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的课程,迅速普及到中小学,成为教育“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重要学科,其教学同样也需要生活化,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信息技术课是让学生通过课堂学习,达到多方面素质的共同提高。激发学生使用计算机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有兴趣地学习、使学生接受多方面的教育,使学生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在知识、技能等方面得到全面提高。
关键词:信息技术;兴趣;学生积极性;习惯
粗谈“优化信息技术教学”
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有效地获取、传输和利用信息是每一个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因此,我们一定要增强信息意识,紧跟当今世界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努力学习并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的课程,迅速普及到中小学,成为教育“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重要学科,其教学同样也需要生活化,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所以信息技术课的开设符合基础教育与素质教育、终身教育的时代主题。
一、切实改变观念
一直以来,很多人都认为信息技术课就是计算机课,学习信息技术就是单纯的学习计算机。其实这是一种片面的认识。信息技术教育不完全等同于计算机教育,计算机是21世纪高度信息化的主要物质承担者和技术支持者,没有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就没有当今社会的高度信息化,因此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都是必不可缺的。但计算机教育不等于信息技术教育。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与计算机学科比较,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它涉及众多的边缘和基础科学,它兼有基础文化课程、劳动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特点,也兼有学科课程、综合课程和活动课程的特点。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打破只能讲计算机的“学科”知识的“本位学科”的思想,克服单纯学习技术的观点,培养学生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和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使信息技术成为支持学生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明确目标任务
作为一个信息技术老师应该首先对本学科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并向学生明确信息技术课已经成为一门如同“读、写、算”同样重要的基础学科,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有效地获取、传输和利用信息是每一个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
信息技术课到底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标,是不是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更多的命令、操作,就是最主要的目标?我认为不是。教学目标应是体现教师对教育本质和目的的正确理解,它是教学过程的核心,贯穿于全部,制约着教师活动的每个局部和环节,又是教学评价的主要依据之一。信息技术课是让学生通过课堂学习,达到多方面素质的共同提高。激发学生使用计算机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有兴趣地学习、使学生接受多方面的教育,使学生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在知识、技能等方面得到全面提高。
三、多管齐下 提高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是高效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本文就如何优化信息技术教学提出了以下几点思考意见:
(一)、充分利用多媒体,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加快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提高信息技术课程的效益,对实现教育信息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归纳为以下四点:1.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2.信息能力;3.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4.信息道德。其中,很多内容极具抽象性,传统的单一模式教学已经很难适应。而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改变了传统教学的单一模式,可以将数据、文字、图象、声音有机的融为一体。信息技术教师应该根据自己的教学内容,搜集素材,然后再利用flash、PowerPoint、Authorware等程序来制作出各类多媒体课件为教学服务,还可以按教学的需要随时变换组合,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兴趣,强化、培养各方面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同时也直接促进了教师自身信息技能和素质的提高。
(二)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
信息技术课,属于新兴边缘学科,有理科性质,也有人文特点,需要在研究中,涉及多门学科,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讨的能力。努力创造条件,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究的能力,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各类课程的整合。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整合,可以充分地利用现有资源,发挥设备的最大潜力,在有限的物质基础上,实施教育的高效率。
上机操作是信息技术教育学科教学的一个特点,通过上机操作学生可以手脑并用,从形象直观的操作来领会课堂的内容,从理论到实践,易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形成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
(三)、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做主人
教学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边活动的过程。要不断地认识学生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古人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开始的。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我们特别强调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培养,促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主动去探索、去思考,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师生的双边活动相互依赖、相互促进,使教与学得到和谐、统一的发展,是我们进行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为了适应新时代的需要,教师的教育观念必须更新。从培养新时代需要的人才出发,要接受现代教学思想。而教学思想变化的核心是“教”与“学”以及对教与学关系的看法。因此,在教学中就应该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参与思维过程,也就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重视指导学生学习,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来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能够抓住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去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爱学、会学、主动的学,才能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如在进行文字处理软件使用教学时,教师首先要确保机房内每台机器上的字处理软件都能正常运行,再者给学生指出教材上可参考章节以及自助互助办法,最后,布置任务用计算机写一篇作文,学生们上机完成。信技课具有活动课的性质,以学生的活动为主,学生在活动中可以相互讨论,使学生在发现中学习,在互助中学习,重视学生的个体经验。
目前,学生家中拥有计算机的人数和在外学习计算机的人数逐渐增多,要充分调动这部分学生的积极性,来提高全班计算机水平是我的主要任务。有的教学内容,我和这些同学一起备课,让他们参与教学的各个环节,给我提供更好的教学方法,把他们在外面学习到的好方法带到我们的课堂中。这样我们的师生关系比以前融洽了,课堂气氛也比以前活跃了。
(四)养成主动参与的习惯。
老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在学校时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们以后的成长是极有好处的。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以后,就要继续保持良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的这种主动参与行为体现在每一节计算机课上,使之形成习惯,并稳定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1.积极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自信心,为他们的主动参与创造心理条件。
2.提高自身修养,真正做到爱学生、关心学生、服务于学生。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从而创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使教育更有说服力。
3.注重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从细微之处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和行为,促使他们的行为形成习惯。
4、适当评价鼓励,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
教育心理学研究业已证明,正确的评价、适当的表扬与鼓励是对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绩效的肯定或否定的强化方式,它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自尊心等等。所以,课堂上,特别是在学生上机练习时,应该及时把握学生的闪光点,给予表扬和肯定。
如我们在学生练习文档的润色时,说明若有比较好的作品,将会打印出来以作鼓励。这样事先给予刺激,练习指导过程中看到有个性的、创造性的,马上加以表扬和鼓励,以便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以更大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
总之,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社会生活的一部分,更加重要的是,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主题。我们要在信息技术课堂之中,努力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传输信息的能力,培养他们主动参与的意识、方法和习惯,使他们适应信息时代的需要,成为有用之材。
参考文献:
[1]陈至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中小学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中国教育报2000-11-7.
[2]章剑卫,基于课程整合的新型信息技术课程模式,浙江教学研究,200(2).
[3]何克抗,谢幼如,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
[4]章剑卫 姚灶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www.cbe21.com.cn.
[5]《实施任务驱动,激活计算机课堂》.
关键词:信息技术;兴趣;学生积极性;习惯
粗谈“优化信息技术教学”
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有效地获取、传输和利用信息是每一个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因此,我们一定要增强信息意识,紧跟当今世界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努力学习并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的课程,迅速普及到中小学,成为教育“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重要学科,其教学同样也需要生活化,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所以信息技术课的开设符合基础教育与素质教育、终身教育的时代主题。
一、切实改变观念
一直以来,很多人都认为信息技术课就是计算机课,学习信息技术就是单纯的学习计算机。其实这是一种片面的认识。信息技术教育不完全等同于计算机教育,计算机是21世纪高度信息化的主要物质承担者和技术支持者,没有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就没有当今社会的高度信息化,因此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都是必不可缺的。但计算机教育不等于信息技术教育。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与计算机学科比较,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它涉及众多的边缘和基础科学,它兼有基础文化课程、劳动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特点,也兼有学科课程、综合课程和活动课程的特点。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打破只能讲计算机的“学科”知识的“本位学科”的思想,克服单纯学习技术的观点,培养学生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和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使信息技术成为支持学生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明确目标任务
作为一个信息技术老师应该首先对本学科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并向学生明确信息技术课已经成为一门如同“读、写、算”同样重要的基础学科,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有效地获取、传输和利用信息是每一个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
信息技术课到底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标,是不是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更多的命令、操作,就是最主要的目标?我认为不是。教学目标应是体现教师对教育本质和目的的正确理解,它是教学过程的核心,贯穿于全部,制约着教师活动的每个局部和环节,又是教学评价的主要依据之一。信息技术课是让学生通过课堂学习,达到多方面素质的共同提高。激发学生使用计算机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有兴趣地学习、使学生接受多方面的教育,使学生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在知识、技能等方面得到全面提高。
三、多管齐下 提高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是高效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本文就如何优化信息技术教学提出了以下几点思考意见:
(一)、充分利用多媒体,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加快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提高信息技术课程的效益,对实现教育信息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归纳为以下四点:1.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2.信息能力;3.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4.信息道德。其中,很多内容极具抽象性,传统的单一模式教学已经很难适应。而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改变了传统教学的单一模式,可以将数据、文字、图象、声音有机的融为一体。信息技术教师应该根据自己的教学内容,搜集素材,然后再利用flash、PowerPoint、Authorware等程序来制作出各类多媒体课件为教学服务,还可以按教学的需要随时变换组合,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兴趣,强化、培养各方面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同时也直接促进了教师自身信息技能和素质的提高。
(二)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
信息技术课,属于新兴边缘学科,有理科性质,也有人文特点,需要在研究中,涉及多门学科,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讨的能力。努力创造条件,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究的能力,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各类课程的整合。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整合,可以充分地利用现有资源,发挥设备的最大潜力,在有限的物质基础上,实施教育的高效率。
上机操作是信息技术教育学科教学的一个特点,通过上机操作学生可以手脑并用,从形象直观的操作来领会课堂的内容,从理论到实践,易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形成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
(三)、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做主人
教学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边活动的过程。要不断地认识学生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古人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开始的。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我们特别强调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培养,促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主动去探索、去思考,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师生的双边活动相互依赖、相互促进,使教与学得到和谐、统一的发展,是我们进行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为了适应新时代的需要,教师的教育观念必须更新。从培养新时代需要的人才出发,要接受现代教学思想。而教学思想变化的核心是“教”与“学”以及对教与学关系的看法。因此,在教学中就应该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参与思维过程,也就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重视指导学生学习,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来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能够抓住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去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爱学、会学、主动的学,才能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如在进行文字处理软件使用教学时,教师首先要确保机房内每台机器上的字处理软件都能正常运行,再者给学生指出教材上可参考章节以及自助互助办法,最后,布置任务用计算机写一篇作文,学生们上机完成。信技课具有活动课的性质,以学生的活动为主,学生在活动中可以相互讨论,使学生在发现中学习,在互助中学习,重视学生的个体经验。
目前,学生家中拥有计算机的人数和在外学习计算机的人数逐渐增多,要充分调动这部分学生的积极性,来提高全班计算机水平是我的主要任务。有的教学内容,我和这些同学一起备课,让他们参与教学的各个环节,给我提供更好的教学方法,把他们在外面学习到的好方法带到我们的课堂中。这样我们的师生关系比以前融洽了,课堂气氛也比以前活跃了。
(四)养成主动参与的习惯。
老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在学校时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们以后的成长是极有好处的。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以后,就要继续保持良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的这种主动参与行为体现在每一节计算机课上,使之形成习惯,并稳定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1.积极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自信心,为他们的主动参与创造心理条件。
2.提高自身修养,真正做到爱学生、关心学生、服务于学生。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从而创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使教育更有说服力。
3.注重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从细微之处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和行为,促使他们的行为形成习惯。
4、适当评价鼓励,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
教育心理学研究业已证明,正确的评价、适当的表扬与鼓励是对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绩效的肯定或否定的强化方式,它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自尊心等等。所以,课堂上,特别是在学生上机练习时,应该及时把握学生的闪光点,给予表扬和肯定。
如我们在学生练习文档的润色时,说明若有比较好的作品,将会打印出来以作鼓励。这样事先给予刺激,练习指导过程中看到有个性的、创造性的,马上加以表扬和鼓励,以便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以更大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
总之,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社会生活的一部分,更加重要的是,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主题。我们要在信息技术课堂之中,努力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传输信息的能力,培养他们主动参与的意识、方法和习惯,使他们适应信息时代的需要,成为有用之材。
参考文献:
[1]陈至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中小学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中国教育报2000-11-7.
[2]章剑卫,基于课程整合的新型信息技术课程模式,浙江教学研究,200(2).
[3]何克抗,谢幼如,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
[4]章剑卫 姚灶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www.cbe21.com.cn.
[5]《实施任务驱动,激活计算机课堂》.