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与幻想中升华

来源 :语文世界(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hmat7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百多年前,《名人传》在一个似乎不恰当又似乎恰当的时代诞生了,它饱含作者满腔的激情与才华,为人们展现出一个时代的英雄与伟大。伟人虽然已经远去,但是,我们仍能听到贝多芬在黑暗中用生命在五线谱华美的乐章中激昂高歌,我们仍能感受到米开朗琪罗用刻刀支撑唯一的信念雕刻出生命的柔美和坚毅,我们仍能看到托尔斯泰永不停歇的敏锐思想与向往远方的深邃心灵。
  1903 贝多芬
  那是一首歌,却偏偏要唱给一个无声的世界。
  他不是天才,而是一个通过不懈的努力从音乐的熏陶中得到蜕变的普通人,世界没有给他欢乐,他却为世界创造了欢乐。青年时期母亲的早逝,父亲整日沉迷酒精的麻醉,致使他非但没有好好地享受父爱与母爱的滋润,反倒过早地承担起了家庭的重任。他没有放弃对音乐的幻想,因为音乐的种子早已深深扎根,融入他的灵魂。他一边通过当家教维持生计,一边不断学习,对音乐的憧憬似乎即将变成现实,然而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耳疾与爱情的双重折磨险些将他击垮,他想到了放弃生命,音乐却将他从痛苦的深渊中救赎。他不得不直面困难,将丰富饱满的情感化作一串又一串的音符,在五线谱上跳跃,在大街小巷中传唱,可名利并没有为他带来金钱,他经常贫穷得难以生存。最终,在饥寒交迫之下,漫天的风雪轻轻披在他身上,为他做了最后的解脱。本书中,罗曼·罗兰通过大段大段的心理描写为我们展现出一个富有立体感的贝多芬,贝多芬与友人的书信更是将他对于友情的渴望与珍惜、对于音乐的狂热与酷爱和对于疾病的痛苦与挣扎表现得淋漓尽致。我们能够看到贝多芬的成长——童年的他沉迷音乐,少年的他独立懂事,青年的他光芒初现,壮年的他锋芒毕露,暮年的他珍爱生活,正因他拥有如此之多的美好品质,逝去的他也必定名留青史。
  音乐变成了现实,而他的灵魂却自此升华。倾听吧:《月光曲》浅浅吟唱,《暴风雨》却无情地破坏这片刻的美丽,《英雄》不知为了何事轻轻叹息;金碧辉煌的金色大厅里《命运交响曲》与《田园交响曲》交错相织,余音绕梁,耳畔久久不能忘怀的仍是《欢乐颂》。
  1906 米开朗琪罗
  那是一座雕像,却无奈永远不能得到完成。
  文艺复兴的发源地佛罗伦萨附近的孩子们,一出生似乎就被打上了艺术家的烙印,小小的米开朗琪罗也不例外。他从小用功于素描,13岁专攻绘画,并接触雕塑,被文艺复兴深深吸引,梦想成为雕塑家,后来得到教皇赏识,命运之途似乎一帆风顺。是的,似乎。米开朗琪罗自幼丧母,兄弟众多,他们经常向他索要财物,而父亲和亲友并不想让他成为一名艺术家,即使在艺术生涯最鼎盛的时期,也有许多嫉妒者与他作对。而在他心中,只要自己与自己的梦想相伴,便是最幸福的事。可这梦想竟成了可望而不可即的幻想,他甚至为了这幻想背叛了现实。教皇命令他去做不愿做的工作时,他无能反抗;深陷政治事件中时,他无力挣脱;而生活迫使他选择欺骗时,他无颜面对。他似乎预感到了自己的死亡,终于抛弃一切杂念雕刻自己心中的美,即使是疾病也不能阻拦。想他这一生是有很多遗憾的,他没有真心爱他的亲人,没有一刻的宁静,没有幸福美满的爱情,他曾违反合同,也曾背叛自己的朋友,但他依旧是一个伟大的雕塑家,一个永远的巨人。他把他的灵魂献给上帝,把他的肉体送还尘土,似乎没有为这个世界留下什么,但是我们至今仍能从他留下的作品中看到那不言而喻的美和一个不屈的灵魂。罗曼·罗兰眼中的米开朗琪罗并不是一个完美的如同神一般的角色,而是一个有过痛苦的经历、付出过沉重代价的英雄,只有经历过现实的打击,才可能找到通向幻想的道路。罗曼·罗兰对英雄的描写不虚美、不隐恶,使我们从中理解了英雄的真正含义——事事顺心的人不是英雄,拥有高贵品质、能够给予人鼓舞的才是真正的英雄。
  艺术变成了现实,而他的精神得以升华。触摸吧:上帝《创世纪》,《摩西》写圣经,《奴隶》被束缚,扯开面具,打破真相,历史的痕迹被一刀一刀地刻出;但是或许米开朗琪罗也不能肯定,《大卫》到底是英雄,还是他内心深处自我的写照,生命的最后力作《哀悼基督》又是否是他在哀悼自己。
  1911 托尔斯泰
  那是一部小说,却为这无人能解的痛苦默哀。
  他是幸运的,他含着金汤匙出生,接受上等的教育,却及时明白了自己的天赋所在,年少轻狂的他并不专心于学业,而是热衷于哲学、文学,他广泛阅读,也为后期创作出大量文学经典打下了基础。他是不幸的,错生于帝国主义国家奴隶制的黑暗时期,他曾经堕落过,接触到了许多穷苦的下层人民,但黑暗铸就了一位伟大的批判主义作家,他如同一颗璀璨的明星,散发着光芒,并且将一直用光明指引世界。他是诚实的,将自己身处底层时期的日记坦诚地交给妻子,却导致夫妻间终生的隔阂。他是坚定的,日薄西山之时他终于彻悟,拥有了自己的信仰,这信仰是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信仰。他是悲悯的,悲惨社会大众的悲惨,感念劳动人民的感念,时时刻刻为大众着想,他不理解现实,现实也未能理解他。他是勇敢的,勇敢地站在世俗的眼光前,说出人们不敢说甚至不知道的事,或许我们至今仍然不能理解他,但是他提出进步思想的勇气已经算得上敢为天下先。他是智慧的,一生笔耕不辍,梦一般地伴随着纸上呼之欲出的人物形象,然而这位静观世间百态的天才作家却溘然长逝,为后人留下无尽的追悼与财富。他的一生注定因为不平凡的思想而难以平静,正如他所言,他“为了眷恋这个尘世而坠落在了人间,翅膀折断了”,可是他坚信“那折断的翅膀一定会痊愈”,他“定将再次飞向苍穹”。是的,他终于做到了,深邃的思想为他插上双翼,亘古的书籍为他送去清风,他不应该属于这个现实的世界,他应该面带微笑飞向不知名的幻想国度。罗曼·罗兰在最后一个部分里多处引用托尔斯泰妻子的语言,侧面烘托出了托尔斯泰的性格特点及思想变化,使一代文豪托尔斯泰的形象更加多元化。
  文学变成了现实,而他的思想却因此升华。观看吧:穿越历史的轨道,打破世俗的偏见,摆脱外在的拘束,原本模糊不清的《战争与和平》画卷徐徐展开,《安娜·卡列尼娜》心中的悲愤与哀怨仍在铁轨上空游荡;两个平凡人精神上伟大的《复活》却救赎了一个社会,《七颗钻石》的光芒仍像涓涓小溪流传不朽,而比这更加不朽的是灵魂。
  灵魂永远不会随着肉体的烟消云散而逝去,他们只是在等待下一次浴火重生的机会;倘若上天给予他们一次重生,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必定仍将是指引他们一生的信条。千百年后他们仍将鼓舞我们在现实中追寻幻想,在幻想中拥抱现实。
其他文献
微言语  几乎所有的失去,都是从害怕失去开始的;几乎所有的得到,都是从失去开始的。  微言语  永远不是一种距离,而是一种决定。  微言语  所谓坚定不移,其实就是两个人在彼此犹豫的时候拉对方一把,路就走下去了。  微言语  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微言语  许多时候,使我们不快乐的,其实是一些芝麻小事,我们可以躲闪一头大象,却躲不开一只苍蝇。  微言语  我荒废的今日,正是昨
期刊
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是辩证统一、有机结合的整体,二者相辅相成。《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基本理念的论述就阐明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对二者统筹兼顾,既要夯实字词的基础,为学生学习其他学科打好基础;又要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语文教育家叶圣陶曾经告诉我们“教是为了不
期刊
江苏常熟,一座吴中风情的历史文化名城,以其悠久的人文历史、秀丽的山川景色、丰饶的物产资源享誉江南。历史上因年年丰收,“故岁常熟”而得名。明人沈玄曾赞其“七溪流水皆通海,十里青山半入城”。  胜地盛会,群贤毕至。2014年11月28至29日,由中国语文报刊协会、叶圣陶研究会、中国语文报刊协会课堂教学分会与《语文世界》《语文学习》《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语文月刊》《读写月报》等五家期刊联合主办,江苏省常
期刊
自从与文学结缘后,开心的事总是不断。第一次发表文章,第一笔稿费,第一次比赛获奖,第一次接受采访,每一次的收获都令我信心倍增。这些荣誉使得我在高手如云的重点班里就算学习成绩不那么出众,也能赢得身边朋友的刮目相看。  当自己努力踮一踮脚,就可以够到成功的边缘,我的内心便开始寻求更大的梦想。这个时候,文学社老师宣布很快要竞选新一届社长,选出两个正社长和两个副社长。  对于我来说,竞选上社长可能比其他荣誉
期刊
几颗疏星,几片暗云,一轮皓月当空。是夜。  夜已深,少年未眠。  一缕夜风吹过,几道流萤划落,树林奏出了声响,明月洒落下一层华光。飒飒地随风而逝的,一枚残叶孤单的在风中打着卷,拍击在茅屋破旧的门上,敲击着少年的心房。  少年站在幽深的小径上,回望那一块块无言的青石板。他抬起手,静默地凝望着月光滴落在手心,似水流年。  少年将要远行,到达未知的彼方,追逐着梦想的光芒。那会是天涯,抑或是海角,又有谁知
期刊
期刊
《人民日报》2014年12月11日19版“金台论道”栏目刊登了一篇文章:《作文为啥不写真话》。作者张贺对当今的学生作文乱象大发感慨,这里节录如下:  最近我作为评委参加了某部委主办的以阅读为主题的全国中小学征文的评选。在连续几天看了580篇中学作文后,我的心情是既惊喜又沮丧,惊喜的是孩子们的文字功底普遍不错,遣词造句颇具章法,各种修辞手段也大都运用得体,有些段落写得灵气十足;沮丧的是孩子们很少在文
期刊
数月前,一个温婉文静的女孩在好友的陪伴下来到我的办公室,递给我一本平日的随笔,询问是否能帮忙推荐。我看那文字,有着同龄人少有的老练与沉静,令人惊艳。适逢《语文世界》的《写作之星》栏目约稿,我便从这些随笔里选了几篇发给编辑,果然被编辑一眼相中。  沈晓晨的随笔,取材于生活中的小事、小物,颇能缘情而发,缘事而思。她见着西窗前的木樨花开,沁着幽幽桂香,格外珍惜亲友给予的关爱,要将人生的“小确幸”珍藏;车
期刊
在教室后面的书格里,堆着学生的课辅用书,监考无聊,不免多看了几眼。混杂在《高中化学奥赛指导》《高考英语满分作文》《奥数教程》之中,居然也能找到一些颇具性情的书。木心《素履之往》、唐德刚《从晚清到民国》、薛仁明《人间随喜》、岳南《南渡北归》……文史兼具,体例不一。心下窃喜,在数理化讲与练几乎霸占全部身心的高中时代,能挤得出守得住那么小小一片空间,安放身心,已足以证明阅读的魅力了。  木心在《鱼丽之宴
期刊
微言语  笑声,是我们能够给予自己的最大奖赏,而且要笑得有力量。  微言语  每当你觉得想要批评什么人的时候,你切要记着,这个世界上的人并非都具备你禀有的条件。  微言语  当你的心真的在痛,眼泪快要流下来的时候,那就赶快抬头看看,这片曾经属于我们的天空;当天依旧是那么的广阔,云依旧是那么的潇洒,那就不应该哭,因为我的离去,并没有带走你的世界。  微言语  世界是我的食物。人只用少量时间进食,大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