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别只闻花生香

来源 :青春岁月·校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zym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母亲睡在床上,头发散乱,脸色蜡黄,如一盏即将熬干的灯,风一吹,就会熄灭。
  母亲得的什么病,至今我们也没弄清。
  母亲是在一个冬天生病的。那时候,队里种了一块花生地,挖过之后,地空在那儿。花生地里,花生一般是很难挖尽的。于是,母亲就想去翻捡一点儿。不过不能白天去,母亲就选择了晚上。
  那夜很冷,地上下了一层白霜,月亮一落,白花花的,如雪。
  母亲是上半夜去的,下半夜才回来,寻得有小半袋子花生,剥了,有一斤花生米。那天晚上我们终于吃上了从没吃过的花生米,又焦又香又脆。
  母亲不吃,父亲也不吃。都微笑着,看着我们吃,很满足的样子。
  那时我们还小,只有姐姐懂事地把花生给父亲和母亲吃。父亲摇头,一边吸他的烟,一边说不吃。母亲咳嗽了两声,说:“你们吃吧,妈不爱吃花生。”
  母亲的病就是那夜得的。开始的时候,只是咳嗽。据母亲说,那夜,她翻了大半块地,累了,出汗了,就脱了棉衣,可能是感冒了。
  可这次感冒并没有像以往那样,一扛,就扛过去了。
  母亲的咳嗽特别厉害,各种土方都用了,也不见效。终于有一天,母亲再也支撑不住了,一头倒在地上,被抬回家,睡在了床上。
  父亲再也不听母亲的劝阻,请来赤脚医生。医生看了母亲的舌苔,把了把脉,打了一针,走了。然而,母亲的病不但不见好,反而日渐加重。
  父亲上坡干活去了,母亲就睡在床上,教姐姐洗碗、洗衣服,甚至做饭。看着姐姐小小的身子在忙碌着,母亲就红了眼圈,说:“跟着我们,娃儿受罪了。”
  我和两个妹妹眨着大眼睛,望着母亲,不知她为什么突然这样伤感。
  母亲让我们过去,拉着我们的手,一个个摸,摸不够,说:“以后要听爹的话,姐姐哥哥妹妹不要争吵。”
  我们都懂事地点着头。
  母亲又红了眼圈:“没有妈了,更要互相照看好。”
  我们睁大了眼睛,问:“妈,你要去哪儿?”
  “去很远很远的地方,”母亲脸上泛出一丝慈爱,“到你外婆那儿去。”
  “外婆不是死了吗?”姐姐问。
  “妈也快要死了。”母亲喃喃着,泪流了出来。
  “妈,你不要死,我不要你死!”姐姐哭了,我们也“哇”的一声跟着哭了,哭成了一团。
  但我们的哭终究没能挽留住母亲。在一个深秋,母亲到了弥留之际,躺在床上,已经两天没吃没喝了。
  父亲低着头,不停地问:“你想吃啥?说出来,我给你做。”
  母亲喃喃道:“花生。真想尝尝是什么味儿。”
  父亲擦擦眼角,说:“你等着,我就回来。”当时正是花生成熟的时候,父亲出去了,不久,连秧子带花生抱了一大把。
  是队长让父亲扯的,说有什么责任,他顶着。
  父亲把花生洗净、煮好,香喷喷的,拿到母亲床前。嗅着香味,母亲睁开眼,慢慢张开嘴,正准备吃父亲喂的花生米,可是,望望我们,又缓慢地摇摇头,闭上了嘴。
  母亲让父亲把花生给我们兄妹吃。
  父亲说:“你吃吧,尝尝是什么味道。”
  母亲摇摇头,很坚决,一边让父亲把花生给我们吃,一边喃喃道:“娃儿们跟着我们受罪了,我对不起他们。”父亲也流下泪,把花生分给了我们。我们那时真的还小,我才四岁;两个妹妹,一个三岁,一个两岁。只有五岁的姐姐还懂事,舍不得吃,剥好花生准备喂给母亲时,才发现,母亲的嘴永远地闭上了。
  母亲的眼角,还挂着两滴泪。
  (摘自《现代女报》)
其他文献
周末上街买菜,看到一群人围在菜市场门口,传来阵阵哄笑和吆喝声。赶紧凑上前去,原来是一个外地人在耍猴。  猴子毛色金黄,两只眼睛骨碌碌地转动着,一会儿跳起,一会儿站立,一会儿蹲下,十分灵活。耍猴的男子像是北方人。他喊猴子是兄弟,猴子很高兴,咧着嘴笑。不时有看客朝猴子扔零钱,这时耍猴的汉子就喊,兄弟,快拿过来。猴子听话地捡起来,扔给汉子。捡慢了汉子就骂骂咧咧的,猴子也不示弱,操起一根棍子,做出要打汉子
期刊
金细采站在舅爷家的木格子窗前,整理她的白底蓝碎花长裙,突然看到舅爷带着一个男生进了院门,后面跟着一个中年妇女,手里提了两个大包。那个男生她认识,叫林逸南,是舅爷带的学绘画的学生,每次他都和一个穿红石榴裙的女生一起来。今天不见了那姑娘,反倒多了一个阿姨,而且往常英俊逼人、一身书卷气的林逸南,现在似乎很虚弱。  看着三个人穿过院子,一直进到屋子里,金细采紧张的心才放松下来。金细采生长在陕西农村,一直在
期刊
1.有一故事,说一木匠在干活时不小心将手表弄丢了,地上满是刨花,徒弟们和他找了半天都未找到,只好作罢,便一起出门吃晚饭。可等晚饭吃好回来时,他的小儿子已经帮他找到了手表,他当时心想,这么多人都没找到,儿子是怎么找到的呢?儿子说,等你们这些闹哄哄的大人们走后,我就一个人安静地坐在那儿,不一会儿,滴答滴答的声音响起,我便顺着声音找到了手表。  请给这个故事加一感悟点醒性的话。  答:静心是一种修为,安
期刊
一条船  泊在唐朝的那个夜晚  船在岸边  但思绪已无岸  那个叫张继的人  他的心中该经历着怎样的月亮  风尘之中  该是一副怎样忧郁的脸  心已孤独  乌鸦如何不啼  霜在心上  它又怎样不满天  愁眠的  哪里只是江枫和渔火  还有诗人张继  江枫红了  渔火红了  诗人的眼睛也该爬满红红的血丝  那血丝是人生的牵连  谁在寺院里夜半敲钟  钟声飘到客船飘出唐朝  飘到所有孤寂者的耳畔  在
期刊
亲爱的妈妈:  你好吗?  春节回校后,我胖了4斤,教练很生气,让我天天5点爬起来锻炼身体,说要把多出来的脂肪减掉。  我每天累得站着都想睡觉,真想像春节那样,在你的身边睡一会儿。但我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春节过后,你和爸爸又要到武汉开摩的了,听爸爸说,去年摩的被城管收走了,说是黑车,今年你们要拼命干活,再买一辆,不然我和姐姐的学费都成问题了。  妈妈,其实我现在并不喜欢练体操,真的,因为练体操太累了
期刊
听朋友复述已故著名作家汪曾祺先生生前所讲的一个故事:  在内蒙古大草原上,有事出远门的人只需背负一条生羊腿,便可以不必为一路上的食宿所担心。每当日暮黄昏,孤独地行走了一天的旅人,只消将背负的生羊腿献给前往投宿人家的主人,便会蒙人以一饭相款、设一榻供眠;次晨客人动身前,留客人家的主人,会主动交给他一条新鲜的羊腿,让其带上继续赶路。  汪老称,他本人就曾背负一条生羊腿,从呼和浩特出发,游历草原月余,及
期刊
在冬日里旅行,我总会把目光投向路边树上的那些鹊巢——光秃秃的枝杈上,鹊巢鲜明而又突兀,如树结出的一个灰色的果实。这些巢,总让我想起故乡村庄的鸟儿们。  小时在乡下,院门前有片杨树林,是喜鹊们的居住区。一个个或大或小的巢,是冬日里一道诗意的风景。每次狂风过后,我总会去树林里转转,看看是否会有巢,或者巢里的鸟儿跌落下来,但每次都没有。当一夜之间,鹅毛般的大雪给树和巢都披了银装,厚厚的积雪给大地披了棉被
期刊
不管别人是云是光是风,你拥有的是你自己的天空。  你应该看一下北方冬日的天空。  在晴朗的午后,阳光正好,少了呼啸的风,没有一丝云,天空顺滑得似那抛出去的水袖。如果是明月高悬的晴朗的夜里,冷风从你旁边呼啸而过,你抬头时再看,天空就有很多种斑斓的颜色,当然,还有一小片一小片的云在那里慢慢走。  遇到的正好是欲雪时的天,那灰蒙蒙的云将会延展至你看得最远的天边,让你不由得会惊奇那重得像要掉下来的浓云平时
期刊
师傅,您就按我说的修,我这生意能不能赚钱全仗您修的秤了!侯三面对修秤师傅,脸笑成了一朵花,腰弓成了一架桥。  我修秤三十多年,还从未修过这样的秤,你这不是为难我吗?修秤师傅显得很无奈。  师傅,您如果按我说的修,我再给您加十个钱。侯三乞求道。  好吧。修秤师傅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答应了。  侯三在赊店古镇的万成街上开了个油馍铺,生意不错,但他还嫌赚的钱少,就动起了歪脑筋:如果修一杆一斤短六钱的秤,
期刊
一天的黄昏,从青藤上簌簌滚过的一阵雷雨给我们带来了一只鸟,然而,它已经气息奄奄,一动不动地紧闭着双眼面对着世界。哥哥伸出手碰了碰它的身体自语道:“一只死鸟,它死了。”就像以往的任何规矩一样,我们需要挖一个小坑,使这只小鸟进入生命的安然。  干燥秋日的黄昏,掘坑的声音进入我的耳膜,借助于从上苍那里射出来的一丝丝光线,我看到了如同干燥秋日似的泥土。就在哥哥把那只鸟儿放在坑中时,那鸟儿突然翻动了一下身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