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百年名校河北农大把构建区域农业发展中心作为综合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突破口长抓不懈,经过20多年的努力,取得一系列成功经验和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走出了一条推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的新路子,找到了一个在区域农业相对落后情况下应对国内外竞争的有效方法,为农业院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服务农业探索出一条高效途径。专家建议逐步向全国推广。
河北农大是一所具有上百年历史的著名农业大学,开创了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的“太行山道路”,受到国务院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曾在全国产生巨大影响。1993年初,河北农大在保定市政府的支持下,组建了全国第一个依托大学的农业科技市场一条街,入驻商户近200家,旺季时每天客流量达7000人以上,日销售各类产品10余万公斤,年交易额达10亿元,累计成果交易260多项,业务范围涉及全国24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受益农民超过500万户,帮助农民增加收入400亿元以上。河北农大常年保持有300多位教学科研人员以各种形式直接参与区域农业的经济、科技、教育活动,来此实习的学生约达16万人次,形成了区域的中心型市场,带动了当地农业的发展。
河北农大近几年正在探索和实践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发展的新模式,逐步构建区域农业发展中心。在该校农场先后投资3000万元建设了农业科技示范园,投资5000多万元建设了占地200亩,建筑面积达5万平方米的区域农业发展中心,包括教室、仓库、商业门店和会展设施,正在区域农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其核心是以产业集群理论为指导,坚持“农商教”合一的运行理念,充分发挥河北农业大学的科教优势和保定城市资源优势及区域农业发展的比较优势,构建城乡资源对接的平台,使城市资源有效回馈农村,农村资源得到开发,即通过集聚、整合、提升各涉农生产力要素,构筑起在区域农业发展中起龙头作用的农业商务中心,成为科技、人才、信息、资本及涉农物资等生产力各要素高效交流交易对接的平台,并使这些资源得到充分激活和高效配置。同时,通过构建区域农业新型的生产关系,包括树立以“农商教”合一理念为核心的符合现代农业发展的思想意识,建立与现实生产力相适应的社会经济组织体系,构建能代表区域经济发展的经济主体,最终促进区域农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协调快速健康发展。
保定区域农业发展中心,概括地讲就是以河北农大科技市场为基础,立足京津冀经济圈,5年内在保定市南二环路两侧以教学实验场4800亩土地上,投资5亿元左右(不包括土地投入)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软环境打造,通过“一主五辅”六个实体项目(河北农大科技市场、农民学院、农业会展中心、农业物流中心、农业科技示范园和农业生产加工园区)的组建,形成区域农业的商业商务中心、科教文化中心和产业示范中心,借以吸引保定及周边地区的各种涉农经济、社会、文化资源,形成具有100亿元以上资本的农业产业集群,建立起以涉农产品交易为主,科技成果、人才、信息等要素资源交流为辅,并有完善的涉农服务行业与之配套的完整的农业市场体系。在此基础上,进行资源整合,建立起使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消费等各环节高度统一的区域农业组织体系。同时进行产业提升,构筑起新时期区域农业的先进文化体系。形成以农业中心为标志的区域性经济主体,促进区域农业经济一体化。
据统计,我国目前共有农业高校60多所,农业科研机构1200多家,如果都能像河北农大那样,建立1260家区域农业发展中心,让这个新生事物在全国星罗棋布,带动周边农村发展。那么,全国的农村都将处在区域农业发展中心的辐射和带动之下,全面加速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步伐,把“三农”问题分块解决。这将是一个既能很快看到实际效果,又能从长远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措施。
为此,专家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把河北农大保定区域农业发展中心作为我国新农村建设的试点给予大力扶持,完善其经验和做法并组织向全国推广。具体建议如下:
1、国家发改委和财务部按国家综合试点项目重点支持,探索通过城乡资源融合,搭建城乡沟通的平台,构建农业中心的新模式。
2、教育部给予专项资金,支持河北农大建设农民学院,探索推行城乡分教,“农商教”合一运行,全面落实对农民免费教育和终身教育,建立农民创业基地的科教模式,并将其经验向全国农业高校推广。
3、农业部重点支持其建设科技市场、农业生产加工园区和农业会展中心等,探索和推行农业中心引领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新模式,构建区域农业经济主体和有效组织体系,提高农业的竞争力,加速农民增收。
4、商务部重点支持其建设农业市场和商务中心等,探索构建现代化市场发展模型和新型商业组织,加速农业市场体系建设。
5、科技部重点支持其建设科技市场和农业科技示范园,探索构建农业科研开发和成果转化的现代化平台,建立市场化机制,有效践行科教兴国战略。
6、文化部支持其建设农业文化中心,探索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业文化内涵,坚持“农商教”合一的文化精神指导农业发展。
(蒋建科)
河北农大是一所具有上百年历史的著名农业大学,开创了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的“太行山道路”,受到国务院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曾在全国产生巨大影响。1993年初,河北农大在保定市政府的支持下,组建了全国第一个依托大学的农业科技市场一条街,入驻商户近200家,旺季时每天客流量达7000人以上,日销售各类产品10余万公斤,年交易额达10亿元,累计成果交易260多项,业务范围涉及全国24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受益农民超过500万户,帮助农民增加收入400亿元以上。河北农大常年保持有300多位教学科研人员以各种形式直接参与区域农业的经济、科技、教育活动,来此实习的学生约达16万人次,形成了区域的中心型市场,带动了当地农业的发展。
河北农大近几年正在探索和实践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发展的新模式,逐步构建区域农业发展中心。在该校农场先后投资3000万元建设了农业科技示范园,投资5000多万元建设了占地200亩,建筑面积达5万平方米的区域农业发展中心,包括教室、仓库、商业门店和会展设施,正在区域农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其核心是以产业集群理论为指导,坚持“农商教”合一的运行理念,充分发挥河北农业大学的科教优势和保定城市资源优势及区域农业发展的比较优势,构建城乡资源对接的平台,使城市资源有效回馈农村,农村资源得到开发,即通过集聚、整合、提升各涉农生产力要素,构筑起在区域农业发展中起龙头作用的农业商务中心,成为科技、人才、信息、资本及涉农物资等生产力各要素高效交流交易对接的平台,并使这些资源得到充分激活和高效配置。同时,通过构建区域农业新型的生产关系,包括树立以“农商教”合一理念为核心的符合现代农业发展的思想意识,建立与现实生产力相适应的社会经济组织体系,构建能代表区域经济发展的经济主体,最终促进区域农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协调快速健康发展。
保定区域农业发展中心,概括地讲就是以河北农大科技市场为基础,立足京津冀经济圈,5年内在保定市南二环路两侧以教学实验场4800亩土地上,投资5亿元左右(不包括土地投入)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软环境打造,通过“一主五辅”六个实体项目(河北农大科技市场、农民学院、农业会展中心、农业物流中心、农业科技示范园和农业生产加工园区)的组建,形成区域农业的商业商务中心、科教文化中心和产业示范中心,借以吸引保定及周边地区的各种涉农经济、社会、文化资源,形成具有100亿元以上资本的农业产业集群,建立起以涉农产品交易为主,科技成果、人才、信息等要素资源交流为辅,并有完善的涉农服务行业与之配套的完整的农业市场体系。在此基础上,进行资源整合,建立起使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消费等各环节高度统一的区域农业组织体系。同时进行产业提升,构筑起新时期区域农业的先进文化体系。形成以农业中心为标志的区域性经济主体,促进区域农业经济一体化。
据统计,我国目前共有农业高校60多所,农业科研机构1200多家,如果都能像河北农大那样,建立1260家区域农业发展中心,让这个新生事物在全国星罗棋布,带动周边农村发展。那么,全国的农村都将处在区域农业发展中心的辐射和带动之下,全面加速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步伐,把“三农”问题分块解决。这将是一个既能很快看到实际效果,又能从长远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措施。
为此,专家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把河北农大保定区域农业发展中心作为我国新农村建设的试点给予大力扶持,完善其经验和做法并组织向全国推广。具体建议如下:
1、国家发改委和财务部按国家综合试点项目重点支持,探索通过城乡资源融合,搭建城乡沟通的平台,构建农业中心的新模式。
2、教育部给予专项资金,支持河北农大建设农民学院,探索推行城乡分教,“农商教”合一运行,全面落实对农民免费教育和终身教育,建立农民创业基地的科教模式,并将其经验向全国农业高校推广。
3、农业部重点支持其建设科技市场、农业生产加工园区和农业会展中心等,探索和推行农业中心引领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新模式,构建区域农业经济主体和有效组织体系,提高农业的竞争力,加速农民增收。
4、商务部重点支持其建设农业市场和商务中心等,探索构建现代化市场发展模型和新型商业组织,加速农业市场体系建设。
5、科技部重点支持其建设科技市场和农业科技示范园,探索构建农业科研开发和成果转化的现代化平台,建立市场化机制,有效践行科教兴国战略。
6、文化部支持其建设农业文化中心,探索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业文化内涵,坚持“农商教”合一的文化精神指导农业发展。
(蒋建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