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对工程预算定额在造价管理中应用的必要性进行了论述。结合实际条件对工程预算定额制定的流程进行了探讨,并将其进一步延展,讨论了工程预算定额参与施工进程的可能性,确保预算定额工作科学化发展,为企业成本控制提供帮助。
关键词:工程预算定额;造价管理;成本控制
引言:
预算定额为依据项目情况与市场条件对工程成本进行明确的限制,其在造价管理中的应用可以有效提升工程成本控制力度。相关人员应加强预算定额工作的学习与研究,不断提升定额的科学性,使企业在项目工程中投入更少的资本获取更高的利益。
一、工程预算定额在造价管理进程中應用的价值
造价管理是指对项目工程的施工成本进行控制,包括原材料采购成本、固定设备使用与损耗成本、场地成本、用人成本等。造价成本管理往往先于施工进程开展,对实际施工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在施工进程中的成本节约较为困难,施工成本超出预算为常见现象[1]。在这种状态下,对工程预算进行限制便成为了造价管理的有效手段。工程预算定额会对项目施工进行详细的划分,并依据市场因素给出严格的预算,在无意外情况发生时,项目施工成本绝对不允许超出定额。其在造价管理中的应用可以有效避免施工进程中资源使用过于随意或员工失误过多所造成的成本损失,使企业项目工程造价趋于稳定,提升造价管理的便捷性与有效性。
二、工程预算定额在造价管理进程中应用的分析
(一)施工前,确保工程预算定额的科学性
工程预算定额工作主要集中在项目施工之前,为通过对市场行情调查详细计算出工程成本的最高额度。由于给出了明确的成本控制,项目施工全过程都处于预算定额的监管之下,预算的科学性对工程开展的顺利有重要影响。若前期定额过低,将会导致相关人员为顺利完成项目不得不从质量上放松要求,进而影响工程企业的市场评价,不利于其长远发展。若前期定额过高,施工进程中要会出现严重的资源浪费甚至企业财产侵蚀行为,使企业在特定工程投入成本过高,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不利于企业的快速发展。在前期工作中制定科学合理的额度,为预算定额的核心内容。
首先,保证预算人员对工程项目的了解。预算定额设定人员多为企业财务人员,企业的性质虽能保证其对工程施工了解较为深入,但针对于特定的项目,财务人员不具备对所有施工细节及相关成本全面了解的可能性。因此,为确保定额的科学性,项目分析进程中应引入工程师的意见,并非传统意义上的造价工程师,而是特定项目的总工程师,确保预算制定进程中考虑到工程的各个细节与可能发生的状况,避免定额过低对施工质量造成影响。
其次,保证预算人员对市场行情的了解。虽然工程企业常拥有固定的合作方,但在预算定额进程中仍要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避免报价方单一造成的成本上升,致使定额过高。此外,当相关人员在市场调研进程中发现各个供应商报价较为悬殊,要优先对产品质量进行检验,避免选择资质较低的供应方影响工程质量。若原料质量同样不存在问题,说明近期市场变动较大,要依据市场变动趋势选择一次性购买原材料或者多批次进行购买,并依据材料购买方式开展预算定额,实现最低施工成本控制。
最后,多个额度的制定。由于预算定额过程为项目施工进程中单方面、较为主观的成本核算,其核算进程中很大可能忽略了部分施工细节。因此在预算定额进程中,相关人员可以制定多个额度。需要注意的是,多个额度仅为预算人员的工作方式,在合同签订进程中仍要以依照流程核算出的结果为准。多个额度的使用只是确保相关人员在预算超出的情况下快速判断其超额的原因与资金数量是否符合,杜绝施工进程中资源胡乱使用的现象。
(二)施工中,确保预算定额严格落实
传统概念下,当定额给出之后,预算定额已经完成[2]。但简单的给出定额并不能实现对施工成本的有效控制,极易导致预算定额工作形式大于作用。所以,预算定额工作中,相关人员要积极参与施工进程,确保预算定额被严格的落实。
第一,定期进行施工现场的巡查。施工现场巡查的主要内容为查看施工人员在工作进程中是否存在原材料使用过于随意,进而导致工程成本的增加;或者,施工人员技术水准较低,工作进程中错误频发,导致大量的原材料被浪费,施工成本显著增加。
第二,施工方提供的图纸审核。施工方图纸审核对预算定额与成本控制有重要意义。由于施工前定额初步计算进程中,相关人员多依照理想状态进行定额,但施工方在施工技艺与施工方案选择进程中常不按照理想状态进行。为此,定额人员要主动参与到图纸审核进程中,从经济效益考量的角度对施工图纸提出改进建议,保证施工方在工作进程中使用经济性更高的施工方案与技艺。但需要注意的是,施工图纸审核进程中,定额预算人员的意见不可作为主导意见,工程质量与施工安全系数为工程项目的核心,要避免过分追求经济利益而在项目中留下隐患。
第三,阶段性成本检查。阶段性成本检查在预算定额控制中有重大意义,相关人员可以通过阶段性成本使用量与预计使用量的差值判断施工方在施工进程中是否有大规模材料浪费的行为,若浪费行为存在,相关人员可尽早对施工方错误行为进行纠正,避免施工成本严重超出预算定额的现象发生。
第四,施工相关信息的收集。相关人员在参与施工进程中要注重对工程中成本相关的信息进行详细记录,用以在工程结束后对预算定额方案进行分析,提升成本控制的成效。
(三)施工后,预算定额方案的优化
从本质上分析,预算定额中带有强烈的工程方主观意愿,在定额工作开展的前期,其合理性与科学性难以得到保证。为此,相关人员要在每次工程项目结束后,通过施工进程中收集的信息,对预算定额方案进行改进。如该次施工进程中存在哪些步骤可以进一步控制成本,这些成本控制方案是否具有可推广性,促使相关人员在保证公平、科学的前提下,规划出经济性更高的定额;如项目中施工方主要存在哪些不规范的施工行为导致成本上升,在下次合同签订的进程中,从条例上对施工方的行为进行约束,避免施工进程中原材料胡乱使用的现象发生;如该次预算定额进程中是否存在部分流程预算过于严格,对项目工程的正常开展或者工程质量造成了影响,若存在,在下次预算进程中要适当的放宽要求,确保预算定额的公平性;如对施工项目了解是否全面,预算定额的重心是否发生偏移,下次预算进程中如何增加对工程项目的了解;进而提升预算定额工作的科学性。
结论:预算定额的应用为项目工程成本制定了严格的标准线,使造价管理中有了强制性的标准,对于项目成本控制意义重大。相关人员在定额进程中要充分了解项目工程与市场条件,确保定额的准确性,并依据项目成果对定额流程不断优化,保障工程质量与成本控制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刘彦斌.工程预算定额在造价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9(08):407.
[2]董艳艳.造价管理中工程预算定额的应用分析[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9(03):216-217+24-25.
关键词:工程预算定额;造价管理;成本控制
引言:
预算定额为依据项目情况与市场条件对工程成本进行明确的限制,其在造价管理中的应用可以有效提升工程成本控制力度。相关人员应加强预算定额工作的学习与研究,不断提升定额的科学性,使企业在项目工程中投入更少的资本获取更高的利益。
一、工程预算定额在造价管理进程中應用的价值
造价管理是指对项目工程的施工成本进行控制,包括原材料采购成本、固定设备使用与损耗成本、场地成本、用人成本等。造价成本管理往往先于施工进程开展,对实际施工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在施工进程中的成本节约较为困难,施工成本超出预算为常见现象[1]。在这种状态下,对工程预算进行限制便成为了造价管理的有效手段。工程预算定额会对项目施工进行详细的划分,并依据市场因素给出严格的预算,在无意外情况发生时,项目施工成本绝对不允许超出定额。其在造价管理中的应用可以有效避免施工进程中资源使用过于随意或员工失误过多所造成的成本损失,使企业项目工程造价趋于稳定,提升造价管理的便捷性与有效性。
二、工程预算定额在造价管理进程中应用的分析
(一)施工前,确保工程预算定额的科学性
工程预算定额工作主要集中在项目施工之前,为通过对市场行情调查详细计算出工程成本的最高额度。由于给出了明确的成本控制,项目施工全过程都处于预算定额的监管之下,预算的科学性对工程开展的顺利有重要影响。若前期定额过低,将会导致相关人员为顺利完成项目不得不从质量上放松要求,进而影响工程企业的市场评价,不利于其长远发展。若前期定额过高,施工进程中要会出现严重的资源浪费甚至企业财产侵蚀行为,使企业在特定工程投入成本过高,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不利于企业的快速发展。在前期工作中制定科学合理的额度,为预算定额的核心内容。
首先,保证预算人员对工程项目的了解。预算定额设定人员多为企业财务人员,企业的性质虽能保证其对工程施工了解较为深入,但针对于特定的项目,财务人员不具备对所有施工细节及相关成本全面了解的可能性。因此,为确保定额的科学性,项目分析进程中应引入工程师的意见,并非传统意义上的造价工程师,而是特定项目的总工程师,确保预算制定进程中考虑到工程的各个细节与可能发生的状况,避免定额过低对施工质量造成影响。
其次,保证预算人员对市场行情的了解。虽然工程企业常拥有固定的合作方,但在预算定额进程中仍要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避免报价方单一造成的成本上升,致使定额过高。此外,当相关人员在市场调研进程中发现各个供应商报价较为悬殊,要优先对产品质量进行检验,避免选择资质较低的供应方影响工程质量。若原料质量同样不存在问题,说明近期市场变动较大,要依据市场变动趋势选择一次性购买原材料或者多批次进行购买,并依据材料购买方式开展预算定额,实现最低施工成本控制。
最后,多个额度的制定。由于预算定额过程为项目施工进程中单方面、较为主观的成本核算,其核算进程中很大可能忽略了部分施工细节。因此在预算定额进程中,相关人员可以制定多个额度。需要注意的是,多个额度仅为预算人员的工作方式,在合同签订进程中仍要以依照流程核算出的结果为准。多个额度的使用只是确保相关人员在预算超出的情况下快速判断其超额的原因与资金数量是否符合,杜绝施工进程中资源胡乱使用的现象。
(二)施工中,确保预算定额严格落实
传统概念下,当定额给出之后,预算定额已经完成[2]。但简单的给出定额并不能实现对施工成本的有效控制,极易导致预算定额工作形式大于作用。所以,预算定额工作中,相关人员要积极参与施工进程,确保预算定额被严格的落实。
第一,定期进行施工现场的巡查。施工现场巡查的主要内容为查看施工人员在工作进程中是否存在原材料使用过于随意,进而导致工程成本的增加;或者,施工人员技术水准较低,工作进程中错误频发,导致大量的原材料被浪费,施工成本显著增加。
第二,施工方提供的图纸审核。施工方图纸审核对预算定额与成本控制有重要意义。由于施工前定额初步计算进程中,相关人员多依照理想状态进行定额,但施工方在施工技艺与施工方案选择进程中常不按照理想状态进行。为此,定额人员要主动参与到图纸审核进程中,从经济效益考量的角度对施工图纸提出改进建议,保证施工方在工作进程中使用经济性更高的施工方案与技艺。但需要注意的是,施工图纸审核进程中,定额预算人员的意见不可作为主导意见,工程质量与施工安全系数为工程项目的核心,要避免过分追求经济利益而在项目中留下隐患。
第三,阶段性成本检查。阶段性成本检查在预算定额控制中有重大意义,相关人员可以通过阶段性成本使用量与预计使用量的差值判断施工方在施工进程中是否有大规模材料浪费的行为,若浪费行为存在,相关人员可尽早对施工方错误行为进行纠正,避免施工成本严重超出预算定额的现象发生。
第四,施工相关信息的收集。相关人员在参与施工进程中要注重对工程中成本相关的信息进行详细记录,用以在工程结束后对预算定额方案进行分析,提升成本控制的成效。
(三)施工后,预算定额方案的优化
从本质上分析,预算定额中带有强烈的工程方主观意愿,在定额工作开展的前期,其合理性与科学性难以得到保证。为此,相关人员要在每次工程项目结束后,通过施工进程中收集的信息,对预算定额方案进行改进。如该次施工进程中存在哪些步骤可以进一步控制成本,这些成本控制方案是否具有可推广性,促使相关人员在保证公平、科学的前提下,规划出经济性更高的定额;如项目中施工方主要存在哪些不规范的施工行为导致成本上升,在下次合同签订的进程中,从条例上对施工方的行为进行约束,避免施工进程中原材料胡乱使用的现象发生;如该次预算定额进程中是否存在部分流程预算过于严格,对项目工程的正常开展或者工程质量造成了影响,若存在,在下次预算进程中要适当的放宽要求,确保预算定额的公平性;如对施工项目了解是否全面,预算定额的重心是否发生偏移,下次预算进程中如何增加对工程项目的了解;进而提升预算定额工作的科学性。
结论:预算定额的应用为项目工程成本制定了严格的标准线,使造价管理中有了强制性的标准,对于项目成本控制意义重大。相关人员在定额进程中要充分了解项目工程与市场条件,确保定额的准确性,并依据项目成果对定额流程不断优化,保障工程质量与成本控制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刘彦斌.工程预算定额在造价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9(08):407.
[2]董艳艳.造价管理中工程预算定额的应用分析[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9(03):216-217+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