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我国经济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表面上看是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冲击,实质上是对不合理的经济发展方式的冲击,2010年中共中央召开了十七届五中会议,会议通过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十二五”规划是以科学发展观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文件共有12个部分,基本都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关,本文仅就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容阐述一下自己的理解。
[关键词] “十二五”规划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加快转变
一、我国要进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先弄明白经济是如何发展的
根据宏观经济学理论可知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出口、生产要素、技术创新和制度是构成整个宏观经济的基本要素。这些要素如何推动经济运行,这就是经济发展的问题。我把中国比作一列正在上坡动车组,列车的运动就是经济的发展。这辆动车组怎样才能跑的又快又稳(经济发展越快越稳),首先要让列车跑起来,要让它跑起来,就要有个动力,动力可以分为拉力和推力,对经济发展来说,拉力有4个,分别是消费、投资、政府和对外贸易,其中消费时基础,消费的越多,即商品买的越多,生产的积极性又高,企业投资也就越大,政府税收增长快(政府也要消费,进一步的带动市场经济),同时也对国外商品也有需求消费。商品数量越大,社会的财富也就越多,这就是需求带动的拉动力量。也就是说消费,投资,政府和对外贸易构成了一个国家的总需求。
中国人口基数大,坐列车的人多,经济列车太重,光有拉力不行,还需要有向前的推力,才能跑的快。这些推力主要有生产要素、技术和制度,生产要素越多、质量越好与劳动力相结合生产的产品就越多越好,至于技术主要体现在劳动生产率上,创新技术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创造新产品,同时产品的质量也会提高,然而制度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为生产产品离不开人,人对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及在生产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分工,都会影响到整个经济,而这些因素是与这个社会的经济制度来决定的。因此,生产要素,技术和制度就构成了推动经济发展的三大推力,把这三大推力放进宏观经济学里就是总供给推力。
总需求的四个拉力和总供给的三个推力的合力,就决定了经济发展的方向。若总需求的四个拉力和总供给的三个推力合作协调的好,就会促进国民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若合作协调不好,则会阻碍经济发展。
二、 我国经济发展如何转变
通过总需求的四个拉力和总供给的三个推力,就可以研究一下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我国现在说的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我们可能会问,原来我国是以何种方式发展的,我们可以从总需求和总供给两大方面来分析。
(一)总需求的发展方式
从总需求角度来看,近5年的经济发展中,主要是通过出口和政府投资来实现经济的增长,消费需求增加缓慢,特别是在2008年由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更能体现出我国经济增长的依赖于出口水平,消费需求不足,当国外经济不景气时,对我国的消费品购买减少,使得沿海的对外贸易企业生产能力下降,劳动力需求下降,企业一个一个倒闭,进一步影响我国国民经济发展。
消费需求不足,使得总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缓慢,有几下几个原因:
1.贫富之间收入差距拉大
2.经济增长和收入的增长不成比例
3.影响收入的其他因素
在居民消费观念上,买房,看病,教育等程度上限制了居民收入的消费,尤其是近几年的房价,过高的房价导致居民不敢消费,大量的储蓄货币,用于消费的收入就减少。
投资和政府联合起来考虑,在金融危机前,出口增长确实带动了企业投资,特别是那些外向型企业,但是08年的金融危机,西方国家遭遇经济萧条,自然也就减少了对它国商品的购买,很多出口导向型的企业也遭到危机,特别是我国的沿海地区一带的企业,很多工厂都停产甚至倒闭。为了复苏本国经济发展,政府不得不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放宽的货币政策,增加总需求,引导经济快速复苏,09年以来,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复苏政策,降低利息,信贷放宽和政府对市场增加了四万亿投资,这样由原来的出口型拉动的经济增长转变为政府投资的经济增长,国内消费需求的拉动增长始终没有在国民经济中占很大比例,加上消费者和企业预测经济会继续下降,企业去投资,却又担心产出的商品没有人买,便离开实体经济,进入股市和房地产行业的虚拟经济,这样更加导致了经济的不稳定,因为过多投资进入虚拟经济,会导致泡沫经济,从而影响经济稳定的增长。因此,政府只能进行政府投资,修高速,修铁路和高铁,投资到公共基础建设项目来拉动经济复苏。
从总需求的总体来看,我国的经济发展一直处于靠出口拉动和依靠政府投资为主的需求拉动模式,这种模式必然会出现问题:
一是国内消费不足, 二是政府投资只能投向公共物品和基础设施,若投向企业,则不一定会有实体经济增长,加上国内长年需求不足,企业部分资金会流向虚拟经济领域,会增加对经济的不确定性。
因此,要转变这种需求的拉动模式,关键在于如何才能是企业增加投资的信心并从实体经济领域来解决消费需求的问题,增加消费,让实体经济的利益高于虚拟经济。
(二)总供给的发展方式
一国的经济发展,不仅要依靠总需求的转变发展,也要依靠总供给的发展,即生产要素、技术和制度的合理协调发展。
1.生产要素供给
生产要素,是经济学中的一个基本范畴。现代宏观经济学认为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土地、资本、企业家才能四种,各种生产要素投入量和相结合的质量决定了社会总供给即经济增长。中国虽然地大物博,土地面积世界第三,但中国实际上是地大物薄,如我国水资源总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耕地面积仅占全球7%,可以说是水缺地少,却要养活地球上四分之一的人口,因此我国的资源是相当有限的,很大一部分都是通过进口来满足本国的经济发展,随着2011年我国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超越日本,为了更好的促进经济增长,对外依赖的能源就会不断的加深,资源问题就成为了国家发展的重要问题,“十二五”规划也指出:过多的依赖进口能源,不仅消耗了大量资金而且会加大国际市场供求的矛盾,带来一系列经济、政治、外交方面的问题,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而控制对国外资源的依赖程度,对于确保经济安全和国家的问题有重要意义。
2.技术供给
技术的进步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和源泉,是提高要素生产率的最直接因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进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资源的消耗。从而也促进经济增长。我们知道我们所买来的东西,不可能是最先进的。很简单的例子,猫教老虎都还留了一手,更何况在这种高度竞争国际化形式下。现在我国对国外技术依存度比较高,在关键技术上不如国际水平,过度依赖国外技术可能会影响到国家安全,最后在专利上明显落后发达国家,看100个名牌中,我国还没有实现零的突破。此外,我国还有不少能耗高的、浪费大、生产效率低、早应淘汰落后产能。
因此,从这些问题来看,增加我国的自主技术创新能力,开发新产品能力,提高我国产业核心竞争能力,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要始终坚持把科学技术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
3.制度供给
经济增长过程都是在一定的制度环境和制度安排中进行的,制度通过作用于经济增长的直接推动力为其提供内生激励。因此制度是是推动发展的重要因素,具体来说制度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来影响经济增长:
(1)产权
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与一定的产权制度有关,有效率、明晰的产权制度会对人们的经济活动产生一种激励效应,引导人们做出正确的经济选择,从制度上激发和保护经济领域内的创新活动,减少未来的不确定性因素,有效阻止“搭便车”等机会主义行为,从促进经济增长。
(2)国家政府
政府是一个具有强制力的特殊组织。在市场经济中,国家发挥着多方面的经济职能:比如,通过界定和保护产权来维持市场经济运行秩序,以降低社会交易成本;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以促进经济总量的增长和结构的优化,保证经济的平稳增长;国家还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以弥补市场缺陷,促进社会福利最大化,激励社会全体成员创新的积极性。
(3)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是积极的意识形态可以形成一种交易成本节约机制,激发人们生产和创新的活力,避免人们过度地从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出发进行消费;二是占支配地位的意识形态与社会进步方向一致,将成为经济增长的促进力量。
目前,国际金融危机余波未了,世界经济在艰难中萌动创新和突破。殊不知,每一次大的危机都会孕育一次大的结构调整,每一次大的结构调整都会推动一次大的经济发展,我国如今又走到了新的结构调整关口。只有突破这道关口,我们才能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上取得实质性进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加快转变是硬道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彻底摒弃重国际市场、轻国内需求,重低成本优势、轻自主创新能力,重物质投入、轻资源环境重财富增长、轻社会福利水平提高的传统发展方式,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之所在就在于制度创新。
总之目前,我们国家在经济增长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消费不足、生产中的资源产出率偏低、创新能力不强、缺乏自主的知识产权、资源环境压力较大等问题,说明目前的经济发展方式不适合当前的发展,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使之较好地协调配合经济发展中的四个拉力和三个推力,我们就能够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实现经济有效转型,实现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又好又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焦国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科学发展的关键[J]理论动态 2009年3.
[2] 吴敬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需消除体制障碍,2008年11.
[3] 陈孝兵,改革开放30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J]. 2008年10.
[4] 李萍,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制度分析[D]. 西南财经大学 2000年
[5] 张宇、孟捷主编《高级政治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3.
[6] 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7.
[7]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人民日报2010年10月.
[8] 陆峰,大力推进企业自主创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N].新华日报,2008年8月.
[关键词] “十二五”规划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加快转变
一、我国要进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先弄明白经济是如何发展的
根据宏观经济学理论可知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出口、生产要素、技术创新和制度是构成整个宏观经济的基本要素。这些要素如何推动经济运行,这就是经济发展的问题。我把中国比作一列正在上坡动车组,列车的运动就是经济的发展。这辆动车组怎样才能跑的又快又稳(经济发展越快越稳),首先要让列车跑起来,要让它跑起来,就要有个动力,动力可以分为拉力和推力,对经济发展来说,拉力有4个,分别是消费、投资、政府和对外贸易,其中消费时基础,消费的越多,即商品买的越多,生产的积极性又高,企业投资也就越大,政府税收增长快(政府也要消费,进一步的带动市场经济),同时也对国外商品也有需求消费。商品数量越大,社会的财富也就越多,这就是需求带动的拉动力量。也就是说消费,投资,政府和对外贸易构成了一个国家的总需求。
中国人口基数大,坐列车的人多,经济列车太重,光有拉力不行,还需要有向前的推力,才能跑的快。这些推力主要有生产要素、技术和制度,生产要素越多、质量越好与劳动力相结合生产的产品就越多越好,至于技术主要体现在劳动生产率上,创新技术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创造新产品,同时产品的质量也会提高,然而制度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为生产产品离不开人,人对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及在生产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分工,都会影响到整个经济,而这些因素是与这个社会的经济制度来决定的。因此,生产要素,技术和制度就构成了推动经济发展的三大推力,把这三大推力放进宏观经济学里就是总供给推力。
总需求的四个拉力和总供给的三个推力的合力,就决定了经济发展的方向。若总需求的四个拉力和总供给的三个推力合作协调的好,就会促进国民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若合作协调不好,则会阻碍经济发展。
二、 我国经济发展如何转变
通过总需求的四个拉力和总供给的三个推力,就可以研究一下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我国现在说的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我们可能会问,原来我国是以何种方式发展的,我们可以从总需求和总供给两大方面来分析。
(一)总需求的发展方式
从总需求角度来看,近5年的经济发展中,主要是通过出口和政府投资来实现经济的增长,消费需求增加缓慢,特别是在2008年由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更能体现出我国经济增长的依赖于出口水平,消费需求不足,当国外经济不景气时,对我国的消费品购买减少,使得沿海的对外贸易企业生产能力下降,劳动力需求下降,企业一个一个倒闭,进一步影响我国国民经济发展。
消费需求不足,使得总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缓慢,有几下几个原因:
1.贫富之间收入差距拉大
2.经济增长和收入的增长不成比例
3.影响收入的其他因素
在居民消费观念上,买房,看病,教育等程度上限制了居民收入的消费,尤其是近几年的房价,过高的房价导致居民不敢消费,大量的储蓄货币,用于消费的收入就减少。
投资和政府联合起来考虑,在金融危机前,出口增长确实带动了企业投资,特别是那些外向型企业,但是08年的金融危机,西方国家遭遇经济萧条,自然也就减少了对它国商品的购买,很多出口导向型的企业也遭到危机,特别是我国的沿海地区一带的企业,很多工厂都停产甚至倒闭。为了复苏本国经济发展,政府不得不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放宽的货币政策,增加总需求,引导经济快速复苏,09年以来,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复苏政策,降低利息,信贷放宽和政府对市场增加了四万亿投资,这样由原来的出口型拉动的经济增长转变为政府投资的经济增长,国内消费需求的拉动增长始终没有在国民经济中占很大比例,加上消费者和企业预测经济会继续下降,企业去投资,却又担心产出的商品没有人买,便离开实体经济,进入股市和房地产行业的虚拟经济,这样更加导致了经济的不稳定,因为过多投资进入虚拟经济,会导致泡沫经济,从而影响经济稳定的增长。因此,政府只能进行政府投资,修高速,修铁路和高铁,投资到公共基础建设项目来拉动经济复苏。
从总需求的总体来看,我国的经济发展一直处于靠出口拉动和依靠政府投资为主的需求拉动模式,这种模式必然会出现问题:
一是国内消费不足, 二是政府投资只能投向公共物品和基础设施,若投向企业,则不一定会有实体经济增长,加上国内长年需求不足,企业部分资金会流向虚拟经济领域,会增加对经济的不确定性。
因此,要转变这种需求的拉动模式,关键在于如何才能是企业增加投资的信心并从实体经济领域来解决消费需求的问题,增加消费,让实体经济的利益高于虚拟经济。
(二)总供给的发展方式
一国的经济发展,不仅要依靠总需求的转变发展,也要依靠总供给的发展,即生产要素、技术和制度的合理协调发展。
1.生产要素供给
生产要素,是经济学中的一个基本范畴。现代宏观经济学认为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土地、资本、企业家才能四种,各种生产要素投入量和相结合的质量决定了社会总供给即经济增长。中国虽然地大物博,土地面积世界第三,但中国实际上是地大物薄,如我国水资源总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耕地面积仅占全球7%,可以说是水缺地少,却要养活地球上四分之一的人口,因此我国的资源是相当有限的,很大一部分都是通过进口来满足本国的经济发展,随着2011年我国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超越日本,为了更好的促进经济增长,对外依赖的能源就会不断的加深,资源问题就成为了国家发展的重要问题,“十二五”规划也指出:过多的依赖进口能源,不仅消耗了大量资金而且会加大国际市场供求的矛盾,带来一系列经济、政治、外交方面的问题,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而控制对国外资源的依赖程度,对于确保经济安全和国家的问题有重要意义。
2.技术供给
技术的进步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和源泉,是提高要素生产率的最直接因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进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资源的消耗。从而也促进经济增长。我们知道我们所买来的东西,不可能是最先进的。很简单的例子,猫教老虎都还留了一手,更何况在这种高度竞争国际化形式下。现在我国对国外技术依存度比较高,在关键技术上不如国际水平,过度依赖国外技术可能会影响到国家安全,最后在专利上明显落后发达国家,看100个名牌中,我国还没有实现零的突破。此外,我国还有不少能耗高的、浪费大、生产效率低、早应淘汰落后产能。
因此,从这些问题来看,增加我国的自主技术创新能力,开发新产品能力,提高我国产业核心竞争能力,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要始终坚持把科学技术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
3.制度供给
经济增长过程都是在一定的制度环境和制度安排中进行的,制度通过作用于经济增长的直接推动力为其提供内生激励。因此制度是是推动发展的重要因素,具体来说制度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来影响经济增长:
(1)产权
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与一定的产权制度有关,有效率、明晰的产权制度会对人们的经济活动产生一种激励效应,引导人们做出正确的经济选择,从制度上激发和保护经济领域内的创新活动,减少未来的不确定性因素,有效阻止“搭便车”等机会主义行为,从促进经济增长。
(2)国家政府
政府是一个具有强制力的特殊组织。在市场经济中,国家发挥着多方面的经济职能:比如,通过界定和保护产权来维持市场经济运行秩序,以降低社会交易成本;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以促进经济总量的增长和结构的优化,保证经济的平稳增长;国家还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以弥补市场缺陷,促进社会福利最大化,激励社会全体成员创新的积极性。
(3)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是积极的意识形态可以形成一种交易成本节约机制,激发人们生产和创新的活力,避免人们过度地从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出发进行消费;二是占支配地位的意识形态与社会进步方向一致,将成为经济增长的促进力量。
目前,国际金融危机余波未了,世界经济在艰难中萌动创新和突破。殊不知,每一次大的危机都会孕育一次大的结构调整,每一次大的结构调整都会推动一次大的经济发展,我国如今又走到了新的结构调整关口。只有突破这道关口,我们才能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上取得实质性进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加快转变是硬道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彻底摒弃重国际市场、轻国内需求,重低成本优势、轻自主创新能力,重物质投入、轻资源环境重财富增长、轻社会福利水平提高的传统发展方式,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之所在就在于制度创新。
总之目前,我们国家在经济增长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消费不足、生产中的资源产出率偏低、创新能力不强、缺乏自主的知识产权、资源环境压力较大等问题,说明目前的经济发展方式不适合当前的发展,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使之较好地协调配合经济发展中的四个拉力和三个推力,我们就能够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实现经济有效转型,实现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又好又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焦国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科学发展的关键[J]理论动态 2009年3.
[2] 吴敬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需消除体制障碍,2008年11.
[3] 陈孝兵,改革开放30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J]. 2008年10.
[4] 李萍,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制度分析[D]. 西南财经大学 2000年
[5] 张宇、孟捷主编《高级政治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3.
[6] 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7.
[7]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人民日报2010年10月.
[8] 陆峰,大力推进企业自主创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N].新华日报,2008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