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硬厚煤层大采高综采支架分段调阻煤壁弱化研究

来源 :工矿自动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khp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同回采阶段作用于煤壁?支架上的载荷变化较大,煤壁低效截割是支架阻力与回采阶段不匹配、矿山压力不能有效破煤的结果.支架分段调阻技术在满足不同回采阶段(周期来压前、正常回采、周期来压后)顶板安全控制的要求下,调整支架工作阻力改变煤壁上的载荷用于压裂破煤,能有效解决厚硬煤壁弱化的难题.以杨伙盘煤矿1102综采工作面为工程背景,研究了与回采阶段匹配的厚硬煤层支架分段调阻技术.模拟分析结果表明:① 在工作面正常回采阶段和来压阶段,煤壁测线上各点支承压力峰值、影响范围随液压支架初撑力增大而减小;相同支架初撑力作用下,来压阶段煤壁上支承压力峰值和影响范围均大于正常回采阶段.② 当液压支架初撑力由2000 kN增至8000 kN时,煤壁水平位移值在来压阶段减小了17 mm,在正常回采阶段减小了7.5 mm,说明降低支架初撑力有利于坚硬煤壁弱化.③ 不同回采阶段,围岩塑性区的破坏程度随液压支架初撑力的增加而降低,说明煤壁破坏程度减小.④ 正常回采阶段支架阻力为6000~8000 kN、周期来压后支架阻力为4000~6000 kN、周期来压前支架阻力大于8000 kN,可以保证顶板安全和厚硬煤壁高效截割.现场应用表明:① 液压支架在115个工作循环中增阻状态占统计循环数的64.8%(1次增阻型占75.50%,2次增阻为20.16%,多次增阻为4.34%);支架活柱伸缩量在0~3%的比率为90%,说明现场生产中液压支架运转和控顶能力良好.② 分段调整液压支架工作支护阻力后,在有效控顶前提下,采煤机平均割煤时间降低至1.8 h,降低了21.7%,有效实现煤壁弱化,提高了割煤效率.
其他文献
为解决膜分离技术处理油水乳液所遇到的膜污染问题,本文选择碟式陶瓷膜,采用动态过滤方式,研究了跨膜压差、膜转速和进料液温度对处理油水乳液的渗透通量和截留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平均孔径为100 nm的碟式陶瓷膜处理油质量浓度为1 000 mg/L的油水乳化液,当进料液温度为30℃、膜旋转速度为365 r/min、跨膜压差为0.02 MPa的操作条件下,碟式陶瓷膜的稳定通量达8 700 L/(m2·h·MPa),截留率达99.9%.与相同孔径的管式陶瓷膜比较,碟式陶瓷膜的渗透通量提升3~5倍.这表明碟式陶瓷膜
采用 XDLVO(Extended Derjagu-Landau-Verwey-Overbeek)理论对商用微孔疏水膜(PVDF膜)与自制超疏水膜(SH-PVDF膜)在膜蒸馏(MD)处理高盐有机(腐殖酸(HA)、海藻酸钠(SA))废水过程中的膜污染行为机制进行定量解析,评价不同界面相互作用能(范德华(LW)作用能、静电(EL)作用能、路易斯酸碱(AB)作用能)对膜污染的影响程度,并采用气隙式膜蒸馏(AGMD)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LW与EL作用能为正值,AB作用能为负值且在几种作用能中起主导作用、导致总
反渗透(RO)技术具有低能耗、易操作等优势,已被广泛应用于水处理过程,但膜结垢特别是硅垢导致的膜通量下降、膜寿命缩短问题严重制约着RO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本文首先阐述了硅垢形成机理,包括溶液中硅酸聚合过程和RO膜表面硅垢形成过程;然后对抗硅垢膜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如表面化学改性、界面聚合和层层自组装等;最后对未来RO系统膜硅垢问题的研究方向提出建议.
通过对气体分离的中空纤维膜分离器几何结构、材料特性和工艺分析,确定了封装胶黏剂失效、腐蚀性气体和操作温度过低等12个基本事件,以及密封失败、壳体被腐蚀和膜丝失效等9个中间事件;以膜分离器失效为顶事件,利用故障模式机理和模糊集合理论,建立了模糊故障树模型.设计了基本事件发生概率专家调查表,遴选了10位专家的反馈意见,将三角形模糊数和梯形模糊数相结合,利用相似度聚合法计算获得基本事件的发生概率.通过对故障树模型的定性分析,确定了最小割集和最小径集,并对基本事件的结构重要度进行了排序.基于故障树最小割集的F-V
碱性阴离子交换膜燃料电池(AAEMFCs)可使用低成本的非Pt催化剂,具有反应高效及环境友好等优点,因可在一定程度上取代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s)而备受关注.阴离子交换膜(AEMs)作为AAEMFCs的核心部件,需要兼备优异的OH-传输性能、机械性能、热稳定性及碱稳定性等.但目前AEMs仍面临的巨大挑战是耐碱性较差,不能够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本文重点综述了聚合物主链结构对AEMs的碱稳定性的影响,分析总结了碱性环境下AEMs主链的降解机理及提高碱稳定性的解决思路,并对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采用溶剂热法合成了 ZnO为颗粒状形貌的ZnO@rGO复合材料.以N,N-二甲基乙酰胺(DMAc)及N-甲基吡咯烷酮(NMP)为溶剂,聚乙二醇(PEG4000)为致孔剂,采用非溶剂致相分离法(NIPS)制备了聚醚砜(PES)/ZnO@rGO共混超滤膜,研究了 ZnO@rGO复合材料的含量对PES共混膜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ES/ZnO@rGO共混膜的水接触角从纯PES膜的83.7°下降到66.2°,纯水通量达到198.12 L/(m2·h),是纯PES膜纯水通量的4倍,对牛血清蛋白(BSA)的截留
首先通过高碘酸盐氧化反应制备氧化环糊精,再通过希夫碱反应将其固定在醋酸纤维素/聚乙烯基亚胺共混亲和膜(CA/PEI膜)上,制备出一种吸附胆红素的环糊精(CD)改性CA/PEI膜(CA/PEI-CD膜).通过XPS、SEM、机械性能等测试,探究了改性前后膜表面元素组成、膜结构和膜拉伸强度等的变化,并对CA/PEI-CD膜进行吸附胆红素的应用研究,考察胆红素初始浓度以及血清中白蛋白含量对改性膜吸附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环糊精成功固载,随着胆红素初始浓度的增加,CA/PEI-CD膜的吸附量呈上升趋势,当胆红素初始
聚偏氟乙烯(PVDF)具有化学稳定性良好、机械强度高和热稳定性好等优点.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的PVDF膜具有高的孔隙率和较高的纯水渗透系数.利用海藻酸钠和钙离子交联对静电纺丝PVDF膜进行改性得到海藻酸钙改性聚偏氟乙烯(CaAlg/PVDF)复合微滤膜,将其运用于油水乳液的分离.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改性膜具有更好的亲水性,对含油废水的渗透系数高达20000 L/(m2·h·MPa)以上,对其中乳化的甲苯、环己烷的截留率达99%以上.
膜法氢气分离技术作为一种绿色分离技术,具有环保、节能、占地面积小、操作简单、运行成本低等优点,是一种极具竞争力的新型氢气净化分离技术.本文概述了氢气分离膜的研究现状,总结了常用的氢气分离膜材料,重点介绍了聚合物氢气分离膜材料的研究进展,对氢气分离膜材料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功能性糖,尤其是功能性稀少糖是一类具有低热量、低吸收,且具备特殊生理功效的糖,目前主要通过酶催化反应制备.但酶促反应中酶的稳定性差、催化效率低、互为对映异构体的原料与产物等体系中分离困难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因此,如何解决上述问题从而推进其大规模制备是当前研究的重点.将酶促反应与膜分离过程耦合制备酶膜反应器,不仅可以控制低聚糖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范围,而且能在反应过程中将产物及时移除,有效缓解抑制反应的发生.但已报道的酶膜反应器主要用于分离酶和糖,互为对映异构体的糖需通过色谱进一步分离纯化,导致成本增加.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