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使用“夏商周年表”

来源 :历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ykai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夏商周年表,夏朝始年,商朝始年
  中图分类号 K2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0457-6241(2007)02-0063-02
  
  山东青州六中张彦芳老师评论岳麓版高中历史实验教材及其配套参考书就其商周断代问题表述,提出如下一条意见:“原来教材中夏、商、周三个早期王朝的年代是模糊不清的,一般都用‘约公元前多少世纪’,没有确切年代时间。新教材采用了三代断代工程的最新研究成果,用了‘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1600年’。我觉得此处虽采用了新成果,但步子还不大,还有保留。人教版直接去掉了‘约’,将中国历史纪年向前推进了1229年,对成果的运用显得更坚决、果断。”按张老师的意思,似乎应该去掉“约”字,直接认定夏建于公元前2070年,商建于公元前1600年,如果这是张老师的意思,笔者不敢苟同,特提出商榷。
  诚然,在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制定和公布的“夏商周年表”中,所有年代前均无“约”字,但笔者认为,这并非表明,在现阶段专家们已弄清那些重大历史事件,如夏朝建立、商朝建立、盘庚迁殷、武王克商等发生的准确时间。只要读读《夏商周断代工程1996—2000年阶段成果报告》(简本)便不难发现,专家组提供给我们的还只是这些事件发生的大致年代。笔者认为,作为历史教师,在吸收夏商周断代工程研究成果和使用“夏商周年表”时,先要大体了解以下三个方面的情况:
  
  第一,了解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研究目标
  
  夏商周断代工程的总目标是,将这一时期的年代学进一步科学化、量化,制定有科学依据的年代学年表。具体目标是,(一)西周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以前各王,提出比较准确的年代;(二)商代后期(商王武丁以下)各王,提出比较准确的年代;(三)商代前期,提出比较详细的年代框架;(四)夏代,提出基本的年代框架(p11)。既然“为夏代提出基本的年代框架”,“为商代前期提出较详细的年代框架”,那么,我们就不应期望或要求准确的年代。
  
  第二,了解年表中重要年代选定或估定的依据与方法
  
  在“年表”中,夏朝始年、商朝始年、盘庚迁殷之年和武王克商之年十分重要,可视为四个支撑点。其中,“武王克商之年是商、周的分界,确定这一年代定点,就可以安排西周王年,并上推商年和夏年,因而是三代年代学的关键”。但是,专家们明确告诉我们,这四个年代均系“选定”和“估定”之年,并非准确的绝对年代。
  1.关于武王克商之年的选定
  两千多年来,人们对武王克商之年至少提出了44种说法。专家组从中筛选出三个年代作为备选方案,即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1044年、公元前1027年。最后专家组认为,公元前1046年是三种说法中“符合条件最多的一种”,故将其定为武王克商的“首选之年”。这里应注意的是,专家组仅说这一年“符合条件最多”,并未说“完全符合条件”,仅说这一年是“首选之年”,并未说是准确年代。这就告诉我们,到目前为止,还不能百分之百地肯定,武王克商就发生在公元前1046年。“关键”之年尚岂如此,其他几个年代的准确性自然就更差一些了。
  2.关于盘庚迁殷之年的估定
  专家组以选定的武王克商之年(公元前1046年)为基点,依据从盘庚迁殷到商朝灭亡的总年数,向前推称得出了盘庚迁殷的年代。但是,这个总年数,主要有275年、273年、253年三说,因而推算出来的盘庚迁殷之年,相应地就有公元前1320年、公元前1318年、公元前1298年三说。专家组认为,公元前1298年一说较妥,“今取整为公元前1300年。”
  3.关于商朝始年的估定
  还是以公元前1046年为基点,根据商代积年(存在的总年数),向前推算,得出商朝始年。但因商朝积年主要有576年、552年、526年三说,可以推算出公元前1622年、公元前1598年、公元前1572年三个年头。专家组参考14C测年数据,“取整估定商始年为公元前1600年”。
  4.关于夏朝始年的估定
  再从公元前1600年(估定的商朝始年)上推471年(夏代积年之一说),得出公元前2071年为夏朝始年。不过,“现暂以公元前2070年作为夏的始年”。
  由上可知,这四个重要的支撑点都是专家组选定或估定的,既有准确的一面又有模糊的一面。
  
  第三,了解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研究进展
  
  夏商周断代工程从1996年5月正式启动,到2000年春夏第一阶段研究基本结束,专家组提出《夏商周断代工程1996—2000年阶段成果报告》,制定了“夏商周年表”,公开出版了报告“简本”。专家组的总结性自我评价:“经过近四年的努力,夏商周断工程的既定目标已经基本达到,各课题组都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少数专题因工作量太大,仍在继续进行,成果的某些方面尚需补充、完善。”目前,夏商周断代工程还在进行,最终成果的获得尚待时日。
  笔者相信,在了解了这些情况后,张彦芳老师会改变自己的观点。
  
  责任编辑:任世江
其他文献
曹操  冬天啊全是雪!大地啊真是冷!北风啊真是大!寡人遂作《冬十月》一首,大家来点评一下,好的坏的都能跟寡人说啊!  孟冬十月,北风徘徊,  天气肃清,繁霜霏霏。  鵾鸡晨鸣,鸿雁南飞,  鸷鸟潜藏,熊罴窟栖。  钱铸停置,農收积场。  逆旅整设,以通贾商。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郭嘉,司马懿,钟会,邓艾  杨修:主公,你这个诗不押韵啊,而且为什么你写的诗结尾都一样?  曹操回复杨修:主簿,小
晚清时期,摄影可谓高端技术,摄影师大多是外国人,所以只有达官贵人才能拍得起照片。  一張照片的曝光时间约几秒钟,所以大部分照片看上去都有点呆板,因为被拍摄者要摆好姿势并保持几秒钟甚至更长时间。  清朝马上得天下,所以满族上层社会始终保持骑马射箭的传统,照相时也愿将这一气质表现出来。  古代向来崇尚读书,所以即使躺在床上拍照,也要捧一本书做做样子。  琴棋书画是古代文人的基本技能,其中琴居首位,自然
作为古代“五刑”之一,“杖刑”显然是老资格了,各类古装剧里“拉出去痛打”的杖刑场面也十分常见。那杖刑到底有多疼?  隋唐以前,杖刑一度和答刑不分家,都是用根部厚一寸、梢部厚半寸的竹制棰具狠打。隋朝则是逮什么用什么,隋文帝有时气急了,直接用马鞭给人行刑。而且,在唐朝以前,杖刑基本都是朝背部打,杀伤力可想而知。汉朝时,官方为体恤犯人,用杖刑替代砍人手脚的肉刑,可受刑者大多死去。隋文帝耍威风那几年,官员
如果要评选中国文人的代表,苏轼应该能获得高票——他不仅诗文兼长,而且能书能画。不过,想要一睹苏轼绘画的神采却很困难,因为他传世之作太少,可能只有《潇湘竹石图》和《枯木怪石图》两幅。  单从繪画的角度来说,《枯木怪石图》也许算不上一幅杰作。但偏偏凭这幅画,苏轼就进入了美术史,而且在2018年中国香港拍卖会场上一经亮相,就以4.1亿港元落槌,创下苏轼个人拍卖最高价作品纪录。  这幅画有何重要之处?苏轼
燕王哙即位后怀揣壮大燕国的梦想,不听音乐、不恋女色、不外出打猎,甚至亲自下田辛苦耕作。  如果照此发展下去,燕国极有可能吊打六国、一统天下,那燕王哙绝对是战国的“励志之王”。然而他身边有一群野心家,直接把他忽悠成了“喜剧之王”。  燕王哙宠信一个叫子之的老臣,将国内重大事务全交由他处理。可子之不满足,还想拿下燕国董事长的位置,于是和苏代、鹿毛寿等战略家聯合起来,准备忽悠燕王哙“禅位”。  苏代代表
[关键词]新课标教科书,中国古代思想史,写法,文献,评判  [中图分类号]K23 G6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0457—6241(2007)04—0014—05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必修课程的第三个模块包括了8个专题,第一个是“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这要求教科书在十分有限的篇幅内,把两千多年儒家思想的变迁以专题的形式呈现出来。现有四个版本的新课标高中历史教科书(人教
现行的皇室典范明确规定了天皇继承的情况,必须等上一任的天皇寿终正寝后,皇太子才能继任。自从皇室典范确立的明治天皇时代开始,历任天皇无一不是父死子继。平成想开这个200年之先河,怎么能不引起轰动呢?  不过,日本史上还是有不少天皇生前就退位的例子——要是没这些例子还好,看了这些,恐怕日本人会更慌张。  1155年,年仅17岁的近卫天皇忽然去世,而这时他的父亲鸟羽法皇(出家的日本上皇就叫法皇)和他的哥
[摘 要]从1945年底起,美国为实现其战后海外军事基地布局,与英国及澳大利亚、新西兰就西南太平洋地区的岛礁主权和军事基地问题,举行了密集地磋商、谈判。其间,英国政府力图因势利导、趋利避害,设法将美国方案引导到自己需要的方向上来,但美英两国在联合国集体安全机制、民航换基地、领土转让、对等军事基地权利、专属基地、联合基地控制权、维持基地的财务责任等问题上存在较大分歧,终因英国坚持西南太平洋防务磋商而
近年来,“婚闹”事件频频见诸报端,将“闹洞房”的恶俗影响再次曝光。  据史料记载,闹洞房的习俗最早始于先秦,其来历一说源于驱邪避灾,相传神仙紫微星下凡,发现有妖魔藏在新郎家,而妖魔最怕人多势众,于是号召宾客进入洞房与新人说笑嬉闹,从而赶走妖魔;一说源于对新郎资格的检验,当时男子负责狩猎和游牧,在婚礼当天能忍受棒打才能证明他身体强壮,是合格的丈夫——这种起源说证明,早期闹洞房的目标是新郎。  文字记
假如你在深夜游荡于20世纪初的布拉格街头,可能会看到某栋公寓的窗前有位面色忧郁、身体瘦弱的男子,几乎一丝不挂地跳跃、伸展和旋转,整套动作极其认真,并没觉得自己这样有伤风化——他就是《变形记》的作者卡夫卡。  二十几岁的卡夫卡被自己瘦弱的身材所困扰,渴望拥有强健的体魄,这样也会让他摆脱一些阴郁的情绪。他在日记中写道:“长久以来,我的体质太虚弱了,体内没有哪怕一丁点儿脂肪能让我感到一丝温暖,让我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