[J].艺术探索,2009,(04).
[6] 王林.底层人文[M].北京:新星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
赵龙,河北石家庄人,贵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13级在读研究生。
关键词:传统山水画;水墨;当代转换
中图分类号:J21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2-12-1
对中国画的改造使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逐渐适应了新时代的要求,其特征就是中国画开始融合中西方绘画艺术的长处,变得鲜活而有生命力了。但是,中国画的改造也因工具理性的影响使其文化定位显得迷茫。作为研究人员有必要对传统山水画的当代转换进行研究,使得中国的传统水墨发挥其特点,将中国传统山水画推进一个境界。
一、山水画的发展历程
一方面,早在汉魏时期,山水画家宗炳就在他的画论《画山水序》中写到,“于是闲居理气,抚觞鸣琴,批图幽对,坐究四荒。”,提出了“含道映物,澄怀味像”的美学观点。自然山水成为士大夫精神超越的客体指向,参悟着自然之所宗的宇宙本体的道,即虚静澄怀与自然融会达到畅新怡情的“神思”境界。唐宋以后,由于国家对言论自由的束缚和众多志士的怀才不遇,所以只好寄情山水,文人倾向于主观情绪的表现,倾向于笔墨线条的玩赏。元、明、清以后,随着文人画的逐渐成熟,山水画也日渐趋向由内而外的超验表现。发展到明清之际渐趋衰弱,走上形式主义的道路。
另一方面,20世纪伊始,一批画家开始探询中国山水画的创新之路,齐白石、黄宾虹、林凤眠、李可染、傅抱石等或在文人画传统内部以古开今,或广泛吸收民族民间艺术传统进行变革,或融入西方写实观念,使传统山水画获得新的意义。又经过了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新时期改革开放两次思想冲击,人们的观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民国初年,有志于革新的中国画家提出了改良中国画的主张。他们提出“民众的艺术”“大众化”的口号,使中国画的题材内容与形式产生了深刻的变化。传统山水画的主题与题材越来越难以反映当代人的生活,传统山水画的表达方式也越来越难以贴切地表达当代人的情感。社会是不断向前发展的,要求一种现实的发展的艺术来同它相适应。新时代的中国画正应该抛弃文人避世思想的局限,而以一种客观现实的眼光来看待生活,来表现这种由“出世”到“入世”的观念转变。
二、出世——入世的转型
第一階段是以齐白石为代表的艺术平民化、大众化的转型。齐白石的艺术探索使得本属于文人士大夫阶层的水墨写意画语境转换为浸透乡村、乡土、民间、农家的民俗化水墨语境,中国画高山流水般的雅与含蓄体现在齐老先生的画中成为“他日相呼”的江湖义节和“小鱼都来”的老顽童式情趣。第二阶段是以徐悲鸿和林风眠为代表的对中西艺术融合的探索。他们笔下的中国画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中西艺术相融合。
这两种存在内在差别的水墨画革新形式都是朝现代化文化形态的艺术创作转型。如果说齐白石的艺术为转型所做的贡献是以平民化来普及中国画,那么徐悲鸿与林风眠的成就就是从民族与西方的不同向度上,使中国画更适应朝着现代化形态发展的文化走向。他们涉及了中国画的各项内容,虽未完全改变传统中国画写意的传统,但亦同传统山水画,尤其是与文人画家笔下的山水画相去甚远。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画在经历了战火的洗礼后重新回到了现实生活,从现实的生活中去发现美,使沉醉于传统城市的中国画获得了新的生命力。1950年在李可染的《谈中国画的改造》一文章中就回归并深入生活中的写生活动带动了中国画的革新。文中还说:“‘五四’以来中国画的改革工作,在题材上所以老是在‘农村写生’和‘边疆写生’上回旋不就是受了旧有形式羁绊的缘故。因为农村边境生活的状貌,同古人生活比较接近,所以才便于利用旧有形式,因为有飞机大炮根本不能入画种种不正确的看法。我们现在要改造中国画,就必须不再重走这条道路,必须以最大努力根据新的生活内容来创造群众需要的新的表现形式、创造民族作风。”新中国成立初期至上世纪70年代,对中国画的改造使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逐渐适应了新时代的要求。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庞薰琴、林风眠、徐悲鸿、吴冠中等在中国画的开拓领域,为了水墨的创新默默耕酝,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山水画创作由农村向城市的转移是摆脱文人化、贵族化的局限、实现中国传统山水画当代转换的关键注重艺术表现的现实性、当代性。
二、当代中国画的传承和发展
当代中国画坛,我们没有发现正在我们眼前悄悄地展开的艺术革新中国水墨运动的领导者。这个时代不仅仅需要那种能够继承文化传统的艺术家,还更需要能够作出划时代的贡献和有着时代烙印的艺术家。我们应该创造一种气氛,使每个画家可以在自由探索的基础上,抛弃严格的技术规范和僵化的审美标准,创造出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来。
参考文献:
[1]陈浩.水墨都市绘画研究[M].北京:荣宝斋出版社,2007.
[2]徐恩存.焦虑与突围[M].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2000,3.
[3]周文权.城市山水画初探[D].湖北美术学院,2007.
[4]彭石.水墨都市绘画研究综述[J].大众文艺,2009,(16).
[5]宋玉明.论城市山水画[J].艺术探索,2009,(04).
[6] 王林.底层人文[M].北京:新星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
赵龙,河北石家庄人,贵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13级在读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