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武汉学院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应用型大学《货币金融学》课程在教学与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此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考核方式等方面的改革思路,从而提高应用型大学《货币金融学》课程教学质量与效果。
关键词:应用型大学;货币金融学;课程改革;形程式评估
金融学作为现代经济学的核心,地位举足轻重,其变化与发展也日新月异。应用型大学如何培养适应新时代的高素质、创新型金融人才,是金融学高等教育工作最关键的任务。面对传统教学方式的落后性、教学内容的局限性、考核模式式的僵化性等问题,要培养适应未来的金融专业人才,转变教学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改革考核模式,检验教学效果等等,势在必行。从而,《货币金融学》作为金融学的核心课程,其教学改革研究也尤为重要。
一、《货币金融学》传统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传统课程教学重理论轻实践。由于金融学理论性较强,存在教学知识点散乱、受课时限制导致知识讲解不够深入,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等原因的影响,传统教学主要以教师讲解理论知识为主,学生缺乏对金融行业实际情况和金融实践的认识。尤其是高校对于实践课堂的安排较少,重视程度不高,导致课程理论与实践脱节严重。
2.传统课程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比较单一。金融学传统课程教学主要以线下课堂教学为主,讲解的形式也多以板书、PPT来实现。但是课堂教学受到场地、音效、时间等等限制,效果会受到明显影响。尤其是在疫情期间,线下教学几乎停滞,这就需要更加灵活便利的线上教学来配合。除此之外,传统课程考核主要是以期末闭卷考试的形式完成,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差异化程度,单一的考核形式并不能客观全面得反映学生学习的基本情况和掌握程度。
3.传统课程教学缺乏相关主体的互动与沟通。应用型大学要培养社会需要的优秀金融人才,是需要教师、学生、教务部门、行政部门、用人单位等等主体的共同参与、相互交流和齐心协作。然而,传统课程教学中主要侧重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而在对课程改革的认识和布局,师资队伍教学水平的提高,校企合作的安排等等方面缺乏其他部门的协作与沟通,课程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这些都需要我们结合当前实际情况进行解决,进一步促进和完善《货币金融学》课程的改革。
二、《貨币金融学》课程改革内容
(一)《货币金融学》教学知识与教学方式改革
1.注重教学知识的时效性。金融学研究的对象是当前经济学中最活跃的一部分内容,包括货币、信用、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以及货币政策、通货膨胀、国际金融等等内容,这些基本知识以及前沿热点更新非常快。在《货币金融学》课程教学中,必然要求教师在基于理论教学的同时,更应该注重金融学研究的前沿知识,将理论联系实践,对传统课程结构进行更新、补充、整合、深化。尤其是金融学涉及很多数据,比如GDP、CPI、r、X、M等等,经常以月度、季度、年度进行更新和报告,更需要老师在教学时,结合统计年鉴、央行官网、万德数据库、东方财富网等等众多平台及时熟知,并且推荐学生经常关注这些平台数据的更新。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金融热点,注重教学内容的时效性。
2.注重教学知识的实践性。《货币金融学》一般教材主要偏重理论知识的讲解,但是仍然需要重视金融学的使用价值以及实操性。比如证券市场的实盘操作,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的运用,信用风险的评级与评估,金融风险的预警与防范等等,都需要教师在教学时带领学生了解和运用相关的软件,结合相关的案例进行操作与讲解。这些主要可以通过开设一定比例的实验课程来完成。当然,学校相关职能部门也应该给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深造和提升的机会,提高师资队伍的教学及科研水平。也可以通过相关的校企合作以及寒暑假实习等方式,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学习加深对金融学实践情况的认知。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体会和感受金融学的实用性,为后面的专业课打下夯实的基础。
3.注重教学方式的多变性。一般,传统《货币金融学》教学方式仍然以教师讲授,学生听习的线下课堂为主。而此课程改革应该不断增加学生主动学习、思考、讲解、讨论的比例,提高学生小组合作、自我表达、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等等能力,而不能局限于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此外,线下教学尽管有很多优势,但是受到时长的限制,很多专业知识缺乏更深刻的讲解和扩展,这就需要配合相应的线上教学模式了。尤其是在疫情期间,在线教学的优势更加明显了。教师可以通过众多便利的线上平台与学生互动,比如腾讯会议、QQ群课堂、腾讯课堂、优学院、中国大学慕课平台等等,都能很好得实现在线讲课、讨论和答疑等活动,还可以通过微信群、QQ群等交流平台,随时向学生推荐学习资料和视频等资源,及时与学生交流,答疑解惑,学习效果更佳明显。金融学教学改革可以利用翻转课堂等方式,将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融合起来,体现教学的多样性。
(二)《货币金融学》形程式评估改革
形程式评估改革主要是对学生平时学习成绩的组成分类以及比例设置进行调整,更好地反映学生平时学习的过程与效果,而不是一味追求最终考试的分数。以武汉学院为例,为了及时反应学生在金融学课程学习过程中的效果,《货币金融学》形程式评估的改革中,选择了多项考核性指标,比如课堂考勤、小组讨论、期中测试、课后作业、随机考核、答辩展示等等分项,并且每一分项设置的比率在10%~20%左右,总项一般不超过5项,形程式评估的总成绩一般不超过50%,构成学生《货币金融学》课程的平时成绩,剩下一部分成绩由期末测试构成。
形程式评估既反映的学生学习过程的效果,又加强的学生期末考试的基础,最终成绩更好得体系了学生对金融学的掌握程度和收获情况。常见的分项设置如下所示,各分项的实施效果也因人而已。
1.课堂考勤。尽管课堂考勤带有强制性点名的特点,但是对于一少部分自由散漫、学习主动性不高的学生还是必不可少的方法之一。从实际教学的到课率来看,这一分项的效果还是非常明显的。学生进入课堂是第一步,接下来教师会利用丰富的教学内容、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及时的提问与交流,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小组讨论。为了反应《货币金融学》的时效性和实践性,教师在教学中都会结合当前的金融学前沿知识和热点话题,选择相应的讨论课题,分配给小组成员集体完成。每个学习小组一般以PPT的形式反映整体成果,并且在课堂上展示小组成员的思想,也可以自由提问、补充发言。这种讨论课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相互沟通的能力,又可以提高学生相互学习、自我表达的能力,整体效果良好。但是由于受到成员过多、时间有限的影响,也存在少数学生“搭便车”,不愿发言的情况,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
3.期中测试。这一分项设置的主要目的是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查漏补缺。由于大学课程较多,学生同时学习多门课程,经常出现知识的交叉以及重难点知识的忘却,期中测试正好给学生一个提前复习和回顾的机会,检验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因人而异来调整后期的学习方法和思路,查漏补缺。从改革效果来看,颇受学生喜欢,效果优良。
4.课后作业。金融学是是以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非常紧密的学科,更要求学生在课堂知识学习之后,独立思考,完成相关的练习。武汉学院《货币金融学》形程式评估改革中,教师对课后作业都进行了精心设计,针对重点章节的理论知识,结合相关的金融前沿热点,分配合理的作业,让学生查阅资料,充分思考,独立完成,不但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并且体会知识的实践性和适用性。
当然,形程式评估分项的设置也可以根据不同学期的要求以及不同学生的性质选择其他的形式,都可以在不同程度上体现学生平时学习过程中的实际效果,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提供良好的考核方式。
(三)《货币金融学》期末量化考核改革
以武汉学院为例,《货币金融学》在课程期末量化考核形式上面也做了相关的改进。传统《货币金融学》期末考试都是以试卷命题以及闭卷考试的形式完成,而且所占分数比例基本上超过了80%,以最终分数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从而忽略了学生学习过程的情况,淡化了学生本身基础的差异化、死记硬背的复习方式等等影响因素。所以,在此课程的量化考核中,教师加入了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面试答辩环节、以及论文写作与分析方式,使得期末量化考核的形式更加丰富,更能客观综合地反应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以及对金融学的理解程度,更好得体现了个体的差异化程度。
三、《货币金融学》课程改革效果
从最近几年武汉學院《货币金融学》课程改革实施的效果来看,整体改革效果突出,作用明显。为适应现代化金融学需求的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从学生的综合能力表现来看,主要效果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感。《货币金融学》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学生较以往学习的积极性明显提升,尤其从到课率的情况可以看出。除此之外,学生对金融学的兴趣感明显提升。由于此课程改革之后,不管是从教学内容的实效性和趣味性,还是教学方式的多样性,亦或是交流互动的灵活性,都在更大程度上刺激了学生的兴趣和参与感,课堂听课的效果以及课后交流答疑的情况明显优于课改之前。
2.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合作以及自我表达能力。在《货币金融学》形程式评估改革中,教师尤其重视小组讨论环节。每一次讨论的话题都是教师精心选择和安排的金融热点时事,需要小组成员齐心协力,查阅资料,搜集数据,制作PPT,分析解读等等,共同完成这一分项。在讨论课程中,需要选择小组代表或者多名小组成员表达展示成果,并且配合交流互动。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小组成员团队合作、分工协调的能力,以及自我表达、相互交流的能力。
3.提高了学生独立思考和深入钻研的能力。《货币金融学》课程改革以来,教师更加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效果,更加侧重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以“教”助“长”。在课程的讲解中融合了更多的案例分析和数据挖掘,让学生思考和体会金融学的实用性。并且课中课后都会增加更多的思考题,调动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课题的拓深和延展也留给了学生更多的钻研空间以及创新余地。从学生的课堂互动学习和课后答疑交流效果,可见一斑。
4.提高了学生理论联系实践、学以致用的能力。在此课程改革中,教师侧重了热点案例分析以及相关软件的介绍和运用,比如说股票操作软件的实盘分析,让学生更好的了解了金融工具的类型与运用。并且还有一些机会,学生可以通过校企合作,暑假实习等方式深入体会金融学的实用性。
四、结论与建议
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以及信息的日新月异,《货币金融学》课程改革的脚步也会不断前进。尽管相比改革之前,现在的课程改革有了很大的进步和良好的效果,但是仍然会存在一些问题难以彻底解决。比如大班教学的课堂效果有限、线下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不同学生自身差异化明显等等问题,这需要应用型大学《货币金融学》课程改革不断完善,依次解决。而未来改革的重点方向主要还是体现在以下方面:
1.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应用型大学要培养适应新时代、适应新需求的专业金融人才,必须注重学生在教学中的重要性,突出学生的能动性,因材施教,在教学中以学生为核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思考与创新能力、交流与表达能力等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突出在线课堂教学的重要性。未来课程改革必然会融合及增加在线课堂教学。比如翻转课堂也是当前比较流行的一种课程改革模式了。而运用广泛的腾讯会议、腾讯课堂、慕课堂等在线平台,也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课程改革中,线下教学和线上教学相结合也是大势所趋。
总之,应用型大学《货币金融学》课程改革任重道远,也会随着时代变化,不断更新和完善,逐渐解决各种问题,为满足中国经济金融发展培养更多优秀的应用型金融人才。
参考文献:
[1]郭强.张福双.金融专业实训课程评价体系构建[J].时代金融.2015(32).
[2]吴晓迪.浅谈对于高校金融专业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亚太教育.2016(1).
[3]董春丽.应用型本科高校金融工程专业“金融学”课程改革研究[J].科教文汇.2017(2).
[4]张永春.对《金融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认识[J].课程教育研究.2018(32).
[5]杨艳.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应用型本科“货币金融学”课程教学改革[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3).
关键词:应用型大学;货币金融学;课程改革;形程式评估
金融学作为现代经济学的核心,地位举足轻重,其变化与发展也日新月异。应用型大学如何培养适应新时代的高素质、创新型金融人才,是金融学高等教育工作最关键的任务。面对传统教学方式的落后性、教学内容的局限性、考核模式式的僵化性等问题,要培养适应未来的金融专业人才,转变教学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改革考核模式,检验教学效果等等,势在必行。从而,《货币金融学》作为金融学的核心课程,其教学改革研究也尤为重要。
一、《货币金融学》传统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传统课程教学重理论轻实践。由于金融学理论性较强,存在教学知识点散乱、受课时限制导致知识讲解不够深入,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等原因的影响,传统教学主要以教师讲解理论知识为主,学生缺乏对金融行业实际情况和金融实践的认识。尤其是高校对于实践课堂的安排较少,重视程度不高,导致课程理论与实践脱节严重。
2.传统课程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比较单一。金融学传统课程教学主要以线下课堂教学为主,讲解的形式也多以板书、PPT来实现。但是课堂教学受到场地、音效、时间等等限制,效果会受到明显影响。尤其是在疫情期间,线下教学几乎停滞,这就需要更加灵活便利的线上教学来配合。除此之外,传统课程考核主要是以期末闭卷考试的形式完成,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差异化程度,单一的考核形式并不能客观全面得反映学生学习的基本情况和掌握程度。
3.传统课程教学缺乏相关主体的互动与沟通。应用型大学要培养社会需要的优秀金融人才,是需要教师、学生、教务部门、行政部门、用人单位等等主体的共同参与、相互交流和齐心协作。然而,传统课程教学中主要侧重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而在对课程改革的认识和布局,师资队伍教学水平的提高,校企合作的安排等等方面缺乏其他部门的协作与沟通,课程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这些都需要我们结合当前实际情况进行解决,进一步促进和完善《货币金融学》课程的改革。
二、《貨币金融学》课程改革内容
(一)《货币金融学》教学知识与教学方式改革
1.注重教学知识的时效性。金融学研究的对象是当前经济学中最活跃的一部分内容,包括货币、信用、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以及货币政策、通货膨胀、国际金融等等内容,这些基本知识以及前沿热点更新非常快。在《货币金融学》课程教学中,必然要求教师在基于理论教学的同时,更应该注重金融学研究的前沿知识,将理论联系实践,对传统课程结构进行更新、补充、整合、深化。尤其是金融学涉及很多数据,比如GDP、CPI、r、X、M等等,经常以月度、季度、年度进行更新和报告,更需要老师在教学时,结合统计年鉴、央行官网、万德数据库、东方财富网等等众多平台及时熟知,并且推荐学生经常关注这些平台数据的更新。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金融热点,注重教学内容的时效性。
2.注重教学知识的实践性。《货币金融学》一般教材主要偏重理论知识的讲解,但是仍然需要重视金融学的使用价值以及实操性。比如证券市场的实盘操作,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的运用,信用风险的评级与评估,金融风险的预警与防范等等,都需要教师在教学时带领学生了解和运用相关的软件,结合相关的案例进行操作与讲解。这些主要可以通过开设一定比例的实验课程来完成。当然,学校相关职能部门也应该给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深造和提升的机会,提高师资队伍的教学及科研水平。也可以通过相关的校企合作以及寒暑假实习等方式,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学习加深对金融学实践情况的认知。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体会和感受金融学的实用性,为后面的专业课打下夯实的基础。
3.注重教学方式的多变性。一般,传统《货币金融学》教学方式仍然以教师讲授,学生听习的线下课堂为主。而此课程改革应该不断增加学生主动学习、思考、讲解、讨论的比例,提高学生小组合作、自我表达、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等等能力,而不能局限于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此外,线下教学尽管有很多优势,但是受到时长的限制,很多专业知识缺乏更深刻的讲解和扩展,这就需要配合相应的线上教学模式了。尤其是在疫情期间,在线教学的优势更加明显了。教师可以通过众多便利的线上平台与学生互动,比如腾讯会议、QQ群课堂、腾讯课堂、优学院、中国大学慕课平台等等,都能很好得实现在线讲课、讨论和答疑等活动,还可以通过微信群、QQ群等交流平台,随时向学生推荐学习资料和视频等资源,及时与学生交流,答疑解惑,学习效果更佳明显。金融学教学改革可以利用翻转课堂等方式,将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融合起来,体现教学的多样性。
(二)《货币金融学》形程式评估改革
形程式评估改革主要是对学生平时学习成绩的组成分类以及比例设置进行调整,更好地反映学生平时学习的过程与效果,而不是一味追求最终考试的分数。以武汉学院为例,为了及时反应学生在金融学课程学习过程中的效果,《货币金融学》形程式评估的改革中,选择了多项考核性指标,比如课堂考勤、小组讨论、期中测试、课后作业、随机考核、答辩展示等等分项,并且每一分项设置的比率在10%~20%左右,总项一般不超过5项,形程式评估的总成绩一般不超过50%,构成学生《货币金融学》课程的平时成绩,剩下一部分成绩由期末测试构成。
形程式评估既反映的学生学习过程的效果,又加强的学生期末考试的基础,最终成绩更好得体系了学生对金融学的掌握程度和收获情况。常见的分项设置如下所示,各分项的实施效果也因人而已。
1.课堂考勤。尽管课堂考勤带有强制性点名的特点,但是对于一少部分自由散漫、学习主动性不高的学生还是必不可少的方法之一。从实际教学的到课率来看,这一分项的效果还是非常明显的。学生进入课堂是第一步,接下来教师会利用丰富的教学内容、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及时的提问与交流,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小组讨论。为了反应《货币金融学》的时效性和实践性,教师在教学中都会结合当前的金融学前沿知识和热点话题,选择相应的讨论课题,分配给小组成员集体完成。每个学习小组一般以PPT的形式反映整体成果,并且在课堂上展示小组成员的思想,也可以自由提问、补充发言。这种讨论课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相互沟通的能力,又可以提高学生相互学习、自我表达的能力,整体效果良好。但是由于受到成员过多、时间有限的影响,也存在少数学生“搭便车”,不愿发言的情况,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
3.期中测试。这一分项设置的主要目的是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查漏补缺。由于大学课程较多,学生同时学习多门课程,经常出现知识的交叉以及重难点知识的忘却,期中测试正好给学生一个提前复习和回顾的机会,检验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因人而异来调整后期的学习方法和思路,查漏补缺。从改革效果来看,颇受学生喜欢,效果优良。
4.课后作业。金融学是是以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非常紧密的学科,更要求学生在课堂知识学习之后,独立思考,完成相关的练习。武汉学院《货币金融学》形程式评估改革中,教师对课后作业都进行了精心设计,针对重点章节的理论知识,结合相关的金融前沿热点,分配合理的作业,让学生查阅资料,充分思考,独立完成,不但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并且体会知识的实践性和适用性。
当然,形程式评估分项的设置也可以根据不同学期的要求以及不同学生的性质选择其他的形式,都可以在不同程度上体现学生平时学习过程中的实际效果,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提供良好的考核方式。
(三)《货币金融学》期末量化考核改革
以武汉学院为例,《货币金融学》在课程期末量化考核形式上面也做了相关的改进。传统《货币金融学》期末考试都是以试卷命题以及闭卷考试的形式完成,而且所占分数比例基本上超过了80%,以最终分数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从而忽略了学生学习过程的情况,淡化了学生本身基础的差异化、死记硬背的复习方式等等影响因素。所以,在此课程的量化考核中,教师加入了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面试答辩环节、以及论文写作与分析方式,使得期末量化考核的形式更加丰富,更能客观综合地反应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以及对金融学的理解程度,更好得体现了个体的差异化程度。
三、《货币金融学》课程改革效果
从最近几年武汉學院《货币金融学》课程改革实施的效果来看,整体改革效果突出,作用明显。为适应现代化金融学需求的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从学生的综合能力表现来看,主要效果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感。《货币金融学》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学生较以往学习的积极性明显提升,尤其从到课率的情况可以看出。除此之外,学生对金融学的兴趣感明显提升。由于此课程改革之后,不管是从教学内容的实效性和趣味性,还是教学方式的多样性,亦或是交流互动的灵活性,都在更大程度上刺激了学生的兴趣和参与感,课堂听课的效果以及课后交流答疑的情况明显优于课改之前。
2.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合作以及自我表达能力。在《货币金融学》形程式评估改革中,教师尤其重视小组讨论环节。每一次讨论的话题都是教师精心选择和安排的金融热点时事,需要小组成员齐心协力,查阅资料,搜集数据,制作PPT,分析解读等等,共同完成这一分项。在讨论课程中,需要选择小组代表或者多名小组成员表达展示成果,并且配合交流互动。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小组成员团队合作、分工协调的能力,以及自我表达、相互交流的能力。
3.提高了学生独立思考和深入钻研的能力。《货币金融学》课程改革以来,教师更加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效果,更加侧重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以“教”助“长”。在课程的讲解中融合了更多的案例分析和数据挖掘,让学生思考和体会金融学的实用性。并且课中课后都会增加更多的思考题,调动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课题的拓深和延展也留给了学生更多的钻研空间以及创新余地。从学生的课堂互动学习和课后答疑交流效果,可见一斑。
4.提高了学生理论联系实践、学以致用的能力。在此课程改革中,教师侧重了热点案例分析以及相关软件的介绍和运用,比如说股票操作软件的实盘分析,让学生更好的了解了金融工具的类型与运用。并且还有一些机会,学生可以通过校企合作,暑假实习等方式深入体会金融学的实用性。
四、结论与建议
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以及信息的日新月异,《货币金融学》课程改革的脚步也会不断前进。尽管相比改革之前,现在的课程改革有了很大的进步和良好的效果,但是仍然会存在一些问题难以彻底解决。比如大班教学的课堂效果有限、线下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不同学生自身差异化明显等等问题,这需要应用型大学《货币金融学》课程改革不断完善,依次解决。而未来改革的重点方向主要还是体现在以下方面:
1.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应用型大学要培养适应新时代、适应新需求的专业金融人才,必须注重学生在教学中的重要性,突出学生的能动性,因材施教,在教学中以学生为核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思考与创新能力、交流与表达能力等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突出在线课堂教学的重要性。未来课程改革必然会融合及增加在线课堂教学。比如翻转课堂也是当前比较流行的一种课程改革模式了。而运用广泛的腾讯会议、腾讯课堂、慕课堂等在线平台,也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课程改革中,线下教学和线上教学相结合也是大势所趋。
总之,应用型大学《货币金融学》课程改革任重道远,也会随着时代变化,不断更新和完善,逐渐解决各种问题,为满足中国经济金融发展培养更多优秀的应用型金融人才。
参考文献:
[1]郭强.张福双.金融专业实训课程评价体系构建[J].时代金融.2015(32).
[2]吴晓迪.浅谈对于高校金融专业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亚太教育.2016(1).
[3]董春丽.应用型本科高校金融工程专业“金融学”课程改革研究[J].科教文汇.2017(2).
[4]张永春.对《金融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认识[J].课程教育研究.2018(32).
[5]杨艳.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应用型本科“货币金融学”课程教学改革[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